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检测题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绯红(fēi)  简陋(lòu)  锃亮(zènɡ)  正襟危坐(jīn)‎ B.禁锢(gù) 诘责(jié) 周济(jì) 广袤无垠(mào)‎ C.不逊(xùn) 匿名(nì) 尴尬(gà) 冥思遐想(míng)‎ D.炽热(zhì) 犀利(xī) 辍学(chuò) 深恶痛疾(è)‎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5.古诗词名句填写。(7分)‎ ‎(1)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2)__________________,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3)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4分)‎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黑的田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7.综合性学习。(7分)‎ 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 ‎(1)【认识诚信】请写出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并简单概述。(3分)‎ ‎(2)【评说诚信】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4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 张莹 ‎①六月,花红柳绿。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 ‎②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 ‎③“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啦!”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彼此看着T恤上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 ‎④“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下来。‎ ‎⑤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朝他们走来,同样身着一件红色T恤。‎ ‎⑥孩子们好奇地围过去,老师的T恤后面竟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起。“老师……”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哽咽,在红色的人群中蔓延开来。‎ ‎⑦那拄拐杖的男子微笑着,轻轻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没事儿,老师这不是来了吗?放心去吧,老师等着你们!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 ‎⑧“是,我们一起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老师应和着。‎ ‎⑨原来,考试前夕,老师在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的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腿。同学们原本想去探望他,可他不但阻止了,还托同事带给孩子们每人一件火红的T恤。‎ ‎⑩此刻,这片红,艳艳的,像一团火,无畏无惧地热烈着,给孩子们蓬勃的希望,无穷的力量!‎ ‎⑪出考场,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孩子们正一筹莫展。“看,那里!”一位同学兴奋地叫道。‎ ‎⑫考点外,几顶黄色遮阳棚内,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⑬孩子们跑过去,一个接一个地拿着伞,欢呼雀跃。片刻之间,马路两边翠绿的梧桐树下,一朵朵花儿,飘动着,四散开去。‎ ‎⑭翌日,那些青春少年又来了,他们走到黄色的遮阳棚下,放下一把把花伞,冲着遮阳棚里的人清脆地说了声:“谢谢。”之后,便你说我笑着,再次走向考场,那么洒脱,那么自然。‎ ‎⑮121把伞,是小城二十名爱心志愿者为孩子们买的,他们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点点的鼓励,一点点的方便。现在,盛开过的伞全部返航了,带着一股青春特有的芬芳,带着无人而设突然出现的特殊“考题”的满分答案,带着青春里实实在在的正能量。‎ ‎⑯终于,完成了自己12年奋斗的答卷。走出考场时,天是蓝的,地是绿的,就连心情,也是明晃晃地透亮着。‎ ‎⑰人群中,分外惹眼的是一位瘦高的“绿色男孩”,他戴着太阳帽,穿着绿色T恤,抱着一台单反相机,穿梭在来往的人群中。他身后有着这样的标示牌:给青春留下高考的印记(免费拍照)。‎ ‎⑱原来,他是去年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如今就读于某大学的编导专业。大学里的他,回首自己的高考,愈加觉得,应该为那青春里最庄严的时刻留下一些什么。于是,他就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在高考时为更多的考生和家长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最后一场考试之后的离开,也许是最能触动心灵的时刻吧。于是,小伙子抱着相机来了。他不停地忙碌着,在他的单反相机里,一幅幅画面在定格……‎ ‎⑲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是,翩翩少年们才不是呢,他们不惆怅,不多忧,一任前行,只把韶光变锦绣。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这声色,饱满而生动,斑斓而多彩,孜孜不倦地温暖了整个青春。‎ ‎8.请简析标题的含义。(3分)‎ ‎9.试概括文中令孩子们倍感温暖的三件事。(3分)‎ ‎10.文章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11.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4分)‎ ‎(1)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品味加点语气词的情味)‎ ‎12.文章第⑱段中写到“一幅幅画面在定格……”,会有些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合理想象,描绘一幅画面。(恰当运用描写手法,字数在80字左右)(3分)‎ ‎(二)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①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继续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②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3.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14.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5.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3分)‎ ‎1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7.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2分)‎ ‎(三)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18.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9.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2分)‎ ‎20.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21.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4分)‎ 四、作文(50分)‎ ‎22.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人这辈子,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有人羡慕你,有人嫉妒你……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让每个人满意,只要无愧于心,做好自己就行。‎ 以《做好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固然很美,“又见”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的美呢?‎ 请将题目《又见____________》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 5.(1)松枝一何劲 (2)剧哉边海民 (3)馨香盈怀袖 (4)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6.示例:它如莲花 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 它如桂花 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 7.(1)示例:①立木为信。商鞅变法时,为了树立威信,下令在城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重赏。后来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重赏了他。②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逗妃子褒姒一笑,点烽火戏弄诸侯,结果当敌人来犯时,再点燃烽火,其他诸侯不来救援,最终丧命亡国。 (2)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或: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 8.示例:意指班主任、爱心志愿者、绿T恤男孩,给了正值青春期(高考期间)的孩子们正好需要的帮助、鼓励、理解等,让他们倍受鼓舞,倍感温暖,倍感青春(人生)的美好。 9.临考前班主任老师到考场外给孩子们加油;爱心志愿者给孩子们送伞;绿T恤男孩为孩子们免费拍照。 10.插叙,补充交代老师受伤的原因和红色T 恤的来由,表现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 11.(1)示例一: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伞”比作“花儿”,比作“笑脸”,生动表现出伞缤纷的色彩和孩子们看到伞后兴奋、快乐的心情。 示例二: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表现出伞缤纷的色彩和孩子们看到伞后兴奋、快乐的心情。 (2)两个语气词“哩”“呀”,表现出孩子们回眸青春岁月时掩饰不住的甜美与快乐,无悔与自豪,乐观与自信。 12.示例:一帮少男少女聚集在操场上,或坐或立或卧,有的四目相对击掌相庆,有的两头相靠无限亲密;最抢眼的是一个穿着红T恤的少年,只见他侧身双脚跳起,双拳紧握,飘动的头发画出不同的几何图形,仿佛快乐已实在没法掩藏。 13.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14.①(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②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15.父亲并没有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16.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有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他走出森林。(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深沉的爱……)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并温暖儿子一路前行,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8.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 19.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 20.答“好”与“不好”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1.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 示例: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22.略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评价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甲胄(zhòu)    畸形(qí)‎ 窒息(zhì)   深恶痛疾(wù)‎ B.差劲(chà) 拙劣(zhuō)‎ 平庸(yōng) 数见不鲜(shù)‎ C.广袤(mào) 无垠(yén)‎ 私塾(shú) 诚惶诚恐(huáng)‎ D.荧光(yíng) 不逊(xùn)‎ 匿名(nì) 小心翼翼(yì)‎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B )‎ A.凝惑   劳碌   好意难却   谆谆教诲 B.真谛 小憩 黯然失色 举步唯艰 C.丑陋 酝酿 筋疲力尽 颔首低眉 D.熔液 沸腾 诚惶诚恐 器宇轩昂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C )‎ A.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读PPT,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 B.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 C.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D.大臣们在不可思议、前所未有的喧闹声中,正襟危坐、呆若木鸡。‎ ‎4.(2017·新疆建设兵团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 B.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C.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D.《傅雷家书》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等。‎ ‎5.(2017·柳州中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C )‎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6.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7.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8分)‎ ‎ (1)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2分)‎ 答:示例一: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示例二: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 ‎(2)右边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的宣传海报,请简要介绍海报的内容,并写出主题的核心含义。(3分)‎ 内容:海报画面展示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字,并有一些典型的网络消费符号点缀其间,“信”字上面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信”字的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 ‎ 核心含义: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3)阅读下面的故事,说说你的感想。(3分)‎ ‎  “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千古。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答:提示:围绕“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知错能改也很可贵”三点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2题。(10分)‎ ‎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8.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日暮”触发了作者忧国之情,印象深刻。“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反映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感情。‎ ‎9.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2分)‎ 答: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铺垫。因为有了这段内容,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就表现得更突出了。‎ ‎10.“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2分)‎ 答: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11.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2分)‎ 答:热情诚恳,求实精神。‎ ‎12.从③至⑥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2分)‎ 答:选取典型的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 ‎ (二)(2017·威海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7分) ‎ 我 说 我 迟子建 ‎①我生来是只“丑小鸭”,因为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极村,所以不惧寒冷。小时候喜欢犟嘴,挨过母亲的打。挨打时,我咬紧牙关不哭,以示坚强,气得母亲骂我:“让你学刘胡兰呢?”‎ ‎②我幼时淘气,爱往山里钻,爱往草滩钻,捉蝴蝶和蝈蝈,捅马蜂窝,钓小鱼,采山货,摘野花,贪吃贪玩。那时曾有一些问题令我想不明白:树木吃什么东西能生长?鱼为什么能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飞?野花如何有姹紫嫣红的颜色?如今看来,这些问题我仍旧没想明白,可见是童心未泯,长进不大。‎ ‎③父亲是小学校长,在哈尔滨读的中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他算是秀才了。他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喜欢喝酒,顶撞上司,清高自负,极其善良。因为喜欢曹子建的《洛神赋》,就想当然地把我的名字冠以“子建”二字,幸而我还能写点文章,否则迟家若是出了个叫“子建”的农妇,他起的名字就成一个笑话了。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在永安小镇时,每逢春节他都要铺开红纸,饱蘸笔墨书写对联。他鼓励已上初中的我编写对联,我欣然从命,有一些被他采纳后龙飞凤舞地写在纸上,贴在寒风凛冽的户外。看到贴着的对联的内容是由我胡诌的,我便沾沾自喜。那算是我最早的作品,编辑和发表者是父亲,我没有一文钱的报酬,读者只限于家人和左邻右舍。‎ ‎④我喜欢小动物,养过一只毛色发灰的野猫,得将它的腿缚在椅子上,否则它就乱窜乱跳,比老虎还要威猛。我还养过狗。当然,这是些有趣的收养。最无聊的是养猪养鸡,这些家畜家禽家家户户都养,没什么特点,尤其是猪,它食量惊人,我放学后不得不出去给它采菜回来烀食,把人累得头晕眼花,‎ 目的无非是让猪长膘,之后把它杀掉当成美餐分食,而食物又化成了田地的肥料,这样循环往复地一想,便觉无趣,觉得人是世界上最无聊的动物。‎ ‎⑤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它给我的感动。比如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时候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我爱飞雪,爱细雨,爱红霞漫卷的黄昏,爱冰封的河流,爱漫漫长冬的温存炉火。直到如今,大自然给了我意外的感动后,我仍会怦然心动,文思如泉涌。‎ ‎⑥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遐想的空间;我的祖父和父亲早逝,亲人的离去让我过早感觉到人世间的沧桑和无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会散,一朵花儿开了会谢,河水总是向前流,春夏秋冬,日月更迭,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四季轮回,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让我们明白它们是万古长青的,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我们看不到人的轮回,只能用心灵去体悟、发现和领会。我渴望着年事已高时能做到“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能够在老眼昏花时达到人生真正的绚烂境界,那将是一种大喜悦、大感动。‎ ‎⑦对于生活,我觉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润着人世间酸甜苦辣的情感,让你能尽情品咂。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因为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13.本文作者主要运用了叙述(记叙)的表达方式,“我说”了“我”的写作经历和感悟。(3分)‎ ‎14.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用较长的篇幅写父亲?(3分)‎ 答:第③段作者写了父亲的才气对“我”的熏陶、父亲给“我”起的名字中蕴含的期盼、父亲鼓励“我”编写对联。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我”受父亲的影响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15.第⑤段中“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作者如何运用比喻的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其中“湿漉漉的感觉”是指情感中的感动。(选用本段中的两个词语填空)(5分)‎ 答:用光滑的丝绸涌动,生动形象地描绘满月之夜轻柔的月光不断移动照着山林的状态,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怦然心动。‎ ‎16.请谈谈你对第⑥段中“不说人间陈俗事,声声只赞白莲花”的理解。(3分)‎ 答:透过人生百态,感悟人生真谛,从而做到拒绝陈旧庸俗,歌颂美好人生,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17.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这些”指代什么?(3分)‎ 答:持有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葆有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 ‎ (三)(原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 那件缎面新衣 朱 云 快过年了,可母亲却总是在叹气。看着别人家炸果子买新衣,我的心很是着急,可不敢对母亲提及,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家中最难过的日子。一年到头,欠的钱总是要还给别人的。那时,每个月就只差那三两块钱,没有,那日子便过不下去。所以每到月底,母亲便要找亲朋好友借几块钱渡过难关,月头父亲发了工资再还。‎ 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过着,母亲也曾说,其实,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完全够咱们一家人的开支,可是,由于两边的老人要接济,钱也就紧张了起来。拿着为数不多的钱,母亲总是精打细算,柴米油盐是家中的大头,剩下的钱除了寄给双方的老人,再就是只够买些小菜,应付日常的生活了。特别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就更紧张,我的新衣,还有家中的年货,都成了母亲头疼的事情。‎ 也就是在那年过年,母亲由于还不上前一个月欠的钱而发愁,偏巧我还哭着喊着让母亲给我买过年的新衣。母亲一气之下打了我,那时的我,又怎么知道母亲的艰难,以为母亲不再爱我了。直至晚上,我都不肯和她说一句话。‎ 年还是要过的,母亲将压在箱底的那床缎面拿了出来,给我做了一件新棉袄。大年三十的时候,母亲还是买了一斤肉,包了一顿饺子。那一年,母亲将父亲发的工资,分出好几份,每家还了几块钱,并且承诺其他的钱,等过年后发了工资再还。‎ 穿着母亲做的缎子面新衣,我四处炫耀着,直至姨妈轻声说:“那可是你妈最喜欢的缎面,是你妈出嫁,外婆给的陪嫁,现在给你做了衣服,‎ 可得要爱护着点穿。”也就在那年,我似乎从母亲的眼神中读出了生活的无奈,同时,也看到了母亲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一面。‎ 再后来,随着我越来越大,家里的条件也渐渐好了起来,虽然,日子还不算富裕,但总算不用每个月靠借钱过日子了。再到了过年的时候,母亲也总会事先给我准备好新衣服。或许,只有经历了那种苦日子,才更能够体会到好日子的来之不易。‎ 那件缎子面新衣,至今已找不到踪影,但却总会让我在过年的时候想起。儿时经历的一切,对于此时的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它让我懂得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只要心中燃起希望之光,日子总还是能够过得下去。‎ ‎(选自《文摘网》2017-10-24,有删改)‎ ‎18.文章以“那件缎面新衣”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答:(1)题目富有内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2)隐含浓浓的母爱和对母亲的怀念。‎ ‎19.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4分)‎ ‎(1)快过年了,可母亲却总是在叹气。(请分析“叹气”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叹气”的意思是因忧伤郁闷,心里感到不痛快而呼出长气,发出声音,形容心情不好。在文中指母亲因年关临近,而家中经济拮据而发愁,体现了母亲为家操劳的艰辛。‎ ‎(2)那件缎子面新衣,至今已找不到踪影,但却总会让我在过年的时候想起。(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该句。)‎ 答:缎面新衣虽消失,对母亲的深厚情谊却没有消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0.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3分)‎ 答:这是一位关爱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的母亲,虽然家境贫寒,但她含辛茹苦、周全安排、默默操劳。如:钱的周转、缎面新衣、年三十的饺子……‎ ‎21.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的两种不同感受,其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答:因讨要过年的新衣,被母亲打后,作者充满了对母亲的怨恨和不解。儿时的经历成为日后的财富,启迪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只要希望还在,生活就能过得下去。其中蕴含着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 三、写作(40分)‎ ‎22.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沟坎,畏惧不前;明知犯错,不敢正视;心中有疑,害怕问询;面对丑恶,选择沉默……其实,只要鼓起勇气,向前再迈一步,就可以突破自我,成为生活的强者。‎ 请以“别怕,向前再迈一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本题的关键限制点有三个:一是“别怕”,二是“向前”,三是“再”。从材料看,“别怕”这个词语,是不要怕“沟坎”“犯错”“丑恶”等,这个词语限制了文章情感的基调,这二字可看作是对自己的心理暗示,即一定要克服恐惧心理,战胜自己,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别人的一次鼓励。然后要抓住关键词“再”,即在第一次失败或者不足,留有遗憾的基础上并不甘心,又一次甩开膀子迈开腿。另外一个是“向前”,进行的当然是一次积极的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从而挑战并突破了自己。“迈”则是写不畏惧的行为,从而挑战并突破了自己。总之,这些关键点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