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word可以编辑】2020年云南省中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word可以编辑】2020年云南省中考历史试卷

2020年云南省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远古传说时代文明作出杰出贡献,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尧和舜C.黄帝和蚩尤D.炎帝和尧 2.据记载,汉朝廷曾赐给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下图的文物可以印证汉朝时期(    )A.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B.云南地区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C.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D.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3.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等措施的推行,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材料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太宗的民族政策D.元朝的行省制度 4.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材料反映了宋朝()A.民族关系融洽B.商人地位不断提高C.海外贸易繁荣D.江南经济飞跃发展 5.有学者在提及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时指出:这些条款(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这一不平等条约是()试卷第9页,总10页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6.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其领导人是()A.陈胜B.李自成C.黄巢D.洪秀全 7.《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A.虎门销烟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 8.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青年学生起了重要作用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D.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9.如图是某同学的读书摘要,其中有错的是()A.时间B.地点C.制造者D.影响 10.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枣宜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平型关大捷 11.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与社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事变B.中共七大召开C.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试卷第9页,总10页  12.下列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是()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开国大典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的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抗美援朝 14.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建设成就是()A.鹰厦铁路B.宝成铁路C.川藏公路D.武汉长江大桥 15.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是()A.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D.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17.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一外交思想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材料指的是()A.开展全方位外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带一路”建设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8.《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诞生于()A.古代两河流域B.爱琴海地区试卷第9页,总10页 C.古代印度河流域D.古代尼罗河流域 19.12世纪,西欧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大学的兴起B.改造形成了阿拉伯数字C.城市的复苏D.中国印刷术的普遍推广 20.法国大革命期间,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的重要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共产党宣言》D.《人权宣言》 21.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B.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C.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D.美国内战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22.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起义者冲进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材料描述的是()A.巴黎公社建立B.日本倒幕运动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3.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美英盟军相互配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是()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登陆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4.如图是某一国际经济组织的徽标图案,这一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联合国共同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据材料判断该组织是()试卷第9页,总10页 A.华沙条约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欧洲煤钢共同体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5.同学们开展研究性活动,研究内容有:南美的“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非洲年”。据此推断,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C.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D.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1分,共50分.) 26.中国古代先进的技术与思想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800多千克,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当时冶炼的坩埚一般可熔铜12.5千克,一次铸成如此巨大的青铜器需要60多只坩埚同时并用,200多人同时协作。﹣﹣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材料二试卷第9页,总10页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凿,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直到今天,隋朝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版)材料三作者以“天工开物”命名他的书,是要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物产,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类活动相协调。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南北各地实地调查的资料,并将与食、衣有关的农业置于首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青铜器的代表?出土文物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青铜铸造业的基本情况。(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并说出你认为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3)写出《天工开物》的作者,根据材料三说出该书的哪些思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材料二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作品主要思想《神曲》作品不是根据教会的标准,而是根据作者的意志和道德标准,来区分现实中不同人物的善恶,加以褒贬。专横跋扈的教皇被放在地狱中,接受严酷的刑罚,作者崇敬的人在天堂里享受幸福。《蒙娜丽莎》作品不同于中古时期以神为题材的传统,歌颂了人自身的美丽。呼唤着人性的觉醒,歌颂了生命的可爱之处。《哈姆雷特》作品中称赞人是“了不起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和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岳麓书杜材料三牛顿的光学分析告诉人们,光不再是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是一个物理现象,是可以研究和分析的。牛顿的这一成就不仅是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宗教信仰的一场革命。﹣﹣摘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试卷第9页,总10页 (1)材料一中,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什么救国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指出三部作品关注的共同点。(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牛顿光学成就的?达尔文提出什么重要理论,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理论?(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思想与社会发展的认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会于1921年7月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材料二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摘自《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试用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材料三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性,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部编版)(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何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进行了什么探索?(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中国探索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试卷第9页,总10页 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这两次工业革命中一系列新交通工具的发明,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立体交通的出现,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范围,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第三册》材料二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行大众教育,而且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部编版)材料三(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各一例。(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发生的变化。(3)指出材料三中互联网用户数量变化呈现的趋势。(4)科技改变了人类和世界,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试卷第9页,总1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0年云南省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2.B3.B4.C5.A6.D7.B8.D9.B10.D11.C12.C13.A14.D15.D16.B17.B18.A19.A20.D21.D22.C23.C24.B25.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1分,共50分.)26.商朝时期;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洛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直到今天,隋朝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宋应星;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类活动相协调、将与食、衣有关的农业置于首位。27.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文艺复兴。共同点:提倡人文主义(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试卷第9页,总10页 牛顿的这一成就不仅是学术方面的革命,也带来宗教信仰的一场革命;生物进化论。认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28.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农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性,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高。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体制改革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改革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9.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立体交通出现,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范围;人口迅速增长;欧美国家开始推行大众教育;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互联网用户数量逐年增加(上升;增多)。认识:开放性题,从正反两方面谈科技对人类世界影响即可。如:科技能推动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化害为利,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试卷第9页,总1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