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1章 从世界看中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1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 教学准备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纬度近50度。‎ 教师归纳: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她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地建设她。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 二、新课教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看图知位置 由于七年级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2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来就可以了。‎ 位置问题讲完后,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过渡到课本P3“活动”。‎ ‎2.讨论知优越 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组织学生分两大组针对课本P3“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比分析,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2)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1.歌诀记四至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3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P5页“活动”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 ‎ 读课本中图1.4《中国领土南北部的气候差异》。‎ ‎(师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生答)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读课本中图1.5《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 ‎(师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教师总结: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上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洒满金色的晨光时,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2.彩笔描疆界 陆上疆界和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3 《中国的疆域及邻国》中用笔描画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并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疆域之“大”的印象。‎ ‎3. 口诀记邻国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 “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 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4.广阔的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三、课后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优越性。‎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 2.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和《中国政区拼图》。‎ 教学过程 ‎ 一、新课教学 ‎1.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 ‎2.首先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按照方位将图分为多个区域来讲34 个省级行政区位置。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1)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2)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 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 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 ‎(3)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南、湖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4)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教师小结:以上是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 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注意。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如湖南旳湘,湘江、湘妹子、湘菜;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二、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P9“活动1”;‎ ‎2.找出与江西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等等。‎ 三、课外作业 ‎ ‎1.课后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对照地图复习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 ‎2.学生完成P10“活动3”。‎ 第二节 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 2.培养学生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和《中国人口的增长》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 ‎3.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 教学重难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诸多负面影响。‎ 教学准备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中国人口的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分活动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 挤。‎ 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同学们或许只是从平时这些小事中深感我国人口之多,但具体深入的情形并不是很清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 1.教师指导读图1.10《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根据人口增长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1)我国人口基数大。2000年有12.66亿,2010年达到13.40亿。‎ ‎(2)增长速度过快。由该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 2.学生讨论: ‎ ‎(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 1982年至2010年人口增长曲线明显变缓,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算一算,想一想 结合课本P12图1.11和图1.1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对你的成长有没有影响?‎ 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低;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 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 自己的成长质量。‎ ‎4. 用一系列漫画(或做成课件)分析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的影响:‎ ‎(1)第一幅画:原始自然环境,其中有森林、草场、河流、小鸟等各种动物,有一个人在一小块田地里劳作。‎ ‎ (2)第二幅画:若干年后,人口数量增加,环境不变,如果人们要生存,他会怎么做?(完全自然条件下,没有现代科技)(砍树、开荒)‎ ‎ (3)第三幅画:如果人口继续增加,人们如何生存?生活水平如何提高? ‎ ‎ (4)第四幅画:此地变成一片沙漠,人类离开生活栖息地,另寻生存环境;人们生活水平还能提高吗?‎ ‎ 此四幅漫画说明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经济产生的影响。回到第二幅漫画,提问:如果人们不通过开荒增加耕地,能不能采取其他方式来养活自己?(依靠提高单产来解决)。‎ ‎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5.举例说负面 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补充更多的实例。‎ 学生回答提要:农民外出找活难,闲居在家导致赌博成风;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差,就医难;城里下岗人员多,社会就业压力大;‎ 大量废弃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世界排名靠前,但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GDP仍较低……‎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人口东多西少 ‎ ‎1.读教材P13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从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画一条直线,将我国划成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在400人/平方千米和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 提问:为什么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比西部地区要大?‎ ‎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可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等方面来总结。 ‎ ‎2.(师问)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 ‎(生答)东部的江苏省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沿海,基础设施好,城镇和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因此人口密度大。而青海位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所以人口稀少。‎ ‎3.(讨论、交流)针对课本P14“活动2”‎ 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小结:人口的分布有其必然的自然、经济原因,人口的流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合理的人口流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搬迁。政府应加强管理并正确引导,使人口有序流动。‎ ‎ 四、课外作业 ‎1.【人口调查汇报】请各活动小组的代表介绍你们所作的村组的人口资源调查,提供以下数据: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2.【分析】说说家乡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人口密度大,有的村组每平方千米超过千人。)‎ ‎3.【举例】这种人口状况给家乡带来的不利影响。(学生回答:人多,耕地少,农民增收难;农村闲散人员多,麻将泛滥,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村镇进入入学高峰期,教师缺编,教学设施落后,大班教学, 影响教学质量……)‎ ‎4.【想一想】针对以上人口问题,同学认为根本的解决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于国于乡于己都有利。)‎ ‎5.【宣传活动】近期进行一次“介绍计划生育好处,唤起民众的人口忧患意识”的宣传。(说明: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黑板报等,要以浅显的道理,身边的鲜活事例,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宣讲。)‎ 第三节 民族 教学目标 ‎1.说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举例说出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3.通过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提问:从这首歌里,你能听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老师进一步提问:关于我国的民族,你了解哪些?今天我们就走进我们多民族的大家庭,去了解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自学完成练习 ‎(1)我国由多少个民族构成?人数最多的是哪一个民族? 联系世界地理已经学过的知识,比较我国与日本、美国的民族构成有何异同。‎ ‎(2)如何处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资料共享与才艺展示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运动,还有各具特色的民居和饮食文化。下面请几位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心目中的少数民族。‎ ‎(1)东北组介绍的内容:‎ ‎①指图说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幻灯片展示经过放大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图》)‎ ‎②介绍饮食文化:满汉全席和朝鲜泡菜。(配合生动图像出现)‎ ‎③介绍民族体育:朝鲜的跳板、荡秋千和蒙古族的摔跤。(播放幻灯片)‎ ‎④朝鲜族的农乐舞蹈、长鼓舞、扁鼓舞。(播放幻灯片)‎ ‎(2)西北组介绍的内容:‎ ‎①指图说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幻灯片展示经过放大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图》)‎ ‎②介绍传统服饰:判断并描述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的服饰特点。(出示服饰图片)‎ ‎③介绍饮食文化:自然环境——畜牧业——新疆烤羊肉串、内蒙古大草原的蒙牛、伊利奶闻名全国;西北饮食特色——手抓饭。(播放幻灯片)‎ ‎④传统节日介绍: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和回族、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开斋节。‎ ‎(3)西南组介绍的内容:‎ ‎①指图说出西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幻灯片展示经过放大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图》)‎ ‎②介绍传统服饰图片:判断并描述藏族、苗族、瑶族、傣族的服饰特点。‎ ‎③介绍传统节日: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火把节。‎ ‎④介绍民歌:欣赏电影《刘三姐》片段,讲述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 ‎3.幻灯片展示补充资料 ‎(1)第四套人民币劵种上的少数民族 ‎1角票面正面图景:高山族、满族人物头像。 ‎ ‎2角票面正面图景:布依族、朝鲜族人物头像。‎ ‎5角票面正面图景:苗族、壮族人物头像。 ‎ ‎1元票面正面图景:侗族、瑶族人物头像。 ‎ ‎2元票面正面图景:维吾尔族、彝族人物头像。 ‎ ‎5元票面正面图景:藏族、回族人物头像。 ‎ ‎10元票面正面图景:汉族、蒙古族人物头像。‎ ‎(2)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3)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服饰。‎ ‎(4)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 ‎(二)民族的分布特点 读图1.19,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有没有单一民族居住的省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找出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指出其中5个民族大致分布的位置?‎ ‎4.说出汉族的分布特点?‎ ‎5.据此,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有何特点?‎ ‎6.这种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有何意义?‎ ‎7.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三、拓展延伸 ‎1.你能说出我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促进民族大融合的实例吗?‎ ‎2.如何充分利用我国民族众多所带来的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建设?请你写一份致国家旅游总局局长的建议信,请你提出几种合理化的建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