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第 1 页(共 29 页) 2015 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满分 50 分) 1.(2.5 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社会层面的价值 取向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思想家曾经主张提倡 法治,他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2.(2.5 分)2014 年 5 月 21 日,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中国媒体丝路行”采访活动在陕 西西安拉开序幕。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表述有误的是(  ) A.有利于中国对世界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D.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贡献 3.(2.5 分)如图是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们正在学习的历史人物 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4.(2.5 分)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与如图所示一组图片相关的主题是(  ) 第 2 页(共 29 页) A.中外友好往来 B.民族关系密切 C.国家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 5.(2.5 分)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 ③江南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5 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 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是(  ) A.漫话“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张骞与丝绸之路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7.(2.5 分)某班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其中一组的主题是“民族英雄”,下列 图 片 符 合 题 意 的 是 (     ) 第 3 页(共 29 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5 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 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9.(2.5 分)“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它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 ,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0.(2.5 分)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 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A.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1.(2.5 分)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有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 第 4 页(共 29 页) 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 A.南京 B.重庆 C.苏州 D.北京 12.(2.5 分)2015 年是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八十周年,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取消了李德、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B.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3.(2.5 分)硝烟散尽,回望历史,史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下列与 解放战争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14.(2.5 分)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进程中,颁布的文件是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 成果.下列有关法律文献与相关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 C.《人权宣言》一一美国独立战争 D.《1787 年宪法》﹣美国内战 15.(2.5 分)19 世纪 60 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与这一历史 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 C.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 第 5 页(共 29 页) D.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6.(2.5 分)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 其说是因为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其中“政治上的成功”不包括(  )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 C.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17.(2.5 分)数据图片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直观的信息。分析如图《20 世纪 50﹣70 年代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日本、联邦德国经济增长迅速 B.美国、英国经济增长较慢 C.美国丧失头号经济强国地位,一超多强局面被打破 D.该时期的经济增长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之一 18.(2.5 分)下表所列举的 19 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表现人类开始进入(  ) 19 世纪 70 年代 电话进一步普及,耐用电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19 世纪 80 年代 发电站广泛建立,电风扇、电动缝纫机、电焊机被发明 并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 6 页(共 29 页)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数字时代 19.(2.5 分)1999 年,世界上一种全新的货币欧元诞生。其票面由窗户、大门和桥梁三个 基本建筑构成,分别代表欧盟之间的开放、合作与沟通精神。下列关于欧盟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B.欧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C.欧盟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D.欧盟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20.(2.5 分)如图为德国欧宝汽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示意图。它反映了(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B.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C.意大利生产总值超过德国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50 分) 21.(16 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 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 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第 7 页(共 29 页)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 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材料二  如图: 表格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2)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 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3)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 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 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的主 要作用是什么? 第 8 页(共 29 页) 22.(18 分)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方消息)4 月 17 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 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人民网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遭受的哪次侵略战争?“《下关条约》 ”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 1931 年 9 月 18 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 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 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2)材料二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该事变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1937 年 7 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 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 年 8 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事件。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 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一例。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1972 年 9 月,日 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 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4)材料四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 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 态度是什么? 23.(16 分)2015 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某校九年级二班学生要举 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 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第一组 表解历史 第 9 页(共 29 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1939.9﹣1945.9 交战双方 ①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 集团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② 战争导火线 ③ 《凡尔赛和约》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 (1)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第二组 文汇历史 二组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 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 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2)结合所学回答,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美、苏等国是怎样“保持团结” 的,举两例说明。 材料中“同盟国”因“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产生分裂,其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 第三组 聚焦现实 (日本《东京新闻》2014 年 1 月 1 日社论)安倍政权决心要以建设“强大国家”的姿态 来对抗全球化和中国的大国化。……安倍政权谋求的所谓“强大国家”实质上就是应对 迅速崛起的中国而扩充自卫队。这将使日本成为对他国构成威胁的军事大国。人们不能 不对这种因怀疑、猜测引发的军备竞争会使日本陷入安保陷阱而感到担忧。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第 10 页(共 29 页) 2015 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满分 50 分) 1.(2.5 分)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社会层面的价值 取向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思想家曾经主张提倡 法治,他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分析】本题考查韩非及其思想主张。 【解答】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春秋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的商鞅也属 于法家学派。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韩非及其思想主张,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 关的知识点。 2.(2.5 分)2014 年 5 月 21 日,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中国媒体丝路行”采访活动在陕 西西安拉开序幕。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表述有误的是(  ) A.有利于中国对世界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D.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贡献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两个字能够看出这是条商路,主要体现了中国西汉 与西域各国是贸易的交流;“之路”体现的是道路的开辟,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基础 第 11 页(共 29 页) 上,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 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开辟中西方陆上要道。所以此题表述错误的是 A。 【点评】学生要注意的是此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要选择表述不准确的答案。 3.(2.5 分)如图是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们正在学习的历史人物 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解答】依据所学,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 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使儒家学说 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 西域。由此可判断同学们正在学习的历史人物是汉武帝。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汉武帝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2.5 分)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与如图所示一组图片相关的主题是(  ) A.中外友好往来 B.民族关系密切 第 12 页(共 29 页) C.国家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 【分析】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答】张骞通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为中日 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玄奘西游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郑和下 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因此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外友好往 来。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2.5 分)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 ③江南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重大事件搭配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 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困难知识,西汉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所以① 搭配错误;公元 208 年,曹操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大战, 孙刘联军采用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元气大伤,狼狈退回北方,从而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 基础,所以②搭配错误;③④都是正确的搭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我国 古代重大事件搭配的相关知识点。 6.(2.5 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 第 13 页(共 29 页) 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是(  ) A.漫话“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张骞与丝绸之路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的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的相关知识内容。 【解答】题目强调的是在思想上的措施,而 C 项张骞与丝绸之路属于对外交往,A、B、 D 选项都属于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的理解与掌握。 7.(2.5 分)某班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其中一组的主题是“民族英雄”,下列 图 片 符 合 题 意 的 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以四幅图片为依托,考查学生对民族英雄概念的理解. 【解答】民族英雄即领导中华民族抗击外来入侵的英雄。 ①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南宋与金的斗争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故岳飞不是民 族英雄。 ②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日本倭寇,是抗击外来入侵;故属于民族英雄。 第 14 页(共 29 页) ③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属于民族英雄。 ④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鸦片,维护了民族尊严;故属于民族英雄。 故选:B。 【点评】首先要明确民族英雄的概念,同时还要掌握历史名人的主要事迹. 8.(2.5 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 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的准确识记,注意题目强调的时间。 【解答】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统一 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同时清朝实行闭关锁 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 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社会的危机。A 秦汉时期的特征;B 隋唐时期的特征;C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征。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明清时期阶段特征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9.(2.5 分)“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它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 ,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 第 15 页(共 29 页)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解答】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 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所以材料中的“它” 是指鸦片战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 时,向学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10.(2.5 分)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 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A.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的文化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间与代表人物及性质。 【解答】通过题干给出了时间 1915 年和人物陈独秀及文章《敬告青年》等提示信息,据 此可知这篇文章发表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高 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 故选:A。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新文 化运动的兴起时间与代表人物。 第 16 页(共 29 页) 11.(2.5 分)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有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 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 A.南京 B.重庆 C.苏州 D.北京 【分析】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 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包括重庆。“双十协定”是 1945 年重庆谈判的内容,谈判地点也在重 庆。选项中 B 与题意相符。 故选:B。 【点评】掌握《马关条约》、双十协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2.(2.5 分)2015 年是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八十周年,下列有关遵义会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取消了李德、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B.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D.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分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35 年 1 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力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 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 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 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一大的内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13.(2.5 分)硝烟散尽,回望历史,史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下列与 第 17 页(共 29 页) 解放战争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分析】本题以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败”为依托,考查百团大战. 【解答】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 年 8 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 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 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淮海 战役都是解放战争的中的事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 事件以及意义. 14.(2.5 分)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进程中,颁布的文件是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 成果.下列有关法律文献与相关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 C.《人权宣言》一一美国独立战争 D.《1787 年宪法》﹣美国内战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应把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知 识. 【解答】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 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内容. 第 18 页(共 29 页) 15.(2.5 分)19 世纪 60 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与这一历史 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 C.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 D.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考查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解答】美国内战从 1861 年至 1865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 1861 年,日本明治维新是 1868 年,它们都发生于 19 世纪 60 年代,使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的理解能力。 16.(2.5 分)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 其说是因为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其中“政治上的成功”不包括(  )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 C.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1933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面对经济危机,实行一系列政策挽救 美国,对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经济上来说,使美国经济逐渐恢复过来;从政治上说, 加强了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巩固了资本主义 制度。因此“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是经济上的成功,而不是政治上的成功。 故选:A。 第 19 页(共 29 页) 【点评】重点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17.(2.5 分)数据图片能给我们提供很多直观的信息。分析如图《20 世纪 50﹣70 年代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日本、联邦德国经济增长迅速 B.美国、英国经济增长较慢 C.美国丧失头号经济强国地位,一超多强局面被打破 D.该时期的经济增长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之一 【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 【解答】A 项,由图表可知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位于前两位,经济获得较快增长。 故 A 项结论正确。 B 项,由图表可知,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低。故 B 项结论正确。 C 项,由图表可知这四个国家 50 至 70 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能知道其经济总量。 由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直到现在美国的经济总量都位于世界第一。美国还是世界强国。 故 C 项结论不正确。 D 项,因为这一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日本、欧盟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力量,促进 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 D 项结论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图标分析的能力,以及对战后主要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知识 的掌握。 第 20 页(共 29 页) 18.(2.5 分)下表所列举的 19 世纪晚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表现人类开始进入(  ) 19 世纪 70 年代 电话进一步普及,耐用电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19 世纪 80 年代 发电站广泛建立,电风扇、电动缝纫机、电焊机被发明 并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数字时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解答】从材料中我们看出主要是出现了一些电器产品,这与电的发现和应用是分不开 的。据所学可知 19 世纪的 60 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一些国家相继开始,第二次 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就是电的广泛应用,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也被称为“电气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则被称为“信息时代”或“数字时代”。 故选:B。 【点评】掌握人类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阶段特征。 19.(2.5 分)1999 年,世界上一种全新的货币欧元诞生。其票面由窗户、大门和桥梁三个 基本建筑构成,分别代表欧盟之间的开放、合作与沟通精神。下列关于欧盟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 B.欧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C.欧盟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D.欧盟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分析】本题考查了欧盟的相关史实。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找出关于欧盟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1993 年西欧国家在欧洲 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各国逐步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成员国 第 21 页(共 29 页) 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 的成立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但欧盟是一个国家组织,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注意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题 干答题价值不大。 20.(2.5 分)如图为德国欧宝汽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示意图。它反映了(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B.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C.意大利生产总值超过德国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分析】本题以德国欧宝汽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经济全球化。 【解答】据“德国欧宝汽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示意图”可知,德国欧宝汽车实现了生 产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经济全球化 的相关知识。 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50 分) 21.(16 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第 22 页(共 29 页)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 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 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 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材料二  如图: 表格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2)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 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3)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 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 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的主 要作用是什么? 第 23 页(共 29 页)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及汉朝和西域的关系。 (2)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和意义。 (3)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建立和元朝时期加强行政管理的相关内容。 (4)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解答】(1)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西域许多国家。西域 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 的交往日趋频繁。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乐 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后来,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 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 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用(讲/写)汉语(禁 用鲜卑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仿汉制(管制、律令), 学汉礼,尊崇儒孔,以孝治国,尊老养老。材料中图片是“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可知 是措施中的“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的结果;材料中表格表头可知,这是改革 措施中的改汉姓,即把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的 封建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 (3)成吉思汗死后,蒙古族的忽必烈继承汗位,于 1271 年定国号为元。元朝时疆域空 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这样就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辖。 (4)清朝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建立了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顺治帝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第 24 页(共 29 页) 设立了伊犁将军。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 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 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故答案为: (1)饮食丰富,物产丰富。西域都护。 (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蒙古族。行省制。 (4)加强了西藏和新疆的管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点评】掌握张骞通西域及汉朝和西域的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和意义、元朝的建 立和元朝时期加强行政管理的相关内容、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2.(18 分)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方消息)4 月 17 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 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人民网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遭受的哪次侵略战争?“《下关条约》 ”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 1931 年 9 月 18 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 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 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2)材料二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该事变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1937 年 7 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 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 年 8 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事件。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 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一例。 第 25 页(共 29 页)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1972 年 9 月,日 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 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4)材料四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企图 通过各种方式为侵略战争翻案,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 态度是什么? 【分析】(1)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 (2)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点。 (3)考查七七事变和台儿庄战役的知识点。 (4)考查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 【解答】(1)依据材料“4 月 17 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可知,这是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1895 年 4 月,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战败而告终, 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依据题干“1931 年 9 月 18 日”可知,这是九一八事变。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 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 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 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 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3)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 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1938 年日军进攻战略要地徐州,在李宗仁指挥下,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 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 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4)材料四反映中日关系由敌对到友好。中日关系自近代以来一直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局 势当中。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世界大国的心态去处理中日关系。从民族的、 长远的利益出发,我们必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不要把日本人民等同于日本军国主义。 第 26 页(共 29 页) 一方面,我们要广结朋友,积极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另一方面,对于与中国存在历 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国家、民族要学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互利双赢,友好相处,共 同发展。 故答案为: (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2)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3)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 (4)由敌对到友好,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世界大国的心态去处理中日关系。 从民族的、长远的利益出发,我们必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不要把日本人民等同于日本 军国主义。一方面,我们要广结朋友,积极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另一方面,对于与 中国存在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国家、民族要学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互利双赢,友 好相处,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 此题时,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23.(16 分)2015 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某校九年级二班学生要举 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 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第一组 表解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1939.9﹣1945.9 交战双方 ①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 集团 第 27 页(共 29 页)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② 战争导火线 ③ 《凡尔赛和约》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 (1)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将内容补充完整。 ① 同盟国和协约国 ② 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 萨拉热窝事件 ④ 两极格局  第二组 文汇历史 二组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 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 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2)结合所学回答,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美、苏等国是怎样“保持团结” 的,举两例说明。 材料中“同盟国”因“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产生分裂,其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什么? 第三组 聚焦现实 (日本《东京新闻》2014 年 1 月 1 日社论)安倍政权决心要以建设“强大国家”的姿态 来对抗全球化和中国的大国化。……安倍政权谋求的所谓“强大国家”实质上就是应对 迅速崛起的中国而扩充自卫队。这将使日本成为对他国构成威胁的军事大国。人们不能 不对这种因怀疑、猜测引发的军备竞争会使日本陷入安保陷阱而感到担忧。 (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据所 学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 1914.7﹣1918.11,持续了四年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是三 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 1939.9﹣1945.9,持续 第 28 页(共 29 页) 了六年之久,1942 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 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 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这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二战后形 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2)面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谋求团结与合作,共同抵御法西斯的侵 略。1942 年,26 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 证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1944 年 6 月,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战, 解放被法西斯占领的国家,1945 年,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提出了战胜法西斯的 作战计划和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等,苏联承诺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侵略者。1945 年 4 月,苏军攻破柏林。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此时战时同盟国苏联 成为美国称霸的最大阻碍,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斗争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 义。1947 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3)依据课本知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故答案为: (1)①同盟国和协约国;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萨拉热窝事件;④两极格局。 (2)举例:召开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苏军攻占柏林;苏军出兵中 国东北。 正式分裂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 (3)主题:和平与发展。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两次 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7 7:13:16;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 29 页(共 29 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