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端午的鸭蛋 (13)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端午的鸭蛋 (13)_鲁教版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猜猜是哪个节日,来历如何? n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 同,称“端五” 如称“初五”;端五的“五” 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 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 又称“重五”。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 兰节、女 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n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 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 说等。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 v 吃粽子 粽 子 v 佩香囊 香 囊 v 佩香囊 香 囊 v 挂艾叶 v菖蒲 挂 艾 叶 菖 蒲 v 挂艾叶菖蒲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 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 榴花、蒜头、龙船花,制 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 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 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 人争相佩戴,以辟邪驱瘴。 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 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v 赛龙舟(江浙、两湖地区)赛 龙 舟 v 悬钟馗像(江淮地区) 钟 馗 像 v 饮雄黄酒(长江流域地区) 雄黄酒 v 游百病(贵州地区) 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 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 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 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游百病盛行于 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 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 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 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 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 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 就不会获得吉利。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汪曾祺 (1920~1997). n 江苏高邮人,作家。 n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nào) 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 集。 n 他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 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 妙处。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 雕凿加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 但在随意中体现了整体的严谨与和 谐。 走近作者 汪曾祺 腌鸭蛋 籍贯 车胤yān jí yìn 门楣 méi 粽子 zòng 避邪 xié 苋菜xiàn 门槛 kǎn 蝎子 xiē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 náng 城隍庙 huán g 汪曾祺 qí 用酒和 huò 熏五毒 xūn 咂摸 zā·mo 络 络子( )lào 网络( )luò 系 系百索子( )jì 联系( )xì 硝药 xiāo 2、把下列词语相对应的意 思用线连起来 莫名其妙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曾经沧海 难为水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没有人能够说出它的奥妙,表示 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 看上眼了。 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 利用萤火虫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 添上一个标题。 一(1)道家乡端午习俗 二(2-3)说家乡鸭蛋 三(4-6)品端午鸭蛋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 作者的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 化。 5、学会关注生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 现情趣和诗意。 学习目标 1、文章开始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介绍这些习俗与后 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家乡的鸭蛋?作者为什么对家乡 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记?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鸭蛋何 种感情? n 3、作者由端午节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 高邮鸭蛋。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n 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 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n 4、围绕端午节的鸭蛋习俗写了几件事情?其中哪些详写? 哪些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n 5、“囊萤映雪”讲的是什么故事?你觉得课文结尾有必要 写“囊萤映雪”的故事吗?为什么? 6、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互学,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品读文章第一段 文章中介绍了 哪些端午节的 习俗? 端 午 节 的 习 俗 系百索 子 做香角 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 酒与其它地方一样的 高邮独有的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文章开始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介 绍这些习俗与后文的鸭蛋有关系吗? •题为“端午的鸭蛋”,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 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背景,然后转写“端午的 鸭蛋”,有“水到渠成”之妙。(引出鸭蛋铺垫下文) 1、系百索子 2.做香角子 3.4. 贴 五 毒 , 贴 符 5、喝雄黄酒,画“王”字 6、放黄烟子 7、吃“十二红” 品读文章第2——3段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 不能忘记?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家乡的鸭 蛋?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 鸭蛋何种感情? 家 乡 的 鸭 蛋 名声 特点 自己的感受 袁枚的食单 质细而油多 热爱家乡 倍感自豪 吃法 “可以带壳切开吃” “可以用筷子挖着吃” “可以和豆腐炒着 吃——‘朱砂豆腐’”……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引袁枚文 蛋白柔嫩、蛋黄通红 以北京鸭蛋相比 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鸭蛋久久不 能忘怀? n 对家乡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 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 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 层异样的光辉。 2.作者由端午节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 特产——高邮鸭蛋。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 特点? 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 为句式说一段话。 示例: 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 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 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示例: 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 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n 名声远播 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 n 与众不同 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 n 令人惊喜 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 不已。” n 历史悠久(“老品牌”、“老字号” ) 连200多年前的 《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 n 质细而油多 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 n 吃法多样 除了“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 吃”“竟然可以和豆腐炒着吃 n 色彩鲜艳 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 的。 n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 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 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 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 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示例:“天上月亮太阳,高邮鸭蛋 双黄”,请你也为高邮鸭蛋拟写一 则广告。 拟写广告词 这一部分围绕端午节的鸭蛋 习俗写了几件事情? 其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品读文章第4—6段 1. 打络子 2. 挑鸭蛋 3. 装鸭蛋 4. 挂络子 5. 吃鸭蛋 6. 玩蛋壳 (详) (详) (详) (怀想童年) 囊萤映雪的故事(联想) 以童趣写出了对 家乡的依恋和热 爱。 “囊萤映雪”讲的是什么故事?你觉得课 文结尾有必要写“囊萤映雪”的故事吗? 为什么? (欢迎大家发表不同的见 解!)n 我认为有必要,作者这样写既体现了他散 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也不失结构的严谨。 因为,从“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 得……”正是作者儿时所想,体现了儿时对 “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这一活动的喜爱 和快乐的心理,而这些正是作者怀念儿时 生活的原因所在,紧扣文章主旨。 我认为是赘笔,因为加了这一段反而使文章结构 不严谨。 6、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n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平淡有 味的语言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 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 乡的热爱之情。 汪曾祺既是美食家,又是美文家。他曾经谈到 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1.平淡而有味(口语色彩浓厚),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 地方特色, 3、古汉语的点缀 ,朴素典雅 4.有淡淡的幽默。 文章语言的特色(找例子) 1、平淡有味: 2、方言入文: 3、带有文言色彩: 好处是:使文章增添书卷气和典雅之美 好处是:作者脱口而出,直率朴素 好处是:读起来亲切自然。 4、有点幽默: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放声读一读,细细体会本 文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本文的语言特色: 1、平淡质朴而有味 2、熔方言、口语、书面语、古 汉语于一炉,很典雅。 3、淡淡的幽默 汪曾祺能从鸭蛋里品味出生活的情趣,在于 他能敏锐的观察生活,细心的感受生活,我 们要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并细心记 录的好习惯。好的文章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辞 藻和整齐的句式,平淡自然的语言同样有滋 有味。 课文小结 n 请选取最能表现徐州特色的一种风俗或是 一种食物,写出你对徐州的爱。 n 可以模仿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以“徐州……, 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为开头写一段话介 绍徐州风俗。 n 也可以模仿文中你最喜爱的一个句式,写一 段《味道徐州 解说词》写出平淡食物中不平常 的味道。 n 200字左右。小组内展示后,推荐优秀作品 全班展示。 春节元宵节清明 端午节七夕 中 秋 节 重阳 拓展延伸 冬至腊八节 除 夕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 午佳节。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临之际, 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 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 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 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 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你对此有何看法? 网友评论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 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 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 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 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 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 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 太受冷落了。 4、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 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n保护传统节日, n珍视传统文化! 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 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 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挽救传统民俗文化,刻不容缓! 当堂检测: n 独立完成《补充习题》第53—54页的“积累 与运用”,做完后小组间交换批改。第二组批 第一组的,第三组批第二组的,以此类推。 作业布置: n 完成《补充习题》其余题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