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河北专版)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中国人民反抗 2.“1858年我师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后,僧格林沁在大沽口伏击前来换约的人马,把对方打得人仰马翻,当英法派员前来谈判时,又活捉对方三十九人,并虐杀俘虏二十名,招致夷狄一怒之下进攻京师报复……”材料中的“报复”(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势力 B.指的是剿杀义和团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表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贪婪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两股列强势力的钳制。南方列强势力强调扩展商务与经济特权,北方列强势力更注重领土扩张。其中北方列强势力主要是指(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4.史学家蒋廷黻认为,同治年间兴起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 ) ①创建北洋水师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同治皇帝在位时间为1861—1875年)的现象。但清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痛心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这场战争是(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103天的新政,颁发上谕达100多道,改革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以至修理街道等琐事的措施也涉及了,新政上谕纷至沓来,每一措施都重要,结果究竟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连改革者也弄不清楚了。材料表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慈禧太后的抵制 C.缺乏农民的支持 D.策略上操之过急,改革中分不清轻重缓急 7.“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材料反映的是( ) A.洋务运动 B.二次革命 C.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 8.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侵略与抗争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9.“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10.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座山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摇篮的井冈山,下列对其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 ②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首先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革命运动 ⑤1934 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从这里出发开始长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11.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 A.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 B.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D.改变了国共内战形势 1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 D.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扭转了战局 13.一位抗战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其回忆的战事是( ) A.血战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4.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史上曾反抗过日本侵略的有(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下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生活变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 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材料二 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表 项目 国别 参战 舰数 装甲 情况 总排水 量(吨) 平均航 速(海 里/时) 鱼雷发 射管数 火炮 总数 鱼雷 艇数 中国 12 12 34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12 40840 16.33 36 268 0 材料三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2分)并概述“使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2分)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1分)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2分) 1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借“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材料二 当张之洞等人认识到《马关条约》的要害在于“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遂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在发展经济以挽救危局方面,张謇与张之洞无疑有着较多的共同认识。张謇办厂是张之洞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国家危急形势之下策动的“先发制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为鼓励民办企业,发展公司机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1898年出台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涉及科技、学务、著作和工商等多方面……1903年颁布《奖励公司章程》规定依据公司创办人的集股总额进行奖励……在中外商战进程中,官方“亦知进口有税,出口无税,为保护本国商业(之法)”……遂陆续实施了部分减免税政策……商部成立后,“为抵制洋面起见”,还核准“所有机器制造面粉各厂,一律准其暂免税厘”。 ——摘编自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1)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动力。(2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推动近代公司制度发展的因素。(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公司制度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2分) 18.(12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沿途堵截,跃进到战略上敌人最敏感的大别山区。在历时7个月的艰苦斗争中,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并与陈粟大军、陈谢兵团互相配合,机动作战,纵横驰骋,扫荡中原,取得了重大胜利。 材料二 以淮海战役为例,60万人的大规模战役给共产党带来了物资运输的难题。人民知道解放军的难题后,543万来自华东、中原、华北地区的民工挺身而出,用了21万副担架,88万辆大小车,35万副挑子,77万头牲畜,8500余艘民船共计运送粮食96000万斤,将前线11万名伤员转运后方。 材料三 1949年3月25日,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痛心疾首地和他的黄埔学生如是说道:“抗战胜利后,我们的军事力量,较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强大得多,为什么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会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呢?军事上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军队的战斗意志太薄弱了,换言之就是我们军队已经失却战胜的基本条件,我们的军队已经成了没有灵魂的军队。”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即使有着再大数量的军备的优势,又怎么可能打得赢一支坚定地为主义而战的军队呢?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刘邓大军跃进到战略上敌人最敏感的大别山区”的战略意义。(2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探究解放战争取得成功的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8分) 答案 一、1.A 2.D 点拨:依据题干中“1858年我师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后”“招致夷狄一怒之下进攻京师报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报复”是英法联军针对清政府的行为,不涉及打击外国势力,故A不符合题意;剿杀义和团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故B不符合题意;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报复”是指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火烧、劫掠圆明园,表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贪婪,故D符合题意。 3.D 4.C 点拨:依据题干信息“自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察的是洋务运动的成就。②创办京师大学堂属于维新变法的成就。 5.C 6.D 7.D 8.B 点拨:该示意图是我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四个重大事件及其主张。这四场运动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逐步深入、曲折发展的过程。 9.D 10.C 点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地点是南昌;1934 年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地点是瑞金。排除②⑤;①③④符合题意。 11.D 点拨:依据题干信息“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其意义是揭开了解放战争反攻的序幕。所以这一事件后,中共领导的解放军进入主动进攻阶段,而国民党军队由主动进攻转入被动防御。故正确答案是D。 12.C 点拨:依据题干时间信息“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 13.D 14.B 15.D 点拨:从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啤酒和餐饮的广告,反映的是生活的变迁。故选D。 二、16.(1)社会状况: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含义: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或矛盾;或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侵略朝鲜、中国。 (2)总排水量、平均航速、鱼雷发射管数、火炮总数。 (3)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管带:邓世昌。 (4)(据材料二)中国舰队整体实力不如日本;(据材料三)李鸿章避战保船,妥协退让;(据所学知识)清政府腐败无能。 17.(1)经济民族主义思潮。 (2)开明官绅的践行;清政府法律法规和政策扶持。 (3)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使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18.(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说明:解放军受到人民的拥护。原因:共产党正确的战略与战术思想;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国民党军队战斗意志薄弱;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具有正确的战略眼光。(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