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测试题附答案(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测试题附答案(部编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万仞(rèn) 魁父(kuí) 阻塞(sè) 傅说(yuè) B.荷担(hé) 叩石(kòu) 箕畚(běn) 拂(bì)士 C.始龀(chǐ) 一厝(cuò) 孀妻(shuāng) 燕(yān)脂 D.穷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 亡(wáng)以 【解析】B项“荷”应读“hè”;C项 “龀”应读“chèn”;D项“亡”应读“w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北京王府井的街头,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人头攒动。 B.徜徉于春光明媚的桃园,鲜艳的花朵绽放枝头,游人仿佛看到了桃李满天下的丰收景象。 C.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对工薪阶层有巨大的吸引力。 D.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解析】A项“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符合语境。B项“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不符合语境。C项“略胜一筹”意思是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我市各县区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开展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传播壮乡文化。 B.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深圳女学霸刘洁用英文演讲的抗肺炎疫情短视频。 C.我市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为礼让斑马线点赞”大型公益活动中来。 D.中考期间,一些爱心送考车为考生准备了考试所需的文具、风油精等提神药物。 【解析】A项,成分残缺,“开展”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文化”后面加上“的活动”。B项,“津津乐道”和“谈论”语意上有重复。D项,分类不当,“文具”不属于“提神药物”。 4.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D ) A.《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执著向前,再大的困难终会有人来帮忙。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文章塑造了一个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C.《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孟子义正言辞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独夫民贼。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解析】A项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B项中,《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C项认为公孙衍、张仪 8 不是大丈夫。 二、现代文阅读(5~8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因花了心思,俗菜也做出了几分特色。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③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④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一整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⑤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老板,点菜!”“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瓜脸女子点点头。陈八碗说:“看见了吧,你才是我的老板。”“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老板你今天开个张吧。” ⑥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此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跟你加点。”“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⑦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这天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在他们点菜时建议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鱼头汤。”“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⑧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客人倒是很乐意听到瓜脸女子这般说话,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⑨客人走后,陈八碗跟瓜脸女子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 ⑩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我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鱼头汤算不上是裕后街最好喝的鱼头汤,我今天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⑪但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鲜而不腻,回味无穷。呵, 8 看来自己要走运了吧。 ⑫很快,他跟瓜脸女子加工钱了。瓜脸女子笑道:“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⑬第二年,陈八碗把店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⑭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打理。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 ⑮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结果发现,店子不知什么时候倒闭了。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答谢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⑯“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吧?”瓜脸女子说,“现在,我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药粉末,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了我一个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天呐,原来是这样!”陈八碗才明白一切。 ⑰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地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 ⑱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文/王琼华,有删改) 5.结合选文,对瓜脸女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体现了瓜脸女子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 B.“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体现了她是一个精于生意的人。 C.“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表现了她是一个做事麻利的人。 D.“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表现了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解析】B项“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体现了她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6.对小说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⑥段“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属于动作描写。反映了当时陈八碗不仅感谢女人给他老板的自信,还特意在他店里消费的图报心理。 B.瓜脸女子在鱼头汤里放中药粉末的情节,快要结尾才补叙,这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不知道,才有女人被辞退,小店倒闭等。 C.第⑫段瓜脸女子笑道:“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8 后来瓜脸女子以自己的行动在践行这句话。 D.第⑭段“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属于动作描写,既有责怪儿子过河拆桥辞退了瓜脸女子,也有哀叹自己的无能为力。 【解析】D项属于表情描写。 7.对小说标题为“一汤陈”的用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故事情节发生地点就是在名为“一汤陈”的店里,所以小说取这样的标题。 B.标题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暗含着作者希望能传递历史,不忘传统技艺的用意。 C. 饭店前后两任老板,即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姓陈,所以取名为“一汤陈”。 D.为了赞美小说中的两位陈姓主要人物的美好品德,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 【解析】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以“一汤陈”为题,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写女人是以一汤赢得口碑的故事;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作者的写作用意,文章最后一段 “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暗含着作者希望能传递历史,不忘传统技艺的用意。 8. 这篇小说是以隐身的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故事的,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便于进行心理描写,使情境更为真实,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感染力与可读性。 B.这样叙事便于铺开情节,无论人物或故事情节都有充足的展开空间。 C.这样叙事便于铺开情节,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便于作者自由把控。 D.作者不直接表达人物情感和文章立意,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自由想象及阅读空间。 【解析】A项所说的是第一人称的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8分) 【甲】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理解、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B ) A.“雁门太守行”是七言律诗, 8 李贺在这里用它作诗题歌颂平叛战争中英勇的将士们。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因君王的重赏而誓死报国。 【解析】A项“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C项诗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D项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如是再啮(《河中石兽》) B.笑而止之曰 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 D.何苦而不平 水何澹澹(《观沧海》) 【解析】A项两个“是”都是代词,这,这样。B项第一个“之”,代词,他;第二个“之”,动词,到。C项第一个“则”,连词,如果;第二个“则”,副词,是,表判断。D项第一个“何”,代词,什么;第二个“何”, 副词,多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必先苦其心志 苦: 使……痛苦 (2)曾不若孀妻弱子 孀妻: 寡妇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身体空虚乏力,做事都不顺。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13.乙文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14.作者在“愚公”和 “智叟”的命名上是有深意的,请简析。(3分) ①“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②“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著而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增强了讽刺效果。③“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是一般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8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5.①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②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④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⑤《饮酒》中,描绘黄昏温馨和谐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喜爱的诗句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⑥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⑦《渔家傲》中慨叹有才无用,表达对社会现实不满的诗句是 我报路长嗟日暮 , 学诗谩有惊人句 。 五、综合实践(16~18小题,共5分) 民俗是一种文化,某校八年级准备举办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6.为激励更多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请以“保护传统”为核心内容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示例:弘扬传统文化,成就美好人生;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17.请从下面描述的信息中归纳出结论。(1分) 这既是一个民俗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家人们三三两两去郊外踏青;这又是一个祭祖的节日,古代家家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食,都到先人墓前去祭祖扫墓,追忆先人。这个节日是 清明节 。 18.传承传统,我们在行动。这不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努力。你觉得我们在传承文化上可以做哪些事?(2分) 不写错别字;练书法;不追崇洋节;熟读并背诵经典文章等。 六、现代文阅读(19~23小题,共12分)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跷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8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还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祥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9.本文围绕父亲的背影,写了哪几件事? (2分) ①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②年轻时帮人炸石头;③父亲挑粪浇地;④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 20.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2分) 第一段从内容上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且从感情上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从结构上看,它起着启下,和结尾前后响应,统率全篇的作用。 21.请从描写、修辞或炼字方面任选个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 此句既是细节描写,又在描写中运用夸张、比喻修辞手法,把一位因年龄,因劳作而变得奇瘦无比的父亲描摹的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夸张、比喻的运用,又让人为这样平凡辛劳的“父辈”感到辛酸,作者自己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激也力透纸背,令人唏嘘。 22.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3分) 通过与现实的对比,表明了父亲并没有那么强壮,写出了父亲当年的辛劳和现在的苍老。 23.文章第②段中“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和第⑧段中“这还是父亲吗?”两处质疑,说明作者更崇拜年轻时的父亲面对现在的父亲失望,这种说法对吗?父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不对。我对现在父亲的背影“质疑”,不是作者的失望,是作者通过“质疑”侧面写父亲的变化之大,岁月的无情。父亲其实就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普通一员,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扛着家庭,背负艰辛的劳作,承担着哺育重任,默默无闻, 8 无怨无悔,勤劳一生,爱家一生,为子女为家庭奉献一生。 七、作文(50分) 24.“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我也是很优秀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性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