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7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全册二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的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标 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二)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依据 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2. 学生面临的问题。 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和教育。可以说,家庭是学生的重要生活领域。然而,学生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不知感恩。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智能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对此,应该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会父母的爱心和付出,进而孝敬父母和长辈。孝敬父母,可以说是一切良好道德的基点。抓住这一点非常有意义。 (三)教学重点 1.关于家庭关系的确立 2.感受家庭温暖 3.如何孝敬父母 (四)教学安排 1.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2.课前准备: 本课内容较浅,不必作更多的准备。但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帮父母做家务的情况,即在孝敬父母长辈方面的好事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好人好事,是为了课上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向好同学看齐;找出存在的问题,旨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咨询父母: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坎坷,哪些事最让父母操心。了解这些有助于体会父母养育自己艰辛,增强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3.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自我教育活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老师的点拨主要用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的引导上。 4.社会实践活动 本课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有两项。其一,了解自己的家庭,特别是了解父母的优点、家人的优秀品质,以及家族的好传统、好风气。其二,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例如与父母谈心,汇报情况;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实践自己制订的孝亲敬长的小计划等。这些活动,要与单元主题探究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 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 情感目标:理解家的含义;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不会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2、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情景预设 板书课题: 第一框 我知我家 引言:(学生阅读教材P3页第一段后,教师引入本课教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吗?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我们首先来阅读P4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图一: 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 图二: 没房子——————有家了:加中有亲人、亲情 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 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那么什么是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活动一: (1)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 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2)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与依靠,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因为那里有着骨肉相连的亲情,有着如山如水的父爱与母爱。 所以可以说: 家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 家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家有形式上的东西,更有丰富的内涵 (3)教师归纳: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 过渡:前面我们从感性层面上了解了“家”,下面再让我们从理性层面上认识一下“家”活动二: (1)想一想、说一说: 请大家来具体介绍一下自己家的情况(包括由哪些人、哪几种关系),先写在小纸条上,把他们的相互关系用线条表示出来。(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父亲、母亲、子女 父亲、母亲——婚姻关系; 父母、子女——血缘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 养(继)父母、养(继)子女——收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2)教师归纳: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板书)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那么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 (1)结婚 (2)子女出生 (3)收养 (4)随父(母)再婚 (5)非婚生 3、现在家庭结构的形式 过去——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现在——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板书) 4、家庭的功能 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5页——相关链接后讨论) 下列材料的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家庭功能?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家庭教育功能)。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休息娱乐功能)。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物质生产功能)。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消费功能)。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抚育和赡养功能)。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家庭功能: 人口生产 消费 抚育赡养 教育 休息娱乐 物质生产 具体表现:(见教材P5—6页图表) 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活动四:畅所欲言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1)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学生畅所欲言) (2)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 (3)你是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页——相关链接) 教师归纳: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三)做一做: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缘关系。(P教材7页) (四)效果评价 (让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 (2)仔细阅读家庭树,哪些人跟我是直系血亲关系?哪些人与我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3)在你的家庭(或家族)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五)本课知识点 (1)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结婚、子女出生、收养、随父(母)再婚、非婚生 (5)现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6)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六)课后作业: 1、把下列知识点抄写一次 (1)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结婚、子女出生、收养、随父(母)再婚、非婚生 (5)现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6)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阅读家庭树,分辨其中哪些属于你的直系血亲?哪些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3、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 4、现在常见的家庭形式有哪几种?你的家庭属于其中的哪一中? 5、怎样理解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教材P6页正文第一段。) 课外活动:想一想,把你所想到的写在书上 (1)在你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2)想一想:你在自己家庭中都感受到了哪些温暖和激励?(试举一、二例) (3)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有哪些?你自己对家庭都有哪些贡献?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一)情景预设 1、导入: 请同学们听一首诗——(《 》) 我爱我家 因为它是火红的玫瑰花 花瓣上刻着的是父母的爱情 花蕊里住着的是姐妹的友情 而那被花香浸透的空气里 散发出浓浓的亲情 我爱我家 因为它是淡蓝淡白的睡衣 淡蓝的是海的宽容 淡白的是云的洁白 而蓝与白之间的空隙 被宁静与和谐占据着 我爱我家 因为爱所以爱 因为爱所以爱 思念像一片叶 风将它吹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你可曾听见叶的低语 它说 我爱我家 听完后请同学们给这首诗命名 多想永远长不大 多想永远不离家 多想每一天都可以 听妈妈唠叨 陪爸爸散步 当我抬头看天空 你可从我的眼睛里看到眷恋 对家的眷恋? 当我提笔写家书 你可从我的文字里读出寂寞 离家人的寂寞? 当我朗诵诗篇 你可从我的声音里感受到爱 对家的爱? 我爱我家 因为那一盏固执地为我亮至深夜的灯 因为那两张即使倦了仍挂着笑的脸 我爱我家 因为它远离尘世喧嚣 因为它充满温馨祥和 教师总结:这首诗叫——我爱我家。作者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家的热爱以及思念和眷恋之情。“我爱我家” 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来讨论的话题。 2、板书课题: 第二框 我爱我家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你爱你的家吗?为什么?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大人讲我小时候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和港湾 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页材料) 思考讨论: (1)回忆小时侯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们听。 (2)在你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同学们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通过美好的回忆,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到了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从中我们也再一次体会到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奉献。 2、我们与家庭的关系 谁能说说,我们与家庭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学生阅读教材P8页一段后讨论回答) 家庭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 家庭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 家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保障 家庭是我们休息娱乐的快乐之家 教师归纳: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生活成长的大本营,家庭的温暖来自于家人的奉献,父母的爱是支撑家的柱与梁,爱的奉献是爱的行动。爱是一种责任。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 二、无悔的奉献 分享感人的亲情故事——母亲的牙托 父母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父母离异后,我随了母亲。其实一定程度上,父亲走这一步,是因为母亲一天到晚地唠叨。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了一种属于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 离婚后的母亲依旧整天唠叨个不停,特别是我上学前和放学后,因为有了我这个“倾诉”对象,母亲唠叨起来更是没完没了。我不止一次地请求母亲住嘴,但无济于事。 后来母亲意识到这是病症后,也曾经到医院就诊,但因无特效药,母亲的唠叨还是时好时坏。那年中考,一向成绩优异的我没考上重点高中,母亲惊呆了! 高一开学后的一个星期天,母亲突然由唠叨变得一言不发,我和她讲话,她总是背对着我,不理我。看到母亲一反常态,我吓坏了,以为她受了刺激精神失常,便多了个心眼注意观察。我看到母亲嘴里经常鼓鼓的,像是含了什么东西,便拉着母亲问。母亲被逼无奈,只得张开了嘴,原来母亲在嘴里含了一副专门用来护齿的牙托!母亲说,为了改掉唠叨的毛病,她尝试了许多种方法。母亲下定决心地说,她就是做哑巴,也要改掉这个毛病! 母亲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每当我学习倦怠时,每当我遇到学习中的拦路虎时,就会想起母亲的牙托!于是,我就勇气倍增。 或许就在我发现母亲不说话秘密的那一天,我才真正了解母亲。因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确实没有什么特效药可治,然而在伟大的无私奉献的母爱面前,它却显得多么的不堪一击。 这个故事真的很感人。 但有同学说:我的家很温暖,但也很平淡,没有那么惊天动地的感人的故事。的确,生活本身是平淡的,就象歌中唱到的: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么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是否存在着感人的亲情呢? 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平淡生活中的感人亲情吧! 活动三:想一想,做一做(见教材P8—9页图表) 1、父母为家庭做了什么 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是由谁来做的?请同学们填写下表: 父母 自己 爷爷奶奶 哥哥姐姐 其他人 获得家庭的收入 建房子或者买房 子 装修房子或者改 造 院 子 购买大件电器 整 理 房 间 洗衣服 买菜 做饭 刷碗 扫地 说一说: (1)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 (2)夸夸自己的父母(找父母的优点),并讲给同学们听。 (3)面对父母对家庭的贡献,你打算怎样做呢? 2、父母对子女之爱(学生阅读教材P9页两段内容,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 母爱是最无私的 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相关链接:(指导学生阅读) 母亲对孩子这样说: ——你是我生命的延续,你是我生活的动力。因为有你,我明白了责任的含义;因为有你,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你是我的骄傲,你是我的希望,愿你的人生更精彩。 ——亲情化作水,滴滴润幼雏。风雨伴儿行,只为早成才。 (这段文字饱含着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 3、父母对子女的义务 说一说:你的父母为你尽了哪些义务?从中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链接:(见教材P10页材料) 想一想: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说明如果父母不对子女尽抚养教育的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的。) 三、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四:真情体会——“家庭不单是身体的住所,也是心灵的寄托处。”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家庭不光是我们物质生活的基础,更是亲情的栖息地,爱的港湾,精神动力的源泉。) (2)谈谈你在自己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和激励。 相关链接(P11页正文和链接):读一读,想一想: 你热爱你的家吗?为什么? (家是情感的栖息地,是经济来源,是身体保障,是娱乐天地,是天然学校,是发展的大本营……!所以……!) 教师总结: 我们从各个方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亲人无微不至的呵护! 有一种爱,从我们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伴随着我们,从我们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从我们玩耍游乐,到学会做事。我们每一个人生成长的脚印,都融进了爸爸、妈妈无穷无尽的爱;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学习上的督促辅导,做人上的教育指导,这种爱无微不至。过去,现在,未来。这种爱永恒不变。 活动五:心语放送——表达对父母感谢和爱(教材P11页—给父母寄言) 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三)总结语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我们尽享亲情和温暖。希望同学们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让爱住我家。 (四)本课知识点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2)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3)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4)家,是我们的感情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知识点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2)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3)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4)家,是我们的感情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有哪些?你自己对家庭都有哪些贡献? 3、你的父母为你尽了哪些义务?从中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4、给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对父母的感谢;心里话;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课外活动: 1、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 2、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为父母尽了孝心以后的感受是什么? 3、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体会其中的感受。 第三课时(总第3课时) (一)情景预设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吧?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同学们说得很对,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她们应该得到我们子女的孝敬和回报,但是我们往往是难以报答慈母之爱的,因为她们的付出太多太多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框题——难报三春晖。 2、板书框题: (三)难报三春晖(板书) (二)教学活动设计: 1、爱洒人间 (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活动一: 看一看,读一读——讨论回答问题:(指导学生看图、阅读,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①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路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 (小峰的妈妈不仅爱孩子,而且懂得激励的艺术。她把小峰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为他伤心。但她知道只伤心、责怪不能解决问题,因而努力调动小峰的积极因素,鼓励他,表扬他的长处,期待他改正不足,努力进取。) ②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这完全是为了孩子,以自己的精心设计帮助孩子。妈妈的苦心,表现出对小峰是赤诚的爱,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对孩子未来的关注,以及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 ③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峰对母亲的回报,是以自己的进步成长让母亲的期待如愿以偿,看到孩子成长进步而得到精神的满足。) (2)我们应该以爱回报 教师小结: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爱父母就应当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相关链接:(指名学生讲这两个故事)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就有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孝钦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板书) 2、孝钦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1)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活动二: ①相关链接:学生阅读链接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这份材料说明了什么? (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这就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②比较下列行为,体会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并说明这样做是否合适的理由。 (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 孝敬父母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 (2)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活动三: 相关链接—(教材P15页);读图、想一想: ①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②把尽孝后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教师讲述: 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孝敬父母,首先和主要的是心与父母贴近,心里想着父母,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心情,尽量让父母高兴满意。 (3)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孝敬父母,可以使自己得到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满足;可以使父母愉悦、使家庭温馨;可以使自己的道德境界得到提升。 相关链接:—阅读教材P16页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想一想:公司老板为什么要让应聘的大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呢? (为父母洗脚是在孝敬父母。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即要付出代价,甚至委屈自己。如果一个人对为自己付出最多的亲人都默然置之,谁会指望从他那里得到真情回报呢!而人们又怎能相信他呢!所以……) (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学生阅读教材P17页第一段) (对父母的孝敬,是在家人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基于对父母养育之恩和辛劳的回报,是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 (5)对爷爷奶奶尽孝心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子女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的疼爱有加、付出更多;他们对家庭和社会作出过贡献,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之际,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爱心。) 活动四: 制订孝敬父母长辈的小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自己应该怎样孝敬父母长辈。 (2)在这一周内我能为他们做什么。 (3)怎样落实孝亲敬长的小计划。 (三)本课知识点归纳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一光荣传统。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要落实大具体行动之中,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要求去做。 (4)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 (5)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得到的却是甜蜜。 (6)孝敬父母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7)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四)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知识点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一光荣传统。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要落实大具体行动之中,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要求去做。 (4)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等。 (5)孝敬父母需要付出,得到的却是甜蜜。 (6)孝敬父母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7)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2、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教材要求,联系自己实际制定孝敬父母的孝计划。 4、完成《资源与学案》P5页——“我的收获”。(在书上完成) (五)课外活动 1、阅读第二课第一框教材内容。 2、成长过程中你都有哪些烦恼?产生烦恼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些烦恼你是如何处理的? 1、 当你和父母发生冲突时,你是怎么做的?其后果怎样?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一)本课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与父母沟通的程序。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2. 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透视能力。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行为能力。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思考和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二)本课安排的依据 1. 学生面临的问题 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这不可避免地表现于家庭生活亲子交往之中。代沟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这既有处于青春期学生正常发育所带来的共性问题,也有每 个学生面对的个性问题。 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要学会与人交往,这是他们立足社会的基本功,而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练习交往的第一课堂。所以,思想品德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求安排这一教育内容。 2. 课标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善于合理宣泄情绪,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体验行为后果、对自己负责,分辨是非善恶等内容,尽管不是本课着重讲解的重点,但都与本课内容有关。课程标准中“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则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课标“活动建议”中“`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的内容,是本课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三)重点难点 1、关于“代沟”是本课的难点 “代沟”,指年轻的子女与父母辈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上存在的距离、鸿沟,并由此导致两代人彼此不理解、产生隔阂。 2、关于“逆反心理”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逆反心理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 3、关于“与父母的交往”既是本课的难点有时本课的重。 (四)教学方法 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阅读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法和集体讨论法,辅之以老师必要的点拨。课后要求主要是践行,即把课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五)课时安排:本课用两课时授完。 第 一 课 时(总第4课时) (一)情景预设 1、导入:(见教材引言) 有户人家,……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 怎样才能走近父母、和父母沟通、超越代沟,为家庭增添温暖呢?当我们学完第二课后就清楚了! 2、板书课题: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二)教学活动过程 板书: (一) 严也是一种爱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1、产生烦恼的原因 活动一: 指名学生朗读教材P19页“我的烦恼”,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①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了? ②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教师讲述: 这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日记,也是她的自我感受。学生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注意考虑家长的忧虑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设问: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隔阂产生代沟哪? 2、产生代沟的原因 相关链接:“我眼中的爸爸”(详见教材P20页) 想一想:“我眼中的爸爸”说明了什么?(学生谈谈看法后教师总结归纳) (说明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家长的看法是不同的:在人们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这多少带有规律性。) 做一做: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 教师小结:通过填表我们可以发现: 父母 我们 生 理 上 父母是成人,正值中年、壮年 我们正值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明显,但是我们的身体并未发育成熟 心 理 上 父母心理成熟,有主见,老于世故,经受过多种考验 我们有长大的感觉,有独立的愿望,受异性的吸引,思维有时偏执,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阅 历 上 父母饱经风霜,经受过多种挫折,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同各种人打过交道 我们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未真正走上大千社会 知 识 上 有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有的父母未必受过良好教育,即有的父母比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有的父母还不一定有我们知道得多,他们即使受过良好教育,但由于知识更新快,许多知识已经显得陈旧 我们正接受义务教育,对比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来说,我们是“有学问”的人;可我们掌握的知识有限,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我们不如他们;我们与家长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在生活知识方面、实践经验方面,比家长要少得多 思想方法上 父母思想上求稳,容易倾向于保守 我们年轻人思想开放,勇于创新,也易于偏激 行为方式上 父母处事冷静,谨慎,恪守准则 我们喜欢冒险,行为变化快,讲效率,不拘传统 社会角色上 父母承担家长、监护人、职业人员等复杂的多种角色色,能把自己融入社会 我们主要是子女、学生、被监护人等角色角色定位模糊,目空一切 产生隔阂、代沟的直接原因:年龄差异。 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种代际差异。 子女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由此产生的需要及满足需要的方式、理想和追求也就不同。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望子成龙,自古以来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大多基于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二、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 活动二: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想一想: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呢? 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非那样;你说这好,我非说那好;让我信这,我非信那。这些是青春期学生普遍性的反映。 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在你身上逆反心理都有哪些表现? 相关链接: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几种具体情景和心理原因。 ──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我们要独立,家长不让我们独立 ──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我们要做主,家长不让我们做主 ──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我们要出点儿圈,家长制止我们 ──强迫我们接受某种观点。我们要赶新潮,家长非要我们接受老观念 从学生的角度看,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心理原因: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学生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即自制能力弱;学生的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于家长的兴趣和追求。 2、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要具体分析,逆反未必都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代际不同,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大趋势。具体地来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中的好多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是家长有意无意造成的。当然,家长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有误区。这些都是导致学生逆反的因素。有调查表明,问题多的学生常常与家教误区相关,极端的问题中往往有家长教育不当的责任。 下面列举几种家教误区: 棍棒之下出孝子──粗暴型──粗暴的方法易于引起子女的不满,而且家长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容易让子女消极模仿,助长其暴力倾向。 可怜天下父母心──溺爱型──过分否认子女独立性的行为并不高明,常常丧失孩子自主磨炼的机会,并产生心理依赖性。当子女不如意时也会逆反。 孩子总是自家好──袒护型──这种不公平对孩子有负面影响,让子女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在家里容易表现为不如意时就发脾气。 树长大了自然直──放纵型──这种做法是不懂教育、放弃教育,如果不结合学生的表现及时管教,则会失去教育的良机,放纵的结果是子女放荡不羁,脾气暴躁,顶顶撞撞。 冷热无常──情绪型──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方式。当家长情绪与子女吻合时还好,不吻合则子女不答应并引起逆反。 滥施奖励──物欲型──在人欲横流、物质诱惑性很大的今天,物欲型家教的负面影响更大。它有诱导学生不择手段攫取钱财的倾向,当子女的物欲不能得到满足时也会反抗。 众星捧月──至尊型──学生不是完人,过分宠爱易于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当子女的虚荣心不能满足时也会反抗。 教师总结: 辩证看待逆反心理,就是要肯定反得对的,否定反得错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要作出正确的与父母交往的行为选择。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完善自我。 3、逆反心理存在的危害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 结合自己的经历,讨论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种种不快等危害。 (如情感伤害、经济损失、阻碍家庭和个人发展等恶果。) 教师讲述: 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于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有的表现于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由对某事的分歧迁怒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如离家出走甚至非法越轨、伤害父母。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 (板书)。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怎样克制自己呢? 相关链接:(见教材P22页) 自制力源于修养的境界,理智,是自制的前提。只要我们能理智地处理问题,就能减少或消除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 (三)课堂小结: 我们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有时他们的做法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不要与自己的父母产生对立,不要有逆反心理,多与父母勾通、交流,相信父母是天下最爱你的人。 (四)本课知识点: (1)产生代沟的原因: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相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 (2)正确理解与父母之间产生的矛盾:子女与父母的冲突,大多基于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应该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3)逆反心理的危害: 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 (五)课后作业: 1、说说两代人之间产生代沟的原因是什么?(教材P21页) 2、怎样理解父母对我们的该期待?(教材P21页) 3、逆反心理有哪些表现?其危害有那些?(教材P21-22页) 4、说说你是怎样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的?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我们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自制力源于修养的境界,理智,是自制的前提。只要我们能理智地处理问题,就能减少或消除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我们就能为和睦的家庭增添温暖。) (六)课外活动: 1、阅读本课第二框内容。 2、怎样对待与父母的代沟与矛盾? 3、怎样处理家庭矛盾? 4、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5、完成教材P24页“小莉生日聚会方案”的设计。 (要求三同学一组分角色设计方案,以及和家长商量的过程) 第 二 课 时(总第5课时) ——两代人的对话 (一)教学内容:讲授第二课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二)情景预设 (1)板书: 一、架起理解的桥梁 (2)导入: 前一框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由于与父母的年龄差异以及多重代际差异,而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从而引发家庭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我们与父母的沟通。怎样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呢?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如果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 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我们的进步。 (三)教学活动预设 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活动一:读图,思考讨论——这两种观说法有道理吗?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清官难断家务事”,真是这样吗? 引导分析: 家务事通常属于什么性质?是不是每件事只有一个答案? 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分别有什么合理的地方? 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理解和思考,你会不会一定坚持自己的主意? 各有利弊的情况下,尊重别人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好处? 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应不应得理不让人? 可以不同意别人的做法,要不要尊重别人的选择? 怎样理解“家中的矛盾容易解决? 引导分析: 从父母爱子女、体谅子女的困难、期待子女美好前程的角度来看,家里的矛盾是容易解决。这主要是父母为了使家庭和睦温馨,在非原则性问题上让着子女,这体现的是父母对子女理解、疼爱 以及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作为子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 子女应该从中感受到父母的心情,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更加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理解、体谅父母的心,用自己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教师分析讲述: “清官难断家务事”,真是这样吗? 怎样理解“家中的矛盾容易解决? 想一想: 怎样对待父母和我们之间产生的矛盾 和代沟呢? (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 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我们做子 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 父母携手同行。) 活动二:读图,动脑筋,出主意(见教材P23页)—— 让我们一起帮小冰正确处理这件事,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他们的解决办法,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 比如:不到同学家写作业、看录像了,这会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像,自己和同学会不能尽兴;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要受家长处罚;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 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 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即引导学生善于与家长沟通,向本框教育目标靠拢。 总之,当我们与家长发生矛盾时,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 和家长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板书小标题如下)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沟通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 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沟通的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 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使我们如愿以偿。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就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能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在这里,商量沟通就是桥或船,通过商量沟通,我们就能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面对家庭冲突,我们一定要学会商量沟通,要知道商量沟通的具体方法。请同学们看下面相关链接的内容,了解处理家庭冲突的集体方法。 相关链接: 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学生阅读,仔细体会六步法) 第一步——明确为什么冲突 第二步——分析原因 第三步——解决方法 第四步——舍去下策 第五步——选择双赢 第六步——看效果 活动三:(见教材P24页)模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 (让学生按课外活动中设计的方案给小莉出出主意——讨论两个方案的可行性)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刚才我们体会了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从中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沟通的方法,在掌握沟通的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了解沟通的基本要领。 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就是明辨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沟通的基本要领。 板书: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1)彼此了解是前提:相互不了解是难以沟通的。 (2)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了还要尊重对方。即子女尊重父母,父母也要尊重子女,尊重是相互的。 (3)换位思考是有效方法:做子女的有时要站在父母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这样,问题就好解决的多了。 (4)求同存异的结果:沟通中的任何一种可能的选择,都有利有弊,各有其理。因此学会权衡利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放弃,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不任性就意味着放弃我们的一些需要或打算。 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 相关链接:沟通中的有效方法和经验(指导学生阅读领会)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 打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 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 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 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 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 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指导学生朗读并体会理解) 板书: 二、交往讲艺术 消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不能消极地等有了矛盾之后才去沟通,在平时我们就应该注意和父母的交往。交往也是一门艺术。 活动四:读一读,想一想——体验与父母交往的窍门 (1)你有过毛毛的体验吗? (2)谈谈对“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这一与父母交往黄金法则的理解。 (3)你与父母交往有哪些窍门?请你介绍给大家听。 1、与父母交往的窍门 板书:“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 “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父母”这是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是一切和睦家庭共有的经验,所有成功地与父母交往的窍门都与此有关。 我们要把对父母的孝敬落实到现实的与父母的交往之中。与父母的交往要体现对父母的爱,以孝敬之心、孝敬之行对待父母,与父母的交往要体现对父母的爱和孝。 2、与父母交往的具体要求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现在不少学生觉得父母对自己呵护、养育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家长对子女的期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因而不会感激父母,更不会赞赏父母。其实父母也是凡人,喜欢别人赞赏,会赞赏父母对增进亲情和沟通来说,非常有益。赞美父母对我们的爱,他们会感到甜;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他们会开心,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得体地赞美父母,这是增进亲情的有效方法。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不听话。这里有矛盾、抵触的问题,也有学生不会听的问题。其实聆听也是艺术,学会聆听同样是与父母沟通必须注意的。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娇惯,加上家长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多用功,家务事上不指望孩子,导致一些学生懒惰、没有责任心,不会帮助父母做事。这种情形也不利于与父母交往。 相关链接:与父母交往三字经 3、与父母交往三字经 这是与父母交往艺术的他人经验,也是非常有用的经验。家庭生活是一团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种各样的情景。这段“三字经”能给我们以有益的提示。(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4、家庭交往要宽容。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必非与父母争个高下输赢不可。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家庭带来幸福;自己认了错,不会带来耻辱,反而会丢掉包袱,化解隔阂,增进家庭的温馨氛围。 在与父母的交往中,我们要避免总在对立的两极中想问题。家中矛盾有是非,我们应该坚持“是”,舍掉“非”。但如果绝对化,往往不利于家庭交往。宽容家长的错误,自己得理又让人,这更有助于家庭的和睦。因为我们与父母交往的目标在于增进家庭亲情,营造温馨和睦的家,途径方式要服从这一目标。如果得理不让人,看似正确,实则有悖目标,结果适得其反。 相关链接:“都是我的错” 想一想:为什么团结寺人人都说“是我的错“,可可他们却都很快乐?而方丈的寺庙人人都对,却都不开心 心呢? 因为团结寺的僧人相互之间懂得宽容,个个心胸开阔把带给别人快乐,做为自己的快乐,所以他们都很快乐;而方丈寺庙的高僧彼此不服气,相互之间争高低,彼此斤斤计较,有了矛盾难以沟通,在相互争吵之中过日子,所以,谁也不快乐。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家庭交往要宽容。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这样才能增进家庭亲情,营造温馨和睦的家。 (四)本课知识点: (1)面对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代沟,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我们做子女的,要主动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商量沟通。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沟通的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 (3)与父母沟通要要掌握基本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4)与父母交往的具体要求: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必非与父母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五)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知识点 (2)当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么办?(P24) (3)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其实就是明辨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你认为在与父母沟通时应注意哪些基本要领? (4)谈谈“你想让父母怎么待你,你就得怎么待父母”这一与父母交往黄金法则的理解。 (六)课外活动: (1)阅读第三课第一框教材内容,思考有关问题。 (2)你认为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朋友多一些? (3)一个人是否受人欢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第二单元 师友结伴行 第三课 同侪携手共进 (一)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 知道青春期闭锁现象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知道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2.能力目标 绘制自己的人际树轮图,分析自己人际关系状况的能力; 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友谊是什么,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能够运用友谊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正常和有分寸地和异性同学交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 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愿意和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 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 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二)本单元安排的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详见《教参》P48——49页) 2.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的部分是“我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1.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的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1.3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适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与友同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把握青春,把握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安排 1.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用四课时授完,每框用两课时,其中每个目用一课时。 2.课前准备: 可以事先搜集一些学生交往的典型案例,对朋友、友谊以及男女生交往的不同看法。这样,教学更具针对性,更贴近学生。 3.教学方法: 本课以活动探究为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并归纳、提炼出主题。教师应在“做中学”理念指导下,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活动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策略,结论部分应多由学生通过体悟自主生成。 4.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对学校或本班同学交往状况、困惑进行调查,如什么样的同学受人欢迎,谁的人缘儿好,他(她)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对男女生交往的不同理解、态度,有条件的学校可设计一些问卷调查。 第一课时(总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第一目——“我的人际圈”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景预设 1、导入: 友 谊(故事) 歌德和席勒同是德国伟大的有才华的诗人,两个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尽管性格、生活遭遇迥(jiong)然不同,但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席勒的影响下,歌德完成了《浮士德》等长诗的写作,两人又和写了许多讽刺短诗。当歌德听到席勒的死讯时,他悲痛极了,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如今我失去了朋友,所以我的存在也丧失了一半。”歌德的话道出了一个哲理:好朋友是自己生命的一半。 有人说:“多一个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块陶冶情操的砺石,多一分战胜困难的力量,多一个锐意进取的伴侣。可见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绘制自己的人际树轮图;然后观察自己及同学的树轮图,检视、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再思考并讨论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绘图时教师可示范,告诉学生朋友不限于同学。活动中要防止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教育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积极与同学交往、沟通上 朋友、友谊对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多交些良师益友。 2、板书:我的人际圈 (二)教学活动过程 1、我的人际圈 你的朋友多吗?你的人际关系怎样呢? 活动一:我的人际圈——绘制人际关系树轮图(教材P30页) (1)我的人际关系树轮图 ①按要求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 ②观察自己和同学的人际关系图,并认真思 考(见教材P30页——观察自己和同学的人际关系树轮图, 并认真思考) (2)怎样让自己的朋友更多一些 板书关键词: 封 闭 委 琐、孤 立 闭锁心理的危害 积极开放 接触多、被接纳 积极交往、开放自我 引导学生认识到,做受人欢迎的人,除了品德因素外,还有交往能力、个性特征等因素。 品质不等于品德:品质包括品德,如诚信,助人为乐;还包括个性特征,如,幽默、开朗。品德高尚不是受欢迎的充分条件。 2、受人欢迎的品质——谁是好人缘 活动二:谁是好人缘(教材P31页) (1)活动过程: ①小组讨论,选出小组最受欢迎的同学,概括受欢迎的原因; ②概括各组受欢迎的同学的主要品质,把这些品质写出来交流。 思考讨论: ①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同学有哪些共同特点? ②一个人是否受欢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相关链接:什么样的人格最具魅力? (2)受欢迎的人的共同品德 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则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真诚、热情、友好、善良、开朗、有责任心等品德,这会使我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有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会获得更多的友情。 板书: 真诚 友好 善良 负责任 开朗 幽默 (三)本课知识点 (1)怎样让自己的朋友更多一些: 在与同学交往中,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树轮”萎缩,使自己 陷入孤立;如果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我们就会接触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乐,同时也会被更多的人接纳。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受欢迎的人的共同品德: 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则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真诚、热情、友好、善良、开朗、有责任心等品德,这会使我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有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会获得更多的友情。 (四)课外活动: 阅读本框第二目——“与友同行”,并思考有关问题。 第二课时(总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第二目——“与友同行”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景预设 朋友和友谊是人生的永恒话题,我们渴望友情,寻找朋友,探求友谊的真谛,是因为人生的旅途需要友情、需要朋友。 板书: 2、与友同行 (二)教学活动过程 那么什么是朋友?交友有什么好处?朋友从哪里来呢? (1)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教师讲述: 同学门还记得歌手臧天朔演唱的那首<朋友>吗? 我很欣赏歌手臧天朔演唱的那首《朋友》,特别是《朋友》的歌词: 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列举小鹏可能的做法,并说明每种做法可能导致的结果;归纳出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续写有关朋友的隐喻,要注意鼓励学生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想象,防止过于功利的价值取向。 请你离开我离开我。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 如果你有新的你有新的彼岸, 请你离开我离开我。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 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 如果你有了新的你有新的彼岸, 这就是是朋友,真心朋友! 活动三 :小鹏该怎么办? 相关链接:——(教材P32页材料,指导学生讨论) 想一想:①你认为小鹏可能会怎么做?这样的朋友会带给我们什么? ②舍命是真正的朋友?(学生讨论) 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两难困境中探究性学习,体悟平等互惠、给予与分担的友谊原则,探究交往策略,提高沟通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小冬和小宁的感受并做出评价,然后提出解决困境的策略 有人说:朋友是金,朋友是银,朋友是阳光,朋友是月亮.朋友 是星星.朋友是在你走向黑岸的时候,为你点亮明灯的那个人.朋 友不会因为你现在处于困难时期,而离你远去的人.朋友不会因 为你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刻而抛弃你的人. 到底朋友是什么呢?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朋友从哪来?朋友就在我们身边。对于友情,需要我们 明智而谨慎地把握。 这是个开放性的活动,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宽容他人、尊重差异的友谊原则,提高人际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中要让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体验小可和小新的感受并做出评价;为该故事编写一个结尾,目标是打破友谊的僵局。活动中要注意渗透“和而不同”的思想,辩证地看问题。 (2)友谊原则 活动四:小冬和小宁的故事 (指导学生按教材要求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归纳: 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 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3)交往原则 活动五:小可和小新的故事 (学生阅读故事后,进行讨论,然后续写故事结尾。) 人与人相处,朋友与朋友相交,存在分歧再所难免。古人云: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相交,和睦但不苟同;小人往来随声附和,但彼此面和心不和。我们要以此为戒!有分歧、矛盾,要学会宽容,要善于沟通,要尊重彼此差异。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宽容,我们就会得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4)友谊原则的应用 活动六:怎样帮助朋友、怎样对待朋友的变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材料,按教材要求讨论并回答) 想一想:①小林该如何帮助朋友小晖呢? ②他们该怎么办呢? 教师归纳: 友谊原则:乐交诤友 不交损友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我们要慎交友 (三)本课知识点归纳 (3)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4)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要学会宽容,要善于沟通,要尊重彼此差异。宽容,我们就会得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6)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7)我们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交诤友,不交损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要慎交朋友。 (四)课偶作业 1、抄写本课知识点 (1)怎样让自己的朋友更多一些: 在与同学交往中,如果封闭自己,只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树轮”萎缩,使自己 陷入孤立;如果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我们就会接触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乐,同时也会被更多的人接纳。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受欢迎的人的共同品德: 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则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真诚、热情、友好、善良、开朗、有责任心等品德,这会使我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有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会获得更多的友情。 (3)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4)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要学会宽容,要善于沟通,要尊重彼此差异。宽容,我们就会得到更多有趣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 (6)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7)我们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交诤友,不交损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我们要慎交朋友。 (五)课外活动 想一想,写一写: 1、男女生之间应如何正常交往?你是怎么做的? 2、在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第三、四课时(总第八、九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三课第二框——“男生• 女生”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景预设 导入: 活动一:了解性别差别 a、你了解男生么?你了解女生吗?让我们来一次男女生之间的竞赛吧!(指导男女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优势有哪些?) 我们(男生)的优势有: 我们(女生)的优势有: b、新学期开学,我们班要完成下列任务: 搬运新书、分发课本、檫玻璃、檫电风扇、坂课桌、统计在校吃饭人数及收费、打扫本班卫生区的落叶。 如果你来分配,你会让男女生各承担什么任务?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 男生:搬运新书 站在上面檫玻璃、电风扇 搬课桌 女生:统计在校吃饭人数及收费、打扫本班卫生区的落叶 协助男生檫玻璃、电风扇 可以由男女生合作的:分发课本 檫玻璃、檫电风扇 由此可见,男女生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在学校生活中彼此合作、积极交往有着积极的意义。 板书: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异性同学间积极交往的意义 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不能正视异性同学间的关系,认为异性同学间不会有正常的交往和真正的友谊,这会导致我们对男女同学间的交往过于敏感、拘谨,甚至害怕与异性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这种想法是不正常的。我们应该认识到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和一般的同学交往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彼此之间的不一样,才显出异性间积极交往对自身成长的价值。 想一想:异性同学之间积极交往有什么意义?(教材P37页第一段) 2、什么是正常、健康的男女生交往 活动二:辨一辨,说一说(见教材P37页) 辨一辨:他们之间的交往有没有不妥之处?为什么? 说一说:男女生之间应该如何正常交往?你是怎么做的? 想一想:正常、健康的男女生交往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应尊学的原则) 教师总结: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 二、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 活动三:正确认识异性同学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详见教材P39页) 我悄悄地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男生,他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一想起他,既甜蜜又自责……我这是怎么啦?这正 常吗? 想一想:你能帮她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但是,面对朦胧的情感,我们应慎重对待、理智地处理,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活动四:理智地处理情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教师呈现情景,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女孩儿收到了男孩儿的一封信,眼前立即出现男孩儿的笑容、眼神,…… ……(见教材P39页) 想一想:他们的感情可以进一步发展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每一个问题,最终独立作出判断,最后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 当你、你,收到这样的信时,该怎么处理呢! 那就让我们听听这些富有哲理的箴言吧! 活动中: 1、对每一种情况,先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原因,再提出多种可行建议;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 相关链接:(见教材P39页) 同学们,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活动五:澄清对男女生间“早恋“现象的认识(见教材P40页活动五)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或他人是在“恋爱”,实际并非如此。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此问题主要是针对女生,但也需要提醒男生,在交往中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活动六:异性交往中的自我保护 (阅读教材P41页案例及相关链接) (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 (三)本框知识点 (1)男女生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各有优势。异性同学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加 丰富的友谊。 (2)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意义: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的范围,锻炼交往的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长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3)男女生交往中的基本原则:(见教材P38页) (4)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5)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要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 (四)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知识点 2、怎样看待异性同学之间的积极交往? 3、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面对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第四课 老师伴我成长 (一)本课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 (2)知道什么是新型师生关系 (3)能够说出和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2.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 (2)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3)能够运用道理分析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 (4)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5)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愿意和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2)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 (3)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重知识,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4)认同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本课安排的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略。详见《教参》P64页) (2)课标的具体要求(略。详见《教参》P64—65页) (三)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第一框1课时,第二框2课时。 第一框 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 教学内容:讲授第四课第一框——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价值观目标 (1)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 (2)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体谅教师。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对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 (2)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3、知识目标 (1)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 (2)完整了解教师形象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其交往的对象——教师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全面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教师。 教学方法:对话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用一课时授完本框教学内容。 (总第10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 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 (一)我给老师画个像(知师) 1、日常生活中的教师(板书) 读一读,说一说: (1)教师读(见教材P43页材料) (2)学生说: ①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吗? ②师生关系对我们成长有什么影响? (3)教师讲:(按教材一:P43页讲述)…… 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他们的工作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先看《一个学生眼里的老师》。 一个学生眼里的老师 班主任、语文老师: 幽默风趣,以及他的善思和激情,让人觉得每个四十五分钟都是那么珍贵和短暂。 数学老师: 一位心系讲台,业精于勤,把满腔热血都投入到工作中的老师。 英语老师: 如此年岁的人,竟还会有如此激情,这不能不算是奇迹。 生物老师: 惊叹于那阳光灿烂的笑容,惊叹于那勃发旺盛的活力,更惊叹于那广博的学识。 历史老师: 心目中的历史老师应该是长胡子的,但秀气的王老师比胡子爷爷更有学问。 美术老师: 举手投足幽雅得体,和他的画作一样令人着迷。 活动一 :请记住给自己上课的老师的姓名(填写下表) 学 科 初一老师姓名 特 点 现在老师姓名 特 点 语 文 数 学 英 语 政 治 物 理 生 物 历 史 地 理 美 术 活动二 :了解你的老师——老师访谈(见教材P44页表格)(学生填写) 教师讲述: 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信息时代的老师 培养人格的老师(板书) 活动三 :信息时代的老师——信息技术会取代老师的作用吗?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 想一想,说一说: (1)在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教师的作用吗? (2)未来社会里,教师职业乃至学校会消亡吗? (3)老师对于我们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指导学生讨论回答。通过相关问题讨论,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讲解: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讲求的是教什么与如何教。而学生由于条件、能力的限制,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当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时,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传递者的角色而发挥作用。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角色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工具。”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首先自己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会在信息的海洋中甄别是非。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格、有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学会计算机网络,指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中选择、提取、组织、整合知识。 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呢? 第一、大众传媒的多样化,教师作为信息源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 第二、未来社会里、学会与他人合作,就意味着成功。 第三、信息社会的到来,虚拟社会的产生,网络教育中的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教育实践,成为学生学会生存、适应社会的引导者。 第四、信息来源的多渠道,使网络教育中的教师应注意信息的去伪存真,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者。 结论: ★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取,但是,对善于教给我们思考方法、让人产生探求知识愿望的老师,有谁不感激他们呢? ★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爱我的老师——爱师 (阅读教材P45页:材料二。思考讨论问题。) 想一想,说一说:你如何评价教师的工作? 1、教师高尚的人格特征 “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以及以奉献精神为核心的职业伦理精神。”(板书)这是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特征。 相关链接:(见教材P45页——指导学生朗读) 想一想:我国政府规定哪一天为“教师节”?为什么要规定这样一个节日? (每年9月10日规定为教师节。规定这样一个节日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师的传统美德。) 老师历来都是受人敬慕和爱戴的。尊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尊师。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 ——教师是最可尊敬的人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他们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优秀品质影响、教育学生,塑造美好心灵,造就新型人才。 教师就像一座桥梁,一座联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教师甘为“人梯”,从小学到大学,像接力赛一样,把学生逐步引入知识的宝库、思想的殿堂,直到科学文化的高峰。 教师是托起明天的太阳的人,他们为社会的进步, 国家和民族的昌盛奉献了一生,耗尽了心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精神是崇高的,教师是最可尊敬的人。尊敬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中。 2、赞美我们的老师 活动四:学会赞美——夸夸我们的老师(通过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润滑师生关系。) 活动过程: (1)向大家介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和大家分享老师的动人故事。 (2)制作谢师卡,表达对你帮助最大的老师的感谢之情。(制作后可以交老师) (3)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利用早读交流或贴在班级板报栏内交流。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求:(按教材P46页方框内内容完成) 三、板书设计: 日常生活中的老师 我给老师画个像 信息时代的老师 知师信师 我知我师 培养人格的老师 我爱我师 高尚的人格 爱师敬师 我爱我的老师 夸夸我的老师 四、课堂小结: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这是我国北齐颜直推《颜氏家训》中的一句湖啊。意思是说,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所敬佩的人所发出的指令,人们愿意接受。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五、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1、本课知识点(背诵) (1)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品德。 (2)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即使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老师有着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最真挚的朋友。 (4)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2、搜集赞美教师的名言(3——5)条写出来。 3、短文:我最敬佩的老师(100——150)字。 第二框 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讲授第四课第二框——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2)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 (2)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3)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3、知识目标 (1)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2)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教学重点: “师生交往新观念”和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教学难点: 探讨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对话法、探讨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用两课时授完本框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总第1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分别从日常生活中的教师、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培养学生人格的教师等几个方面展开,比较完整地了解了教师的形象;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教师的高尚的人格,这就是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和以奉献为核心价值观的职业伦理精神。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所以, 主动与教师沟通,才能健康成长。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一、师生交往的新观念 展示教材画面(教材P47页) 学生的困惑:是什么使我们处在这样一种矛盾状态呢? 教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对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作一了解。 活动一:传统师生观——师生角色与交往行为的讨论 (活动目的;通过传统师生观下的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的归纳,反思其中的不足及相应师生交往行为的表现和缺陷。) 教材(P48页): 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 活动过程 (1)根据表中已列出的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填写出相应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2)根据师生所扮演的角色填写出师生交往中学生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3)概括表中所罗列的内容,思考传统师生观对学生与教师交往的不利影响。 注意事项 (1)请在表中增添一列“教师角色”。 (2)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权威者”与“遵从者”。 (教材P48页表格复制在下页)(指导学生讨论) 教材P48页表格如下: 师生角色素描及其对师生交往的影响 教师角色(权威者) 学生角色(遵从者) 学生与教师交往行为 控制者(教学过程) 接受者 钦佩、服从、被动 组织者(教学活动) 被管理者 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 制定者(教学内容) 被领导者 单薄、单调 评判者(学习成绩) 求教的蒙恩者 你讲我听、你问我答 …… …… …… 教师讲解: 传统“师生关系”的定位就是:为师者,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为生者,是虚心求教的蒙恩者。 因为高高在上,所以就要有所谓的“师道尊严”:宁可给学生一颗好心,也不给他一张好脸! 因为高高在上,我们就有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 …… 因为高高在上,我们倡导学生背注释、背笔记、背答案 …… 因为高高在上,我们的小学生坐在教师室要乖乖地背手在身后 …… 甚至由此衍生的还有学生对老师、老师对教材、教参的迷信和膜拜:做学生的视教师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做老师的一切要以教材、教参为准,而不能有自己丝毫的独立见解 …… 因此,正是“权威——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由此得出结论: 1、传统师生关系——“权威——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板书) 教师讲解: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教育已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条件,是为教育服务的‘同时,师生关系还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所以,评价师生关系是好是坏,主要看它是否适合于教育的需要。适合教育需要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师生关系,反之,就是不好的师生关系。显然,传统师生关系中的不民主性、不平等性、不科学性,已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冲击波式的改变。从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一直是一种权威的化身,尤其是在中小学时代,学生更是惟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社会规范的解体,老师权威的形象逐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之下,传统老师的角色遭受到严厉的挑战。可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那么,新型的师生观的内涵是什么呢?在新型师生观下又如何打开师生交往新空间,形成师生交往新行为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2、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亦师亦友(板书) 教师讲解: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紧张型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主要依靠强制手段,方法简单粗暴训斥,学生对老师心怀 不满行为多为抗拒不合作,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学生厌学。 ②冷漠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无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学缺乏热情,只管教,不管学,对学生不冷不热、不闻不问,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也是默然处之,学生对老师则不亲、不热、不爱、不恨,“敬“而远之,教学气氛平淡无奇,教学效果平常。 ③和谐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主要是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学生对老师敬重、爱戴,教学气氛生动活拨,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早在1918年,陶行知就指出,教师过于威严,学生视之如判官、如阎罗、如芒刺在背,现在中国教 师之大弊,即在于此。所以他指出:“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与学生共生活、 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陶行知还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学习上是共学关 系,在道德上是互相感化关系。 可见,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心理相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一种良好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活动二(教材P49—相关链接)——看图,读故事,谈体会: 想一想: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一中什么关系?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个故事说明了古代师生交往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孔子和他的弟子门虽然是师生关系,但他们更象是朋友在一起交流,彼此平等、融洽;这也启示我们:老师是我们的友伴,和老师的交往不仅限于知识的探讨,还体现在娱乐、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我们和老师共同组成学校生活的共同体。)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学生在书上划出结论)(P48页) (1)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表现于传递现成的结论,而越来越多地表现于激励学生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2)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正是改变了对学生角色的认识,我们就能够发现师生交往的新空间。 活动三:(见教材P49页图表)探究讨论——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学生新角色和师生交往的新行为”发表看法。 教师新角色 学生新角色 师生交往新行为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知识的探索者 挑战老师的学问、质疑教师的观点 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求助者 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 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老师的朋友 与教师同忧同乐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学习的主体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发展的主人 共学共进,教学相长 …… …… ……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课堂小结: 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亦学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还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四、本课知识点 (1)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表现于传递现成的结论,而越来越多地表现于激励学生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2)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3)“亦师亦友”的主张启示我们:老师是我们的友伴,和老师的交往不仅限于知识的探讨,还体现在娱乐、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我们和老师共同组成学校生活的共同体。 五、板书设计: 传统师生关系——“权威——遵从” 师生交往新空间 师生交往新观念 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亦师亦友 第二课时(总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只有确立这样的新型师生观,才能打开师生交往的新空间,形成师生交往的新行为。那么,我们怎样有效地和教师交往、沟通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活动提示: (1)阅读材料中提供的交往情景,了解其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2)说说自己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烦恼,结实产生冲突和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3)介绍自己是怎样处理的。 板书; (二) 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板书) 活动一:师生交往中的烦恼——读图思考问题: (1)你有过这样的烦恼吗?遇到这样的烦 恼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处理的? (2)处在困惑中时,你主动与老师沟通吗? 教师讲解: 材料中师生交往不良的三个案例都是由于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 象材料中的情况,在中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成人感越来越强,但情感发展还未成熟,对人对事的态度往往以自己一时的好恶为转移,容易出现片面性。所以,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就容易走极端。那么,中学生该如何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呢? 处理好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和老师交往,交往就需要和老师沟通。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会、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 (教材P50页) 交往是一们艺术,沟通需要方法。改变对老师角色的认识,主动与老师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 2、交往是门艺术,沟通需要方法(板书) 活动二:有效沟通的策略——学会换位思考 (创设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避免或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看图了解情节,讨论思考问题: ①老师是怎么想的? ②这场冲突回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呢? ③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回有不同 结果?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1)换位思考化解师生冲突(板书) 事情的发生总有一定的原因。我们在对老师的做法产生不满的情绪时,应该先回忆下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扪(men)心自问:“我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无可指责,在这件事中,我的行为是否影响了其他同学或者影响了自己?是否影响了老师?”然后,再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考虑:“假如我是老师,会如何处理这一件事?”尽量全方位地去看问题,体谅老师。这样我们能顺利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2)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板书) 活动三(教材P52页图):读图思考回答问题。 想一想:对同一件事,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分别回产生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会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讲述: 面对老师的批评,不少同学会采用消极的办法对待,这很容易使矛盾加深。而实际上,只要你态度诚恳,注意策略,你会真正地得到老师的尊重、信任与理解的。比如:当你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你时,你应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当老师误解并指责你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老师,而应抱着“有之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去对待,过后再找个适当的时机向老师说明。等老师明白事情的原委以后,他不仅会向你道歉,而且还会对你心存感激和信任。下次再碰到类似的事情,他也会吸取教训,用更合适、稳妥的办法起处理问题。我们应该懂得:(见教材P52页——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原谅老师的错误(板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普通人,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老师希望你原谅他的错误,正如你希望他原谅你的错误一样。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对他的尊重和爱护。所谓恰当的方式,就是要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情感——不伤害老师,要尽可能在维护老师威信的情况下进行。 3、师生交往礼仪 (1)礼貌待师 (2)注意场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适当举例讲述。) (3)勿失分寸 活动四(教材P53页):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表—— 需要解决的问题 沟通的方法 重要提示 情景一 指出老师的错误 在维护老师威信的情况下,用恰当的 方式指出,不伤害老师。 老师也是普通人,原谅老 师的错误,是尊重老师。 情景二 对待老师的批评 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不顶撞老师。 老师的批评是爱护、鞭策、也是期待 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情景三 被老师冤枉时 过后寻找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机,向老师作出解释,说明真相。 原谅老师的错误,抱着;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三、本课知识点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会、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 (2)交往是一们艺术,沟通需要方法。改变对老师角色的认识,主动与老师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 (3)我们如果能从老师的角度、立场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就能有效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4)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原谅老师的错误,以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 (6)礼貌待师是对老师尊重的表现。在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语气与老师交流,这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平等决不意味着放肆,与老师交往要注意把握高分寸。 四、课堂练习 (1)与老师交往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五、板书设计 主动沟通 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沟通的方法 和谐的师生关系 交往礼仪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2)知道对待文化差异存在的不同态度、什么是正确的态度; (3)正确对待不同文化,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 (4)理解世界文化多元的情况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对文化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差异的理解能力; (2)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 (3)对不同文化的批判、鉴赏及学习其他文化优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价值观目标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2)克服面对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安和焦虑; (3)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派。 本课安排依据: 1、 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新世纪,世界各国相互依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交往的可能大大增加。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必要进行浅显的国际交往的教育。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交往,必须跨越彼此之间的文化鸿沟。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彼此的差异,必须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个概略的了解。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学生与外国文化的距离拉近了。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甚至迷失自我;也可能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还可能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产生沟通困难。这些都有必要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具有世界眼光的新一代。 1、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主要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课时安排:本课需三课时,第一框1课时,第二框2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材料交流、课堂讨论等方法,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树立对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丰富多彩的文化”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开放胸怀”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一框 世界文化之旅 第一课时(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价值观目标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3、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 教学重点: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 用1课时授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益扩大的开放,频繁的国际交往,先进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地球村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不断扩展的交往中,了解外国的文化、风俗,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善于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交往,成为当代“地球村”村民必备的基本素养。 请同学们来领略下多姿多彩、璀璨迷人的世界文化! 二、讲授新课 板书框题:(一)丰富多彩的文化(板书) 1、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及风俗 (1)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一:节日文化 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烈的节日有哪些? 它们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传统食品? 大屏幕显示——中国传统节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活动或节日食品等) (2)外国传统节日文化及标志 活动二:议一议 说一说 大屏幕显示——世界风光掠影 想一想:你知道这些景观的名称吗?这些景观分别是哪些国家的象征? 这些国家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小结: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当然,同样的节日由于受到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而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活动三:说一说,评一评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能说说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吗?(附表在后) 国家 文化标志 理 由 代表人物1 代表人物2 理 由 中国 英国 美国 教师总结: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各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而同时正是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本民文化推向了世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花园。 板书(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1、文化有差异性 活动四:比一比“谁最棒”! 大屏幕显示:(见教材P58页) (1)看谁译的好: ①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成英语. “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 go upstairs” (“如果你想看得更多,请上楼”) ②把“无风不起浪”。译成英语—— “where there is fire , there is smoke ” (“有火的地方就有烟”) 想一想: ①古诗和成语翻译上的困难说明了什么? ②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③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你认为呢? ④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 教师总结: 面对文化差异,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排斥,一种是沟通。前者过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后者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的交流、相互学习。 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异,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如果全球化就是变成大家都讲一种语言,只允许一种文化存在,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世界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它就会像一个百花园变成了只有一种花卉存在,很单调乏味的、缺乏色彩感的花园。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世界的发展更趋向于文化多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的局面。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之与其,天下大同”。 2、文化背景不同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 活动五:假如是我,会怎么办 大屏幕展示: 材料1:女儿回家,看见妈妈正要拿放在高处的东西。 女儿说:妈,我来拿吧! 妈妈说:(a)不用了,谢谢。 (b)好,谢谢。(c)好吧,你来拿 请你选择:(1)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妈妈会如何说? (2)我们中国人的妈妈会如何说?为什么?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应该选C。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是 应该的,自然的,无需客气说谢谢。) 材料2:一位来华不久的意大利学生,看到她的中国同学穿的很漂亮,连连称赞。中国同学说:“哪里,哪里,随便穿穿。”这种回答令意大利同学很纳闷儿:“衣服明明漂亮,为什么不说好呢?中国同学是不是比较’虚伪‘?”。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应该选C。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是 应该的,自然的,无需客气说谢谢。) 想一想: ①得到别人的称赞,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更加得体?你更习惯于那种回答?为什么? ②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对此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导致上述差异的原因是各自的文化背景的不同。这说明:“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对此,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教师总结: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今天, 世界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各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活动六:请你欣赏——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 大屏幕展示:《二泉映月》、《命运交响曲》音乐。 《二泉映月》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命运交响曲》——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里,“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短短的30分钟里,描写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世界的冲突。 中国的二胡经典名曲《二泉映月》和外国的钢琴名曲《命运》是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虽然风格和所代表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各有其美,同样受到了世人的喜爱和称赞。 因此,我们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其他文化之间要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3、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活动七:相关链接——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展示 大屏幕展示: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审定“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对遗产,从任其自生自灭或小范围的自发性保护,到全球化的协作保护,从对“有形”遗产的保护,到对“无形”遗产的保护,表明人类对文化遗产的全面尊重,标志着人类认识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纵向来说,人们更加敬重前辈的创造;从横向来说, 人类改变了由一种文化替代另一种文化的简单认识,代之以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自1985年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共有31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列入名录的遗产数量已居世界第三位。还有100多个项目正在申报,是目前申报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黄龙自然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又被列入“绿色环球21”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大屏幕展示: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 ①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②黄龙风景名胜区 ③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④云南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①长城:1987年列入,②明清故宫:1987年列入, ③敦煌莫高窟:1987年列入,④秦始皇陵墓1987年列入, ⑤北京周口店人类遗址:1987年列入。一共有21项。 我国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昆曲(于2001年5月被列入);古琴(于2003年11月被列入)。 教师总结: 面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我们应该尊重各国民族、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坚持为我所用、博采众长的原则,全盘排斥和全盘收取都是错误的,而是要在批评中继承,加强沟通了解,尊重双方的文化价值,应主张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三、板书设计 : 1、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及风俗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代表人物 世界文化之旅 1、文化有差异性 (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2、文化背景不同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 四、课堂小结: 3、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五、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资源与学案》本课请你选择第一、二题 ) 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2课时) 第二、三课时(总第14—15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教学难点:“开放的胸怀”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本框计划用两节课授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开放的胸怀 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 (见教材p61页) 说一说: ①如果你是Mary,你会怎么办? (造成对待礼品的不同处理方式,是因为彼此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 ②我们能以“好”或“坏”来评价Mary的处理方法吗? (对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这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处理方式。) ③有人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放意味着穿喇叭裤、戴蛤蟆镜。在今天,你认为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指导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我们应该把不同文化当作一面镜子来观照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长短,以便发挥我们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中学生应该有开放的胸怀,努力学习不同文化的优点,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对待对方,容纳、悦纳对方,培养我们对不同文化的开放性和虚心学习的精神。) 教师总结: 开放的世界需要开放的胸怀,开放的胸花在今天就意味着: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日益开放,与不同文化共处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一)开放的胸还 (1)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 活动二:阅读材料,讨论回答问题:(见教材P页) ①在比利时,城市很少有红绿灯,为什么能够秩序井然? (因为在比利时,人人都懂得“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人人都知道:“行人第一,那车第二,自行车第三,汽车最后”的道理。所以人人恭敬让行,一切秩序井然。) ②你对“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人是世间的主人,是世间一切财富的创造者,没有了人,世界就不存在。这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尊重人,首先尊重人的生命。) ③欧洲的汽车文明,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之处? (欧洲汽车文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世界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开放的胸怀就意味着对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要善于虚心学习。) (2)珍惜、爱护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保护本民族的文化,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本分,我们也要尊重并加以保护。 活动三:相关链接(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问题) 在二战中,我国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梁思成的亲人也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提出要保护日本的城市奈良,使得免于在炮火种毁于一旦? 梁思成这样做值得吗? (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有了这种胸怀,“地球村”的文化更加绚丽多彩。梁思成的行为这是体现了这一精神。) 板书: (二)搭起文化的桥梁 多元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是要批判地继承。 活动四:想一想,评一评(教材P63页) ①你能觉察到这些外来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吗? ②“哈日族”和“哈韩族”是最近出现的一类人群,你能简单描述他们的特征吗? (所谓哈韩族、哈日族,就是指喜欢日本和韩国流行文化的一类人,如喜欢他们的音乐、电影、生活方式等等。“哈”在这里就是喜欢、模仿的意思。) ③你如何评价这类人群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教师总结: 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是要批判地接受,更要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根,市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而又兼容并包的开放体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读一读:相关链接(见教材P63页)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跨出国门,走进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中。此时,你如何面对文化的差异?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文化中呢? 活动五:如何面对文化的差异?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主流文化中呢?(见教材P64页) 想一想 : ①这个小留学生问什么会遭遇困境? ②对解决他的麻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③我们现在做哪些事情可以提高我们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 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还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比如:(相关链接)(见教材P64页下面)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当你也想小留学生一样面对文化差异时,你该怎么做呢 ?(教材P64页)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网络交往的两大特点,网络交往的规则,网上自我保护的知识 2、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网络,使之为生活、学习服务;网上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价值观目标 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下交往与网络交往。抑恶扬善,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新的网民。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吸引是强烈的。其中,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的关系,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上;而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负面信息扑面而来,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不成熟导致各种违纪违法现象频繁发生,造成很多家庭与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关注这一问题。 沉溺于网络的垃圾信息、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乃至网恋的中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缺少关爱,或缺少朋友,或缺少成就感,现实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失意或失败的,是痛苦与烦恼的,这类同学容易沉溺网络寻找寄托与慰藉。对此,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一方面,网络环境不干净,学生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很容易迷失自己;另一方面,处于各种情感饥渴状态的学生不少,他们一旦上网,容易陷进去不能自拔。因此,针对学生的现实成长问题,教材设计了这一课。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具有世界眼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目标;“了解我与社会的道德规范”的“知识”目标。 网络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技术发明,正得到全世界人们的普遍欢迎与使用。它的便捷性、高效性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现代学生都应尽快掌握这一先进高效的工具,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网络对于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十分有用的途径;网络社会,虽然是虚拟世界,但因为背后的使用者是现实生活中的成员,所以,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才能有一个适合人交流与沟通的舒心的虚拟环境 课时安排:本课需三课时,第一框2课时,第二框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课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拟用“情境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讨论法”以及“总结法”等教学方法施教。 第一框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6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第一目:网络沟通无极限。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网络生活与传统生活的不同,了解只有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才能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 2、初步感受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不同,了解现代人特有的多种交往方式。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的不同,了解现代人特有的多种交往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其中“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1、导入语:(由教材“引言”导入本课的教学。) 2、板书框题: (一)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二、讲授新课 1、网络沟通无极限 (1)网络生活很丰富 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 看新闻、办商务、结交朋友、查询资料、求医问药,不用舟车劳顿,不费时周折,我们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活动一:“感受网络沟通无极限” 讨论回答: ①小梅得救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 (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没有互联网,小梅的病症很难作出准确的诊断,很可能延误治疗时间,从而失去生命;有了互联网,小梅得到了世界和第医生的帮助,这就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不仅没有飘洋过海,而且也没有花费请名医的巨额费用,就及时得到了诊断与治疗,这是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能发生的佳话。) ②想一想,要是没有互联网,教材“引言部分”介绍的小华与jack的故事中的小华与jack能认识并发展起友谊吗? ③互联网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这就是发散性思维了。可以指导学生先独自思考,或者在小组讨论。老师最后适当分类总结归纳,如工作、学习以及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上等。) 教师小结: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鲜明标志,它的发展让世界变小,它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最新的信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的发展涉及到各个领域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人类发明了电脑,电脑与电脑的联结就是快速的知识与知识的连接,人们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里接收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可以这样认为:“人—网络—学习—人”,总的来看,最终从电脑上受益的是我们人类,我们在网络中交流,在网络中学习,在网络中得到进步,回过头来继续发展网络,我们再继续学习,继续进步。 (2)网络交往新空间 活动二:关于网络交往的调查 说一说: ①你在网上主要关注:A、新闻 B、学习资源 C、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D、音乐、影视 E、游戏 F、聊天 G、其他 ②你心目中的网友是什么样子? (此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互联网的基本态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加以引导。) ③与你保持固定联系得网友有几个?你知道他们的国籍、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等真实情况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 相关链接:(见教材P67页) 教师总结:(详见教材P67页两段) 三、课堂小结 网络生活很丰富,它突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网络还以及高的速度向我们展示世界瞬息万变的海量息量,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但网络交往就像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有利,也有弊。 第二课时(总第17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网络上的人际交往第二目: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的两面性特点 2、通过调查、访问以及交流,了解网络的多种正面功能,指导在自己今天的生活中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 教学重点: “如何发挥网络交往的优势”以及“网络交往的负面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2、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两面性) (1)网络的两面性 (按教材P67页一段讲述,引出下一目) (2)如何发挥网络交往的优势 1>网络对现代人生活的积极影响 活动三:小恒的故事(见教材P68页材料) 读一读,议一议 ①小恒利用网络克服了现实交往中的什么弱点? (克服了性格懦弱、不善言辞、不敢在生人面前发表自己意见的弱点。) ②在现实交往中,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借助网络的帮助得以解决? (两人闹矛盾,不好意思开口,可以在网上留言致歉;两人想进一步发展友情,可借助网络进行全方位的沟通;想给对方提意见或想拒绝别人等。) 总之,所有你觉得当面直接说不出口的事情,或者你与对方难以确定何时有空间面时,都可以先通过不需见面、不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方式进行虚拟交往。网络交往可成为现实交往的前奏或缓冲地带。在这儿先联络调整好,再过渡到直截了当的真实交往,可以节省时间,避免尴尬。 活动四:网络的故事(详见教材P69页) 这一早期的网络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网络可以使学生成为老师; ——网络可以使名不见经传的人闻名天下; ——网络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①请你予以补充. (该题是发散性思维训练。每人至少写出两条,然后集中交流。老师适当记录并归类总结 教师总结;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颠覆了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如师生关系、师徒关系、权威、财富…… 网络生活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使人的生活日益丰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自学成才的可能性。 ②网络对中学生还有哪些用途 (学生阅读教材P68-69页一段,以及68页图片资料,进行讨论。) (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学习网站、个人主页制作、发布个人作品、网上求诊、网上寻亲、网上求救等。) 2>中学生应该如何利用网络优势 ①对待网络要有健康的心态: 网络只是生活的补充,只是一种交流工具。 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就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②要有远大的理想与志愿 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总是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网上聊天、游戏只是网络生活的很小的一部分,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学习是第一位的,我们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更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抵御网上的不良诱惑。只有这样,才会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寻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轻易地被网上的花花草草所吸引,才能做到信息节食。 ③要有上网的明确目的 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困难,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做网上的游手好闲者,不做网上的虚度光阴者。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9页最后一段。) 活动五:看谁想得多(先指导学生读图,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①看谁想得多:在网络上可以做哪些有益的事情? 建立电脑初学者免费培训网站,做到有问必答。 …… ②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网络交往体验。 你觉得自己网上交往的哪次经历最有意义? 为什么你认为这件事特别有意义? 在你的网络交往中,你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吗? 在你的网络交往中,你帮助过别人吗? 教师总结: 通过讨论,我们了解到了网络的优势,以及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利用网络优势,充实完善自己。 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中既有许多温馨感人的故事,而沉迷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以及诱惑欺诈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3)网络交往的负面作用 1〉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 活动六:小波的故事(详见教材P70页材料) 议一议: ①网络游戏能满足人们的什么心理? 什么样的同学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新奇有趣,能给人们到来成功感,满足人们的攻击心理、报复心理、好奇心理。一般的学生在无聊时,也会玩一玩网络游戏,不过,他们的玩就类似于利用半个小时时间到球场上打次篮球或找人聊聊天。时间一到,他们就可以立即下线,没有丝毫留恋。而下面的学生一旦上网络游戏,他们就容易被网络游戏牢牢牵住,欲罢不能:现实生活中失意的人、现实生活中性格偏执的人、现实生活中缺乏生活目标的人、现实生活中冷漠自私的人、现实生活中缺乏责任感的人。----总之,现实生活中,心理不健康、道德不健康的人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 ②小波该如何处理玩网络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天职是学习,没有基础扎实的学习,今后的发展会受很大影响;发展多种业余爱好。不把眼光只盯在网络游戏上,其实,好玩的东西多得是。网络游戏只是业余消遣的一个项目。要保证自己素质全面,业余时间还要发展其他爱好。学习是大事,消遣是小事,而网络游戏更是小事中的一个选择而已。) ③网友的邀请可能给我们带来危险,我们应怎样理智地面对? ( 面对网友的邀请,要想一想,他们的邀请是否违法违纪,违背自己的原则与意愿。对于违法违纪,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一定要果断地拒绝;对于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自己实在不感兴趣,也要学会说不。为了所谓的义气,不会说不,只能带来双方犯错,或者自己后悔。在同样条件下,可提出可行的合情合理合法的替代办法,建议网友尝试。如果这时对方不接受,自己就离开。对于别人的请求,我们必须学会先想一想,再考虑是否答应,而不要立即满足对方。否则,容易被别人拉下水。) ④过分沉迷于网络,还会给我们得生活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影响我们的当前生活和未来生活、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与身体健康、影响自己的学 业余其他素质的发展。)(相关链接——教材P71页) 教师总结: 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而要作网络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负面作用。网络的负面作用表现在: ①网络环境的复杂带来的危险性 网络交往对象的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网络环境难以管理与规范带来的“脏乱差”。 ②现实生活中烦恼者自身心理或道德存在问题的人,容易成为网络环境破坏者与受伤者(小波的例子)。 2> 网瘾常常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教材P71页最后一段)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网络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网络交往与传统交往相比,领域、对象与方式得以扩大和延伸。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网络交往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改变了以往的交往方式,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验。 但网络交往还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有利有弊。我们中学生在网上生活中,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病毒”的伤害。 四、课堂练习 1、请你选一选(详见《资源与学案》P32页—“我的收获”第一题。) 2、探究与实践(详见《资源与学案》33页—三---7 。) 第三课时(总第18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教学目标: 1、面对网络,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做对人对己有益的事情。 2、通过身边学生的遭遇,激发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 “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是本节课的煎熬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为什么说“网络交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网络交往具有两面性。网络的优势在于快捷、方便、更快地被人们利用,实现自身价值等。网络的负面影响在于欺骗诱惑、丧失公德、违法违纪行为的蔓延等。) 我们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兴利驱弊,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板书课题: (二)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梅平的故事(教材P72页) 想一想: ①梅平能与天马见面吗? 为什么? (会有两种意见。能,网上沟通的好,网下也能做朋友。不会所有的网友都是坏人,与人交往总是要从陌生开始的。不能,梅平只是八年级的女学生,假如见到的是比自己大得多的坏人呢,不一定能斗得过他,太危险。不能因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放弃必要的警惕,到时后悔都来不及。) ②梅平会见天马,可能有哪几种结果? 这些结果会对梅平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梅平会见天马,可能有三种结果。好的结果:遇到一个好人,成为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成为一段佳话。坏的结果:网友是不法之徒,对梅平进行了身心伤害,给梅平今后的生活留下了阴影。很失望:网友外貌猥琐,气质与网上所感觉的不一样,自然分手,从此不再相信网络奇缘,注重现实朋友,发展真实的人际关系。) ③梅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还可以向谁求助? (梅平可以向父母、师长;向身边熟悉、信任的人求助;向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求助。) 教师总结: 梅平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网络交往中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 1、学会自我保护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2页,第一段; 教师结合教材P72与人第二段讲解。) 教师总结: 网络上的交往对象有可能伪装了自己,使我们难以认识到真实的面目,而且网上也有违法犯罪现象和不良诱惑,它们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伤害,我们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活动二:读一读,议一议(发挥网络优势——先进性) ①小齐如果长期沉溺其中,会有什么后果? (身心受到伤害、学习受到严重干扰,正常的生活受到影响。处理不好,甚至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②小齐如果想了解科学的性知识,由哪些正当的渠道? (认真上好健康课;找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卫生书籍;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书籍。) ③小齐看过黄色网页后,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了解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发育的特点。不穿紧身内裤,远离与性有关的书籍与画面。转移注意力,通过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释放过多的能量。培养多种生活情趣,从关注人的生理向关注人的精神层面转变。生活要有偿运计划,让自己忙碌起来。) 教师讲述: 生活无目标,生活很单调,生活没有追求,就容易被身边的小石子绊倒。如果只停留在生理满足上,就忽略了其社会性一面,降低自己作为人的高贵性。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通过意志延缓满足自己,克制自己的冲动。青春期的冲动需要稍稍冷却,让多余的精力去干其他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事实告诉我们,网络交往对象具有不可捉摸性以及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网络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 想一想:在网络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呢? (作为网络游客,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在网络生活中,要有效地保护自己,还必须遵守网络规则。 2、遵守网络规则(避免网络伤害——危险性) 网络世界宛如戴着假面具的舞会,你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你。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们的思想纵横驰骋,甚至可以在网上自封为将军,指挥千军万马。然而,我们是否可以摆脱任何约束,为所欲为呢? 活动三:议一议,说一说 ①你如何看待网络交往中的“自由”? 这种自由有没有限度? (网络交往的自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自由一样,只要在道德、法律、人情的范围内,就有极大地 自由;但如果超越道德、法律、人情的边界,就不再有自由了。因此,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但即使是这种有限度的自由,对现代人而言,还是有极大的自由空间。这种自由空间对古人而言是一种梦想,但对今人而言,却可以在瞬间实现。) ②网络交往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有没有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有。因为两者都是一种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必然涉及人与人的共同利益。在一个没有规则的群体中,人们的个人利益是很容易遭到践踏的。因此,即使在虚拟的社会中,人们为了更有效的沟通,更有质量地生活,人们还是要制定出相应的规则来约束不良性为,保证大家的利益。不受约束的行为即使在网上暂时有,也是相对的,迟早要受到约束。就如现在的网络一样,一开始,人们被动地使用已有的网络资源,但慢慢地,那些有较好环境的网站去的人就多,那些环境不好的网站去的人就少。网络环境会经过一段自由选择的过程,这就是网络规则逐步产生的过程,有关网络法律法规都会相继产生的。) 相关链接: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略。见教材P74页) (指导学生朗读公约)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要遵守道德规范,在网络交往中,我们同样要遵守道德。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教师可以按教材P74页正文举例讲述。) 活动四:读一读,议一议 (教材P74页材料) ①小堂是抱着什么心态去尝试制造电脑病毒的? (他的心态是验证一下自己电脑技术,很单纯的动机。但单纯的动机背后却反映了小堂的法律意识淡薄,拿别人的利益开玩笑。) ②小堂攻击同学的信箱、公共网络,他获得了什么满足?给同学和公司造成了什么危害? (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很高兴。但他高兴的同时,给他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耽误别人的重要事情,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从另一角度来说,他破坏了网络形象,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与戒备心理,影响社会稳定,zocheng 极坏的影响。) ③小堂的好奇心要受到法律制裁吗?为什么? (小堂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年12月28日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决定》在第一条中列举了三种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的具体的犯罪行为。小堂的行为属于:.“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的,如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者造成恶劣的影响,可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处罚。在公共生活领域,一个法盲的好奇心注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为它的行为严重地妨害他人正常生活,破坏社会安定,代表公共利益的法律一定会制裁这样的行为。)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网络交往不仅要遵守道德,还要遵守法律 。 (2)上网要遵守法律 活动五:想一想,议一议 把你所知道的网上侮辱人格、诈骗等违法犯罪的事例说给同学们听,并分析其危害。 教师讲述: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在网上搜集信息,人们开始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思想观点,甚至有人在网上散布攻击他人的言论、极端的政治思想等等。 网络虽然是虚幻的空间,但是在网上和在现实生活中一样,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利用网络手段侵害他人名誉权只是一个新的法律现象,我国原有保护名誉权的法律法规仍然是适用的。网络环境也是我们法治国家空间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空间中,不能允许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存在,法律要求侵害他人权利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网络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 相关链接(见教材P75页) 想一想:这段链接材料说明了什么? 网络环境的安全,同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破坏网络安全的犯罪行为同样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四、课堂小结: 网络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产物,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上网要遵守法律。网络交往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因此,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法规在网络世界同样具有约束力。让我们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五、课堂练习 (详见《资源与学案》—P32页:“我的收获”第二大题4、5、6小题) 第四单元 交往艺术新思维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懂得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的作用 (2)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3)懂得人际交往中礼仪的作用 (4)知道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2、能力目标 (1)在生活中以礼待人的能力 (2)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礼貌的恰当方式 (3)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及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所获得的快乐体验 (2)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尊重他表达意见的权 (3)以礼貌为高尚、不讲礼貌为耻的态度 (4)鄙视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各种行为 (5)以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展示自己风采的态度和行为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传统道德受到挑战、各种观念激烈冲突的时代,青少年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欠缺。正确的礼貌礼仪没能在青少年身上牢牢扎根,不良影响却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着力关注孩子智力、学业发展,忽视礼貌、礼仪方面的培育和熏陶,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仪、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针对青少年的这一现状,有必要加强礼貌礼仪教育。 礼貌礼仪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它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涵养道德、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的指导与训练,对青少年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大有益处。加强礼貌礼仪教育,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需要。 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人的一项标志。一个人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幽雅礼仪,了解现代社会的交际方式,是学生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设计本课内容的直接根据。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2课时授完。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认知上引导学生对文明礼貌行为的认识,对不同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乃至论辩。要注意活化知识,不断生成教学内容。 礼貌与礼仪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从礼貌礼仪的视角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总第19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礼貌显魅力。” 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礼貌是尊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情景活动一:评一评,说一说——新华书店前,两个中学生正在买书。 分析讨论:①甲、乙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②甲、乙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售货员)什么感受? ③甲、乙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本活动是通过两种行为的对比,说明礼貌和不礼貌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同后果。待人礼貌的人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礼貌就是尊重,你对人尊重,人对你也尊重。 2、板书标题: “礼 貌 是 尊 重” 二、讲授新课 1、礼貌是尊重 (1)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学生朗读教材P79页第一段后教师讲述。) 想一想:为什么说“礼貌是尊重”? 教师讲述: 第一,礼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动物的群集完全是出于本能,其间不存在礼貌问题,更谈不上尊重。人的行为则体现社会性,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礼貌就是其中的规范之一。客观上讲,以礼待人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 第二,对人礼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礼貌待人首先意味着平等待人,即每一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歧视他人,不中伤他人,不强求他人。从根本上讲,这是尊重人的表现。 第三,礼貌待人也意味着宽容他人。对他人表现出来行为能够悦纳、谦让,即理解他人,认可他人,珍视他人的个性,给他人的个性留有广阔的空间,这正是尊重他人的真正表现。 第四,礼貌待人意味着与人友好相处。与人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是待人友好的直接表现,更体现为对他人的尊重。 第五,对人礼貌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美好,因此,礼貌也是对自身尊重的一种体现。 相关链接:(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思考问题。) 说一说:列举我们身边待人有礼貌和对人无礼的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剖析无礼的害处。 (2)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古人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大意是说,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就在于人知道礼貌。礼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礼貌是文明的体现。 相关链接:(见教材P80页) 教师讲述: 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以礼相待的需要,礼貌在满足人的这种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人的自尊。因此,是否文明礼貌,决不是个人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我们有了礼貌,就有了与人交往的亲和力。礼貌是尊重的基础。 2、“谢谢”的魅力 (1)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 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交往必备的素质。 情景活动二:“怎么是变质的牛奶”(P80页) (指名学生朗读教材P80页材料) 想一想:(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①这个客人为什么会感到惭愧? ②服务员的微笑服务给我们什么启发? ③对人有礼貌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讲述: 在待人接物中,语言有明显的高下、美丑之别,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礼貌用语要求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总之,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一声得体的“谢谢”,能让人感到暖意融融。 (学生集体朗读教材P80页最后一段。) 活动三:比一比,看谁知道的礼貌用语多!(P81页) 请你把知道的常用的礼貌用语写出来。 见面语的表达:早晚见面,“早晨好”、“晚上好”; 平时见面时,互问“你好”;初次见面认识,主方可用“您好”“很高兴和您认识”,被介绍的一方可用“请多帮助”“请多指教”。 感谢语的表达:“谢谢”、“让您费心了”“多亏您的帮助”“实在过意不去”等;有求于别人时,说“麻烦您”“劳驾”“请帮助”“拜托了”等。 致歉语的表达:“对不起”“真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多包涵”;接受对方道歉或道歉时,回答“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请不要放在心上”;等等。 告别语的表达:“再见”、“请再来”、“欢迎您下次再来”;特定情况下的告别可用“祝你晚安”“祝你健康”“祝你一路顺风”。 “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两把——“谢谢”和“劳驾”。这就是 礼貌用语的魅力! 相关链接: (详见教材P81页材料,学生集体朗读。) (2)态度亲和也是文明礼貌的重压内容 (学生朗读教材P81—82页内容,教师适当讲述。) 活动四:议一议,说一说 (P82页) 你受到过别人的冷遇吗?如果有,把当时的感受说出来。 (3)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方式 举止端庄,能够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 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相关链接:(详见教材P82页材料,学生阅读。) 活动五:根据文明礼貌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P82页) 想一想,填一填:(见教材P82页) 三、课堂小结: (教师可按板书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1、背诵(《资源与学案》—“我的新知识”第一部分。) 2、为什么说“礼貌是尊重”? 第二课时(总第20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礼仪展风采”。 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因礼仪而优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情景活动一:“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指名学生朗读材料) 说一说:①你能讲一讲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整个过程吗?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②在学校活动中,哪些礼仪最能体现我的风采?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礼仪缘于最初的人类交往,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代礼仪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又与一个民族的传统相承接。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 2、板书标题 礼仪展风采 二、讲授新课 1、因礼仪而优雅 (1)礼仪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 活动二:小茅经常扮“酷”(指名学生朗读材料) 议一议:①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 请指出其不符合礼仪的地方。 ②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利益要求 ? (学生讨论回答。) “礼仪纯属私事,与他人、学校无关,也不存在合不合乎礼仪的问题”是这样的吗! (2)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都很重礼仪。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看来礼仪无论是对国家对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在家庭、学校和各类公共场所,礼仪无处不在。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学校集体活动中、社会交往活动中,都有相应的礼仪要求。 想一想:就个人礼仪来说,我们中学生应该做到哪些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并列举“相关链接”的材料。) 如果我们不讲礼仪,不仅有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相关链接:(学生朗读材料) 想一想:这个大学生最后问什么没有被录用? (不讲礼貌、不懂礼仪,给人留下了轻浮的印象。) (3)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对象 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审美的对象。我们在审视、欣赏生活中每一处美的东西,对美的一切我们赞叹不已;同时我们也作为审美的对象展示在社会生活中,被别人审视。所以说,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外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活动三:比一比、评一评、做一做(见教材P84页材料) 怎样使自己的姿态优雅、符合礼仪要求? 让我们比一比、评一评、做一做。 (让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评论,教师适当引道点拨。) 教师总结:(根据现场情况,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适当指导。) (4)按礼仪要求去做,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更易被人接纳。 (教师按教材讲述,让学生示范,其他学生进行评论,从中体验利益的优雅,从而认识到讲礼仪的重要性和学习礼仪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学生阅读后,学习正确的站姿、坐姿、步态等。) 2、社会交礼仪ABC (1)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的各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 活动四:“见面的礼仪”(教材P86页材料) 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我们与不同的人见面时握手的礼节。(阅读“相关链接”) 与同学相见: 与长辈相见: 与异性朋友相见: (2)社交礼仪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 活动五:待客礼仪(P87页) (按教材要求设计) ①待客礼仪的设计 ②电话礼仪的设计 资料介绍: 社交礼仪三题 握手礼仪。握手是现代社会人么最常用的礼仪。握手时,主人应主动伸手与客人握手。年长者、身份高者,应主动伸手与年轻者、身份低者握手。男性应等女性先伸手后再握手,男性只握女性手指部分即可;女性无握手之意,男性不应伸手,而以点头致意。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握手,要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 待客礼仪。当得知客人要来访时,应将室内打扫干净。收拾整齐。客人来时,要及时开门表示欢迎;然后请客人就坐,送上茶水。对熟悉的客人可以随便些,对初次登门的客人则尽可能消除其陌生感,使之愉快、自然。交谈时,可以寻找些双方都熟悉和感兴趣的事作为话题。客人离开时,应有礼貌地送到室外,并打招呼“欢迎再来”。 舞会礼仪。参加舞会前要适当熟悉打扮,着装要整齐、 大方、得体。不要穿过于暴露的服装,舞会进行中,邀请舞伴要有礼貌,男女可以互相邀请,但以男方邀请为主,女方对男方的邀请一般不应拒绝。舞姿要端庄、大方、健康,说话要轻声,不可旁若无人地大声谈笑。尊重舞伴,双方距离适度。大家正在起舞时,不要在舞池中穿行、找人。 (3)遵守健康、文明的社交礼仪,是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前提 活动五: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 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民族的根,我们应该加倍珍视。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你是怎样看待以下礼仪习俗的? 春节的传统习俗:祭灶 扫尘 贴春联 贴门神 年画 除夕夜 年夜饭 祭祖 守岁 迎春 红包 新年放爆竹 拜年(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们拜年,初二到初四五,是走亲戚的时间。) 你的评价: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你的评价: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此外还有观桂花 你的评价: (学生朗读教材P87页最后一段) (4)在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朵花,装点着美丽的民族大家庭。在民族大家庭中,我 们要以礼相待,和谐共处。 活动六:你对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了解多少?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苗族: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彝族:彝族人热情好客,客人来访常常以酒当茶招待客人,所以谚语说:“汉人待客贵在茶,彝人待客贵在酒”,“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礼。” 彝族人喝酒不分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圈,端着酒杯依次轮流着喝,这种喝酒的习俗叫喝“转转酒”。彝族人对人很真诚,凡是到彝家做客,主人都要端出酒来,与客人一边谈心一边劝酒,对客人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彝家没有错喝的酒。”直到客人醉倒才不再劝。另外,在过年时,彝家人端出一坛酒,插上几枝麦杆或竹竿,摆在家门口的路上,凡是来往的行人都要劝他吸上几口才让走,彝家称之为“杆杆酒”。 彝族家庭是父系家庭,父亲起支配作用,对内对外的事务均由父亲决定,客人一般也由父亲作陪。 壮族: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白族:礼仪——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爱幼,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白族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到农村遇到主人家有人分娩或有重病人时,进屋时应谨慎。白族喜欢敬茶待客,同样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在喝酒方面,白族很文雅,通常是各自随意。 习俗—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纳西族禁止在河里洗屎布、禁止向河里扔废物或倒垃圾,禁止向河里吐口水,禁止堵塞水源。忌在长辈面前说丑话脏话,忌外人闯入产妇房间,忌孕妇进入新房。忌坐在门坎上,忌向火塘吐口水,忌在水溏边吹树。 土家族:土家族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土家族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哈尼族: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年和六月节,有些地区还有“黄饭节”、“仰安纳”、新料节等3个小节日。 哈尼族为父权制的小家庭。男子一旦结婚并有了孩子之后,一般都要与父母分家,独立生活。父母把田地、房产、耕畜、家具、农具等,平均分给独立生活的儿子,幼子留在身边继承大房子和献祭本家族祖宗,家族观念认为幼子的血缘最可靠,而幼子尚年幼,尚需父母继续教养。 家庭中以长者为尊。 人死实行棺木土葬。哈尼族有尊老受幼的风尚。并喜爱音乐,能歌善舞,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随身带着乐器。传统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俗称"苦扎扎"或祭秋房、祭田节)等。 教师总结: 在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要“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因为这会伤害民族感情,妨碍交往,影响团结。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传统礼仪、现代礼仪、以及少数民族礼仪。懂得了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并在交往中加以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繁琐礼仪,而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出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四、课堂练习 详见《资源与学案》P38页——“我的收获”部分:一、请你选择。 五、课后作业 完成《资源与学案》上——“我的收获”各题。 第八课 竞争合作球双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 (2)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意义 (3)知道如何在合作中竞争,竞争要遵循规则 (4)知道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集体中要奉献 2、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在合作中竞争的技能 (2)初步掌握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具有竞争意识,排除畏惧竞争的心理,享受竞争成功的乐趣,正确对待竞争失败的挫折,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具有竞争的规则意识 (3)具有合作意识,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的乐趣 (4)具有在合作中尊重他人,在合作中乐于奉献的精神 (5)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做人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1世纪是充分合作的世纪,要帮助学生“学会合作” 。思想品德课理应关注这一学生必须掌握的教育点。不少学生在竞争的观念上存在误区,如把竞争理解为“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等;不知道如何去竞争,有的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压倒别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缺乏合作意识,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有必要强化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教育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是设计本课的直接根据。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2课时授完。 教学方法: 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探究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情境的设计充分考虑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让他们碰撞、争论、分享、体验,从而体会竞争与合作的要义,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要注重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的结合。一方面,需要教师把基本内容分析透彻;另一方面,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交流与体验,避免纸上谈兵。 第一课时(总第21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竞争?合作?” 教学重点: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的利与弊”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按教材引言导入本课的教学) 2、板书课题: 第八课 竞争合作求双赢 二、讲授新课 板书框题: 竞争?合作? 1、平等竞争 (1)竞争无处不在 活动一:感受竞争 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充满竞争,竞争的领域日益扩展,竞争的程度日趋激烈。 想一想: ①学校生活中,竞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竞争的存在对我们每一个人有什么影响? (2)竞争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教师讲述:(竞争的作用) 竞争,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促进作用。(教材P90页第一段) 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教材P90页第一段) (3)嫉妒是竞争的副产品 活动二:在竞争过程中,克服嫉妒心理(教材P91页) 在竞争过程中,有的人生怕别人超过自己,…… 这种可怕的心态叫嫉妒。 想一想: ①你嫉妒过别人吗?如果有,请你谈谈当时的心理感受。 ②当有人嫉妒你的时候,你该怎办? ③你对克服嫉妒心理有什么高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关链接:什么是良好的竞争意识? 什么是不良的竞争意识?(学生朗读链接部分内容) 活动三:你会怎样做? (教材P91页) 假如遇到下列情形,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 你有一本教好的数学复习用书,同学向你借这本书。 * 期中考试前,学习非常紧张,有同学经常让你给他解答问题。 * 班干部要改选,一些同学跃跃欲试,你也想参加班干部竞选。 (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竞争意识,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 (4)竞争的公平原则 (学生朗读教材后,教师讲述。) 竞争是基于一定规则进行的。规则对于每一个竞争者一视同仁,这就是公平。任何一种竞争都应该是公平竞争,对每一个竞争者来说,应本着公平的法则参与竞争。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活动四:议一议,说一说(见教材P92页) ※ 刘国梁和孔令辉是怎样对待竞争的?对你有什么启示? ※ 比赛必然伤和气吗? ※ 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伤和气,又达到比赛的目的? 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活动五:汤姆帮助竞争对手的结果是什么? 想一想: ※ 汤姆帮助竞争对手的结果是什么? ※ 结合此例,谈谈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讲述: 汤姆帮助竞争对手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即使是竞争对手也同样需要合作,合作的成果属于大家,由大家共享,使大家获益。(板书标题) 2、合作共享 (1)合作的意义 个人与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需要彼此合作。合作的成果属于大家,由大家分享。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2)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活动六:议一议,说一说(见教材P93页下面材料) 根据结果讨论: ※为什么一根棍子容易折断,而一把木棍就着不断? ※从实验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品尝过成功合作的喜悦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教师讲述: “人心齐,泰山移”。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存在,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得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相关链接:(见教材P94页材料) 蚂蚁战胜大火的事实,正说明了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结果。 活动七:议一议(详见教材P94页材料) 想一想: ※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 你认为合作的作用有哪些? (教材P94页中间一段——合作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社会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竞争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促进作用,但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从小培养、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在公平中竞争;现代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和共享。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四、课堂练习 指名学生填空(《资源与学案》P44页——请你选择) 五、课后作业 完成(《资源与学案》P44页——45页:二:6、7题; 三:8题。 第二课时(总第22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合作!竞争!” 教学重点: “如何参与竞争”、“如何培养合作精神”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合作!竞争! 二、讲授新课 1、在合作中竞争 情景活动一:微软公司与汉王科技公司(见教材P95页材料)(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微软公司与汉王科技公司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竞争与合作是一种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说一说: ※ 结合上述实例,谈谈你对“合作竞争”关系的理解。 教师讲述: 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是合理的竞争。 对于学生来说,竞争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动机的活动形式;竞争是一种超越,推动发展。在竞争中,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与他人展开较量。合作,则是一种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相互协作、互补,以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实现共同进步。 竞争与合作都是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社会,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既需要学会竞争的技巧,也需要掌握合作的本领。竞争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促进作用;而合作,则是事业成功的土壤。 教师归纳板书: (1)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地竞争。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加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 相关链接:(见教材P95页) 许多公司在发展自己的业务时,要求员工有通力合作的精神,以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如要求员工步调一致,互通信息,互相支持等(合作)。与此同时,员工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许多员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想方设法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业绩”,以使自己在公司中得到更快地发展(竞争)。这就是所谓的“在合作中竞争”。 情景活动二:明志中学八年级五班是先进班级(见教材P96页) (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在合作中竞争会使集体更强大,使每个人进步更快。) 议一议: ※ 八年级五班同学在合作中竞争的成绩,对你有什么启发? (班级体的通力合作鼓励班级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班级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班级体竞争力的提高——明志中学八年级五班是先进班级。) ※ 我们在创建优秀班级体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6页中间一段后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要点。) (2)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 教师强调指出: 合作的过程是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过程。同学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为我们的合作铺平道路,不同点则使我们在竞争中互相启发,各显神通。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你有哪些特长、有哪些优点呢? 情景活动三: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 (活动设置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携手共进;认识到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以个人要善于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与他人竞争。) 想一想: ※ 在我们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与同学相比,我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教材P96页材料)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 (3)竞争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读一读,说一说: ※ 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竞争? ※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在合作中竞争(你是怎样认识“在合作中竞争”的)? 相关链接:(教材P97页材料) 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竞争中的“失败”? 2、在竞争中合作 情景活动四:心理学家设计的实验 (活动设置意图:通过 心理学家的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深刻道理。) ※ 请你为在实验中取得成功出主意? ※ 这个实验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面对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P98页内容后回答;然后教师引入本目的教学内容。) (1)“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议一议:你是怎样看待“在竞争中合作”的? 相关链接:精诚合作的典范(教材P98页材料) (2)如何在竞争中合作 ① 在竞争中合作,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 在竞争中合作,怎样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在竞争中合作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要求我们:第一,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第二,要学会理解和原谅别人,对于竞争或者合作过程中的分歧和误会,不能心存怨恨。 相关链接:(见教材P99页材料) 想一想: 在牛羚与狮子的搏斗(竞争)中,数量少的狮子为什么胜了数量占优的牛羚? 教师总结: 在这场竞争中,数量少的狮子具有团队精神,在搏斗中两只狮子团结合作;而牛灵数量虽然占多数,但在搏斗中缺乏团队精神,各自为阵,只顾自己逃命,所以在竞争中惨遭失败。这个材料告诉我们,在竞争中合作需要形成团队精神。 ②“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 ※ 什么是团队精神? ※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情景活动五: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设置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在锤炼竞争本领的同时,更需要“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在与他人竞争中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共享。) ※ 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 如何处理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当今社会充满着激烈竞争。竞争需要合作,我们不仅要锤炼自己竞争的本领,更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的精神。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才能正确对待合作竞争。在合作竞争中,我们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要学会欣赏他人、学会理解和原谅别人,在竞争中合作,还要培养自己具有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要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终的成功。 四、课堂练习 (《资源与学案》P45页——四、请你来分析) 五、课后作业 完成(《资源与学案》P4445页:四:9题; 五:10题。 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人为什么要宽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人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社会的尊重 2、能力目标 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督促自己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宽容是一种境界,是高尚的道德。有的学生存在自我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缺乏谦让,对他人缺乏包容之心。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针对学生中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宽容的教育。 人与人是平等的,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有平等意识。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裕,显得高人一等;有的学生自恃体力出众,凌弱欺生;有的学生可能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学业上的问题而受到同学嘲弄。种种现象表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平等意识,使他们不自傲、不自卑,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训,宽容、尊重是中华传统美德,陶冶学生情操,需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针对少数学生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强化这些教育。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是本课内容的直接依据。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课内容涉及的题材,要让学生广泛收集;课内教学突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反思。课外要求学生身体力行 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宽容是有原则”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框题: (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2、情景导入 (学生朗读教材引言内容,教师由此引出本目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 1、金无足赤 人各有别 情景活动一: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故事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典故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需要宽容,宽容是美德的重要内容。) 想一想: ※ 张英的家人和邻居为什么会转变态度? (是宽容让他们转变了态度,张英的回信让他们懂得了宽容的道理。) ※ 宽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 (1)什么是宽容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我们要学会“以宽待人”。 (2)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情景活动二:性格不同的人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见教材P101页材料)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 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P102页后讨论回答) ※ 性格不同的两个人为什么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呢? 教师讲述: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相互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矛盾就拒绝合作、回避交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3)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冲突” 情景活动三:人非圣贤,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冲突”(见教材P102页材料) (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人非“圣贤”,生活中的“冲突”是难免的,只有本着真诚接纳、理解谅解的原则,就没有不能化解的“冲突”。) 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 你有过原谅别人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 你有过接受别人原谅的经历吗?把你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关链接:(见教材P102页材料) 2、宽容他人 悦纳自己 (1)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 情景活动四: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见教材P102页材料) (活动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为人宽容的人一定会获得真诚的友谊。) 想一想:(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 ※ 小培为什么要向小亮道歉? ※ 小亮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情景活动五:你会怎么做(见教材P103页材料)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情景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宽容/不宽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 情景1: 乙:太不像话了!长眼没有? 甲:叫什么叫?踩你有怎么样? 情景2:甲:真对不起,踩了您的脚。 乙:没关系,难免的。 想一想:(学生讨论回答) 情景一的结果可能是: 情景二的结果可能是: 你对情景一的评价: 你对情景二的评价: 教师讲述:(按教材P103页内容讲述强调) (2)宽容带来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按教材讲述后学生讨论) 情景活动六:生活中,人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提高辨析能力,使学生明白宽容是有原则的,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O 生活中,人们对宽容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让我们对下列观点加以辨析。 ※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 ※ 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迁就他人。 ※ 宽容是懦弱的表现。 ※ 宽容等于纵容。 ※ 要宽容就没有原则,讲原则就无法宽容。 ※ 对缺乏宽容心的人是无法讲宽容的。 ※ 宽容对方无意的伤害,不宽容对方有意的伤害。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板书标题) (3)宽容是有原则的 想一想: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宽容? (学生讨论后教师按教材讲述。) (4)宽容也包括自己在内 宽容不仅是对他人而言,也包括自己在内。 宽容自己就是要接纳自己,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人无完人”,容许自己发错误,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信心和希望。 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要点) 四、课堂练习: 1、熟读《资源与学案》P47页“我的新知识”:一、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2、预习本课第二框 第二课时(总第24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教学重点:怎样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框题: (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二、讲授新课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想一想: ※ 你有过被人捉弄的经历吗? 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引入本节课第一目的教学。)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 (学生朗读教材后,教师强调讲述) 相关链接:(学生阅读后思考回答问题)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受到了什么启示? (2)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学生朗读教材) (3)关心、尊重、理解是根本 (教师可按教材讲述) 2、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 情景活动二: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 就“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 把你经历中得到别人谅解时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情景活动三:小蓉与母亲的比较(教材P107页)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说明换位思考要深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 (2)换位思考的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问题) 想一想: ※ 换位思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 (3)以欣赏他人的态度待人 (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活动内容) 情景活动四:我最欣赏的同学(见教材P108页材料) (要求学生参与讨论交流) 教师讲述: 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如果我们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以接纳和理解他人,更谈不上奉献爱心。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相关链接:(见教材P108页材料) 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资源与学案》 1、熟读《资源与学案》P48页“我的新知识”:二、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2、预习本课第三框 第三课时(总第25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平等尊重你我他” 教学重点: 1、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人与人的平等不以富贵、贫贱以及智愚来衡量 3、与人的平等不能以貌取人 4、在学校生活中,“平等”更多地表现为平等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框题: (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二、讲授新课 1.人生而平等 (1)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尊严 情景活动一:周总理与普通工人的故事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问题) ※ 国家总理和普通工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地位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 你是否因为家境、智力、身体等原因而产生过“优越感”或“自卑感”? ※ 把你成功克服盲目的“优越感”或“自卑感”的经验说给大家听。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想一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P109页) (2)人的差异需要得到尊重 情景活动二:为什么不能以貌取人 活动设置意图:认识“以貌取人”的害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讨论问题) 想一想: ※ 相貌主要取决于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乡貌取人? ※ 我们判断一个人、与人交往,应该看重什么? 教师讲述: 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现出平等的可贵。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骄傲的资本;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自配的理由。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地待人、相互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3)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情景活动三: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学生阅读教材) 活动设置意图:认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地对待那些处境不利的人。 想一想: ※ 你是怎样看待个别同学的行为的? ※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弱势群体? ※ 你能设身处地体验处境不利的人群的酸甜苦辣吗? ※ 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能够多些什么? 教师讲述: 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相关链接:(见教材111页) 想一想:“男尊女卑”在我国有哪些表现?对此我国的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2、尊重从我做起 (1)受人尊重施人的基本权利 情景活动四:企业家与小贩的故事(教材P111页) 活动设置意图: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富有尊严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 想一想:(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 联系上例,说明宇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应该如何表达你对他的尊重。 对待处境尴尬的人: 对待父母、老师: 对待同学、朋友: 想一想:在交往中,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教师讲述: 在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心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2)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 情景活动五:在公共场所(教材P112页材料) 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懂得参与社会活动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要做到尊重规则、遵守纪律。 (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 这些人的行为是尊重社会的行为吗? ※ 出现这种行为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 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社会? (教材P112页教材第二段) 相关链接:(见教材P112页材料) 想一想:面对“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和破坏社会公共设施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办? (3)尊重自然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情景活动六:美丽的大自然(教材P113页材料) 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懂得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保护环境是尊重自然的最好表现 (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 说说你在脏、乱、差、吵环境下的情绪体验。 ※ 体验清洁、优美、整齐、安静的环境带给自己的好心情。 ※ 处于对自然的尊重,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三、课堂小结 (教师可按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1、熟读《资源与学案》“我的新知识”:P 48页——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2、《资源与学案》“我的收获”:P 50页——请你填一填 五、作业 完成《资源与学案》各题。 第十课 诚信做人到永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把握诚信的含义、守信的益处。懂得为什么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知道诚信的智慧与诚信守则的要求。 2、能力目标 分辨诚信与欺诈的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践行诚信守则的能力。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崇尚诚信的态度,鄙视欺诈、失信行为。获得诚信做事的愉悦感受。崇尚诚信价值观,诚实做人,讲究信用。办事尽职,实事求是。自觉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善于运用诚信的智慧。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落、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现象,对初中学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加强诚信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容易引发诚信问题,有的学生在朋友面前轻易许诺,而难以兑现;有的学生考试作弊、包庇错误行为;有的学生言行不一、借物不还;有的学生不辨真伪,容易被欺骗。这些都要求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课程标准中“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是本课设计的直接依据。 2、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教学方法: 以学生探究活动、体验为主,以讲解为辅。可结合活动的要求采取讨论法、辩论法、角色体验法、讲故事法等,使教学过程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理性。重在通过活动引起学生的反思,并内化为个人的品质。注意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反面警戒为辅。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两课时授完。每框用一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6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诚信是金” 教学重点: “诚信守则”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见教材“引言部分”。) 2.板书课题: (一)诚信是金 二.讲授新课 1.言而有信 一诺千金 情景活动一: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教材P115页材料) 活动设置意图:通过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诚信。 (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问题。) ※ “废石”主人的决定说明了什么? ※ 你如何看待他的决定? (1)什么是诚信(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讲述: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相关链接:(教材P115页材料) (2)信守自己的诺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无数实事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情景活动二:日本餐饮业有条行规(教材P116页) 活动设置意图:通过不讲诚信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不讲诚信的后果。 (学生阅读教材后讨论回答问题。) ※ 这个学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 试写出表示不诚信的词语。 (3)不讲信用,害人害己(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说“不讲信用,害人害己”? 相关链接:(见教材P116页材料) 2、对人守信 对事负责 (1)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情景活动三:(见教材P117页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了解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 对于“责任重于泰山”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 有人认为“对事负责与对人守信是两回事”,这种看法错在哪里? (对人守信与对事负责的关系?)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市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只能骗人一时,无法欺人一世,而且事情也做不成。) ※ 有的同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还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个人小事。你怎样看待这些事? (2)不要轻易许诺 情景活动四:旅店门前(见教材P117页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知道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一旦有所承诺,就应该努力兑现。 ※ 卖火柴男孩儿实现其承诺了吗?是什么品质促使他这样做的?(诚信——对人守信。) ※ 人为什么要践约守信? (3)做人无大事、小事之分 情景活动四:你赞成“小节无害论”吗? 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要认真对待,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无大事、小事之分。 (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 你赞成“小节无害论”吗? ※ 赞成的理由是什么? 不赞成的理由是什么? ※ 自己有过不太诚信的“小节”吗? 对这件事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相关链接:(见教材P118页材料) 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1、熟读《资源与学案》P52页——“我的收获”第一题:诚信是金 2、预习本课第二框内容 第二课时(总第27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做诚信的人” 教学重点: “诚信守则”及“诚信守则的基本要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诚信守则 情景活动一:卖西瓜 活动设置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诚实是诚信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就会获得人们的信任。 (学生阅读情景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想一想: ※“王婆卖瓜”给人什么感受? ※小童的实话实说问什么能打动买主? (坚持诚信就能赢得信任,诚实是信任的前提,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1)坚持诚信,就会赢得信任 诚实与信任是一颗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情景活动二:议一议 说一说 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明白实事求是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 诚信做人,是要“实事求是”,还是“虚虚实实”? ※ 要“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其道理在什么地方? ※ 你对“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怎么看? (2)诚信守则 做诚信人就要坚持按诚信守则的要求去做。 ※ 诚信守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①诚信守则之一: 坚持实事求是 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地表达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诚实守信的出发点。 相关链接:(教材P120页材料) ②诚信守则之二: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大多数人利益一面。 (学生阅读教材) ③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诚信要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情景活动三:小松迷上网络游戏(学生阅读情景材料后讨论回答问题) 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诚信要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想一想: ※ 小松的做法“失”去了什么? ※ 分析小松这样做是否值得。 ④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相关链接:(见教材121页) 2、诚信的智慧 (1)诚信要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 情景活动四:小健是老师最信任的班长之一(学生阅读材料) 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明白,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想一想: ※ 如果小健告诉老师实情,可能有什么结果? ※ 如果小健履行对小奎的承诺,可能有什么可结果? ※ 假如你是小健,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 (2)诚信与隐私的关系 对人诚信与尊重他人隐私,是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矛盾的两种道德准则。面对这一两难选择,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情景活动五:诚实与隐私(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设置意图:了解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的关系,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处理好这对矛盾。 (见教材122页) 想一想:怎样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情景活动六:善意的谎言(教材122—123页材料) 议一议:(见教材123页) (3)诚信的核心是善 二、课堂小结 (教师按板书小结本课知识点) 三、课堂练习 (详见《资源与学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