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6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课件 (1)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第二节 人口 第三节 民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第二节 气候 第三节 河流 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 第二节 农业 第三节 工业 第 一 章 从 世 界 看 中 国 第 一 节 疆 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 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 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 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 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 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 降水。 三、中国的疆域: (1)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 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 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 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 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 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 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 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 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 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 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 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 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 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 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两简称的省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B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C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D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E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五个自治区 I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K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H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L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上海 沪 上海 重庆 渝 重庆 河北 冀 石家庄 河南 豫 郑州 湖北 鄂 武汉 江西省 赣 南昌 福建省 闽 福州 广东省 粤 广州 海南省 琼 海口 安徽省 皖 合肥 简称难写省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 个):F台湾、G广东、H广 西、A云南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 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 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 省 在下列省区轮廓图上填上省级行 政区的全称。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 • 一、众多的人口: •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统计的 数据为13.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 •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 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4)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 ,东部人口密度大,尤 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 (5)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 省)。 •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人口最少、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 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 一、多民族的国家: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 个。 (2)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 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3)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主要少数民族分布: 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 民族是珞巴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c、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 二、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1)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N地形剖面图如上 图)。 (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海拔高度。(3)三级阶梯概况: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之间 盆地和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和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 丘陵、山东丘陵、辽东 丘陵 ( 4) 地 形 特 征: 地 形 类 型 多 种 多 样, 山 区 面 积 广 大。 ( 我 国 是 一 个 多 山 的 国 家, 山 地 占 比 重 最 大, 为 3 3 %, 山 区 为 山 地、 崎 岖 的 高 原、 丘 陵 地 区 的 统 称, 山 区 占 全 国 总 面 积 的 2 / 3) 。 ( 5) 主 要 的 山 脉: 山 脉 是 构 成 地 形 的 骨 架。 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 天山①~阴山② 昆仑山③~秦岭④ 南岭⑤ 东北---西南 大兴安岭⑥~太行山⑦~巫山⑧~雪峰山⑨ 长白山⑩~武夷山11 台湾山脉12 西北-东南 阿尔泰山脉13 祁(qí)连山脉14 南北走向 贺兰山15 横断山16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17(最雄伟的山脉) (6)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①四大盆地: ②四大高原: 准噶尔盆地(A):位置最北,纬度最高 内蒙古高原(E):广阔坦荡 塔里木盆地(B):面积最大,我国最大 沙漠:塔克拉玛干 黄土高原(F):沟壑(hè)纵横 柴达木盆地(C):海拔最高、“聚宝盆” 之称 云贵高原(G):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 四川盆地(D):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有 “天府之国”之称 青藏高原(H):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 脊”之称,(“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③三大平原: ④三大丘陵: 东北平原(I):面积最大, “黑土地” 辽东丘陵(L) 华北平原(J):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 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 山东丘陵(M) 长江中下游平原(K):“鱼米之乡”之 称 东南丘陵(N)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 境 第二节 气候 一、气温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 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 北跨纬度大)。 c、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 东南边缘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 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2、温度带: (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 垂直温度 带 熟 制 一年三熟 一年二熟 或三熟 一年一熟 或两年三 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作 物 水稻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春小麦 青稞 地 形 区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四川盆地、 东南丘陵 山东辽东 丘陵、黄 土高原、 华北平原、 塔里木盆 地 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 原、准噶 尔盆地 青藏高原 二、降水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 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逐渐减少。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 藏高原东南边缘。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小值 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干湿类型: (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 干湿类型 降水量 (毫米) 分布地区 举例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区 大于 800mm 南方地区 森林 水田农业 半湿润区 400mm― 800mm 华北平原 森林、 草原 旱作农业 半干旱区 200mm― 400mm 内蒙古高 原东部 草原、 荒漠 畜牧业 干旱区 小于 200mm 西北地区 大部 荒漠 三、气候: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优越性: ( 1)季风气候显著:使许多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区比同纬度其他国家纬度偏高。 ( 2)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3、我国的季风: ( 1)夏季风与冬季风: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a、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 b、非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区域称为非季 风区。 c、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夏季 风 太平洋(东南季风)、印 度洋(西南季风) 偏南 风 温暖 湿润 冬季 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偏北 风 寒冷 干燥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二 章 中 国 的 自 然 环 境 第 三 节 河 流 一、我国的湖泊: (1)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J青海湖(世界面积最 大湖:里海)。 (2)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K鄱(Pó)阳湖(世界 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二、外、内流河与外、内流区: (1)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 流河,如长江、淮河。 (2)外流区: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叫外流区, 我国外流区面积占2/3。 (3)主要外流河: a:注入太平洋: A长江、B黄河、 C珠江、D黑龙江、 E淮河、澜沧江(湄公河)。 b:注入印度洋: H雅鲁藏布江、 c:唯一注入北冰洋: F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f:人工运河: I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 g:主要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G塔里木河 。 h:内外流河的水源补给:外流河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内流 河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因内外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 但两者原因不同。 三、 长 江 与 黄 河 概 况: 识图一: 源地:A唐古拉山 注入海洋:B东海 分界点:C宜昌, D湖口 支流:E汉江、 F嘉陵江、 G岷江、 H雅砻江、 I赣江、 J湘江、 K乌江 湖泊:L鄱阳湖、 M洞庭湖 水电站:N葛洲坝、 O三峡 城市:P上海、Q南京、R 武 汉、S重庆、T攀枝花 识 图 二: 源地:A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B渤海 分界点:C河口、 D旧孟津 支流:E湟水、 F汾河、 G渭河 水电站:H龙羊峡、 I刘家峡、 J青铜峡、 K三门峡、 L小浪底 省区城市:M陕西、N山西、O内蒙古、P河南、Q郑州、R 山东、S四川 (1)长江黄河概况: 注入海 洋 源地 分界点 主要支流 流经地形区 长 江 东海 (青海) 唐古拉 山 湖北宜 昌江西 湖口 汉江(最大 支流)、嘉 陵江、岷江、 雅砻江、赣 江、湘江 青藏高原、云 贵高原、四川 盆地、长江中 下游平原 黄 河 渤海 (青海) 巴颜喀 拉山 内蒙古 河口河 南旧孟 津 湟水、汾河、 渭河(最大 支流) 青藏高原、内 蒙古高原、黄 土高原、华北 平原 • a、长江干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我国最长、 水量最大的、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世界前三的河 流: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水量世界前三的河流:亚 马孙河、刚果河、长江)。 • b、黄河干流长5500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 量最大的河流。 • c、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 川省,都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2)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有:三峡水电 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B航运:内河航运第一,有“黄金水道”之称,沿江 四大港口:上海(全国最大港口)、南京、武汉(中 游)、重庆(上游)。 C治理:首要任务是防洪(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 b、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龙羊峡 (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三门峡、小 浪底(河南省、中游)。 B 灌溉农业:“塞上江南”( b河套平原和a宁夏平 原)、渭河平原、湟水谷地。 C治理:关键是治沙,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 土保持(黄河最大危害是下游的(河南、山东)“地 上河”) 四、 自 然 灾 害:• 1、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 2、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灾害种类 分布地区 原因 旱灾 华北平原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 均衡 洪涝 南方地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雨带进退快慢 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北、 西北、西南为 多发区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 界处;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玛拉 雅地震带上;华北位于环太平洋地 震带上 滑坡、泥 石流 中西部山区, 西南最集中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 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寒潮 北方地区为多 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风 暴潮 东南沿海 濒临西北太平洋 • 3、避灾:(1)发生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 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2)地震发生时, 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及 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 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 一、自然资源及分类: • (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物质和能量。(源于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矿产、 森林、水能、太阳能等。 • (2)分类: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资 源叫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培育),如土地、 森林、水、水能等;用一点少一点,短时间(或人类历 史时期)不可再生叫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如 矿产资源。 • (3)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三 章 中 国 的 自 然 资 源 第 二 节 土 地 资 源 •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比重最大) • (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 • 二、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 •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 • (3)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 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南方林区 (最大的人工林区) •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 ①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 ② 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 丘陵地区的统称) • ③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 等边远省区) • 四、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 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 源 第三节 水资源 • 一、水资源: •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 (3)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 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一个 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 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 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 域调水)。 • 三、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 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 重。 •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 污染。 •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 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五、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 A:引滦入津、B:引黄入晋、C:引黄济青、D:引滦 入唐、E: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南水北调中线方 案、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 西北地区 ,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 (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四 章 中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第 一 节 交 通 运 输 • 一、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及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 (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 (2)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 方式 运输 工具 运 速 运 价 运 量 适合的运输 航空 运输 飞机 最 快 最 高 最 少 远程大宗笨重货 物运输 铁路 运输 火车 较 快 较 低 较 大 远程量大货物运 输 公路 运输 汽车 较 慢 较 高 较 少 短途运输,灵活 方便 水路 运输 船 最 慢 最 低 最 大 贵重急需量少等 货物运输 • (1)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 输。 • (2)最机动灵活,能实现从“门口到门口” 的服务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 • (3)以运输液体、气体为主,受自然环境 影响最小: 管道运输。 •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 (1)一般说来贵重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选 航空运输。(2)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鲜货、 短途可用公路运输。 • (3)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可选 择水路或铁路运输(靠水则水路,靠铁路则铁 路)。 四、交通运输网: (1)“五纵三横”的铁路主干网。 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 南北 方向 京沪线 北京-上海 京九线 北京-香港九龙 京哈-京广线 哈尔滨-北京-广州 焦柳线 河南焦作-广西柳州 宝成-成昆线 陕西宝鸡-成都-昆明 东西 方向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陇海-兰新线(第二亚欧大 陆桥东段) 江苏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上海-杭州-株洲-贵阳-昆明 • (2)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 (3)全国交通运输中心:北京、郑州、徐州、兰州、 株洲等。 • (4)青藏公路---“世界屋脊”生命线,承担着80%的 进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 (5)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 西宁--拉萨。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四 章 中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第 二 节 农 业 • 一、农业及其地位: • (1)农业:利用生物的生长规律,通过人工培育 而获得产品的各部门;农业包括种植业(小农业)、 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 农 业 地 区 分 布 • 1、东西部差异 •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 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 牧区。 •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 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 (3)、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 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 2、南北差异 •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 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 物、糖料作物) •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 的格局。 •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 产区。 •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 发 展 农 业 要 因 地 制 宜 • 1、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 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 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林业 (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 源丰富-耕作业,宜粮则粮;降水较少,牧草茂盛 -畜牧业,宜牧则牧;河湖较多-渔业,宜渔则渔。 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 -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八 年 级 上 册 第 四 章 中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第 三 节 工 业 •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 •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 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 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 能 源 与 原 材 料 分 布: •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 a、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尤以山西、陕西、 内蒙古最多。 • b、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 之称,为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山西 最多,有“煤海”之称。 •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 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 上海。 • b、主要油田:大庆油田(黑)、胜利油田(鲁)、 辽河油田(辽)、甘肃玉门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 田。 ( 3) 铁 矿 资 源: 河 北、 辽 宁、 四 川 三 省 储 量 最 大。 ( 4) 能 源 分 布 特 点: 煤、 石 油 等 能 源 以 北 方 居 多, 南 方 多 水 能 • 三、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衡量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 平的重要标志。 • (1)九大钢铁工业中心:(攀枝花、重庆、武汉、 马鞍山、上海)、北京、包头、太原、鞍山。 • (2)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长江沿岸地带占5 个,有“钢铁走廊”之称) • 四、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分布特点:(北重南轻,中 间两个为综合) ( 1) 四 大 工 业 基 地 及 特 点、 中 心 城 市: 代号 ① ② ③ ④ 工业基 地名称 辽中 南工 业基 地 京津唐工业 基地 沪(hù) 宁杭工 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工业基地 工业基 地的性 质及特 点 重工 业基 地 北方最大综 合性工业基 地 全国最 大的综 合性工 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 主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中心城 市 沈阳、 大连 北京、天津、 唐山 上海、 南京、 杭州 广州、深圳、 珠海 • (2)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我国工业分布表现沿江沿海沿 交通线地分布的特点 • 五、高新技术产业: • (1)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为“龙头”的产业,其发展是衡 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2)主要特点: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比例大;用于研究 和开发的经费支出份额大;产品的更新换代快。 • (3)分布及分布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 出“ 大分散、 小集中“ 的特点。 • (4)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高新技术包含了信息技 术、生物技术等。 • (5)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京-中关村,我国第一个和最 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号称中国的:“硅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