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第六中学2020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照此说法,当年的完美答卷应该是 ( ) A.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毛泽东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D.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 2.《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成为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下列社论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 ) A.《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 D.《迎接新世纪的曙光》 3.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美国陆军官方战史写道:“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这表明这场战争 ( ) A.使中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B.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你认为下列人物中谁最有资格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勋章” ( ) A.王进喜 B.孔繁森 C.黄继光 D.焦裕禄 6.刘少奇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因为土地改革 (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7.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 ( ) 8.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通过的法律文献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9.如果为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0.“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的这一对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A.土地改革热火朝天 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11.右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那一年 ( )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13.“悟空跳山没跳过,他说山中有妖魔。大山一听哈哈笑,这是社员炼的铁。”这首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 )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C.工厂停产“闹革命” 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14.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是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面临 ( ) A.美国帝国主义的进攻 B.台湾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危险 C.地主阶级卷土重来的危险 D.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15.邓小平曾说过:“毛泽东同志犯了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从历史上来看,这里的“错误”指的是毛泽东( ) A.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D.晚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16.“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 ①艰苦创业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而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010.卖给国家粮食4 450千万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9.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 2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 A.新时期 B.新阶段 C.新征程 D.新时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如上图所示,从“1908年”到“1912年” ,百姓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3)回顾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试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说明。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 “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 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材料二中“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2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漫前夜】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总体表现为“谷底”……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1)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革命征途】 材料二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准备进行一次历史话题讨论,备选话题包括:A.中共“ 一大”:B.挺进大别山;C.红军长征;D.五四运动;E.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材料二中的五个话题涉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兴起逐步走向胜利的历史,请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建设探索】 材料三 如下图 (3)以上图片展示了新中国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任选其中一个并简述其历史意义。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走过一些弯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一则。 【改革开放】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4)哪一历史事件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写出两件) (5)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2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我国对内改革最早始于哪里的农村? 【展览二:领导风采】 “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材料二和哪个历史事件相关?这件事有何重大意义? 【展览三:改革成果】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两支“异军”迅速突起,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3)两支“异军”一支是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工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另一支“异军”是指外资企业。你知道我国最早引进外资的地区是哪里吗? 【展览四:继往开来】 新华网莫斯科3月23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演讲中,习近平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4)“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被称为什么? (5)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引导我们继续开创未来的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抓住两点:一是时间“1949年3月”,二是“完美”。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该项为“完美答卷”。 2.A注意题干关键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故选A。 3.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五星红旗作为新中国国旗。故选择B项。 4.D由材料中“美国陆军官方战史…‘朝鲜战争”“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改变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择D项。 5.C本题考查抗美援朝中的英雄。黄继光是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而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故选择C项。 6.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意义的理解。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7.D青藏铁路于2006年全线通车,不属于“一五”计划时期的成果。 8.B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D两幅图片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总路线”,由此可知,图片的主题是我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项符合题意。 10.B根据对联中的关键词“汽车厂…解放牌”可知,反映的是第一汽车制造厂制成我国第一辆汽车,这是“一五”计划的喜人成绩。 11.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史实可知,由甲到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3年至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集体化道路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2.A①②均发生于1956年。③是在1957年,④是1966年。故选择A项。 13.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诗歌中把“社员炼的铁”比作孙悟空没有跳过去的大山,显然是一种浮夸风的表现,“浮夸风”是“ 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14.D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于是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故选择D项。 15.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毛泽东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 16.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信息“王进喜”“焦裕禄”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可知,他们身上的共同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7.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由所学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地分析了两个事件的密切联系。故选D项。 18.D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在中央指导下,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大丰收。故选D项。 19.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中共十二大确定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故选B。 20.D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从大清帝国的“臣民”变为中华民国的“国民” (或人民政治地位有所提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3)例: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列举一件符合题意的史实并能够说明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一图片说明中华民国建立后,人民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由此回答第(1)(2)问。第(3)问,所举史实符合题意、论述合理即可。 22.答案(1)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转变前工作重心:政治斗争;转变后工作重心:现代化建设。 (3)尝试:“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 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改变。(答对两点即可) (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制定科学规则,应遵循客观规律:关注“三农”问题;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制即可作答,难度较低。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的关键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 (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切合题意即可。 23.答案 (1)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2)排序:DAECB。 (3)成就及意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答其中一项即可)弯路:制定了“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文化大革命”等。(任写其中一例即可) (4)事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践: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任写两件即可) (5)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迎接挑战;继续加强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合理吸引外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坚持民族自强和艰苦奋斗,大力发展本国产业,积极投身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中华民族经历的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为线索,把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知识串联起来进行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历史进入“谷底”,由此回答第(1)问。第(2)(3)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4)问第一小问,明确关键信息“思想基础”;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5)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规避全球化趋势带来的风险,大力发展本国经济等方面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安徽凤阳小岗村。 (2)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经济特区。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邓小平理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问考查对内改革开始的地点;第(2)问,由材料内容可知,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据所学回答意义即可;第(3)问考查最早引进外资的地区;第(4)问的关键信息为“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第(5)问的关键信息为“20世纪90年代末”“旗帜”,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