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课件 目录 当堂检测 02 01 作品梳理 01 作品梳理 · 第 33 篇 鱼我所欲也 · 第 34 篇 唐雎不辱使命 · 第 35 篇 送东南马生序 第 33 篇 鱼我所欲也 《 孟子 》 【 注释 】① 所欲:即“喜爱的东西”或“想要的东西”。②熊掌:熊的脚掌。③得兼:同时得到。④舍:舍弃,放弃。⑤甚于:比 …… 更重要。⑥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⑦恶 ( wù ) :讨厌,憎恨。⑧患:祸患,灾难。⑨辟:同“避”,躲避。⑩如使:假如,假使 。 ! 何不 用也:什么 ( 手段 ) 不用呢 ? @ 是 故:因此,由此可见 。 # 非独 :不仅,不只是 。 $ 皆 :都,全 。 % 勿 丧:不丧失 。 ^ 耳: 罢了 。 【 注释 】① 箪:古代盛饭的容器,多用竹制成。②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盆。③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④蹴:踩踏。⑤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⑥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⑦何加:有什么益处。⑧奉:侍奉。⑨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穷困的人。⑩得:同“德”,感恩、感激 。 ! 与 :同“欤”,语气词 。 @ 乡 :同“向”,先前、从前 。 # 为 :为了 。 $ 是 :此 。 % 已 :停止 。 ^ 本心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文学常识 《 孟子 》 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门人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 《 孟子 》 和 《 论语 》《 大学 》《 中庸 》 列为儒家经典,简称为“四书”。 文意理解 1 .应如何理解文中的“本心”? 参考答案: 在孟子看来,“本心”是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具体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为仁、义、礼、智。本文中的“本心”侧重指羞恶之心。 2 .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论证的?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基于精彩的比喻论证来确立本文的中心论点: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以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这样说理,化抽象为形象,而喻言 ( 鱼、熊掌 ) 与正言 ( 我所欲也 ) 交错迭出,更将感性比喻与理性说理融合 在极为凝练的语句中,可以在瞬间引人注意,令人深思,推论效果立竿见影。 3 .本文的文风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本文的文风具有气势充沛、议论犀利的特点。一是本文以“孟子曰”一语贯之,没有争辩对话,完全是个人独白,一往无前,是他心中浩然正气的爆发。二是正反论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化,当对举的句式转而为铺排,推演出汪洋恣肆的议论、排山倒海的质疑,如惊涛拍岸,令人动容。 作品主旨 本文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艺术特色 1 .本文善于运用比喻来说理,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喻生与义的不可兼得,化抽象为形象 。 2 .本文的气势充沛、议论犀利,一语贯之,正反论述,层层剥笋,逐步深化 。 3 .本文熟练使用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为说理服务。 第 34 篇 唐雎不辱使命 《 战国策 》 【 注释 】① 唐雎 ( jū ) :战国末期人。②辱:辱没、辜负。③使:派。④谓:对 …… 说,告诉。⑤易:交换。⑥其:表示祈使语气。⑦许:答应。⑧加惠:施予恩惠。⑨虽然:虽然如此。⑩弗:不。使:出使。 【 注释 】① 且:况且。②灭韩亡魏:即灭掉了韩国和魏国。③而:表转折。④错意:在意。错,同“措”。⑤广:增广、扩充。⑥逆:违背。⑦与:疑问语气词。⑧是:这样。⑨虽:即使。⑩岂:哪里 。 ! 直 :只是。 【 注释 】① 怫然:愤怒的样子。②公:对人的敬称。③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④免冠:摘下帽子。⑤徒跣:光着脚。⑥抢 ( qiāng ) :碰,撞。⑦尔:罢了。⑧庸夫:平庸无能的人。⑨士: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⑩夫 ( fú ) :句首发语词 。 ! 袭 :扫过 。 @ 贯 :穿过 。 # 仓 :同“苍” 。 $ 怀 :心里 。 % 休 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 ^ 四: 变成四个人 。 & 必 :一定 。 * 缟素 :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 ( 挺 :拔。 【 注释 】① 色:神色。②挠:胆怯。③长跪:直身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④谢:道歉。⑤至:到。⑥谕:明白,懂得。⑦徒:只,仅仅。 文学常识 《 战国策 》 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 33 篇,分国编次。 文意理解 1 .应该怎样理解秦王的易地之举? 参考答案 : 在秦国“灭韩亡魏”之际,天下归秦已是大势所趋,秦王可以轻易地用兵灭掉小国安陵,所谓“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只是让安陵君纳地称臣的委婉措辞。也有人认为是 《 战国策 》 编者借这一故事来反映道义精神的。 2 .唐雎历数几位刺客的行迹,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唐雎把几位刺客的行为定位于“士之怒”,强调了“士”阶层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行动能力,并不无夸张地把“彗星袭月”“白虹贯日”等自然界中的奇异现象与刺客行为联系起来,更增强了“士之怒”的威慑力量,也为下文自己“挺剑而起”的行为做铺垫, 最终 秦王被唐雎慷慨激昂的气势压垮。唐雎历数几位刺客的行迹起到了威慑敌人、粉碎敌人阴谋的作用。 3 .文中唐雎说的话有怎样的技巧? 参考答案: 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有礼有节,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二是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三是以行证言、言之有“力”。辞虽卑而气不馁,绵里藏针,柔中带刚。 作品主旨 本文记叙了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写作特色 1 .本文善用小说笔法,如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和个性化语言的使用,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等都很讲究,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具备了后世小说的主要元素。 2 .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3 .对比、映衬、渲染和烘托的手法极大地凸显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丰满可感。 第 35 篇 送东阳马生序 元末明初 宋濂 【 注释 】① 嗜:喜爱,爱好。②致:得到。③手:亲手。④计日:计算约定的期限。⑤砚冰:砚内结的冰。⑥怠:懈怠,放松。⑦走:跑。⑧逾约:超过约定期限。⑨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 ( 束发戴帽 ) 仪式,表示已经成人。⑩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 ! 游 :交往,外出求学 。 @ 先达 :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 # 援疑 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 $ 叱 咄:训斥、呵责 。 % 至 :周到 。 ^ 俟 :等待 。 & 卒 :终于。 【 注释 】① 从师:跟从老师学习。②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③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④舍:这里指客舍。⑤僵劲:僵硬。⑥汤:热水。⑦沃:浇。⑧衾:被子。⑨拥:围。⑩覆:盖 。 ! 再 食:供给两顿饭。再,两次。食,供养,给 …… 吃 。 @ 被 :同“披” 。 # 绮 :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 $ 缨 :系帽的带子 。 % 腰 :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 ^ 容 臭:香袋。臭,香气 。 & 烨 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 * 缊 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 ( 略 无:毫无,一点儿都没有 。 ) 慕 艳:羡慕 。 _ 盖 :发语词,这里用在句首表概括 。 + 且 :并列连词 。 1 耄 老:年老 。 2 预 :参与 。 3 宠 光:恩宠光耀 。 4 缀 :跟随。 【 注释 】① 诸生:众位太学生。②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③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④馁:饥饿。⑤假诸人: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 注释 】① 流辈:同辈。②谒:拜见。③撰:写。④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⑤是可谓:此可谓,这可以说是。⑥告:告诉。 文学常识 宋濂 (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祖籍金华潜溪 ( 今属浙江金华 ) ,后迁居金华浦江 ( 今浙江浦江县 )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文意理解 1 .作者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 从文中可看出作者具有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学业有成;粗食敝衣,乐在其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关心后学,谆谆教诲。 2 .为什么文章最后才点明赠别的题意? 参考答案: 文章最后才点题,首先是由立意决定的。作者想用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阐明要想学业有成,就要吃苦耐劳、专心致志的道理。其次,这也是赠序类文章的特点决定的。作者多借题发挥,阐发某些观点。再次,这样写可以不受“临别赠言”的具体情境的束缚,因而能放开笔墨,尽情抒写自己的所 思 所想。这种写法,也让人保有极大的好奇心和阅读期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文中用到了哪些对比?具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是用了“反比”,即相反对比,包括:“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二是用了“正比” , 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这些对比或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同类叠加相得益彰,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作品主旨 本文通过作者自己的求学经历,现身说法,勉励后辈勤奋好学,不怕艰难,虚心求教,以学为乐,表现了作者治学的优秀精神品质和对后学者满怀关爱之情。 写作特色 1. 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 2.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当堂检测 02 1 2 阅读 《 鱼我所欲也 》 ,完成下列练习。 1 .重点字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辟,同“避”,躲避 得,同“德”,感恩、感激 ③万 钟则不辩礼义而受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乡 为身死而不 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辩,同“辨”,辨别 乡,同“向”,先前、从前 (2) 一词多义 动词,得到,获得 同 “ 德 ” ,感恩、感激 动词,给 同 “ 欤 ” ,语气词 (3) 古今异义 ①一豆羹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 义:豆子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 义:判断动词 · ·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指示代词,此,文中指这种做法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 义:钟点、时间 ④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 义:增加 · · 古代的一种量器 益处 (4) 重点虚词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 “ 却 ”“ 但是 ” 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 “ 比 ” 介词,对于 介词,为了 动词,做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鱼,我所欲也。 ( 判断句 )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 ( 翻译时要加上判断词“是” ) (2) 所欲有甚于生者。 ( 倒装句 ) 我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 翻译时要把“于生”提到“甚”的前面 ) (3) 乡为身死而不受。 ( 省略句 ) 先前为了 (“ 礼义” ) ,宁愿死也不接受 ( 施舍 ) 。 ( 翻译时要补充出“为”“受”后面省略的内容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