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学习课文运用衬托、对比、反问等手法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 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了解反语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 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 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 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文题) 二、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是 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 资产阶级民主左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 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写作背景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1856~1860 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 年 8 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从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 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 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10 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使这个人类文明 史上的奇迹毁于一旦。 五、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 快速默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箱箧 瞥见 珐琅 惊骇 朱鹭 脂粉 琉璃 恍若 给下列词语注释: 眼花缭乱 丰功伟绩 瞥见 典范 荡然无存 2、请几名同学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其他同学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 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划分层次,把握全文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转述巴特勒来信的观点和目的,写明写信的原因。 第二部分:(2——10 自然段)作者高度赞美圆明园的灿烂辉煌,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 行为。 第一层(2、3 自然段)介绍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烂。 第二层(4——10 自然段)愤怒谴责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犯下的滔天罪行。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1、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使用的大量反语,做上记号。 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赞誉 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2、 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作者以全球的眼光 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作者 调动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光”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 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展架,给它 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 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 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圃,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 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 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大理石”、“玉石”是中国特色的建 筑材料,“青铜”、“瓷器”是中国的特产,“神像“异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 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圆明园美的赞美。  “希腊有巴特勒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 明园。”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 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 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 术价值,窥一斑而见全豹,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象征。 3、 作者在文章中哪里运用了对比? 作者首先高度评价了圆明园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 皇。接着通过英法联军对这座艺术宫殿的破坏,突出对其侵略者的谴责,对被侵略者, 被掠夺者的极大同情。 4、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 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并且在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二、思想感情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 讽刺。 b 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 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拓展延伸 1、在外人掠夺我们国家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百姓为什么会旁观、哄抢? 明确:有人说老百姓有三种:第一种是奴隶,或者叫顺民;第二种是盗贼,或者叫暴民,第 三种叫“人民”。奴隶是被人欺压的,暴徒是欺压别人的,这两种人都算不得“人”,真正 的大写的“人”是既不会被人欺压,也不会欺压别人的。中国历史上多有做奴隶的顺民,多 有做盗贼的暴民,少有独立自主的“人民”! 1860 年,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奴 才们在旁观、迎接;暴徒在抢劫。 2、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国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来? 如果雨果当时在中国,他会做什么? 明确:几千年前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了保护属于我们的 “圆明园”,为了不做奴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雨果学习。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爱国是要 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文明。如果这个政府是像 1860 年的法国政府一样野蛮的或者是像清政府 一样腐败的,那么,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批评它,改变它! 四、课后作业 1、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的情态,并把他此时的动作、心理、神情等描写下 来,字数 200 字左右 2、完成练习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