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新人教版
1 第七、八单元知识点 第 23 课 内战爆发 时间: 1946 年 1.重庆谈判 (1)时间:1945 年 8 月。 (2)目的:(1)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 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概况: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 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4)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6 年 1 月 10 日。 (2)地点:重庆。 (3)内容: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 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的方针。 2.国民党发动内战 (1)开始标志:1946 年 6 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 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1947 年 3 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的著名论断。 (2)转战陕北:毛泽东 、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间:1949 年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时间:1947 年。 (3)颁布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 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5)意义:(1)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 极性。(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挺进大别山: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 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影响: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①条件: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 200 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 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②辽沈战役:1948 年 9 月。 指挥: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经过: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③淮海战役:1948 年 11 月。 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参战部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作战中心:徐州。 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大地区。 ④平津战役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华北人民解放军。 指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经过: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威 逼北平。1949 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⑤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 消 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 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张謇创办实业: ①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口号:“实业救国”。 ③实践: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3)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②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电车、轮船、飞机、汽车、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 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第 26 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的发展:①创办新式学堂:A.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B.甲午战争后,北洋西学堂 南洋公学。 C.百日维新 京师大学堂 。 ②新式教育体制: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 1 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 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新闻出版业:①创办报刊:A.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 文报纸。B.民国时期的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C.民国时期的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②出版机构:A.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 化出版机构。B.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2.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学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鲁迅:《狂人日记》《 阿 Q 正传 》;郭沫若:《女神》; 茅盾:《子夜》;曹禺:《雷雨》; 巴金:《家》;老舍:《骆驼祥子》。 (2)艺术人物及作品:①音乐: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②美术: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③电影: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05 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1931 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