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上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历史八上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1

‎《20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过程 ‎ ‎ 提前发下导学提纲,让学生做好预习。‎ ‎1、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 A 唐胥铁路 B 淞沪铁路 C 滇越铁路 D 京汉铁路 ‎2、在19世纪末的中国下列形式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坐轮船 B 乘火车 C 拍电报 D 拍电影 ‎3、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 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歌女红牡丹》 D 《八百壮士》‎ ‎4、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 )‎ A黄鹄号 B 邓达斯号 C 菲尼克斯号 D 克莱蒙特号 ‎5、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 )‎ A 《渔光曲》 B 《定军山》 C 《歌女红牡丹》 D 《八百壮士》‎ ‎6、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 )‎ A 报纸 B 电视 C 电脑 D 电影 ‎7、早期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 )‎ A 《时务报》 B 《申报》 C 《国闻报》 D《中外纪闻》‎ ‎8、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 A 商务印书馆 B 红旗出版社 C 中华书局 D 文艺出版社 ‎9、"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留头"的斗争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 )‎ A 元朝 B 明朝 C 清朝 D 民国时期 ‎10「中山装」与下列哪一人物关系最为紧密? ( )‎ A 陆皓东 B 孙文 C 黄兴 D 宋教仁 ‎10、下列什么行为是违反民国政府规定的? ( )‎ A 禁止缠足 B 两人见面互称“君”‎ C 见面握手问好 D 见面时行跪拜礼 ‎11、从昆明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去上海,这样的事情出现在( )铁路开通以后。‎ A.淞沪  B.滇越  C.唐胥  D.京张 导入新课:‎ ‎ 播放上海世博会涉及到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并伴随世博会主题曲。‎ ‎ 教师过渡: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让我们见到了很多高科技的产品,体会到了城市确实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美好。那么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看看百年之前上海世博会的各个会馆会展出什么新鲜的事物。‎ 讲授新课:‎ 时间:1915年,上海召开世博会 地点:上海 人物:小明及其一家人 家庭状况:父亲是某公司职员,家庭较富裕 情景教学:‎ 场景一:‎ ‎ 小明一家人参观到中国馆中的一个分馆,这个馆是一组图片,因为实物太大,无法搬到现场。‎ ‎(教师:哦,那这个馆内到底都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图片,图片的内容是:‎ ‎(1)轮船的发展 ‎(2)火车的发展 ‎(3)汽车在中国的出现 问题:1、请你给这个场馆起一个名字。‎ ‎ 2、这些交通工具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突出动力的变化,是一种进步)‎ 它们在中国的出现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辛丑条约的内容回答: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 ‎ 我们是否要拒绝铁路,以此来抵制西方的侵略?‎ ‎(结合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分析,铁路等近代交通形式在中国的出现,早已被有识之士所认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3、这些交通工具是怎么出现的?(从西方传入)‎ 场景二:‎ ‎ 小明在参观英国馆时遇到了他的同学小张和他的家人,小张刚刚剪了新的小短发,穿着黑色的西服,小明的父亲向小张的父亲友好的握手并说:“张先生,你好!”两家人在英国馆门前照相留影纪念。‎ 问题:‎ ‎ 1、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课文,请同学们自己在场景二中找出都有哪些变化?‎ ‎ (发型、服饰、称呼、礼节的变化)‎ ‎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妇女缠足)‎ ‎ 2、以上我们说的这些变化发生在哪次革命之后?说明了什么?‎ ‎ (辛亥革命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 3、相机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 (为人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场景三:‎ ‎ 下午三点两家人参观完世博会,小明和小张两个好朋友要一起去看电影《定军山》,随后两人又去商务印书馆买了几本下学期需要准备的参考书,小明顺便帮爸爸买了一份《申报》。‎ ‎ 1、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在说什么?‎ ‎ (伴以朗读、录音机或留声机的配音)‎ ‎ 2、人们通过报纸可以了解到什么?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报刊,这些报刊都宣传什么思想?‎ 场景四:‎ ‎ 小明回到家,看到父亲刚刚收到一封电报:货物已从昆明发出,一周之内到达。望速汇款。父亲看完电报后,立即去打电话给公司。‎ 问题:‎ ‎ 1、电报这种通讯工具给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促进商品流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2、从电报中的内容看,当时的中国铁路发达吗?‎ 合作探讨:‎ ‎ 1、中国的这些变化是怎么出现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2、这些变化有哪些特点?(不平衡性、受封建守旧思想的阻挠)‎ ‎ (这部分给学生提示:上海、家庭较富裕,补充慈禧坐汽车的小故事)‎ ‎ 3、如何评价这些变化?(教师总结)‎ 回到现实:‎ ‎1、1915年上海有可能举办世博会吗?‎ ‎ (不能,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力也没有这个威望举办万国博览会)‎ 教师过渡:近代我们落后于世界,但是在现代,我们正在和世界赛跑,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也正式见证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 课堂小结:‎ ‎ 请同学们看对照着这四个场景和你们预习的结果,总结出咱们这节课都学了那几个方面的变化?‎ 板书:‎ 轮船、火车、汽车 照相、电影、电报 报纸、商务印书馆 剪辩、易服、礼节 交通之变 文化之变 生活之变 变 习俗之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