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最后一次演讲 (17)_鲁教版
新课指南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学 会本课的字词;体会本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掌 握文章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 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讲演语言 爱憎分明,要认真体会增强语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学 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体会其革命豪情。 关于演讲词 演讲词的特点:在内容上,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 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议论,说明,也不排斥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 楚简要不繁。 ①针对性。要考虑演讲的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 么问题,以及演说者所处的地位、身份等,力戒泛泛而谈,无的放矢。 ②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说词需要阐明 的意见和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必要的设问、反问,深入浅出的比 喻、引用,是增强演讲论辞启发性常用的方法。 ③感染性。由于演讲词是说给人听的,语言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是产生感染力的 先决条件。演说者能够现身说法,与听众作感情上的交流;而不是以教育者自居, 板着脸训人,这是使演讲词产生感染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为使演讲词以情动人, 无论议论说明还是记叙,在字里行间都应该倾注演讲者的真情实感。 课前预习 1.易读错写错的字 诬蔑( ) 屠杀( ) 恐怖( ) 挑拨离间( ) 召开( ) 卑鄙( ) wūmiè tú kǒng bōjiàn zhào bǐ 赋予( )卑污( )wū yǔ 蛮横: 2.重要词语释义 课前预习 捏造事实冤枉人。 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卑鄙恶劣。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①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②泛指为达到 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 挑拨离间: 卑劣: 赋予: 发扬: 诬蔑: 代价: 卑鄙无耻: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和坚强的民主战士。 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 从此跨人中国的诗坛。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这本诗集反映 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的现实极端的恨。他把自己 比喻为正在燃烧的红烛,宁愿牺牲自己,誓为他人造福。 1928年1月,诗集《死水》出版,这是他的代表作,面对苦 难的祖国,严峻的现实,他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炽烈,而虚幻的 唯美主义的成分减少了。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6年7月17 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 挠,可敬可佩。”周恩来同志在悼词中写道:“心不死.,志不 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 走近作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 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 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 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 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 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 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 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乙他忍 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 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 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文题背景创作背景 文章主旨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 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 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 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 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 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 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 斗争精神 整体感知 完成历史任务 历史上 最卑污 最无耻 事件 暗杀李公朴 为何被暗杀 争取民主和平 真理是一定胜利的 发扬云南人民 的 光 荣 传 统 随时准备牺牲 最 后 一 次 的 讲 演 重难点探究 1.这篇讲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 他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 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 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革命斗 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进行质问、痛 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 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重难点探究 整篇讲演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句式和多种修辞方法,增强了语 言的感染力和论辩的力量。全文运用了多个感叹句,这些感叹句, 有的是对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赞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 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云南光荣的历史,远的如 护国,近的如‘一二·一’,这些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 要发扬!”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 卑污、最无耻的事情!”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李先生倒 下了,也要换来一个政协会议的召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信 心!”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 是他们自己在慌啊!”有的是对昆明学生的号召……这些感叹句 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和战斗力。 2.文章是怎么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 论辩力量的? 重难点探究 3.讲演者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 是为什么? 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 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 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 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 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 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 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课内同步阅读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①你们 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 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 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②希特勒,墨索 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 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7.文中“你们”指的是_______,“我们”指的是_______。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 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9.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什么意思?“光明”指代的是什么?“打破这个黑暗”的意思又是 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子属于本段论点的是( ) A.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B.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C.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D.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 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揭露敌人 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 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 间的战斗感情。8.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 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9.①设问句;②反问句。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 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 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 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10.比喻(暗喻);表明反动派做垂死挣扎,斗争更残酷; 革命胜利;推翻反动统治。(此题主要通过个别语句来考 查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表达人民必胜、前途光明的信 念。)11.“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 了。”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坚决。12.B 课件制作:西华县红花镇一中郭伟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