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五十中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五十中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 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五十中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2分)在下列生产、生活过程所涉及的变化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撒干冰降雨 B.太阳能路灯 ‎ C.垃圾用来发电 D.蒸馏淡化海水 ‎2.(2分)小洋同学的午餐已有米饭、糖醋排骨、麻辣豆腐三种食物,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小洋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A.红烧鱼 B.炒青菜 ‎ C.蒸馒头 D.煮鸡蛋 ‎3.(2分)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塑料、合成纤维等都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 B.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人类可以开发新的能源 ‎ C.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可以使铝锅光亮洁净、更加耐用 ‎ D.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空气中的 CO2 增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4.(2分)某大学发生的“铊中毒案”使许多人知道了铊(音 tā)元素。铊元素可以造成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铊元素的相关信息,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铊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 B.铊原子核内有81个质子 ‎ C.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4.4 ‎ D.铊元素组成单质的化学式为Tl ‎5.(2分)学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可以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结论,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发食盐水 ‎ B.氧气验满 ‎ C.加热液体 ‎ D.CO还原CuO ‎6.(2分)许多植物的果实、根、茎里都富含淀粉,淀粉的化学式可用(C6H10O5)n表示,n为一个很大的数。则关于淀粉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属于人体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 B.淀粉充分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C.淀粉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0:5 ‎ D.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7.(2分)浙江大学课题组近日制备出了一种只含碳元素的超轻气凝胶,如图是超 轻气凝胶放在桃花的花蕊上。气凝胶由碳原子构成,内部有无数个孔隙,充斥空气,故而得名。下列关于超轻气凝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凝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B.气凝胶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 C.气凝胶可以用来净化被污染的水源 ‎ D.气凝胶化学性质和金刚石差异很大 ‎8.(2分)乙二醇是重要化工原料。我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用煤制取乙二醇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 排放等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乙二醇制取流程和造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合成气有还原性,可用来还原金属氧化物 ‎ B.造气过程发生反应的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 C.用煤制取乙二醇符合“节能减排”的宗旨 ‎ D.在造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改变 ‎9.(2分)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序号 括号里是要除去的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铜粉(木炭粉)‎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 B 二氧化锰(氯化钾)‎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入稍过量的盐酸、蒸发 D 一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10.(2分)将一片未打磨的铝片和足量的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测反应过程中压强和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并放热 ‎ B.t1 时间前是盐酸和氧化铝发生反应 ‎ C.t2 时间后压强减小是因为反应变慢了 ‎ D.t3 时间时溶液中含氯化铝和氯化氢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砝码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实验器材,如图所示是一盒砝码的实物图。请你回答下列问 题:‎ ‎(1)不锈钢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图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2)砝码表面镀铬不仅美观,还可以防锈,铁锈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工业上常用   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 ‎(3)铬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r+6H2SO4═Cr2(SO4)3+3SO2+6H2O,产生的SO2可用   性(填“酸”或“碱”)溶液来吸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7分)为研究酸的性质,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涵同学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纯锌粒和粗锌粒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小涵通过观察发现纯锌粒与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她猜想可能是粗锌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与硫酸的反应。 为了验证小涵的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下列那种物质?   ,选择该物质的理由是   。‎ A.HCl B.CuCl2 C.NaCl D.CaCl2‎ ‎(2)实验中小涵发现加入上述四种物质,纯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3)小川同学想通过用一定质量粗锌与足量的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的纯度,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4)在虚线框中应接入图中的   ,广口瓶上方残留的空气   (填“会”或“不会”)对 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 ‎13.(7分)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晶体,将这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图 1 所示流程:‎ ‎(1)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活泼金属将不活泼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实质上是电子在原子和离子间的转移,图 2 中用“〇”表示电子在铁原子和铜离子间移动,则电子的移动方向是    (填序号,“①从铁原子到铜离 子”或“②从铜离子到铁原子”)。‎ ‎(2)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的一种用途   。进行蒸发 时,观察到蒸发皿内   ,停止对蒸发皿进行加热。‎ ‎(3)金属 B 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了用活泼金属外,判断滤液中是否有硝酸银剩余的方法是   。‎ ‎14.(7分)珍珠粉是由珍珠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重要的化妆品原料。市场 上出现的假珍珠粉外观上与真珍珠粉差不多,肉眼无法辨别它们。‎ ‎【提出问题】假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真假珍珠粉的差别在哪里?‎ ‎【作出猜想】①含有碳酸钙; ②含有蛋白质; ③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 ‎【实 验 一】为了确认珍珠粉的组成,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操作方法 结论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通过 a、b 实验及其他手段,证明了二者都 含有碳酸钙。‎ b 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 判断真、假珍珠粉中是否含蛋白质的方法是:   ‎ 真珍珠粉中含有蛋白质,假珍珠粉中不含蛋 白质。‎ ‎【拓展实验】将 a 中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测得滤液的 pH=2,是什么物质使滤液的 pH=2?‎ 小羽和小昊分析后认为只有两种可能性并作了猜想:猜想①: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猜想②:反应后剩余的盐酸 ‎【实验二】小羽和小昊用下列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蒸馏水中通入   至饱和,测 pH pH 约为 5.6‎ 猜想①错误 向滤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然后加热至沸腾 ‎   ‎ 猜想②正确 写出猜想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5.(7分)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碱法的原 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然后加热分解 NaHCO3 固体得到 Na2CO3. 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工业制碱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查阅资料】氨气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 1 体积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1)关闭K1,打开 K2通入NH3 并调节气流速率,然后打开 K1通入CO2。‎ ‎(2)当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先后停止通入两种气体。‎ ‎(3)将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所得固体加热充分加热。‎ ‎【问题讨论】‎ ‎(1)停止通气后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是否是NaHCO3的饱和溶液?   。洗气瓶中饱和NaHCO3‎ 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应在长颈漏斗内放 置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 ‎(3)依据“查阅资料”所得信息,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CO2还是NH3?   。已知氯化铵、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图所示,从反应后的滤液里得到氯化铵固体可采用的方法 是   。‎ ‎(4)实验过程中先通入NH3,能充分吸收CO2的原因是   。实验中用生石灰能更好地产生氨气,理由是   、   。‎ ‎(5)加热分解 NaHCO3 固体得到Na2CO3,判断得到的Na2CO3固体中是否有NaHCO3剩余的方法是   。‎ 三、本大题共6分 ‎16.(6分)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制氧气。‎ ‎(1)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生成0.8g氧气需要消耗多少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五十中九年级(上)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2分)在下列生产、生活过程所涉及的变化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撒干冰降雨 B.太阳能路灯 ‎ C.垃圾用来发电 D.蒸馏淡化海水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吸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B、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C、垃圾用来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D、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C。‎ ‎2.(2分)小洋同学的午餐已有米饭、糖醋排骨、麻辣豆腐三种食物,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小洋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A.红烧鱼 B.炒青菜 ‎ C.蒸馒头 D.煮鸡蛋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糖醋排骨、麻辣豆腐中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红烧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炒青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蒸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煮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2分)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塑料、合成纤维等都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 B.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人类可以开发新的能源 ‎ C.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可以使铝锅光亮洁净、更加耐用 ‎ D.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空气中的 CO2 增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分析】A.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能源的开发来分析;‎ C.根据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D.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危害来分析。‎ ‎【解答】解: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人类可以开发新的能源,故正确;‎ C.钢丝球不能用来擦铝锅,否则会把铝锅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擦掉,故错误;‎ D.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空气中的 CO2 增多,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故错误。‎ 故选:B。‎ ‎4.(2分)某大学发生的“铊中毒案”使许多人知道了铊(音 tā)元素。铊元素可以造成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铊元素的相关信息,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铊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 B.铊原子核内有81个质子 ‎ C.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4.4 ‎ D.铊元素组成单质的化学式为Tl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解答】解:A、铊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铊原子核内有 81 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04.4,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铊元素组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Tl,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2分)学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可以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结论,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发食盐水 ‎ B.氧气验满 ‎ C.加热液体 ‎ D.CO还原CuO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一氧化碳有毒,应在玻璃管中进行,不能在试管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6.(2分)许多植物的果实、根、茎里都富含淀粉,淀粉的化学式可用(C6H10O5)n表示,n为一个很大的数。则关于淀粉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属于人体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 B.淀粉充分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C.淀粉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0:5 ‎ D.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 ‎【分析】A.根据淀粉属于糖类进行分析;‎ B.根据淀粉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 C.根据淀粉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除:A.淀粉属于糖类,是六大营养素之一,故A正确;‎ B.淀粉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充分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 C.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6:10:5,故C正确;‎ D.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62n,故D错误。‎ 故选:D.‎ ‎7.(2分)浙江大学课题组近日制备出了一种只含碳元素的超轻气凝胶,如图是超 轻气凝胶放在桃花的花蕊上。气凝胶由碳原子构成,内部有无数个孔隙,充斥空气,故而得名。下列关于超轻气凝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凝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B.气凝胶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 C.气凝胶可以用来净化被污染的水源 ‎ D.气凝胶化学性质和金刚石差异很大 ‎【分析】A、根据气凝胶由碳原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气凝胶内部有无数个孔隙,充斥空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气凝胶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气凝胶和金刚石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气凝胶由碳原子构成,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气凝胶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气凝胶内部有无数个孔隙,充斥空气,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B选项的分析,气凝胶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化被污染的水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气凝胶和金刚石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2分)乙二醇是重要化工原料。我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用煤制取乙二醇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 排放等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乙二醇制取流程和造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合成气有还原性,可用来还原金属氧化物 ‎ B.造气过程发生反应的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 C.用煤制取乙二醇符合“节能减排”的宗旨 ‎ D.在造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改变 ‎【分析】利用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结构判断其化学式并书写出相关的方程式,然后再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反应前是水的分子与碳原子反应后是一氧化碳的分子与氢气分子,可书写出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A.合成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二者均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来还原金属氧化物,故正确;‎ B.造气的过程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C.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是一种节能、减排、环保的方式,故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原子的数目都不改变,故正确。‎ 故选:B。‎ ‎9.(2分)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序号 括号里是要除去的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铜粉(木炭粉)‎ 在氧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 B 二氧化锰(氯化钾)‎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入稍过量的盐酸、蒸发 D 一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木炭粉、铜粉在氧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碳酸钠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10.(2分)将一片未打磨的铝片和足量的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测反应过程中压强和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并放热 ‎ B.t1 时间前是盐酸和氧化铝发生反应 ‎ C.t2 时间后压强减小是因为反应变慢了 ‎ D.t3 时间时溶液中含氯化铝和氯化氢 ‎【分析】稀盐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放热。‎ ‎【解答】解:A、压强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说明温度降低,即铝和稀盐酸反应放热,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该选项说法正确;‎ B、t1 时间前压强无明显变化,是盐酸和氧化铝发生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t2 时间后压强减小是因为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3 时间时溶液中含反应生成的氯化铝和过量的氯化氢,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砝码是化学实验室中的常用实验器材,如图所示是一盒砝码的实物图。请你回答下列问 题:‎ ‎(1)不锈钢属于 混合物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图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海绵垫(或塑料) 。‎ ‎(2)砝码表面镀铬不仅美观,还可以防锈,铁锈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Fe2O3 。工业上常用 稀盐酸 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 ‎(3)铬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r+6H2SO4═Cr2(SO4)3+3SO2+6H2O,产生的SO2可用 碱 性(填“酸”或“碱”)溶液来吸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来分析;‎ ‎(3)根据碱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不锈钢是一种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故填:混合物;海绵垫(或塑料);‎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因此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故填:Fe2O3;稀盐酸;‎ ‎(3)产生的SO2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填:碱。‎ ‎12.(7分)为研究酸的性质,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涵同学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纯锌粒和粗锌粒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 ‎(1)小涵通过观察发现纯锌粒与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她猜想可能是粗锌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与硫酸的反应。 为了验证小涵的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下列那种物质? B ,选择该物质的理由是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钠、钙都比锌活泼,铜不如锌活泼 。‎ A.HCl B.CuCl2 C.NaCl D.CaCl2‎ ‎(2)实验中小涵发现加入上述四种物质,纯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四种溶液中的Cl﹣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 ‎(3)小川同学想通过用一定质量粗锌与足量的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的纯度,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4)在虚线框中应接入图中的 ② ,广口瓶上方残留的空气 不会 (填“会”或“不会”)对 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 ‎(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 ‎(4)根据氢气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钠、钙都比锌活泼,铜不如锌活泼,为了验证小涵的猜想,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CuCl2;‎ ‎(2)实验中小涵发现加入上述所选物质,纯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可能的原因是四种溶液中的Cl﹣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4)氢气难溶于水,收集氢气时应短进长出,故用一定质量粗锌和足量的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的纯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虚线框中应接入图中的②,因为通过排出的水来测量氢气的体积,广口瓶上方残留的空气不会对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 故答案为:‎ Zn+H2SO4═ZnSO4+H2↑;‎ ‎(1)B;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钠、钙都比锌活泼,铜不如锌活泼;‎ ‎(2)四种溶液中的Cl﹣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4)②;不会。‎ ‎13.(7分)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晶体,将这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了如图 1 所示流程:‎ ‎(1)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Mn、Cu、Ag (用元素符号表示)。‎ 活泼金属将不活泼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实质上是电子在原子和离子间的转移,图 2 中用“〇”表示电子在铁原子和铜离子间移动,则电子的移动方向是 ①  (填序号,“①从铁原子到铜离 子”或“②从铜离子到铁原子”)。‎ ‎(2)写出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的一种用途 还原剂 。进行蒸发 时,观察到蒸发皿内 出现较多固体时 ,停止对蒸发皿进行加热。‎ ‎(3)金属 B 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除了用活泼金属外,判断滤液中是否有硝酸银剩余的方法是 加入含有稀硝酸的氯化钠溶液 。‎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1)A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A是锰,B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B是铜,则C是银,A、B、C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Mn、Cu、Ag;‎ 活泼金属将不活泼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实质上是电子在原子和离子间的转移,图 2 中电子的移动方向是从铁原子到铜离 子。‎ 故填:Mn、Cu、Ag;①。‎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氢气,氢气可以用作还原剂、燃料等;‎ 进行蒸发 时,观察到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对蒸发皿进行加热。‎ 故填:还原剂;出现较多固体时。‎ ‎(3)金属 B(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除了用活泼金属外,判断滤液中是否有硝酸银剩余的方法是:加入含有稀硝酸的氯化钠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银。‎ 故填:Cu+2AgNO3=Cu(NO3)2+2Ag;加入含有稀硝酸的氯化钠溶液。‎ ‎14.(7分)珍珠粉是由珍珠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重要的化妆品原料。市场 上出现的假珍珠粉外观上与真珍珠粉差不多,肉眼无法辨别它们。‎ ‎【提出问题】假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真假珍珠粉的差别在哪里?‎ ‎【作出猜想】①含有碳酸钙; ②含有蛋白质; ③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 ‎【实 验 一】为了确认珍珠粉的组成,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操作方法 结论与化学反应方程式 通过 a、b 实验及其他手段,证明了二者都 含有碳酸钙。‎ b 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 判断真、假珍珠粉中是否含蛋白质的方法是: 分别取真假珍珠粉稍许置于两只试管c、d中,滴加一定量的浓硝酸,静置 ‎ 真珍珠粉中含有蛋白质,假珍珠粉中不含蛋 白质。‎ ‎【拓展实验】将 a 中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测得滤液的 pH=2,是什么物质使滤液的 pH=2?‎ 小羽和小昊分析后认为只有两种可能性并作了猜想:猜想①: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猜想 ‎②:反应后剩余的盐酸 ‎【实验二】小羽和小昊用下列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蒸馏水中通入 二氧化碳 至饱和,测 pH pH 约为 5.6‎ 猜想①错误 向滤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然后加热至沸腾 ‎ 液体由红色变为紫色 ‎ 猜想②正确 写出猜想①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H2O═H2CO3 。‎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真假珍珠粉中分别加入稀盐酸,都有气泡产生,说明都有碳酸钙,石灰水都变浑浊;再加入一定量的浓硝酸,真珍珠粉中少量黄色固体出现,说明有少量蛋白质;假珍珠粉中没有黄色固体出现,说明没有蛋白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解答】解:【实验一】真假珍珠粉中分别加入稀盐酸,都有气泡产生,说明都有碳酸钙,石灰水都变浑浊,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分别取真假珍珠粉稍许置于两只试管c、d中,滴加一定量的浓硝酸,静置,真珍珠粉中少量黄色固体出现,说明有少量蛋白质;假珍珠粉中没有黄色固体出现,说明没有蛋白质;‎ 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分别取真假珍珠粉稍许置于两只试管c、d中,滴加一定量的浓硝酸,静置;‎ ‎【实验二】向蒸馏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至饱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pH 约为 5.6,测得滤液的 pH=2,说明不是反应后生成的碳酸;‎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向滤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然后加热至沸腾,液体由红色变为紫色;‎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液体由红色变为紫色;CO2+H2O═H2CO3。‎ ‎15.(7分)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洗涤剂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碱法的原 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然后加热分解 NaHCO3 固体得到 Na2CO3. 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工业制碱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查阅资料】氨气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 1 体积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1)关闭K1,打开 K2通入NH3 并调节气流速率,然后打开 K1通入CO2。‎ ‎(2)当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先后停止通入两种气体。‎ ‎(3)将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所得固体加热充分加热。‎ ‎【问题讨论】‎ ‎(1)停止通气后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是否是NaHCO3的饱和溶液? 是 。洗气瓶中饱和NaHCO3‎ 溶液的作用是 NaHCO3+HCl═NaCl+H2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 平衡气压 。有同学认为应在长颈漏斗内放 置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 ‎(3)依据“查阅资料”所得信息,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CO2还是NH3? 先停止通氨气 。已知氯化铵、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图所示,从反应后的滤液里得到氯化铵固体可采用的方法 是 降温结晶 。‎ ‎(4)实验过程中先通入NH3,能充分吸收CO2的原因是 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 。实验中用生石灰能更好地产生氨气,理由是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 放出热量 。‎ ‎(5)加热分解 NaHCO3 固体得到Na2CO3,判断得到的Na2CO3固体中是否有NaHCO3剩余的方法是 取固体样品,加热,观察试管口是否有水珠生成 。‎ ‎【分析】‎ ‎(1)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长颈漏斗与外界空气相同,氨气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氨气会污染空气,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进行分析;‎ ‎(4)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5)根据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当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先后停止通入两种气体,所以停止通气后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是NaHCO3的饱和溶液,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2)长颈漏斗与外界空气相同,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气压;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能防止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3)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目的是形成酸性环境,利于使氨气充分反应,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从反应后的滤液里得到氯化铵固体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实验过程中先通入NH3,能充分吸收CO2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所以实验中用生石灰能更好地产生氨气;‎ ‎(5)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判断得到的Na2CO3固体中是否有NaHCO3剩余的方法是:取固体样品,加热,观察试管口是否有水珠生成。‎ 故答案为:(1)是,NaHCO3+HCl═NaCl+H2O+CO2↑;‎ ‎(2)平衡气压,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3)形成酸性环境,利于使氨气充分反应,降温结晶;‎ ‎(4)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 ‎(5)取固体样品,加热,观察试管口是否有水珠生成。‎ 三、本大题共6分 ‎16.(6分)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制氧气。‎ ‎(1)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1 。‎ ‎(2)生成0.8g氧气需要消耗多少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1)过氧化氢的化学式是H2O2;已知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x。(+1)×2+(﹣1)×2=0 x=﹣1;‎ ‎(2)设需要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y。‎ ‎ 2H2O22H2O+O2↑‎ ‎ 68 32‎ ‎ x×5% 0.8g ‎ ‎ ‎ x=34g 答:需要消耗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 故答为:‎ ‎(1)﹣1;‎ ‎(2)34g。‎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