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吆喝教案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吆喝教案3

大歇中学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吆喝》‎ ‎ 授课教师:谭新莲 班级:八年级2班 科目:语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 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创造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 ‎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情景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认识.感受.热爱吆喝这门艺术。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媒体资源:‎ ‎1.媒体素材-音频——烤白薯:热乎呃(中央电教馆资源库:语文-初二-人教课标版-下册第四单元-18 吆喝,语文-初二-人教课标版-精品音频素材集-音乐鉴赏)‎ ‎2.媒体素材-音频——小金鱼:仨大一条啊(中央电教馆资源库:语文-初二-人教课标版-下册第四单元-18 吆喝,语文-初二-人教课标版-精品音频素材集-音乐鉴赏)‎ ‎3.媒体素材-图形图像——北京风俗画:卖烤红薯、卖小金鱼(中央电教馆资源库:语文-初二-人教课标版-下册第四单元-18 吆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 3‎ 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去感受就北京那有趣的吆喝声。‎ 二、检查预习,注音。‎ 招徕( ) 囿于( ) 荸荠( ) 隔阂( ) 饽饽( ) 秫秸( ) 商贩( ) 吹嘘( ) 吆喝( )‎ 三、整体感知 ‎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 ‎ ‎ 明确: 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二)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四.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1.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 ‎2.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以提交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 ‎3.教师总结归纳共性问题,并板示,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五.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 ‎1.教师提示: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教师可就语音、语调、语速以及动作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吆喝的音频(烤白薯:热乎呃、小金鱼:仨大一条啊)和图片(北京风俗画:卖烤红薯、卖小金鱼)供学生观摩。‎ ‎2.学生自由表演,其余同学点评。‎ ‎3.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迁移拓展 同学们,听萧乾先生这么一介绍,还真让我们咂摸出吆喝声的一些味道来。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传统文化,请大家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开展对街头吆喝声的调查记录工作。然后对所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