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寨九年制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寨九年制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答案填在第2页的表格中) 1.下列记录结果中,用厘米做单位的是( ) 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教室的宽度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 2.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3.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速度是( ) A.6m/s B.8.3m/s C.7.15m/s D.7.75m/s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6.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1998年中山主城区就推行了“禁鸣“措施,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也都悬挂了“禁鸣“标识,但机动车鸣笛所产生的噪音愈演愈烈.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8.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为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9.夏天清晨,小草上常出现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悄然消失,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凝固,后汽化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 B.“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较高 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 D.“一闻其声,便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1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科学家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1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14.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 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 D.关着的车门 15.0℃的冰与0℃的水比较( ) A.冰冷 B.水冷 C.水与冰冷热程度一样 D.以上判断都不对 1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保持不变 17.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物质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 18.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 A.凡是固体都有熔点 B.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C.物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一定保持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9.小明在听音乐时,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妈妈告诉他将音量调小些.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使声音的 降低;从环保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在 处减弱噪声;同时依据声音的 小明还可以分辨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 20.2011年北京时间9月8日8时15分,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新疆乌恰县发生3.6级地震,这种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z至20000Hz之间. 21.小明在火车站坐火车时,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他看看站台,发现原来是对面的火车在向南行驶,而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 为参照物,“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是以 为参照物. 22.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 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23.液体的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 ,二是 .使气体液化也有两种方法:一是 ,二是 . 24.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 ,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题(共12分) 25.如图a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小聪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b、c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聪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 (选填“高”或“低”).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d所示,读数为 ℃,说明此时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e、图f、图g是三名同学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图 ,分析该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 热.(选填“吸”或“放”)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过程清晰,公式清楚,步骤完整) 26.已知D92次和D9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南昌﹣﹣上海南 上海南﹣﹣南昌 运行里程 D92 8:34开 13:49到 D93 15:31开 20:39到 840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 (1)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 (2)D92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7.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 28.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5厘米;然后插放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是15厘米,则液体的温度是 ℃. 2015-2016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寨九年制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答案填在第2页的表格中) 1.下列记录结果中,用厘米做单位的是( ) 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B.教室的宽度约为60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题. 【分析】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实际长度值逐一分析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解: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此选项符合题意; B、教室的宽度约为60d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小明的身高约为1.68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70μ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估测,要会正确估测物体的长度. 2.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以地球作参照物,卫星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卫星是静止的; 以地球作参照物,站在地面上的人,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人是静止的; 以地球作参照物,太阳相对于同步地球卫星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则太阳是运动的.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要明确地球同步卫星的含义,是因为它围绕地球的转动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同步、相同. 3.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用了4s,跑完100m用了12s,该同学百米跑的速度是( ) A.6m/s B.8.3m/s C.7.15m/s D.7.75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顺推法. 【分析】要得到百米跑的速度,就要知道百米跑过程需要的时间,然后利用v=求解. 【解答】解: 已知此同学跑完100m用了12s, 所以百米速度为v==≈8.3m/s 故选B. 【点评】计算平均速度时,首先明确要求的是哪一段的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C正确;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具有能量;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错误; B、敲锣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应用、声音的特征以及减小噪声的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6.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1998年中山主城区就推行了“禁鸣“措施,进入城区的主干道也都悬挂了“禁鸣“标识,但机动车鸣笛所产生的噪音愈演愈烈.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减弱噪声的.然后再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减弱噪声的方法,两者相互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图示所示是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有人耳处减弱,不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在接收处.关键是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对应起来,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 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解答】解:A、灯丝变细是由于灯丝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正确. B、大雾是液态的水,大雾散去,是指水从液体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 C、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水的过程,也需要放热.故C正确. D、人出汗后,汗液蒸发吸热,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所以人会感到凉快.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点较全,考查学生学习热学的许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点的积累,并不断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8.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为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解答】解: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现象; 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是熔化现象;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物态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9.夏天清晨,小草上常出现晶莹的露珠,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悄然消失,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凝固,后汽化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根据我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理解来作答. 【解答】解: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露珠消失实际上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太高 B.“引吭高歌”反映了声音的音调较高 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 D.“一闻其声,便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考点】音调;响度;音色.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A、“尖锐刺耳”表示声音的音调太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引吭高歌”表示声音的响度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闻其声,便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进行分析辨别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1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解答】解: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振动产生声音.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2.科学家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专题】应用题. 【分析】蝙蝠实际利用超声波来“看”物体探路的. 【解答】解:蝙蝠的视力很差,蝙蝠主要通过自己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蝙蝠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进行定位,判断物体的形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蝙蝠的定位方法,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的,雷达就是模仿蝙蝠的定位方法进行定位的. 1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30℃、﹣117℃,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 )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熔点来确定凝固点. 【解答】解: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此可知水银、煤油、酒精的凝固点分别为﹣39℃、﹣30℃、﹣117℃. ﹣80℃低于煤油、水银的凝固点﹣30℃、﹣38.5℃,此时煤油和水银都变为固态,无法完成温度的测量,而﹣80℃高于﹣117℃,此时酒精还是液体,能完成温度的测量. 故选B. 【点评】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熔点来确定凝固点并且正确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 14.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 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 D.关着的车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1)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与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关着的车门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相对于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关着的车门来说,乘客是静止的.故ABD不合题意. (2)乘客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不动,与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5.0℃的冰与0℃的水比较( ) A.冰冷 B.水冷 C.水与冰冷热程度一样 D.以上判断都不对 【考点】温度. 【分析】根据温度的概念来作答. 【解答】解;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相同也就说明了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相同的.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的概念. 1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可能降低,也可能升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保持不变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分析】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①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②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虽然继续放热,但温度是不变的.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17.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物质凝固过程的图象是( )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 【解答】解:晶体的凝固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液体降温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降低; 二是凝固的过程,温度是不变的; 三是液体凝固后,固体降温的过程. 所以温度是先降低,再不变,最后降低.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晶体的凝固图象. 18.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 A.凡是固体都有熔点 B.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C.物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一定保持不变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解答】解: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降低.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能否记住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特性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9.小明在听音乐时,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妈妈告诉他将音量调小些.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使声音的 响度 降低;从环保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同时依据声音的 音色 小明还可以分辨出是哪位歌手在演唱.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响度;音色.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知道: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解: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将音响声音调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不同歌手的声带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的歌手;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音色. 【点评】此题是关于声音的综合知识,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和噪声的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20.2011年北京时间9月8日8时15分,中国地震网通过接收到的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测定新疆乌恰县发生3.6级地震,这种声波人耳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 Hz至20000Hz之间.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次声波的产生,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 【解答】解:次声波一般是在地震、海啸、核爆炸等情况下产生,且人耳听不见次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故答案为:次声波;不能;20. 【点评】本题考查次声波,以及次声波的应用,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它属于声波的一种. 21.小明在火车站坐火车时,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他看看站台,发现原来是对面的火车在向南行驶,而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 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 为参照物,“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是以 站台 为参照物.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小明以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是静止的,他与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 小明以站台为参照物,他与站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 故答案为: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站台. 【点评】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物理知识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出解释,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22.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 凝固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 放 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解答】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故答案为:凝固;放.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 23.液体的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 蒸发 ,二是 沸腾 .使气体液化也有两种方法:一是 降低温度 ,二是 压缩体积 .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汽化方式和液化方法. 【解答】解: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所有气体都可以液化. 故答案:蒸发;沸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24.当一个白炽灯泡用久后,与同型号新灯泡比较会发现它里面的钨丝变细了,且灯泡内壁变黑,说明钨丝工作时温度高,先发生 升华 ,后在停止工作时遇冷发生 凝华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解答】解:钨丝变细是因为钨在高温下工作时升华为钨蒸气的缘故,灯泡内壁变黑是因为灯泡停止工作时钨蒸气遇冷发生凝华,附着在了灯泡壁上.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三、实验题(共12分) 25.如图a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小聪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b、c所示.则图 c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小聪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 低 (选填“高”或“低”).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d所示,读数为 102 ℃,说明此时气压 大于 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e、图f、图g是三名同学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图 g ,分析该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 吸 热.(选填“吸”或“放”)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掌握水沸腾前后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其分度值; 根据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分析当时气压与标准大气压的关系; (3)根据水沸腾前吸热升温,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水在沸腾前底层水温度高,上层水温度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重新液化成水,因此气泡应该是越越小的,故图c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水中取出,会导致所测温度偏低. (2)读图d可知,水的沸点为102℃,因为气压升高时沸点升高,说明此时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时必须继续吸热,且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因此只有图g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1)c;低;(2)102;大于;(3)g;吸. 【点评】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应能熟练装配实验的装置,并能分析实验条件对其结果的影响,同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过程清晰,公式清楚,步骤完整) 26.已知D92次和D9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南昌﹣﹣上海南 上海南﹣﹣南昌 运行里程 D92 8:34开 13:49到 D93 15:31开 20:39到 840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 (1)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 (2)D92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读出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求出行驶时间; (2)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1)从表中可以看出,D92次列车从南昌发车的时刻是8:34,到上海南的时刻是13:49,故行驶的时间为t=13:49﹣8:34=5h15min=315min=5.25h. (2)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运行路程是s=840km, 故平均速度:v===160km/h. 答:(1)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315min; (2)D92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60km/h.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从表中读出有用的数据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7.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驾驶员按喇叭后,声音传到山崖返回汽车时,汽车以2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解. 【解答】解: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20m/s×2s=4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2s=680m, 设按喇叭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s1+s2, ∴s===360m. 答:按喇叭时距山崖有36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按喇叭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 28.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5厘米;然后插放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是15厘米,则液体的温度是 40 ℃. 【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25(30厘米﹣5厘米)表示,即1厘米表示4℃,再根据温度计在液体中的实际长度10厘米(15厘米﹣5厘米)得出液体的温度. 【解答】解:水银柱5厘米时的温度是0℃,30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厘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100℃÷(30厘米﹣5厘米)=4℃,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15厘米﹣5厘米=10厘米,液体的温度=10厘米×4℃=40℃. 故答案为:40. 【点评】标准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