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章节考点专题突破:第七章 图形变化 聚焦中考、第30讲图形的平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章节考点专题突破:第七章 图形变化 聚焦中考、第30讲图形的平移

人教 数 学 第七章 图形的变化 第 30 讲 图形的平移 要点梳理 1 .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 , 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 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点 , 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所得到的 , 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 _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 , 简称 . 2 . 确定一个平移运动的条件是 . 3 . 平移的规则: 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 平行且相等 平移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要点梳理 4 . 平移的性质 (1)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 (2)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 ; (4) . 5 . 画平移图形 , 必须找出平移方向和距离 , 其依据是平移的性质. 对应线段平行 ( 或在同一直线上 ) 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 一个防范 线段、角、三角形的平移是最简单的平移问题之一 , 其中关键的条件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图形平移的要领是抓住关键点进行平移. 一个作图 以局部带整体 , 先找出图形的关键点 , 将原图中的关键点与移动后的对应点连接起来 , 确定平移距离和平移方向 , 过其他关键点分别作线段与前面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 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 将对应点连接 , 所得的图形就是平移后的新图形. 一个联系 图形经过两次轴对称 ( 两对称轴相互平行 ) 得到的图形 , 可以看作是由原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 , 也就是说两次翻折相当于一次平移. 1 . ( 2013 · 朝阳 ) 下列图形中 , 由如图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图形是 ( ) C 2 . ( 2014 · 钦州 ) 如图 , △ A′B′C′ 是 △ ABC 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 , 如果 △ ABC 中有一点 P 的坐标为 (a , 2) , 那么变换后它的对应点 Q 的坐标为 . ( a + 5 , - 2 ) 3 . ( 2014 · 江西 ) 如图 , 在 △ ABC 中 , AB = 4 , BC = 6 , ∠ B = 60° , 将三角形 ABC 沿着射线 BC 的方向平移 2 个单位后 , 得到三角形 △ A′B′C′ , 连接 A′C , 则 △ A′B′C 的周长为 . 12 4 . ( 2014 · 济南 ) 如图 , 将边长为 12 的正方形 ABCD 沿其对角线 AC 剪开 , 再把 △ ABC 沿着 AD 方向平移 , 得到 △ A′B′C′ , 当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32 时 , 它移动的距离 AA′ 等于 . 4 或 8 判断图形的平移 【 例 1 】 ( 2013· 广州 ) 在 6 × 6 方格中 , 将图 ① 中的图形 N 平移后位置如图 ② 所示 , 则图形 N 的平移方法中 , 正 确的是 ( ) A . 向下移动 1 格 B . 向上移动 1 格 C . 向上移动 2 格 D . 向下移动 2 格 D 【 点评 】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 , 平移得到的对应线段与原线段平行且相等 , 对应角相等 , 平移时以局部带整体 , 考虑某一特殊点的平移情况即可. 1 . (1) ( 2012 · 宜昌 ) 如图 , 在 10 × 6 的网格中 ,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 1 个单位 , 将 △ ABC 平移到 △ DEF 的位置 , 下面正确的平移步骤是 ( ) A . 先把 △ ABC 向左平移 5 个单位 , 再向下平移 2 个单位 B . 先把 △ ABC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 , 再向下平移 2 个单位 C . 先把 △ ABC 向左平移 5 个单位 , 再向上平移 2 个单位 D . 先把 △ ABC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 , 再向上平移 2 个单位 A (2) ( 2012 · 聊城 ) 如图 , 在方格纸中 , △ ABC 经过变换得到 △ DEF , 正确的变换是 ( ) A . 把 △ ABC 绕点 C 逆时针方向 旋转 90° , 再向下平移 2 格 B . 把 △ ABC 绕点 C 顺时针方向 旋转 90° , 再向下平移 5 格 C . 把 △ ABC 向下平移 5 格 , 再绕点 C 逆时针方向旋转 180° D . 把 △ ABC 向下平移 5 格 , 再绕点 C 顺时针方向旋转 180° B 作已知图形的平移图形 【 例 2】   ( 2013 · 郴州 ) 在图示的方格纸中. (1) 作出 △ ABC 关于 MN 对称的图形 △ A 1 B 1 C 1 ; (2) 说明 △ A 2 B 2 C 2 是由 △ A 1 B 1 C 1 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解:向右平移 6 个单位 , 再向下平移 2 个单位 ( 或向下平移 2 个单位 , 再向右平移 6 个单位 ) 【 点评 】  对于直线、线段、多边形等特殊图形 , 将原图中的关键点与移动后的对应点连接起来 , 就能准确作出图形. 2 . ( 2013· 安徽 ) 如图 , 已知 A ( - 3 , - 3 ) , B ( - 2 , - 1 ) , C ( - 1 , - 2 ) 是直角坐标平面上三点 . ( 1 ) 请画出 △ ABC 关于原点 O 对称的 △ A 1 B 1 C 1 ; ( 2 ) 请写出点 B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 B 2 的坐标 . 若将点 B 2 向上平移 h 个单位 , 使其落在 △ A 1 B 1 C 1 内部 , 指出 h 的取值范围 . 解: ( 1 ) 略  ( 2 ) B 2 点的坐标为 ( 2 , - 1 ) ; h 的取值范围为 2 < h < 3.5 试题 有一条河流 , 两岸分别有 A , B 两地 , 假设河岸为两条平行线 , 要在河上架一座垂直于河岸的桥 PQ , 问桥造在何处 , 使 AP + PQ + QB 最小? 错解 在 AP , PQ , QB 中 , PQ 是一个定值 , 因此 AP + PQ + QB 的最小值就是求 AP + QB 的最小值.如图 , 连接 AB 交河岸边为点 P , 过点 P 作 PQ 垂直河岸的另一边 , 则 PQ 为最佳的造桥位置. 剖析  讨论这两条隔着河岸的路程之和 ,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把它们移到一起 , 为此 , 把 AP 平行移动到 CQ 的位置 , 具体作法为:过点 A 作 AC 与河岸垂直 , 并截取 AC = PQ , 因为 AC 綊 PQ , 所以四边形 ACQP 是平行四边形 , 得 AP = CQ , 于是 AP + PQ + QB = CQ + AC + QB , AP + QB = CQ + QB , 根据 “ 两点之间 , 线段最短 ” 的原理 , 线段 BC 的长度是 CQ + QB 的最小值 , BC 与河岸的交点为 Q 0 , P 0 Q 0 与河岸垂直 , P 0 Q 0 就是最佳的造桥位置. 正 解 如右图所示 . ( 画图同剖析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