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中国历史主要知识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中国历史主要知识点

‎2020年中考中国历史主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 一、北京人(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1.距今时间:约70万~20万年 ‎2.体貌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但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3.生活生产状况: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生产活动主要是采集和狩猎;使用天然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群居。‎ ‎3、发现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 二、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⑴兴起时间:距今约9000~7000年。‎ ‎⑵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其中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⑶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属我国最早栽培的农作物有:稻、粟、黍。‎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河姆渡居民(南方)‎ ‎⑴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 ‎ ‎⑵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⑶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最早)‎ 三.半坡居民(北方)‎ 38‎ ‎⑴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黄河流域 ‎⑵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⑶会制作精美的彩陶(最早)。‎ ‎⑷主要种植粟。‎ 五、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1.生活时间和地点:四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 ‎2.影响: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汉族前身,),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奴隶社会 ‎1.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21世纪早期),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家)。‎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3.商朝多次迁都,直至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因此又称商朝为“殷朝”或“殷商”。‎ ‎4. 司母戊鼎 ‎⑴时间:铸造于商朝 ⑵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5. 甲骨文 ‎⑴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⑵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即信史)从商朝开始。‎ ‎6.西周的分封制 38‎ ‎(1)实行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邦建国,以蕃屏周)。‎ ‎(2)分封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分封内容:‎ 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即授民授疆土),建立诸侯国。诸侯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他们为统治阶级),下还有:平民--奴隶(他们为被统治阶级)‎ ‎(4).分封制的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知识拓展:‎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国君暴虐,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政兴邦,暴政亡国 。‎ ‎7.商鞅变法:‎ ‎(1). 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直接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类别 内容 分析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8‎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发展,增加国家收入(富国)‎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增强秦军的战斗力(强兵)‎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8.都江堰修建:公元前256年的战国后期,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9.孔子:‎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其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政治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主张实行德政 ‎(3)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8‎ 封建社会:‎ ‎1.百家争鸣 ‎ ‎(1)时间:战国时期 ‎ ‎(2)百家争鸣内容:‎ 学派 代表 时期 主要观点 儒家 孟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的非正义战争。‎ 荀子 战国 主经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墨家创始人)‎ 道家 老子 春秋后期 思想观点:顺应自然;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观点:无为而治(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家经典《道德经》里)‎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战国末期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法家的集大成者,核心思想是法治)‎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兵家创始人,传有《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38‎ ‎★主要解决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统治者和人民的关系。‎ ‎2、秦朝:‎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A..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B..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C..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 ‎(4)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5).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6)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 (7)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8)思想上:焚书坑儒 ‎ 3.西汉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 ‎2)思想上:‎ ‎(3)经济上:‎ 38‎ 意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评价汉武帝 观点: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三)丝绸之路 ‎1.开辟时间:西汉时期 ‎2.重要人物:对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张骞 ‎3.路线:长安(起点)→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欧洲(大秦,当时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终点)‎ ‎4.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四)汉朝时期的科技与思想 ‎1.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造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2..华佗:东汉末年人,擅长用针炙、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创造出了“五禽戏。”‎ ‎3..张仲景:东汉末年人,写成《伤寒杂病论》,该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4.《史记》‎ ‎(1).作者: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2).体例: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记载范围: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8‎ ‎(4)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佛教与道教 ‎(1).佛教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道教的兴起: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时间:东汉末年。‎ ‎ 6.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概况: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三国鼎立过程: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7.北人南迁 ‎(1).原因:北方战乱,南方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 西晋末年,北方战乱,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3).影响: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重要原因。‎ ‎8.江南地区开发:‎ 经济因素: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最重要因素)和大量的劳动力。‎ 自然因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因素: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其他因素: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9.北魏孝文帝改革 38‎ ‎(1)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巩固统治)‎ ‎(2)措施:‎ ‎①迁都洛阳。(494年)(减少改革阻力,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②.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用汉语)‎ ‎③.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穿汉服)‎ ‎④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联汉姻)‎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0.祖冲之:南朝科学家 ‎(1).数学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名著《缀术》一书后来成为唐朝时算学的主要课本。(已删)‎ ‎(2).历法成就: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其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只差50秒。(已删)‎ ‎(3)中国传统历法是农历以称夏历,汉武帝时确立了农历的基本形式及计算方法。农历中有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11、书法艺术:‎ ‎(1)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 ‎(2)东晋时:王羲之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 12.隋朝:‎ ‎(1).统一: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8‎ ‎(2)科举制:.正式确立——隋朝(隋炀帝)‎ A.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 B.正式确立的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C.完善——唐朝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产,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D.作用与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简化: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选拔人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隋朝大运河 A.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 .时间:隋炀帝时,605年起开凿。‎ C.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千米。‎ D.分四段(如图: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北向南),沟通我国的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E.地位和特点: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F.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3、唐朝 ‎(一)唐太宗——“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观原因:‎ 38‎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贞观之治“出现的客观措施:‎ ‎①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实例:“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直言进谏的魏征)‎ ‎②政治 ‎③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3)、“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二)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开元之治”)‎ ‎1、措施:‎ ‎(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如有贤相姚崇和宋璟)‎ ‎(2)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结果和表现: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盛唐经济的气象 ‎1、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重要的生产工具发明并推广:曲辕犁、筒车 38‎ ‎(2)、手工业方面:‎ ‎(3)、商业方面:‎ ‎2、开放的社会风气 ‎(1)原因:唐代强盛的国力,开放宽容民族政策和广泛的对外交流。‎ ‎(2)特征和表现:‎ A、精神风貌是昂扬进取、积极向上: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B、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3、唐诗的盛行(2020年新增考点)‎ ‎(1)地位: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2)特点: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五万多首。‎ ‎(3)代表 A、”诗仙”李白: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B、“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诗风淳朴厚重,诗作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因诗作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 C、白居易:直面社会现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四)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38‎ ‎1、玄奘西行天竺——中印交往 ‎(1)唐太宗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2)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鉴真东渡日本——中日交流 ‎(1)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2)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第六次才东渡成功。‎ ‎(五)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14、辽、宋、西夏、金的对峙 并立示意图。‎ 政权 建立者 民族 存在时间 其他 辽 阿保机 契丹族 ‎916~1125‎ 被金所灭 北宋 赵匡胤 汉族 ‎960~1127‎ 被金所灭 西夏 元昊 党项族 ‎1038~1227‎ 被蒙古所灭 金 阿骨打 女真族 ‎1115~1234‎ 被蒙古所灭 南宋 赵构 汉族 ‎1127~1276‎ 被元所灭 ‎★注意:金灭辽后灭北宋,北宋亡后建南宋,因此,辽、西夏、北宋并立,南宋、西夏、金并立,南宋与辽并未并立,北宋与南宋是前后延续,并未并立。‎ 三、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38‎ ‎1、农业——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2、手工业兴盛的表现 ‎⑴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⑵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①宋代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钧窑、歌窑)瓷器美感别致。‎ ‎②北宋时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③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⑶造船业——宋代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⑷商业:‎ ‎①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商业城市打破地域及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 ‎ ‎②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移的方向: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北方——南方)‎ ‎2、南移的过程⑴开始南移,唐朝中期。⑵完成南移:南宋时期 ‎3、南移的原因:‎ 38‎ ‎⑴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 ‎⑵北方战乱而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⑶政府重视、扶持经济的发展。‎ ‎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四、宋元的都市生活。‎ ‎(一)都市生活 ‎1、特点: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2、表现:‎ ‎(1)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的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 (2)宋元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3)宋时就有了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一些节日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二)宋词(2020年新增考点)‎ ‎1。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是词,它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经出现。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 ‎2。代表词人:‎ ‎(1)苏轼:北宋,豪放派词人。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2)李清照:生活于两宋之交,婉约派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感情真挚。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后期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 ‎(3)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他的词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8‎ ‎(三)元曲(2020年新增考点)‎ ‎1、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的出现反映了元朝戏剧空前发达 ‎2、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整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3.代表 ‎(1)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16、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的统一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的统一: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他就是元世祖。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3)、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忽必烈时开始实行)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4)、边疆管辖 ‎⑴台湾: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⑵西藏:将西藏地区划分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38‎ ‎17、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活字印刷术 A.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更方便灵活,省时省力。‎ ‎(2)、指南针 A.发明与应用:‎ ‎①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②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罗盘。”‎ ‎③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后泛应用。‎ 传播: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火药 A.发明时间:唐朝。‎ B.运用:宋朝时,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13、14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烟火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C.作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18、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一)明朝 ‎1、全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 ‎⑴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明太祖)‎ 38‎ ‎⑵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明太祖)‎ ‎⑶军事:分散兵权,拆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权统归兵部。‎ ‎⑷设立厂卫机构,监视官民,由皇帝直接指挥。(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2、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明太祖)‎ ‎(二清朝 ‎1、设立军机处 ‎⑴时间:雍正年间。‎ ‎ 军机处设立的影响: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 ‎2、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盛行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二、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文明交往方式:和平交往)‎ ‎1、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宣扬国威+海外贸易)‎ ‎2、时间:明成祖时。‎ ‎3、条件:‎ ‎⑴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⑵具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广泛应用)‎ ‎⑶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 ‎⑷郑和本人具有勇于探索的品质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38‎ ‎4、出发地点:刘家港 ‎5、时间、次数:1405~1433年,共7次。‎ ‎6、到达地区: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7、特点:时间早、历时长、次数多、到达范围广、规模大。‎ ‎8、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长、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体现的文明交往方式:暴力冲突或战争)‎ ‎1、戚继光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东倭寇。最终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3、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 ‎(一)台湾地区 ‎1、郑成功收复台湾 ‎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⑵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2、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二)西藏地区 ‎1、确立册封制度——清朝初年,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 ”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38‎ ‎2、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清朝(雍正时期)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务。清朝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确立“金瓶掣签”制度——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由驻藏大臣掣签确定,报请朝廷批准后,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 ‎(三)西北边疆(新疆地区)‎ ‎1、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西北部边疆地区。(蒙古族准噶尔部,康熙)‎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回部,乾隆)‎ ‎3、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四、清朝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根本原因)‎ ‎⑵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⑶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和管理外国商人。‎ ‎3、历史影响 ‎⑴积极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⑵消极方面:导致国家闭塞,错失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五、明清时期的科技、建筑与艺术、文学 ‎(一)明朝的科技与建筑 38‎ ‎1、科技 作者 类型 价值与地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药物学著作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著作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业科学巨著 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建筑:‎ ‎⑴明长城 ‎①修建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②东西起止点:东起辽东,西嘉峪关。‎ ‎⑵北京故宫 ‎①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 ‎②紫禁城是当时世界止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二)清朝时期京剧的形成 ‎1、形成:乾隆时(1790年)南方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由、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2、京剧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38‎ ‎(三)清朝的文学艺术(七下P107~108,P111)‎ ‎1。《红楼梦》(2020年新增考点)‎ ‎(1)《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 ‎(2)作者:曹雪芹,初名《石头记》,高鹗继写后40回。‎ ‎(3)成书时间:清代乾隆晚期 ‎(4)主要内容: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5)影响: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六、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1。顺序: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2。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3、1世纪=100年。1年代=10年。前30年为世纪初,后30年为世纪末,公元前后相反,如公元前221年为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221年为公元3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初,公元2070年为公元21世纪末。‎ 世纪算法:世纪数=整百数+1,注意公元前的年份一定要加公元前,公元后可加可不加。‎ ‎2020年中考中国历史主要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 ‎1、虎门销烟: 1839 年, 林则徐 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8‎ ‎2、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开的完整);②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③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火烧圆明园。沙俄强迫清政府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4、1894年甲午战争,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冲锋在前,最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割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增辟通商口岸(列强的经济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地);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到直接办厂的资本输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5、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八国借镇压义和团运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保(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更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武装控制下,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大本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作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8‎ ‎7、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但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8、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创立中华民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以《新青年》为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0、五四爱国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上海;主力:青年学生——工人;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等;结果: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11、1921年7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毛泽东等13人召开中共“一大”;会议主要内容:(1)通过了党的纲领;(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2、1924年在广州黄埔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战场:湖南、湖北战场;著名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主要战果: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3、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等在江西南昌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探索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4、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于1934年10‎ 38‎ 月举行长征;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攻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月)——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意义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5、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始了局部抗战。‎ ‎16、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动兵谏,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7、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向卢沟桥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它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歼灭敌军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民族觉醒,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民族抗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同时也不惧怕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捍卫中华民族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十四年抗战取得了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8‎ ‎18、1945年8月,毛泽东和国民党蒋介石举行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1946年6月,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0、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9月—1948年11月;指挥员:林彪、罗荣桓;主力:东北解放军;战果: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主力: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战果: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指挥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主力: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战果: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时间:1949年4月;经过:毛泽东、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A.从国民党方面说:‎ ‎①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 经济崩溃、物价暴涨.③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④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 B.从共产党方面说:‎ ‎① 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② 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③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④ 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 ‎21、张謇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主要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生纱厂最后被吞并。‎ 38‎ ‎22、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中国现代史 ‎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改革的依据。‎ ‎5.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改变我国工业水平落后的状况,我国于1953~1957年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武汉长江大桥,鹰厦铁路、宝成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成就。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8‎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0.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这一时期涌现出以大庆油田工人“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 ‎11.文化大革命”(建国以来的最大挫折)时,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严重受破坏,一些党政机关受冲击,全国出现了大动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12.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3.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反复研究,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14.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5、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6.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8‎ 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7.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在农村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也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的优惠的经济政策(特区的特),吸收侨资、外资,增强了同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9.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发展。‎ ‎20.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上海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21.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22.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也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23.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促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更新。衣:数量由少变多;色彩和式样由单调变为丰富多彩。食:原来吃不饱,后来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住:房屋面积越来越大。行: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 ‎ 38‎ ‎2020年中考世界历史主要知识点 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 一、 金字塔: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位于 流域,是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是国王权利的象征。‎ 二、《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的《 》, 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制定者是 。‎ 三、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 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掌握神权的是 (最高等级),把握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的是 。‎ 四、世界三大宗教—— 、 和 ,都诞生于亚洲。‎ 五、雅典民主制度: 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西方文明之源。雅典的民主政治在 统治时期,标志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是最高权力机构。‎ 六、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决策权掌握在 ,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 。‎ ‎2.西欧庄园:一个独立的 的政治经济单位。居民主要有领主和 。庄园法庭利用 和村法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3.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形成的手段 和武力斗争。城市发展逐渐形成 ,其中出现富裕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成为 。‎ ‎4..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 向 过渡的标志。‎ 七、 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对世界文明有杰出贡献。 被称为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参考答案:‎ 一、‎ 38‎ 尼罗河;二、《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三、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四、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古希腊、伯利克里、公民大会;六、1.元老院、《十二铜表法》;2.自给自足、佃户、习惯法;3.金钱赎买、市民阶层、早期资产阶级;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七、古印度、《天方夜谭》。‎ 第五、六单元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一、文艺复兴 ‎14—16世纪首先兴起于 ,后来扩展到整个欧洲。它是 发起的一场崭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核心思想: 。主要代表人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航路的开辟 发现新大陆的是 ,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 。 三、三角贸易 ‎1.路线:欧洲—— —— ——欧洲 ‎2.从事贩奴的国家:最先是 , 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四、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开始的标志:1640年 的重新召开。‎ ‎2.1689年通过了《 》,建立了 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二)美国独立战争 ‎1.领导人: ‎ ‎2.革命经过:‎ 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12‎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1775.4‎ 38‎ 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 》,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转折点:1777年 大捷。‎ ‎ 年宪法,依据 确立了美国是 国,总统享有行政、国会和法院分别享有立法和司法大权。 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三)法国大革命 ‎1.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 。‎ ‎2.发展:颁布《 》‎ ‎3.1794年 发动政变,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颁布《 》,‎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参考答案:‎ 一、意大利,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二、哥伦布,麦哲伦 三、1.非洲,美洲。2.葡萄牙,英国。‎ 四、(一)1.议会,2.《人权宣言》,君主立宪。(二)1.华盛顿,2.《独立宣言》,萨拉托加,1787年,分权制衡,联邦共和国,华盛顿。(三)1.巴士底狱。2.《人权宣言》。3.拿破仑,《拿破仑法典》。‎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的兴起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最早开始于 ,美国、法国先后完成。主要标志: 的广泛应用。 改良的蒸汽机得以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 ”。斯蒂芬森发明了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机器的 。‎ 二、无产阶级的斗争 38‎ ‎1848年,《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参考答案:‎ 一、英国,蒸汽机,瓦特,蒸汽时代,蒸汽机车。‎ 二、《共产党宣言》。‎ 下册第一、二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工业革命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 ‎1861年,沙皇 为了巩固统治,维护 利益,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 性质改革。‎ 二、美国南北战争 双方矛盾的焦点集中在 的废存问题上,转折点是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三、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60年代末,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 性质的改革。 ‎ 它使日本走上了 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主要标志是 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是 、 ,它使人类进入 时代。主要发明有: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的 ,为世界带来了光明。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发明 。‎ 五、1.牛顿: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主要成就有:天文学上发现 ;数学上创建 。‎ 38‎ ‎2.达尔文:英国科学家,1859年发表《 》,提出“ ”思想。‎ 参考答案:‎ 一、亚历山大二世,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二、奴隶制,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三、资产阶级,资本主义 ‎ 四、电力和内燃机,美国、德国,电气。耐用白炽灯泡,本茨,汽车。‎ 五、1.万有引力,微积分。 2.物种起源,进化论。‎ 第三、四单元 一战及战后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国同盟指以 为首,含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指以 为首含法国、俄国。两大集团展开疯狂扩军备战,国际关系极度紧张,最终导致了“ ”的爆发。导火线是: 事件,典型战役是1916被称为“绞肉机”的 战役。它是一场 战争 二、 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 ‎ 年11月6日~7日(俄历十月),在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 当选为主席。‎ 三、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实施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 。‎ 四、《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 ‎1919年6月,战胜国在 召开会议,目的是重新瓜分 ,对战后的世界作出重新的安排。对德签订的《 》与协约国和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一起构成了 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 ‎ 38‎ 的统治新秩序。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五、《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1922年,美、英、法、日、意、比、荷、葡和中国九国在 召开会,签署了《九国公约》, 主要内容:表面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实现美国在中国的 ”要求。‎ 六、斯大林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1.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1928~1937年完成了______、 ______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_____。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2.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模式 。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 模式的形成,标志 制度在苏联确立。‎ 参考答案:‎ 一、 德国;英国。一战。萨拉热窝,凡尔登,帝国主义的掠夺。‎ 二、 ‎1917年,彼得格勒,人民委员会,列宁。‎ 三、新经济政策,商品经济。‎ 四、巴黎,殖民地。凡尔赛和约、凡尔赛。欧洲、西亚、非洲。‎ 五、华盛顿,门户开放。‎ 六、1.第一个、第二个。重工业。 2.斯大林,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经济危机与二战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危机爆发开始于 。特点:涉及范围 ,持续时间 ,破坏性 。‎ 38‎ 二、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新政的直接目的是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是维护 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新”在:加强 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中心措施是通过了《 》,对 的调整。‎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事件 ‎(1)德国进攻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进攻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 ,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扩大。 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太平洋基地 ,揭开了 战争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 ‎(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 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法国 ,开辟了欧洲 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3)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场结束。‎ ‎3.《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 ‎(1) 年1月1日, 、 、 、 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发表《 》, 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2)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垮法西斯,1945年2月,在苏联的 召开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主要内容有: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现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 ‎ 38‎ ‎;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 法西斯作战。‎ 参考答案:‎ 一、美国,特别广,比较长,特别大。‎ 二、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工业复兴法》,工业。‎ 三、1.(1)波兰;(2)苏联,莫斯科;(3)珍珠港,太平洋。‎ ‎2.(1)第二次世界大战,(2)诺曼底,第二,(3)欧洲。‎ ‎3.(1)1942年,美、英、苏、中,《联合国家宣言》。(2)雅尔塔,联合国,日本。‎ 第四单元 战后世界变化 一、杜鲁门主义的史实 冷战政策的表现:‎ ‎ ①政治上——提出 ;它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 ②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 ”;‎ ‎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 ”。‎ ‎ 组织的出现,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91年, 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二、欧洲联盟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成立了“ ”。1993年,在此基础上成立“ ”,简称“ ”。‎ 三、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20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 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 ‎ ‎“ ”政策,经济持续发展。‎ 四、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主要针对 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 38‎ 五、戈尔巴乔夫改革 ‎ 1985年,戈尔巴乔夫。首先把 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把 制转变为 制。‎ 六、苏联解体 ‎1.根本原因: 模式的严重弊端; 2.直接原因: 的错误改革;‎ ‎3.时间: 年底;苏联解体,标志东西方冷战和苏美两极格局结束。‎ 参考答案:‎ 一、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沙条约;苏联。‎ 二、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欧盟。三科技立国。四、斯大林。‎ 五、经济,一党制,多党制。六、斯大林,戈尔巴乔夫,1991.‎ 第六单元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一、1945.10成立 ,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二、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作用:是世界经济 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 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人类由此进入 社会;‎ 参考答案:一、联合国。二、全球化。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化。‎ 3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