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1课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5).林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8).欣然规往( )‎ ‎(9).未果,寻病终( ) (10).后遂无问津者( ) ‎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其意。 ‎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同 解释: ‎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同 解释: ‎ ‎3.给下面加点的词选出正确的解释。‎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妻子:( ) A.男子的配偶 B.妻子和儿子 C.妻子儿女 ‎ ‎②.绝境:( ) A.险峻的地方 B.与世隔绝的地方 C.令人绝望的处境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A.运输往来 B.交错相通 C.相互连接 ‎4.《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时的人,《桃花源记》原是 中的 。‎ ‎5.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6.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 D.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汉朝、魏晋,他们都不知道。‎ ‎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 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 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D.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7.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忘路之远近 C.处处志之 D.故时有物外之趣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1).坠落的花瓣 (2).田间小路 (3).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指小孩 (4).整齐的样子 (5).都 (6).本乡人、本地人 (7).沿着、顺着 (8).高兴地、兴致勃勃地 (9).不久 (10).渡口 ‎2 .(1).“具”同“俱” 详细 (2).“要”同“邀” 邀请 ‎3. (1). ①.B ②.B (2).B ‎ ‎4.东晋 《桃花源诗并序》 序 ‎ ‎5.(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2).便要还家,酒杀鸡作食。 ‎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 16‎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6.(1).A (2). C (3). C ‎ ‎7. C ‎1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卷石底( )  坻( )  嵁(kān) ‎ 差互( )  翕忽( )  佁然( )  悄怆幽邃(qiǎo) (su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 篁竹: ‎ ‎(2)水尤清冽 尤: ‎ ‎(3)为坻 坻: ‎ ‎(4)为嵁 嵁: ‎ ‎(5)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 ‎(6)日光下澈 澈: ‎ ‎(7)佁然不动 佁然: ‎ ‎(8)俶尔远逝 俶尔: ‎ ‎(9)往来翕忽 翕忽: ‎ ‎(10)悄怆幽邃 悄怆: 邃: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 ‎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 (2)见:①下见小潭( ) ②明灭可见( )‎ ‎(3)清:①水尤清冽( ) ②以其境过清( )‎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 ‎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 ‎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参考答案 ‎1.篁竹(huáng)  清冽(liè)   卷石底(quán) 坻(chí) 嵁(kān) 犬牙差互(cī) 翕忽(xī) 佁然(yǐ) 悄怆幽邃(qiǎo) (suì)‎ ‎2. (1) 篁竹:竹林 (2) 尤:格外 (3) 坻:水中高地 (4) 嵁:不平的岩石 (5) 许:表示约数 (6) 澈:穿透 (7)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8) 俶尔:忽然 (9)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0) 悄怆:忧伤  邃:深 ‎3.C ‎4.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来源:学|科|网Z|X|X|K]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 ‎(2)见:①下见小潭(现出) ②明灭可见(看见)‎ ‎(3)清: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5. (1) 古义:离开  今义:往 (2)古义:年轻人 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6.D 16‎ ‎7. (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4) (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来源:Zxxk.Com]‎ ‎11 《核舟记》同步练习 ‎【基础练习】‎ ‎ 1.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的意思。‎ ‎ (1)罔不因势象形( )( ) (2)尝贻余核舟一( ) (3)箬篷覆之( )‎ ‎ (4)其两膝相比者( ) (5)矫首昂视( ) (6)其船背稍夷( )‎ ‎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解释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字。‎ ‎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①高可二黍许。( )‎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②珠可历历数也。( )‎ ‎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 ①若听茶声然。( )‎ ‎ ②其人视端容寂。( ) ②若止印三二本。( )‎ ‎4.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 ‎5.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 ‎ ‎ ‎6.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 ‎ ‎ ‎ ‎7.“舟子”,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 ‎ 参考答案 ‎ ‎【基础练习】‎ ‎1.(1)无 没有 顺着 就着 (2)赠 (3)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4) 靠近 (5)举 (6)平 ‎2.B ‎ ‎3.奇妙 零数 大约 可以[来源:Zxxk.Com]‎ 指画的一边 正 正在 好像 如果 ‎4.核舟。 ‎ ‎5.技亦灵怪矣哉。‎ ‎6.核舟是“大苏泛赤壁”,苏是中心人物。‎ ‎7.扣“泛赤壁”,不是过江,所以放舟江上,不必撑船。‎ ‎《诗经》两首 同步练习 一、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 ) 窈窕( )( ) 好逑( )( ) ‎ 寤寐( )( ) 溯洄( )( ) 坻( ) 荇菜( )‎ ‎2、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16‎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参考答案 ‎ 达标训练 ‎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 ‎2、(1)《诗经》 305 风 雅 颂 (2) 赋 比 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C.‎ ‎4、B ‎21 《庄子》二则 同步练习 ‎(一) 北冥有鱼 一、积累与综合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 ) 徙( ) 抟扶摇(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扶摇: ‎ ‎(2)亦若是则已矣 是: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 “ ”同“ ”, ‎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2)为 ①其名为鲲( )‎ ‎②化而为鸟( )‎ ‎(3)之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 ‎(4)其 ①其名为鹏( )‎ ‎②其视下也( )‎ ‎③其正色邪( )‎ ‎(5)而 ①化而为鸟( )‎ ‎②怒而飞( )‎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6.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6‎ 一、积累与综合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濠梁( )   鲦鱼( )   循其本( ) 汝安知鱼乐(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安知鱼之乐 安: ‎ ‎(2)固不知子矣 固: ‎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 ‎ ‎(4)请循其本 循: ‎ ‎3.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固非/鱼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 参考答案 ‎1.北冥(míng)     鲲(kūn) 徙(xǐ) 抟扶摇(tuán)‎ ‎2. (1)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2) 是:这样 ‎3. “冥”同“溟”,海 ‎4.‎ ‎(1)息 ① (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2)为 ① (叫作)② (成为)‎ ‎(3)之 ① (的)②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其 ① (代词,它的)② (代词,代大鹏)③ (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 ‎(5)而 ① (连词,表顺承)② (连词,表修饰)‎ ‎5.B ‎6. (1)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濠梁(háo)   鲦鱼(tiáo)   循其本(xún) 汝安知鱼乐(rǔ)‎ ‎2. (1)安:怎么,哪里 (2)固:本来 (3)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4)循:追溯 ‎3. (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3)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再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4.D (解析: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22《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 虽有嘉肴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旨( ) 兑命( )  学学半( )  ‎ 16‎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弗食 弗: ‎ ‎(2)虽有至道 至道: ‎ ‎(3)教然后知困 困: ‎ ‎(4)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 ‎(5)学学半 学: ‎ ‎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语的古义。‎ ‎(1)虽有嘉肴  古义:   今义: ‎ ‎(2)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 ‎(3)教学相长 古义:   今义: ‎ ‎4.下列句中“其”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 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 ‎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 ‎(3)故曰:教学相长也。‎ ‎ ‎ ‎(4)“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 大道之行也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 ) 男有分(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选贤与能  能: ‎ ‎(2)讲信修睦 修: ‎ ‎(3)不独亲其亲 亲: ‎ ‎(4)不独子其子 子: ‎ ‎(5)矜、寡、孤、独、废疾者 寡: 者: ‎ ‎(6)男有分 分: ‎ ‎(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 作: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选贤与能  ‎ ‎(2)矜、寡、孤、独、废疾者  ‎ ‎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不独亲其亲 亲: ‎ ‎(2)不独子其子 子: ‎ ‎5.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古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  今义: ‎ ‎(2)女有归  古义:  今义: ‎ ‎(3)矜、寡、孤、独 古义:  今义: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今义: ‎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货/恶其弃于地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16‎ D.是谓/大同 ‎ ‎7.填空。‎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照应此句的是: 。‎ ‎(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 ‎(5)男有分,女有归。‎ ‎ ‎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 ‎(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 ‎(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 ‎《虽有嘉肴》参考答案 ‎1.旨(zhǐ)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 (1)弗:不 (2)至道:最好的道理 (3)困:困惑 (4)自反:自我反思 (5)学:同“敩”,教导 ‎3. (1)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3)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书 ‎4.C ‎5. (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6. (1)西汉 戴圣 战国至秦汉 儒家 (2)教学相长也。‎ ‎《大道之行也》参考答案 ‎1.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矜、寡(guān) 男有分(fèn)‎ ‎2. (1)能:才干出众 (2)修:培养 (3)亲:父母 (4)子:子女 (5)寡:老而无夫 者:……的人 (6)分:职分,职守 (7)乱贼:作乱害人的事 作:兴起 ‎3. (1) “与”同“举”,推举 (2) “矜”同“鳏”,老而无妻 ‎4. (1)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2)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5. (1)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路 (2)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归来,归属 (3)古义:两个词。“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 今义:一个词。独自一人 (4)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6.A ‎7.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是谓大同。 (2)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 ‎8. (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5)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6)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 (7)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8)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兴起。 (9)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28 《马说》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6‎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才美不外见( ) ‎ ‎2.解释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 ‎(2)不以千里称也  ‎ ‎(3)虽有名马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多义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 ‎ 食马者不知其能( )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 ‎(2)策策之不以其道( ) ‎ 执策而临之( ) ‎ ‎(3)以不以千里称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 ‎(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 ‎ 其真无马邪( ) ‎ 其真不知马也( ) ‎ ‎(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 ‎ 虽有千里之能( ) ‎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 ‎(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 ‎5.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4)表现“食马者”以“不知马者”身份叹息,借以突出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 ‎ ‎ ‎6.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参考答案:‎ ‎1.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食马者(sì) 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才美不外见(xiàn)‎ ‎2. (1)规律,方法 (2称呼 (3)即使 (4)怎,怎么 ‎3.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顿,餐) 食马者不知其能(喂,这个意义后写作“饲”)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 ‎(2)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 ‎(3)以不以千里称也(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代指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大概)‎ ‎(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能力,才能)‎ ‎4.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 ‎(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 ‎5. (1)其真不知马也。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 (1)喂马的人不知道按千里马(的食量)去喂养它。 (2)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24 《唐诗二首》同步练习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积累运用 16‎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大庇( )  突兀(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高者挂罥长林梢   罥:  长: ‎ ‎(2)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  能: ‎ ‎(3)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顷: ‎ ‎(4)秋天漠漠向昏黑 漠漠:  向: ‎ ‎(5)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 彻: ‎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庇:   寒士: ‎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突兀: ‎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来源:Zxxk.Com]‎ C.八月秋高/风怒号 D.风雨不动/安如山 ‎ ‎(二)卖炭翁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一丈绫( )  回车叱牛(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 ‎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 ‎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 ‎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 ‎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   叱: ‎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 ‎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 直: ‎ 参考答案:‎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塘坳(ào) 大庇(bì) 突兀(wù)‎ ‎2. (1)罥:挂结 长:高 (2)忍:狠心 能:如此、这样 (3)俄顷:一会儿 (4)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接近 (5)何由:怎能、如何 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6)庇:遮盖,覆盖  寒士:贫寒的士人 (7)突兀:高耸的样子 ‎3.B (解析:B项“突兀”不能断开读,朗读停顿应划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二)卖炭翁 ‎1.伐薪(xīn) 两鬓(bìn) 辗冰辙(niǎn)( zhé) 口称敕(chì) 一丈绫(líng) 回车叱牛(chì)‎ ‎2. (1)薪:木柴[来源:Zxxk.Com] (2)苍苍:灰白 (3)营:谋求、需求 (4)翩翩:轻快的样子 (5)敕:指皇帝的命令 (6)回:调转  叱:吆喝 (7)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系:挂  直:同“值”,价钱 16‎ 第21课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5).林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8).欣然规往( )‎ ‎(9).未果,寻病终( ) (10).后遂无问津者( ) ‎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其意。 ‎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同 解释: ‎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同 解释: ‎ ‎3.给下面加点的词选出正确的解释。‎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妻子:( ) A.男子的配偶 B.妻子和儿子 C.妻子儿女 ‎ ‎②.绝境:( ) A.险峻的地方 B.与世隔绝的地方 C.令人绝望的处境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A.运输往来 B.交错相通 C.相互连接 ‎4.《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时的人,《桃花源记》原是 中的 。‎ ‎5.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6.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 (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 D.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汉朝、魏晋,他们都不知道。‎ ‎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 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 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D.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7.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忘路之远近 C.处处志之 D.故时有物外之趣 ‎1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卷石底( )  坻( )  嵁(kān) ‎ 差互( )  翕忽( )  佁然( )  悄怆幽邃(qiǎo) (suì)‎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 篁竹: ‎ ‎(2)水尤清冽 尤: ‎ ‎(3)为坻 坻: ‎ ‎(4)为嵁 嵁: ‎ 16‎ ‎(5)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 ‎(6)日光下澈 澈: ‎ ‎(7)佁然不动 佁然: ‎ ‎(8)俶尔远逝 俶尔: ‎ ‎(9)往来翕忽 翕忽: ‎ ‎(10)悄怆幽邃 悄怆: 邃: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似与游者相乐 D.其岸势犬牙差互 ‎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 (2)见:①下见小潭( ) ②明灭可见( )‎ ‎(3)清:①水尤清冽( ) ②以其境过清( )‎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 ‎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 ‎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1 《核舟记》同步练习 ‎【基础练习】‎ ‎ 1.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的意思。‎ ‎ (1)罔不因势象形( )( ) (2)尝贻余核舟一( ) (3)箬篷覆之( )‎ ‎ (4)其两膝相比者( ) (5)矫首昂视( ) (6)其船背稍夷( )‎ ‎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解释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字。‎ ‎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①高可二黍许。( )‎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②珠可历历数也。( )‎ ‎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 ①若听茶声然。( )‎ ‎ ②其人视端容寂。( ) ②若止印三二本。( )‎ ‎4.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 ‎5.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 ‎ ‎ ‎6.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7.“舟子”,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诗经》两首 同步练习 一、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 ) 窈窕( )( ) 好逑( )( ) ‎ 寤寐( )( ) 溯洄( )( ) 坻( ) 荇菜( )‎ 16‎ ‎2、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 周南》。‎ ‎21 《庄子》二则 同步练习 ‎(一) 北冥有鱼 一、积累与综合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 ) 徙( ) 抟扶摇(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扶摇: ‎ ‎(2)亦若是则已矣 是: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 “ ”同“ ”, ‎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2)为 ①其名为鲲( )‎ ‎②化而为鸟( )‎ ‎(3)之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 ‎(4)其 ①其名为鹏( )‎ ‎②其视下也( )‎ ‎③其正色邪( )‎ ‎(5)而 ①化而为鸟( )‎ ‎②怒而飞( )‎ ‎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6.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6‎ ‎ ‎ ‎(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积累与综合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濠梁( )   鲦鱼( )   循其本( ) 汝安知鱼乐( )‎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安知鱼之乐 安: ‎ ‎(2)固不知子矣 固: ‎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 ‎ ‎(4)请循其本 循: ‎ ‎3.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子/固非/鱼也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 ‎22《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 虽有嘉肴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旨( ) 兑命( )  学学半(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弗食 弗: ‎ ‎(2)虽有至道 至道: ‎ ‎(3)教然后知困 困: ‎ ‎(4)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 ‎(5)学学半 学: ‎ ‎3.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语的古义。‎ ‎(1)虽有嘉肴  古义:   今义: ‎ ‎(2)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 ‎(3)教学相长 古义:   今义: ‎ ‎4.下列句中“其”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 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 ‎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 ‎(3)故曰:教学相长也。‎ 16‎ ‎ ‎ ‎(4)“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 大道之行也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 ) 男有分(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选贤与能  能: ‎ ‎(2)讲信修睦 修: ‎ ‎(3)不独亲其亲 亲: ‎ ‎(4)不独子其子 子: ‎ ‎(5)矜、寡、孤、独、废疾者 寡: 者: ‎ ‎(6)男有分 分: ‎ ‎(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 作: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选贤与能  ‎ ‎(2)矜、寡、孤、独、废疾者  ‎ ‎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不独亲其亲 亲: ‎ ‎(2)不独子其子 子: ‎ ‎5.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古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  今义: ‎ ‎(2)女有归  古义:  今义: ‎ ‎(3)矜、寡、孤、独 古义:  今义: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今义: ‎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货/恶其弃于地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谓/大同 ‎ ‎7.填空。‎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照应此句的是: 。‎ ‎(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5)男有分,女有归。‎ ‎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8 《马说》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6‎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才美不外见( ) ‎ ‎2.解释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2)不以千里称也  ‎ ‎(3)虽有名马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多义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 ‎(2)策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 ‎(3)以不以千里称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 ‎(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 ‎(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 (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 ‎5.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4)表现“食马者”以“不知马者”身份叹息,借以突出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 ‎6.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24 《唐诗二首》同步练习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大庇( )  突兀(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高者挂罥长林梢   罥:  长: ‎ ‎(2)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  能: ‎ ‎(3)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顷: ‎ ‎(4)秋天漠漠向昏黑 漠漠:  向: ‎ ‎(5)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 彻: ‎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庇:   寒士: ‎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突兀: ‎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来源:Zxxk.Com]‎ C.八月秋高/风怒号 D.风雨不动/安如山 ‎ ‎(二)卖炭翁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一丈绫( )  回车叱牛(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 ‎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 ‎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   叱: ‎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 直: ‎ 16‎ 1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