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 2020中考化学真题 考点15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包括溶液的酸碱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备战2021 2020中考化学真题 考点15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包括溶液的酸碱度)

考点15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包括溶液的酸碱度)11.(2020·云南昆明)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A.pH=1的盐酸B.pH=3的硫酸C.pH=7的氯化钠溶液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答案】D【解析】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13.(2020•山东滨州)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答案】D 【解析】C点对应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A错误;a点是反应进行了一段时间,pH大于7,此时的溶质是生成硫酸钾和未反应的氢氧化钾,B错误;由图示溶液的pH从大变小,说明是向氢氧化钾中滴加硫酸,C错误;c点到d时硫酸过量,反应停止不再发生,D正确。8.(2020·山东泰安)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答案】A【解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则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减少,A不正确。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B正确。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呈中性,C正确。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正确。8.(2020·山东临沂)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食物苹果汁西瓜汁牛奶鸡蛋清pH2.95.86.47.6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B.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强C.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8.D【解析】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酸性增强,pH变小,A错误;西瓜汁的pH值大于苹果汁,酸性比苹果汁弱,B错误;牛奶的pH值小于7,显酸性,C错误;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食用弱碱性的食物,苹果汁显酸性,尽量少饮用,D正确。16.(2020·山东临沂)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16.D【解析】选项正误分析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氖元素和水分子的质子数都为10个,但不属于同种元素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CO、CO2中含有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D√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13.(2020•山东德州)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食醋酱油食盐水牙膏肥皂pH2~34~578~99~10夏天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一种酸),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食醋B.酱油C.肥皂水D.食盐水【答案】C【解析】蚊虫叮咬后会产生的酸,为了减轻酸性应该注入碱性物质,应涂抹具有碱性物质的肥皂水。8.(2020·四川自贡)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物质液体肥皂西瓜汁胆汁牛奶pH9.5~10.55.3~6.27.1~7.36.3-6.6A.液体肥皂B.西瓜汁C.胆汁D.牛奶【答案】A【解析】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故液体肥皂的碱性比胆汁的强,故选A。4.(2020·四川雅安)下列液体中,酸性最强的是()A.柠檬汁(pH:2.0-3.0)B.炉具清洁剂(pH:12.0-13.0)C.饮用水(pH:6.5-7.5)D.肥皂液(pH:9.5-10.5【答案】A 【解析】柠檬汁的pH:2.0-3.0,小于7,显酸性。4.(2020•四川南充)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有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则金属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常温下,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则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答案】D【解析】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即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A不正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位于氢之后的金属不与稀硫酸反应,B不正确;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水分解等,C不正确;常温下,碱性溶液pH大于7,D正确。14.(2020•山东聊城)“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酸性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B.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则做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C.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A【解析】酸性溶液的pH<7,pH<7的溶液也一定是酸性溶液,A合理;做保护气的气体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如氮气就可以做保护气,B不合理;活泼铝制品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保护膜,从而达到保护作用,不容易被腐蚀,C不合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D不合理。 3.(2020·上海)下表为四种食物的近似pH,你认为胃酸过多的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是(  )食物苹果汁豆浆玉米粥鸡蛋清pH2.9∽3.37.4∽7.96.8∽8.07.6∽8.0A.苹果汁B.豆浆C.玉米粥D.鸡蛋清【答案】A【解析】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盐酸显酸性,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宜使用的食物是显碱性的食物,以中和胃酸,玉米粥、豆浆和鸡蛋清的pH均大于7,显碱性,适宜多吃。而苹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不宜多吃。13.(2020·湖南郴州)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表:物质白醋橘子汁料酒炉具清洁剂pH2~33~46~712~13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白醋B.橘子汁C.料酒D.炉具清洁剂【答案】D【解析】炉具清洁剂的pH>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6.(2020·黑龙江鸡西)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显酸性B.Y可能是水 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答案】D【解析】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17.(2020·湖南衡阳)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下表列出了人体内一些体液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体液胃液唾液胆汁胰液pH0.9~1.56.6-7.17.1~7.37.5-8.0A.胃液B.唾液C.胆汁D.胰液【答案】A【解析】四种物质的pH可知,胃液的pH最小,所以它的酸性最强。5.(2020·贵州黔西南)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容器中,边滴边搅拌,用数字pH仪连接电脑实时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b点表示HCl与NaOH等质量反应D.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答案】C【解析】氢氧化钠是碱,盐酸是酸,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A正确。a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B正确。b点所示溶液的pH=7,呈中性,说明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为:NaOH+HCl=NaCl+H2O4036.5由此可知,恰好反应时,HCl与NaOH质量不相等,C错误。c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即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D正确。1.(2020·浙江温州)新鲜果汁是常见的饮料,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答案】D【解析】溶液的pH>7,则溶液显碱性,故选D。4.(2020·浙江衢州)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答案】D【解析】由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A错误。图乙中由稀盐酸与氯化钠混合后,溶液的离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B错误。图甲中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混合后溶液酸碱性发生了改变,C错误。图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分子,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D正确。11.(2020·湖南湘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近似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肥皂9.5~10.5B.厕所清洁剂1.2~2.0C.炉具清洁剂12.0~13.0D.牙膏8.2~8.9【答案】C【解析】当溶液的pH大于7时,pH越大,碱性越强,因为炉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4.(2020·山东青岛)蚊虫叮咬时释放出的液体中含有蚁酸(显酸性),为了减轻痒痛,可以在被叮咬处涂抹()物质名称西红柿汁柠檬汁牛奶小苏打水pH范围4~52~36~78~9A.西红柿汁B.柠檬汁C.牛奶D.小苏打水4.D【解析】蚁酸显酸性,为减轻痒痛,可涂抹显碱性的物质进行中和,小苏打水的pH值大于7,显碱性,故选D。 6.(2020•天津)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其中显碱性的是()物质醋酱油食盐水炉具清洁剂pH25712A.醋B.酱油C.食盐水D.炉具清洁剂【答案】D【解析】溶液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所以炉具清洁剂显碱性。10.(2020·湖南株洲)常温下,一些饮料或食物的近似pH如下:食物柠檬汁橙子汁西瓜汁鸡蛋清pH2.2~2.43.6~4.35.3~6.17.6~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喝柠檬汁B.西瓜汁和鸡蛋清显碱性C.西瓜汁比柠檬汁酸性强D.柠檬汁和橙子汁显酸性10.D【解析】柠檬汁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柠檬汁,A错误;西瓜汁显酸性,B错误;pH值越小酸性越强,西瓜汁比柠檬汁酸性弱,C错误;柠檬汁和橙子汁的pH值都小于7,显酸性,D正确。2.(2020·湖南怀化)生活中一些常见食物的pH如下: 食物柠檬汁鸡蛋清纯水牛奶红豆汁pH2.0~2.57.4~7.676.3~8.510.2~11.4上述食物中,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食用的是(  )A.柠檬汁B.牛奶C.鸡蛋D.红豆汁【答案】A【解析】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食用酸性食物,即pH<7的食物。柠檬汁的pH<7,显酸性,不宜食用。22.(2020·四川攀枝花)某学习小组用黑枸杞提取液作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室温时,将蒸馏水和不同pH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放入14支试管中,分别向每支试管中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下:pH1234567891011121314颜色粉红粉红粉红浅紫浅紫紫紫蓝蓝深蓝深蓝灰绿黄黄棕实验二:室温时,向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4种物质,各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下:物质稀盐酸牛奶蒸馏水炉具清洁剂颜色粉红紫紫黄回答下列问题:(1)炉具清洁剂的pH为 13 。(2)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牛奶呈中性的理由是 牛奶滴加黑枸杞提取液后为紫色,而紫色对应的pH为6和7 。(3)小苏打溶液的pH为8.3,向小苏打溶液中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再滴人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有气泡生成、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 。【答案】(1)13(2)牛奶滴加黑枸杞提取液后为紫色,而紫色对应的pH为6和7(3)有气泡生成、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 【解析】(1)炉具清洁剂能使黑枸杞提取液变黄色,由表格信息可知,能使黑枸杞提取液变黄色的溶液pH为13。(2)在实验一中,牛奶中加入黑枸杞提取液,显紫色,对照1﹣1中数据,此时pH=6或pH=7都会出现此种颜色变化,因此不能判断牛奶是否为中性。(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小苏打溶液(pH为8.3)加入黑枸杞提取液溶液显蓝色,当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气体,会看到气泡,盐酸过量后,溶液显酸性,溶质含有稀盐酸,则黑枸杞提取液在稀盐酸中显粉红色,因此可以看到气泡产生,颜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17.(2020·陕西)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分析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思路Ⅰ:验证有 新物质生成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组别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1)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 水 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 仍为无色 ,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填“合 不合理 理”或“不合理”)的。(3)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 = (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NaCl生成。【拓展应用】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只写一个)。【答案】【分析讨论】新物质生成【实验结论】(1)水(2)仍为无色不合理(3)7【拓展应用】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分析讨论】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减少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可以根据反应物中减少物质的性质,或者生成的新物质的性质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实验结论】(1)氢氧化钠溶液由水和氢氧化钠组成,二氧化碳会与水和氢氧化钠都接触,并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需要设计对比实验排出水的影响。(2)酚酞加入碱性溶液会显红色,试管内原本有氢氧化钠,若加入盐酸不参与反应,则溶液还是显碱性,加入酚酞会显红色,而此时证明发生了反应,说明氢氧化钠被消耗,溶液不显碱性,因此加入酚酞后,溶液为无色;硝酸银中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盐酸本身含有氯离子,不反应也会产生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能根据白色沉淀判断含有氯化钠。(3)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得到的晶体为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中性溶液,此时溶液的pH=7。【拓展应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可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12.(2020·山东菏泽)图一是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二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图一中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图二中的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填序号)。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④表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周期。(2)“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8(2)4(3)③(4)三(5)NaOH+HCl=NaCl+H2O(6)OH—+H+=H2O【解析】(1)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一中锶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8,故核外电子数为38;图二中共有4种不同数值的质子数,共表示4种元素,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③,因为其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周期数,④的电子层数是三层,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2 )根据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实际反应为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16.(2020•福建)请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实验内容现象说明、解释或结论(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用______(填仪器名称)取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固定好装置,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O2当观察到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O2之前,将集气瓶内空气完全排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产生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2)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i.取少量稀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至溶液的颜色恰好变为无色ii.往上述无色溶液中再滴入1滴稀NaOH溶液,观察现象步骤ⅱ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步骤i中“边滴边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药匙导管口有连续并比较均匀的气泡冒出将集气瓶装满水2KMnO4K2MnO4+MnO2+O2↑(2)溶液变红色使反应充分进行(或使“反应物充分混合”等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高锰酸钾是细颗粒状物质,用药匙取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该等装置中空气排完后再开始收集,装置中空气排完的依据是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收集之前应该用水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因此集气瓶中要先装满水;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2)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且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也不变色,操作i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色,再逐滴滴入稀雷酸,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恰好变成无色时,溶液显中性,操作ii中向i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溶液又变成红色;②操作i中,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时需“边滴边振荡”,其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使反应充分进行。15.(2020·北京)我国大力推广在盐分高,pH>9的土壤中种植海水稻。(1)pH>9的土壤呈 碱性 (填“酸性”或“碱性”)。(2)大米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 糖类 。(3)稻壳可用于制纳米SiO2,SiO2属于 AB (填序号)。A.氧化物B.化合物C.混合物【答案】(1)碱性(2)糖类(3)AB【解析】(1)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pH>9的土壤呈碱性。(2)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3)SiO2中只含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20.(2020·湖北荆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一会儿后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烧杯中溶液为无色。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液M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猜想假设】猜想Ⅰ:氢氧化钠过量,溶液M呈碱性。猜想Ⅱ: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M呈中性。 猜想Ⅲ: 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Ⅰ不正确,其理由是 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探究】(1)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实验方案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 紫 色猜想Ⅱ正确(2)小强设计了实验方案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正确【分析评价】同学们对小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如果猜想Ⅱ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再次探究】如果要验证猜想Ⅲ正确,可以设计实验方案三: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①④⑦ (填序号)。①锌粒②铜丝③二氧化碳④氧化铁⑤氢氧化钾⑥硫酸铜⑦碳酸钙⑧硝酸铵【拓展应用】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钾、氢氧化钾 。 【答案】【猜想假设】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实验探究】紫【分析评价】NaCl+AgNO3═AgCl↓+NaNO3【再次探究】①④⑦【拓展应用】硝酸钾、氢氧化钾【解析】【猜想假设】猜想Ⅰ:氢氧化钠过量,溶液M呈碱性。猜想Ⅱ: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M呈中性。猜想Ⅲ: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Ⅰ不正确,其理由是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实验探究】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显紫色,说明溶液显中性,猜想Ⅱ正确。【分析评价】如果猜想Ⅱ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再次探究】①锌粒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过程中产生气泡,能够说明猜想Ⅲ正确;②铜丝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不能说明猜想Ⅲ正确;③二氧化碳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说明猜想Ⅲ正确;④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黄色,能够说明猜想Ⅲ正确;⑤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过程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猜想Ⅲ正确;⑥硫酸铜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说明猜想Ⅲ正确;⑦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产生气泡,能够说明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说明猜想Ⅲ正确;⑧硝酸铵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说明猜想Ⅲ正确。【拓展应用】氢氧化钾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溶液混合,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钾过量,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硝酸钾和过量的氢氧化钾。21.(2020·青海)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酸性 ,也可能呈 中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溶液少许,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酸性或中性【继续验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溶液呈 酸性 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溶液呈 中性 方案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 铁粉 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呈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HCl=FeCl2+H2↑ 若 无明显变化 溶液呈中性【答案】【猜想与假设】酸性中性【实验验证】溶液不变色【继续验证】酸性中性铁粉无明显变化Fe+2HCl=FeCl2+H2↑ 【解析】【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有剩余,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故可假设可能呈酸性后中性。【实验验证】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实验结论是显碱性,则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或中性。【继续验证】方案1:氯化钠与氧化铜不反应,而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若粉末部分或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显酸性;若粉末不溶解,溶液不变色,证明溶液中不含氯化氢,呈中性。方案2:氯化钠与铁不反应,而盐酸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所以取反应后溶液少许,加入少量铁粉,若有气体放出,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显酸性;若无明显变化,则证明溶液中不含氯化氢,呈中性。16.(2020·甘肃平凉)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红 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2)甲、乙、丙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______;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 猜想三 ,理由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甲、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二成立乙同学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 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猜想二成立老师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稀硫酸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B (填序号)。A.倒入下水道B.倒入废液缸C.带出实验室【答案】(1)红2NaOH+H2SO4═Na2SO4+2H2O(2)【猜想与假设】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实验探究】碳酸钠溶液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稀硫酸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反思交流】B【解析】(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此时溶液呈红色;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2)【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Na2SO4;猜想二:稀硫酸过量时有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氢氧化钠过量时有Na2SO4和NaOH。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猜想三,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实验探究】乙同学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猜想二正确。丙同学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是因为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猜想二正确。老师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合理,理由是稀硫酸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不能倒入下水道,是因为废液中的稀硫酸能够腐蚀铁质下水道、酸化水等,不能带出实验室,要倒入废液缸中。13.(2020•福建)科学使用化学物质,可以保障人体健康。(1)某同学的部分体液的pH如图所示。 ①图中碱性最强的体液是。②该同学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可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治疗,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某84消毒液产品的部分说明如下表。84消毒液【产品特点】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5.1%~6.9%。【餐具消毒】用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0.04%的消毒液浸泡,20min后用生活饮用水冲净。【注意事项】①外用消毒剂,须稀释后使用。②不得将本产品与酸性产品(如洁厕类清洁产品)同时使用。①依据表中信息,将有效氯的质量分数为6.0%的84消毒液与水按质量比为1:进行稀释,即可用于餐具消毒。②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的氯气(Cl2)。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HCl+NaClO=_________+Cl2↑+H2O。【答案】(1)①胰液②3HCl+Al(OH)3====AlCl3+3H2O(2)①149②NaCl【解析】(1)①通常pH大于7的溶液显碱性,且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图中四种体液中胰液pH最大,其碱性最强;②胃液中的酸为盐酸,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属于碱,可与盐酸反应,所以可服用胃舒平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AlCl3+3H2O。(2)①② (3)①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将1份质量有效氯含量为6.0%84消毒液稀释为0.04%的餐具消毒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1×6.0%=(1+X)×0.04%,X=149,即稀释时只需84消毒液与水按1:149的质量比混合即可;②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得X的化学式为NaCl。9.(2020·浙江台州)某同学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定。(1)在空地上确定5~6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以下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 B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 pH试纸 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约为7。查阅资料,常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下表,则这块空地上适合种植的作物有 茄子 。作物大蒜丝瓜茄子沙枣最适pH范围5.6~6.06.0~6.56.8~7.38.0~8.7【答案】(1)B(2)pH试纸茄子【解析】(1)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时,要在地块的5~6个均匀的位置进行取样,测定结果才比较准确。(2)用pH试纸测定土壤的pH。空地土壤的pH约为7,适合种植的作物是茄子。 8.(2020·浙江绍兴)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 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步骤二:继续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白色沉淀猜想②正确Ⅱ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②正确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1)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 不正确,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气泡 。【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AC 。A.紫色石蕊试液B.铜片C.铁锈【答案】【建立猜想】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设计】产生气泡不正确,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产生气泡【表达交流】AC 【解析】【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设计】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1)方案Ⅰ的结论不正确,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表达交流】A中紫色石试液遇到显酸性溶液变红色,如果溶液中含有盐酸,滴加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因此可以用石蕊试液检验;B中铜片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不能用铜片检验;C中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过程中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因此可以用铁锈检验。14.(2020·贵州黔东南)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小聪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那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是Na2SO4;猜想二:溶质是Na2SO4和NaOH;猜想三:溶质是 Na2SO4和H2SO4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小聪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酚酞不变红色猜想一正确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猜想二不正确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猜想三正确方案三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猜想三正确【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聪的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 稀硫酸显酸性,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或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答案】【提出问题】2NaOH+H2SO4═Na2SO4+2H2O【提出猜想】Na2SO4和H2SO4【实验探究】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解析】【提出问题】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2NaOH+H2SO4═Na2SO4+2H2O。【提出猜想】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Na2SO4;猜想二: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NaOH;猜想三:稀硫酸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H2SO4。【实验探究】方案一中酚酞不变红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说明猜想二不正确,但不能说明猜想一正确,因为稀硫酸显酸性,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方案二中出现白色沉淀也不能说明猜想三正确,因为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方案三中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则猜想三正确。 16.(2020·甘肃白银)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甲、乙、丙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猜想三:可能是Na2SO4和NaOH。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理由。【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甲、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二成立乙同学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丙同学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猜想二成立老师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B.倒入废液缸【答案】(1)红2NaOH+H2SO4═Na2SO4+2H2O(2)【猜想与假设】Na2SO4和H2SO4猜想三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实验中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实验探究】碳酸钠(锌、铁、镁)铁锈减少,溶液变黄若溶液中含有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思交流】B【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遇碱变成红色;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2)【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Na2SO4;猜想二:稀硫酸过量时可能是Na2SO4和H2SO4;猜想三:可能是Na2SO4和NaOH,这时氢氧化钠过量。猜想三错误的原因是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而实验中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实验探究】乙同学方案:猜想二正确,溶液中有稀硫酸,和稀硫酸反应可以产生气体的物质有碳酸盐和活泼金属。丙同学方案:加入的生锈的铁钉表面是三氧化二铁,可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三氯化铁,实验现象是:铁锈减少,溶液变黄。甲同学实验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若溶液中含有硫酸钠也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倒入废液缸。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16.(2020·江苏连云港)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步骤】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思考拓展】(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 胶头滴管 。(2)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查阅资料:(i)酚酞试液在不同的pH时变化情况如下:pH0~8.28.2~10.010.0~14.0颜色无色粉红色红色(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 用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稀盐酸进行步骤二实验,如红色不消失,则可排除水的影响 。(2)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①无 蓝 色沉淀生成白色固体不是NaOH②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出现白色沉淀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继续探究】(4)图1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H+和OH﹣结合生成H2O 。(5)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实质缺少直观的验证。査阅资料:(ⅲ)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呈红色。(ⅳ)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图2实验,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色硅胶由蓝色逐渐变为红色,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①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 放热 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②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CH3COOH+NaOH=CH3COONa+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胶头滴管(2)①蓝②NaCl+AgNO3=AgCl↓+NaNO3(4)H+和OH﹣结合生成H2O(5)①放热②CH3COOH+NaOH=CH3COONa+H2O 【解析】(1)依据仪器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胶头滴管。(2)分析【查阅资料】(i)、(ⅱ)可知,由于盐酸中含有水,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盐酸,溶液被稀释也可能引起颜色变化,所以用水代替盐酸做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干扰。(3)依据表格设计的实验方案可知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固体,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白色固体是氯化钠,滴加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4)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微观粒子是Na+、Cl﹣、OH、H+,反应后微观粒子为Na+、Cl﹣和H2O,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生成H2O。(5)由于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空气膨胀分析出该反应放热,依据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可知有水生成,再依据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和复分解反应的可知无水醋酸(CH3COOH)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29.(2020·山东临沂)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Ⅰ.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①: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②:可能只有NaCl;猜想③:可能是。【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色猜想①不正确方案二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猜想②不正确,猜想③正确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1,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填序号)。A.pH试纸B.铜C.紫色石蕊溶液29.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NaCl、HCl不变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物是否过量AC【解析】Ⅰ.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Ⅱ.【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过量时是NaCl和NaOH;猜想二: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NaCl;猜想三:盐酸过量时是氯化钠、氯化氢。【进行实验】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进一步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利用pH试纸测定时,如果pH小于7,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因此可以用pH试纸完成实验;铜不能和盐酸反应,因此不能用铜完成实验;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因此可以用石蕊试液完成实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