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4章测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图所示的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 B ) A B C D 2.若△ABC≌△MNP,∠A=∠M,∠C=∠P,AB=4 cm,BC=2 cm,则NP=( A ) A.2 cm B.3 cm C.4 cm D.6 cm 3.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如图,这样做的道理是( C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垂线段最短 C.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能使得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D ) A.一组锐角对应相等 B.两组锐角对应相等 C.一组边对应相等 D.两组边对应相等 11 5.(濉溪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DCB的是( C ) A.∠A=∠D B.∠ACB=∠DBC C.AC=DB D.AB=DC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已知,如图,在△ABC中,∠CAD=∠EAD,∠ADC=∠ADE,CB=5 cm,BD=3 cm,则ED的长为( A ) A.2 cm B.3 cm C.5 cm D.8 cm 7.如图,AB=CD,∠ABD=∠CDB,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C ) A.5对 B.4对 C.3对 D.2对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的这种方法,是利用了三角形全等中的( D ) A.SSS B.ASA C.AAS D.SAS 9.★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原点,若点A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 ( C ) A.(,1) B.(-1,) C.(-,1) D.(-,-1) 11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在△ABC中,AC=5,中线AD=7,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D ) A.1<AB<29 B.4<AB<24 C.5<AB<19 D.9<AB<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如图,如果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图中所标数据,可以推理得到∠α= 68°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点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BEC(不添加其他字母及辅助线),你添加的条件是 AC=BC(答案不唯一) . 13.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a,EH=b,则四边形风筝的周长是 2a+2b .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当涂县期末)如图,若△ABC和△DEF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与S2的数量关系为 S1=S2 .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 题号 1 2 3 4 5 得分 答案 B A C D C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得分:______ 11. 68° 12. AC=BC(答案不唯一) 13. 2a+2b 14.__S1=S2__ 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如图,△ABD≌△CBD,若∠A=80°,∠ABC=70°,求∠ADC的度数. 解:∵△ABD≌△CBD, ∴∠C=∠A=80°,∠ABD=∠CBD=∠ABC=35°. ∴∠ADB=∠CDB=180°-80°-35°=65°, ∴∠ADC=∠ADB+∠CDB=130°. 16.如图所示,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 求证:Rt△ABE≌Rt△CBF. 证明:在Rt△ABE和Rt△CBF中, ∵ ∴Rt△ABE≌Rt△CBF.(HL) 11 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7.(临泉县期末)如图,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直线上,下面有四个条件: ①AB=DE;②AC=DF;③AB∥DE;④BE=CF.请你从中选三个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解:我写的真命题是: 已知: (答案不唯一)①AB=DE;②AC=DF;④BF=CF ; 求证: ③AB∥DE(答案不唯一) .(注:不能只填序号) 证明: ∵BE=FC, ∴BE+EC=CF+EC, 即BC=FE,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B=∠DEF, ∴AB∥DE. 18.如图,已知AB=AC,AD=AE,BD=CE,且B,D,E三点共线,求证:∠3=∠1+∠2. 证明:在△ABD与△ACE中, 11 ∴△ABD≌△ACE,(SSS) ∴∠BAD=∠1, ∠ABD=∠2. ∵∠3=∠BAD+∠ABD, ∴∠3=∠1+∠2.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9.如图,已知∠ACB=∠BDA=90°,AD=BC,AB∥CD,求证:∠1=∠2. 证明:∵∠ACB=∠BDA=90°, ∴△ABC和△BAD都是直角三角形. 在Rt△ABC和Rt△BAD中, ∴Rt△ABC≌Rt△BAD,(HL) ∴AC=BD. 在△ADC和△BCD中, ∴△ADC≌△BCD,(SSS) ∴∠1=∠2. 20.某产品的商标如图所示,O是线段AC,DB的交点,且AC=BD,AB=DC,小华认为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他的思考过程是: 11 ∵AC=DB,∠AOB=∠DOC,AB=DC, ∴△ABO≌△DCO. 你认为小华的思考过程对吗?如果正确,指出他用的是判别三角形全等的哪个条件;如果不正确,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解:小华的思考不正确,∵AC和BD不是这两个三角形的边. 正确的解答是:连接BC, 在△ABC和△DCB中, ∴△ABC≌△DCB.(SSS) ∴∠A=∠D, 在△AOB和△DOC中, ∵ ∴△AOB≌△DOC.(AAS) 六、(本题满分12分) 21.某中学八年级(5)班的学生到野外进行数学活动,为了测量一池塘两端A,B之间的距离,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如图①,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AC至点D,连接BC并延长至点E,使DC=AC,EC=BC,最后量出DE的距离就是AB的长. 方案2:如图②,过点B作AB的垂线BF,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长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间的距离. 问:(1)方案1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11 (2)方案2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3)小明说:“在方案2中,并不一定需要BF⊥AB,DE⊥BF,将‘BF⊥AB,DE⊥BF’换成条件__________也可以.”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如果正确的话,请你把小明所说的条件补上,并说明理由. 解:(1)方案1可行,理由:在△ABC和△DEC中, ∴△ABC≌△DEC,(SAS) ∴AB=DE. (2)方案2可行,理由:∵BF⊥AB,DE⊥BF, ∴∠B=∠BDE.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AB=DE. (3)正确,只需AB∥DE即可,理由: ∵AB∥DE,∴∠B=∠BDE.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AB=DE, 故答案为AB∥DE. 七、(本题满分12分) 11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4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A和点B,如果线段CD两端点在坐标轴上滑动(C点在y轴上,D点在x轴上),且CD=AB. (1)当△COD和△AOB全等时,求C,D两点的坐标; (2)是否存在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的直线CD,使CD⊥AB?如果存在,请求出直线CD的表达式;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得 A(2,0),B(0,4), 即AO=2,OB=4. ①当线段CD在第一象限时, 点C(0,4),D(2,0)或C(0,2),D(4,0). ②当线段CD在第二象限时, 点C(0,4),D(-2,0)或C(0,2),D(-4,0). ③当线段CD在第三象限时, 点C(0,-4),D(-2,0)或C(0,-2),D(-4,0). ④当线段CD在第四象限时, 存在点C(0,-4),D(2,0)或C(0,-2),D(4,0). (2)存在C(0,2),D(-4,0). 直线CD的表达式为y=x+2. 八、(本题满分14分) 23.【问题背景】 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11 【解法探究】小明同学通过思考,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 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从而可得结论. (1)请先写出小明得出的结论,并在小明的解决方法的提示下,写出所得结论的理由;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AD,若∠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再把结论写一写;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你认为成立的结论. 解:(1)结论:EF=BE+DF. 理由:在△ABE和△ADG中, ∴△ABE≌△ADG,(SAS) ∴AE=AG,∠BAE=∠DAG. ∵∠EAF=∠BAD, ∴∠GAF=∠DAG+∠DAF=∠BAE+∠DAF=∠BAD-∠EAF=∠EAF, ∴∠EAF=∠GAF, 在△AEF和△AGF中, ∴△AEF≌△AGF,(SAS)∴EF=FG. ∵FG=DG+DF=BE+DF,∴EF=BE+DF. (2)结论EF=BE+DF仍然成立; 理由: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 ∵∠B+∠ADC=180°, ∴∠ADG+∠ADC=180°,∴∠B=∠ADG. 11 在△ABE和△ADG中, ∴△ABE≌△ADG,(SAS) ∴AE=AG,∠BAE=∠DAG. ∵∠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 在△AEF和△AGF中, ∴△AEF≌△AGF,(SAS)∴EF=FG. ∵FG=DG+DF=BE+DF, ∴EF=BE+DF. 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