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案2

‎ ‎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1)四次国际会议: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及《波茨坦公告》;‎ ‎(2)诺曼底登陆战——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3)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 2. 能力培养:‎ ‎(1)通过对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这些会议对二战的胜利结束所作的积极贡献,也认识到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明白:矛盾是永恒的,惟其如此合作才显得难能可贵。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协作与斗争的关系,增强合作意识。‎ ‎(2)通过讨论二战的影响、启迪,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反击“两个中国”、“台湾独立”的有力的国际文件。‎ ‎(2)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但是,它也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3) 国际理解教育:通过反思战争,使学生认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斗争、浴血奋战的结果,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了解人类对和平的普遍追求和国际社会为实现和平做出的种种努力,树立和平意识、反战意识和人道关怀的意识。‎ 通过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以及二战后期的四次国际会议的学习,感受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二战的影响,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从而树立全球意识和国际合作意识。‎ ‎(4)通过学生课下搜集归纳整理资料、课上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1、雅尔塔会议 2、二战影响 重点分析:‎ 重点之一 8‎ ‎ ‎ 为雅尔塔会议。从知识方面看,雅尔塔会议是反法西斯盟国首脑一系列会议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的形势下由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的,不仅要解决战争胜利的问题,而且也要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事实证明会议所做出的关于三方面的决定,为尽快结束战争起了积极作用,尤其对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美苏两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决议的内容事实上已显示出美、苏主宰世界,两分天下的意图。因此雅尔塔会议不仅在本节课而且在整个世界现代史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能力方面看,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之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知识方面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于人类世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总结二战的影响,并能从二战的灾难破坏与积极作用方面把握是反思战争的基本内容,是评价战争的重要方面。从能力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阐述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帮助。‎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启迪为本课难点。‎ 难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启迪为本课难点。从知识方面看,问题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广泛而复杂。二战以来,各国无数的政论家、军人、记者、作家、艺术家等出于各种原因对于二战作大量的反思。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众说纷坛。学生的知识积累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得比较全面合理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从方法方面看,要真正使讨论富有成效,难度很大。学生的发言教师难以把握,需要随机掌握。比如,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容易对二战的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而只看到二战的积极影响。这样就影响对“如何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主题的引申。对教师来说,既要善于启发学生谈出认识,又要善于发展其共性认识,难度很大。‎ 教学方法  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雅尔塔会议及其它国际会议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运用史料分析的方法来认识这段历史的方法。‎ ‎(2)通过教师讲述引导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进行程序。‎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阐述观点,提高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主板书:‎ 一、诺曼底登陆战——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6月 二、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 ‎1、背景 ‎2、内容 ‎3、影响 三、德、日法西斯的溃灭 ‎1945、5、8 1945、8、15‎ 四、评价:‎ ‎1、性质 ‎2、胜利原因 ‎3、影响 副板书:‎ ‎1、开罗会议 8‎ ‎ ‎ ‎2、德黑兰会议 ‎3、波茨坦会议 教学过程 ‎ 课前2分钟预备播放苏联的《喀秋莎》、南斯拉夫的《朋友》等相关主题音乐,营造教学氛围。‎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时间、标志?1943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学生回答略) ‎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把分散的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使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形成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他们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援助,在各个战场同法西斯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促使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直至彻底胜利。‎ 讲授新课:‎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1943年是整个世界大战中转折的一年,这一年在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反法西斯同盟国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战争的主动权已完全从法西斯侵略者手中转入反法西斯同盟国手里,形势大好,但是,退却中的德意日法西斯军队尚在完全抵抗,妄图把战争拖延下去。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战场上的每一个重大胜利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因而反法西斯同盟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利用战局的胜利转折,进一步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合作与协同作战,以便尽快击溃法西斯国家,早日结束这场空前的世界大战,便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国家的迫切任务。‎ 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在反法西斯同盟内部他们是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持相同的态度?(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 尽管组成反法西斯同盟的26个国家特别是英、美、苏、中四国在反法西斯侵略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它们之间是有矛盾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在即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形势下,同盟国内部的一些矛盾便暴露出来,因此,急需召开国际性的会议,商讨如何加强合作,协同作战,并对战后的一些重大问题拿出一致意见来。1943年冬,美、英、苏、中先后在埃及首都开罗、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战争期间大国首脑会议。 ‎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副板书)‎ ‎(多媒体演示:开罗会议“中美英首脑照片”;德黑兰会议“苏美英首脑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举行会议,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 ‎(多媒体出示材料: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直至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 开罗会议矛头直指日本,加强和协调了盟国在亚、太战场的对日作战。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是一份关于台湾地位的国际法文件,它从法律上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确认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日本投降后,根据《开罗宣言》,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 8‎ ‎ ‎ 德黑兰会议(1943、11、28 ——12、1)‎ 开罗会议结束后,罗斯福和丘吉尔于1943年11月27日直飞伊朗的首都德黑兰,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进行战时的第一次会晤,这就是著名的德黑兰会议(又名“三巨头”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内容是研究并制定了对德国的作战方针——在西欧开辟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这次会议大大加强了盟国团结合作对德作战。(多媒体显示)‎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首先,它在反法西斯联盟历史上第一次协调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战略,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巩同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与合作,这又为盟国今后解决其他各种问题和合作重建战后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召开及其决议表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空前的加强和巩固了。‎ 根据德黑兰会议的决定,1944年6月,以英美为主力的盟军,由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统帅,在法国北部诺曼底进行登陆战。‎ 一、诺曼底登陆战——开辟第二战场(板书) ‎ 提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担心的是什么呢?(大家可以结合一战中德国的失败加以分析)对,东西两线作战。‎ ‎(利用多媒体演示:双方的战争准备、诺曼底登陆战斗的图片)‎ 双方的战争准备:‎ 德国准备:为抗击盟军的登陆,早在1941年12月起就开始构筑沿海永久性防御工事。‎ ‎1942年7月20日,希特勒下令从挪威北部至西班牙海岸构筑由1.5万个坚固支撑点组成的防线,也就是所谓的大西洋壁垒,希特勒要求在1943年5月1日之前完成,实际上直到1944年5月,除加莱地区外,在960公里广阔海岸线上,只修筑了少数相距遥远的零星支撑点,在塞纳-马恩省河以东地区完成了68%,塞纳-马恩省河以西地区仅完成了18%。‎ 隆美尔元帅就任B集团军群司令后,非常重视对沿海地区的防御建设,亲自率领特派代表团实地视察了从丹麦、荷兰、法国的沿海防御情况,并特别要求前沿防御要前推至海中,从高潮线开始,在深海中布设水雷,在浅海中设置障碍物,这些斜插入海的木桩被盟军称为"隆美尔芦笋",海滩上则是锯齿状的混凝土角锥、坦克陷阱,其间还布设大量地雷,在能俯视海滩的制高点构筑隐蔽火力点,海滩后面的开阔地区,则布设了大量防机降的木桩,布置这些爆炸物和障碍物,工程浩大,直到盟军发起登陆时,仅仅完成了一部分,即使这样也给盟军登陆造成了不小损失。‎ 盟军准备:盟军为登陆,从1943年底就开始认真作准备,整个英国南部变成了一座大兵营。同时进行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不仅保障了登陆作战的突然性,还保证了战役顺利进行,对整个战役具有重大影响。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系列措施,,还让巴顿将军在英国进行战前演说,同时,还找到一个和蒙哥马利长得极像的叫詹姆斯的人在北非冒充蒙哥马利,使得隆美尔以为蒙哥马利一直在北非。再加上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作出了错误判断,以为盟军将在诺曼底东北方的加莱海滩登陆,甚至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仍认为是牵制性的佯攻,这就导致了德军在西线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费在加莱地区,而在诺曼底则因兵力单薄无法抵御盟军的登陆。‎ 一切准备就绪后,‎ 8‎ ‎ ‎ ‎1944年6月6日凌晨,一支庞大的舰队载着登陆部队在七百多艘舰艇和上千架直升飞机的护航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向诺曼底半岛进发。当天,成功地抢占了五个大小不等的滩头,冲破了希特勒用来防御登陆部队进攻的所谓的“大西洋壁垒”。一个月里,登陆的同盟军超过了100万人,在这次历时43天的战役中,德军伤亡11.7万人,盟军伤亡12.2万人。这样盟军以血的代价在西欧,就又开辟出一个对德作战的战场——欧洲第二战场,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便陷入了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最终灭亡。‎ 此后,盟军势如破竹,一个个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得到解放。从西欧登陆的同盟军,在法国人民组织的“内地军”的配合下,击败了数十万德军的顽抗,进逼巴黎。巴黎人民武装起义,8月25日巴黎解放。 ‎ 随着反法西斯德国军事行动的发展,结束战争和安排战后世界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问题需要迅速解决,特别是应该制定盟军在反希特勒德国战争最后阶段的协同一致的军事行动计划,处置战败的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对日作战,实现战后世界国际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则,客观上愈加迫切地需要三大盟国举行新的最高级会晤。因此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 二、雅尔塔会议(板书)‎ ‎1、背景(板书)‎ ‎1945年初,苏军从东面,盟军从西面几乎同时攻入德国境内,东南欧各国人民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德国法西斯四面楚歌,败局已定。在此形势下, 1945年2月4~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为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的克里木(又译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 ‎2、主要内容(板书)(指导学生看书、归纳)‎ ‎①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但是,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是有条件的,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多媒体显示:‎ ‎“(1)外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由日本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从沙俄手中夺取的‘权益’须予恢复,即:‎ 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乙、中国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丙、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这些条件损害了哪个国家的利益?②这些条件对哪个国家有利?有哪些利益?③美、苏的这种做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雅尔塔会议中三国首脑之间达成的这些秘密条件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这些条件对苏联有利,如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这说明了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全面评价评价雅尔塔会议呢?(引导学生从作用和带有大国强权政治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③影响:‎ A积极作用:雅尔塔会议协调了三大国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的战略部署,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也为战后的和平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B消极作用: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三、德、日法西斯的溃灭(板书)‎ ‎1、柏林战役——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板书))‎ 雅尔塔会议后,美、英盟军在西线发动了强大攻势,渡过莱茵河;苏军也迅速向西推进。‎ 8‎ ‎ ‎ ‎4月16日凌晨,柏林战役开始了。苏军猛烈的炮击使德军在半小时内不能回击一发炮弹。接着,苏军步兵在坦克的协同下发起了冲锋,拂晓时突破德军第一道防线。1945年4月25日,美苏军队在易北河岸会师。同一天,苏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4月27日苏军攻入柏林市区,巷战开始。为了阻止苏军前进,希特勒丧心病狂地下令往地铁的隧道里灌水,淹死了几千名德国妇女、儿童和伤员。战地法庭四处奔忙,就地处死逃兵,但这一切都不济于事。4月29日,德国第九集团军全部被歼,希特勒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4月30日恶贯满盈的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朝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就在这一天,红军战士经浴血奋战,终于把红旗插上了象征着德国最高权力机构的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指导同学们参看教材彩图)。5月8日,德国代表正式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了。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法西斯阵营只剩下日本帝国主义还在亚太地区拼死挣扎。‎ ‎2、波茨坦会议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溃灭,欧洲战事胜利结束。美军在太平洋上不断反攻,把太平洋上日本占领的各岛一一夺回,逼近日本本土。在中国战场,中国解放区军民早已开始反攻。日本法西斯日暮途穷。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巩固对法西斯德国的胜利和加快结束对日战争,苏、美(杜鲁门)、英三国首脑于7月中旬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会议。‎ 由于对德战争的胜利,会上对如何处理德国、安排战后欧洲与世界和平问题,分歧和争论趋于激烈。经过多次讨论,求同存异的结果就一些主要问题达成协议: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苏美英法四国共同管制德国、惩办战争罪犯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原则。苏联重申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对日宣战。在征得中国政府同意后,7月下旬,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多媒体显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周、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吾人通告曰日本政府立即巡捕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二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它们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不同阶段。作用也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有效地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巩固和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对加速二战的胜利起来重要的促进作用。‎ ‎3、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板书)‎ ‎《波茨坦公告》发布以后,日本法西斯居然不予理会,仍然负隅顽抗。(多媒体显示战争地图)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日本损失惨重。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击中国东北和朝鲜,给盘踞在那里的日本关东军歼灭性的打击。毛泽东主席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抗日军民展开全面大反攻。亚洲各国人民也同时奋起向日本侵略者进行最后一击,日本法西斯已陷入绝境。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向同盟国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以世界人民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彻底胜利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 正义之剑斩断了战争的恶魔,和平重新降临。几千万人为之流血牺牲,无数财富被销毁,给人类留下说不尽的话题,道不完的启迪。在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仍可见二次大战的影子。‎ 四、评价:多媒体显示 请同学们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它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参考课前搜集的资料及教材,引导学生从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格局、科技、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分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胜利原因:‎ 8‎ ‎ ‎ ‎(1)在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德、意、日企图用武力推行法西斯主义的,历史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法西斯势力可得逞于一时,但是最终难以逃脱彻底覆灭的命运。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正义的事业和力量必胜。 ‎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发展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联合才能胜利。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 ‎3、影响(多媒体显示)‎ ‎①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6年多,遍及世界各地。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总兵力高达1.1亿。在战争中丧生的人数约5000万(多媒体:二战中各国伤亡人数数字统计)。直接军费消耗达1.1万亿美元,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②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次战争中,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举“南京大屠杀”和“纳粹残杀犹太人”两例)但是,战争又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和平,又赢得了进步。‎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垮;英、法虽打赢了战争,却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地位。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后,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如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特别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这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 对科技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战后被用于和平事业。如随着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才出现后来的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人类进入了核时代。又如,1944年德军开始使用V—2火箭轰炸英国,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出于军事指挥和控制高速飞行武器的需要,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等等,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战的硝烟散去已经整整65年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学习这段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我想,学习这段历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战争,使我们更加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它能不能成为人类最后一次大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做了大量反思。二战“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战争的阴云有没有彻底扫除?战争能否避免?如何避免战争?(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片和相关资料)同学们对此有何看法?请你们各抒己见(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显示——1、二战启迪:珍爱和平;警惕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国家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2、“我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生活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里,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机会和权利;人们不再因肤色、种族和信仰的不同而受到歧视,人类的大家庭更加和谐。我相信,这不单是我的希望,也是今天这里每一个人的共同希望。” ——温家宝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9月25日) ‎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8‎ ‎ ‎ 同学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想它不应仅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也是我们国际理解教育追求的一个目标“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希望你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本领,将来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