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全册部编语文八上(附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同步练习全册部编语文八上(附答案解析)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23分)‎ ‎1.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芜湖wú hú 溃退kuì tuì 阻塞zǔ sāi 摧古拉朽 B. 泻气xiè qì 督战dū zhàn 业已yè yǐ 锐不可挡 C. 要塞yào sài 荻港dí 歼灭jiā nmiè 风平浪静 ‎2.常识填空(15分)‎ 新闻,又叫 ,它的结构通常包括 、 、 、 、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 、 、 、 、 。‎ ‎3.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A.至发电时止,我西路军将近三十五万多人民解放军渡过了长江。‎ B.在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了一切抵抗之敌。‎ C.通过本文的学习,使我深深地被解放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D.期末是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我们平时的努力。‎ 二.阅读理解 ‎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5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 联系上下文解释“经营”一词含义(2分)‎ 1.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3分)‎ 2. 用“/”线画出文章的层次。(3分)‎ ‎4.对应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写哪一路军的战斗情况?(3分)‎ ‎5.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4分)‎ ‎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2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指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2分)‎ ‎2. 文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说明了什么?(5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5分)‎ 三.作文:(50分)为本学期开学式写一则消息。‎ 要求:‎ 1. 格式正确;‎ 2. 内容真实,语言简明流畅;‎ 3. ‎300字。‎ ‎【参考答案】:‎ 一.‎ ‎1. C.‎ ‎【解析】此题考查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形近字易出现书写错误,多音字易出现读音错误,同音字常被误用。本题均从这三个角度考查学生字音字形的积累。A、B选项有以下四个词语书写或读音有误。故C选项正确。‎ A. 阻塞zǔ sè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B. 泄气xiè qì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 ‎2. 消息 , 标题 、 导语 、 主体 、 背景 、 结语 标题 、 导语 、 主体 。新闻写作必: 人物 、 时间 、 地点 、 事件发生的原因 、 经过、 结果 。‎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本单元课文均为新闻题材,因此掌握这些知识对进一步学习课文以及进行新闻写作都十分必要。此题按照课堂学习的内容填写即可。‎ ‎3.(1)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2)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此类题应该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语段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因此,答题也就围绕这两方面做答,答案才能完整。‎ 1. B ‎【解析】病句题是中高考中重要题型。学生需掌握常见错误类型,并且学会依据标志性词语快速识别语病。A句“将近”和“多”同时修饰限制“三十五万”,产生矛盾,故应删去一个。C句为滥用介词“通过”和“使”,淹没主语,故删去一个。D句为“两面对一面”问题,将前半句改为“期末能够取得好成绩”,或将后半句改为“取决于我们平时是否努力”。‎ 二.(一)‎ ‎1.本义经手管理,此为精心营造。‎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理解。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还要联系上下文,考虑该词语在具体语段中的含义。再者兼顾,回答方能全面。‎ ‎2.用标题或导语概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或“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与提炼能力。对于消息这一特殊文体,标题和导语都是对消息内容的概括。因此,用标题和导语概括均可。‎ ‎3.英勇的……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命令。‎ ‎【解析】本题考查对消息结构的把握。本文第一句话为导语,后面为消息的主体。因此分两层。‎ ‎4.从渡江起点和登陆地点可以推断出是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答此问题要结合第二则消息内容来分析判断。依据渡江的人数、时间、渡江的起点和登陆地点等都可以推断出是中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5.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解析】此题为内容提炼题型,答题的关键是明确问题问的是什么,之后依据问题找准相应语段,从语段中提炼相应的词语。课文第3句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情况,第4句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情况。因而从这两句话中提取动词、形容词即可。0‎ ‎(二) ‎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解析】此题考查对消息结构的把握。导语是电头后的一句或一段概括性的文字。课文一二句都是对百万大军渡江情况的概括,因此,导语为开头两句。‎ ‎2.这八个字写出了人民军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同时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抓住的关键词语显然是“冲破”“横渡”两个词。明确这两个词分别表现了哪些内容,这个题就迎刃而解了。‎ ‎3.议论;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的反动本质及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又有很强的政策性,从而使这篇消息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 【解析】此题考查对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把握。五种表达方式不难判断。分析作用一定要结合具体语段,先分析该语段写了什么内容,再分析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三.作文:示例:‎ 新学期,新面貌;新征程,新成长 红光中学新学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2018年8月31日上午9:00,红光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以“新学期,新面貌;新征程,新成长”为主题的开学典礼隆重举行。振奋人心的国歌拉开了典礼的序幕,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殷殷希望,谆谆教诲,李民生校长就我校上学期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对新学期的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并对全校师生寄予了“快乐学习,幸福育人”的厚望。林佳颖书记宣读了上学期“三好学生”、“‎ 文明标兵”、“礼仪之星”等德育先进学生获奖名单;王主任宣读了上学期期末优秀成绩获奖学生名单。学校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典礼的最后,主持人张主任做了总结,并对全体同学提出了殷切希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学期伊始,简洁隆重的开学典礼,鼓舞了士气,明确了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红光中学将更加辉煌!‎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每组词语注音都正确的是( )‎ A. 遗嘱yí zhǔ 巨额jù’é ‎ B. 载重zǎi zhóng 栽树zhāi shù C. 渗透cān tóu 悲惨bēi cǎn ‎ D. 颁发fēnfā 掺和chān huo ‎2.解释词语:‎ 颁发:‎ 建树:‎ ‎3. 用给出的词语填空:‎ ‎ A.经过老师的努力,考试成绩已经( )完毕。‎ ‎ B.经过专家的( ),这批出土文物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00年。‎ ‎ 评定 鉴定 ‎4.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2018年,世界上已有逾900多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 删去“逾”或“多”‎ ‎ B.通过实地研究,使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 ‎ 将“方案”改为“措施”‎ ‎ C.由于运用了全新的技术手段,一厂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将“改进”改为“提高”‎ ‎ D.诺贝尔奖评委会通过并讨论了本年度诺贝尔奖获奖名单。‎ ‎ 将“通过”和“讨论”互换位置 ‎5. 下列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 ‎[情境]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 A. 我今天不去看球了,你自己去吧!‎ B. 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C. 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D. 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二.阅读理解:‎ ‎ (一)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 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 开头加粗黑体字部分叫作_________,也称“消息头”,交待了通讯社名称、发稿_________和发稿___________,表明消息材料_________、报道_________。‎ ‎2. 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报道了诺贝尔奖颁发的相关情况,叙事准确、翔实。‎ B.消息短小,所以叙事必须概括性强,不能使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C.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构成,这五部分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 ‎3. 第1段是消息的 部分,点明了消息的 ,及诺贝尔奖颁发的 。‎ ‎4. 新闻讲究语言简洁,但导语部分却把诺贝尔遗嘱内容详细引用出来,这样写合适吗?有什么作用?‎ ‎5. 第2段一一列举了五类奖项的获得者,他们的位置可以调换吗?‎ ‎6.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本文最后一段为背景,有人认为删去也不影响新闻的完整性,你怎么看?‎ ‎(二)又一归化球员即将到位!‎ 恒大外租大将提交入籍材料:我想成中国人 北京时间8月21日消息 ……‎ 罗伯特•萧的祖父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此前曾有消息称,恒大将为萧完成归化,而萧也参加了恒大的冬训。但由于相关手续未能及时办理完成,恒大才选择将萧外租。萧最终以外援的身份加盟申鑫,来到中甲后,据悉申鑫教练组十分认可他,“颇有比罗比罗的影子。”‎ 上海申鑫与北体大的中甲联赛中,萧打入一球,这也是他中甲生涯首球。不过可惜的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二次转会期,阿拉吉•曼苏尔•巴替换了罗伯特•萧的一线队报名,萧目前处于无球可踢的尴尬。‎ 不过好消息是,萧的入籍手续一直都在办理。据罗伯托•萧的家人们介绍,他从小能使用简单的广东话与家人交流。如今报道称,萧已经开始学中文,会讲“你好”“最近怎么样”等简单用语。‎ 采访中,萧也明确表示,希望能够成为中国人:“如果我爷爷能看到我重新回到中国,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中国人,他一定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的家人、朋友都支持我来中国,成为真正的中国人。”‎ 值得一提的是,萧能否为国足征战,和布朗宁一样,需要看恒大与FIFA的交涉结果。‎ ‎ (注:归化球员,是指在出生国籍以外自愿、主动取得其他国家国籍的球员。)‎ ‎(摘自网络。原文有删改)‎ ‎1. 指出这则消息的主标题、副标题、电头。‎ ‎2. 消息的标题、正文都引用了萧的原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这则消息省略了导语,试给这则消息补写一条导语。‎ 三.写作:‎ 开学后你一定听到或见到不少新鲜事,请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事件写一则消息。‎ 要求:1.符合消息的结构;‎ ‎ 2.语言简明,报导真实;‎ ‎ 3.300字以上。‎ ‎【答案与解析】‎ 一.1.A.‎ ‎【解析】BCD选项正确的读音如下(加粗字体为题目中错误的选项):‎ B. 载重zài zhóng 栽树zāi shù C. 渗透shèn tóu 悲惨bēi cǎn ‎ D. 颁发bānfā 掺和chān huo ‎2.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建树:建立的功绩。‎ ‎【解析】此题考查本课中重要词语的积累。解答要精准,按注释或词典释义即可。‎ ‎3. A. B. ‎【解析】此题考查同义词辨析与运用。“评定”“鉴定”,都是动词,都含有“做出评判”之意。“评定”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多指工厂产品、文艺作品、学习成绩及工作质量等。“鉴定”指鉴别和评定人的优缺点,事物的真伪、优劣,包括对艺术品的评价。明确二者使用范围的差异,答案就不难选择了。‎ ‎4.B ‎【解析】A选项“逾”“多”同时修饰限制“900”,是重复赘余毛病,因此应删去一个。给出的修改方法正确;B选项为滥用介词,淹没主语,正确的修改方法应该是删掉 “使”。故给出的修改方法错误;C选项“生产效率”与“改进”搭配不当,因此改为“提高”,修改正确;D选项“通过”“讨论”语序不当,应该先“讨论”,之后再“通过”,修改正确。‎ ‎5.D ‎【解析】A.没有注意礼貌用语,表达不得体;B选项不注意说话对象及场合,用词生涩,书面化,也不适合同学之间的交流;C选项表意不完整,没有表明是否去看球赛。D选项表达得体、明白,注意了礼貌用语。所以D最得体。‎ 二.(一)1. 电头 地点 时间 真实 及时 ‎【解析】此题考查对电头所表述的内容及作用的理解。电头大多都包含通讯社名称,发电日期等,因而具有材料真实、报道及时等作用。‎ ‎2.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消息叙事翔实及文学化手法的考查。消息短小,叙事概括性强,但可以使用文学化的手法,抒情化的语言。‎ ‎3.导语 核心内容 对象 ‎【解析】此题考查对消息结构的把握。本消息第一段为导语,导语是对消息主要内容的概括。结合消息的一般作用及具体语段内容不难提炼答案。‎ ‎4. 这样写合适。因为遗嘱内容交代了评奖的标准及奖项,这是诺贝尔奖的重要信息,同时还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内容及作用的把握。尽管消息的语言要求简明,但此处引用遗嘱内容恰恰是本消息的重要内容,并且对后文有领起作用。第二段中所列获奖者,均是按照遗嘱所列几大领域中做出突出最大贡献的人,因此这样写很合适。‎ ‎5. 不能。虽然这五种奖项是并列的,但顺序与上文诺贝尔的遗嘱相照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解析】此题考查材料安排的顺序问题。前后一贯,读起来才顺畅,也让人感到逻辑性强。这也是学生在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6.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本则新闻单独用一段文字交代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让人们对首次颁发的诺贝尔奖有了全面的了解,说明了评奖的公平、公正,表达了对诺贝尔的敬意。所以不能删去。‎ ‎【解析】此题是对语段内容及作用的考查。首先要明确语段的具体内容,之后再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诺贝尔奖的公正性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的内容,而背景材料的交待恰恰打消了人们的疑虑,因此,这段交待必不可少。‎ ‎ (二)1.主标题:又一归化球员即将到位!‎ 副标题:恒大外租大将提交入籍材料:我想成中国人 电头:北京时间8月21日消息 ‎ 【解析】此题考查对消息结构的把握。标题可以分为引题、正题、副题。本消息报道的是萧的归化问题,所以主标题为“又一归化球员即将到位!”而后一句是对主标题的补充,所以为副题。电头是消息前面的交待通讯社名称及时间地点的文字。‎ ‎ 2.引用原话,既能突出消息报道的主要内容:加入中国国籍,同时,引用原话,也更能体现消息的真实可靠。标题中引用原话,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解析】此题应该从表达内容及表达效果两方面来思考。消息的主要内容是球员萧入中国国籍事件,而其原话也正能体现这一内容,且引用原话更有可信度,体现消息的真实性。‎ ‎3. 示例:据《东方体育日报》报道,罗伯托•萧已提交入籍材料,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我想成为中国人”。‎ ‎【解析】此题即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也考查学生对消息结构的把握。导语是主体前概括性的一句或一段话,因此,根据标题及主体所叙述的中心内容提炼即可。‎ 三.作文示例:‎ 感念师恩教师节主题升旗仪式 ‎ 9月10日,在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红光中学隆重举行“感念师恩”教师节主题升旗仪式。本次升旗仪式由团委主办,校学生会主持,全体师生参加本次专题升旗仪式。首先,旗护卫队成员迈着矫健的步伐,护送五星红旗走向升旗台,在雄壮的国歌伴奏下,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永恒的旋律在校园冉冉升起。升旗仪式上,伴随着“感谢你,老师”的优美旋律,四名同学走上讲台进行诗朗诵,深情歌颂了教师甘为人梯、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平凡和伟大,用最诚挚的情感表达了对老师们的感恩之情,也引发了全校学生的共鸣。随后,学校对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个人进行表彰,充分展示全校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努力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最后,由刘辉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祝福中,刘校长指出: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不可废,依法办学,守法执教,法不可违,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快乐学习的根、幸福育人的源,情不可淡!真挚的话语迎来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此次教师节活动,使全体师生受到了精神洗礼,“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简短而又隆重的主题升旗仪式,既让同学们懂得了关爱和付出的道理,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增强了全体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红光中学的所有教师都将捧着一份亲情、友情和真情,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为孩子们共擎一方蓝天,让爱的梦想在校园里放飞!‎ ‎《“飞天”凌空》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载重(zǎi) 翘首(qiáo ) 酷似(kù) 锐不可当( dāng) ‎ B敛声(liǎn) 颁发(fēn) 屏息(bǐng) 卓有成就(zhuō)‎ C凌空(líng) 轻盈(yíng) 悄然(qiǎo) 舐犊情深(shì) ‎ D 旋风(xuán) 缭乱(liáo) 绷直(běng) 如梦初醒(xǐng)‎ ‎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 A.㴋洒 敦煌 晾晒 由衷 B.新秀 酷似 泄气 建树 C.巨额 仲栽 翻腾 瞬间 ‎ D.沸腾 漂浮 遗嘱 溃退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明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吕伟的精彩表演,使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今年利奇马和白鹿两大台风肆虐东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避免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各级防洪指挥部相继成立,提前做好了防洪准备。‎ D.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4.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何为担当?担当是衡量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 史记 》;_____________,林则徐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胆气挺身而出,虎门销烟;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虽然遭遇贬谪,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胸。‎ ‎ ①担当是种责任 ②担当是种境界 ③担当是种勇气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①②③‎ ‎5.文学常识填空:‎ ‎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新闻包括 、 、 、速写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 ‎ 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 、 、最富有特征的 和 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二者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 ,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 。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是重视运用 ,采取多种 ,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二者差异在于,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 ;新闻特写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 ,着重描写 ,并且比通讯更强调 和 。 ‎ 二、阅读:‎ ‎“飞天” 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 夏洁然 樊云芳 ‎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那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一秒七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开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象轻盈的箭,“味”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  “妙!妙极了!” 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从裁判手里亮出了9.5分的高分。‎ ‎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解释加点词语:‎ 屏息敛声:‎ 悄然:‎ ‎2.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抓住了哪一个瞬间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 ‎ ‎ ‎ ‎ ‎3.(1)说说你的理解文章开头写白云、飞鸟有什么作用?‎ ‎ ‎ ‎ ‎ ‎(2)文章以“飞天凌空”为题有什么妙处?‎ ‎ ‎ ‎ ‎ ‎4. (1) 运用比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一例分析。‎ ‎ ‎ ‎ ‎ ‎(2) 作者除了从正面直接描写运动员的瞬间跳水动作,还运用了侧面描写,请对此作分析。‎ ‎ ‎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三、中考链接:记叙文阅读。‎ 好一朵木槿花(2019黑龙江大庆中考试题)‎ 宗璞 ‎①‎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⑤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⑪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⑫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⑬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⑭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⑮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⑯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1.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6分)‎ ‎(1)阅读全文,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的过程依次是:(2分)‎ 轻视、________、欣赏、赞美、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一句中连用三个“偶然”,前两个“偶然”的含义相同是________;第三个“偶然”的含义是________。‎ ‎(3)第⑦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2.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安排结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 ‎ ‎3.本文赞美了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阅读全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答案与解析】‎ 一.1.C ‎【解析】A.载重(zài) B. 颁发(bān) 卓有成就(zhuò) D.旋风(xuàn)绷直(bēng)‎ ‎2.B.‎ ‎【解析】A. 潇洒 C.仲裁 D.飘浮 ‎3.D.‎ ‎【解析】A.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删掉“通过”或“使”,保留一个介词即可。B.“两面对一面”错误。删去“能否”,或在后句“是”后加上“能否”。前后保持一致。C.“避免”和“不”多重否定,使意思正好相反了。删去“不”或将“避免”换成“使”。‎ ‎4.C.‎ ‎【解析】这是一个议论语段,每一个事件对应一个小分论点。抓住事例中的关键词,能帮助我们明确其所证明的论点。司马迁事例中“使命”一词,显然是一种责任;林则徐事例中“胆气”一词是一种勇气;范仲淹事例中“心胸”是一种境界。由此不能判断正确答案。‎ ‎5. 消息 通讯 特写 消息 形象化的描写 最具有价值 最生动感人 片段 部分 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全过程 片段 形象思维 文学手法 纵剖面 横剖面 精彩瞬间 时效性 现场感 ‎ ‎【解析】本单元课文均为新闻体裁,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本单元新闻写作打下基础。知识内容来自课后的补充内容,按照课堂所学填写即可。‎ 二. ‎1.屏息敛声: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时止住了呼吸不敢出气。形容小心翼翼或聚精会神的样子。‎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解析】此题考察词语解释,按词语本义解释即可。‎ ‎2. 抓住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取桂冠的1.7秒来进行细致描述。‎ ‎【解析】本题既考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也考察了对新闻特写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 ‎3.(1)以白云飘浮、飞鸟掠过之动态,衬托出吕伟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2) 敦煌壁画中著名的“飞天”是飘飘欲飞的仙女,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增加了特写的文采,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解析】(1)小题是一段环境描写,可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回答。环境描写除了交待人物活动的环境,还有突出人物,烘托气氛等作用。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回答即可。(2)题理解鉴赏标题。这样的标题一般都具有比喻意,先指出比喻的内容,再谈作用,这样回答才完整。‎ ‎4. (1) 示例:“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将吕伟跳水的速度、动作比作“旋风”“流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跳水速度之快,动作之娴熟、优美。‎ ‎ (2) 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从侧面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了出来。‎ ‎(3)动作描写。用“舒”“举”“蹬”“飞”几个动词写出了吕伟动作的轻盈,表现了她跳水技艺的高超。‎ ‎【解析】第4题均是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 .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包括句子含意、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词性等。‎ B .确定最佳赏析角度。首选修辞或人物描写方法,无以上两点,则考虑其他赏析角度。‎ C.结合具体语境,指出其特定作用。‎ 据此,我们可以解答这三道题:‎ ‎(1)题对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赏析。首先找出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其次分析比喻的具体内容,最后分析这样写的妙处。(2)题考察人物描写的方法。人物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此处为侧面描写。其作用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主旨服务的。结合具体语段围绕这两点分析即可。(3)题是一段动作描写。要找出关键动词,首先明确这几个动词写出了怎样的动作,再分析作用即可。‎ 三.1.(1) 惊喜、期待。‎ ‎(2) 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出乎意料的。‎ ‎(3)拟人和比喻。 ‎ ‎【解析】(1)题为内容提炼题,要明确要求提炼的内容是什么。这里是要找出作者态度变化的词语。解答时先锁定答案所在区间,再寻找答案。(2)题是理解某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首先要明确词语本义,再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3)题考察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把握。掌握常用修辞方法的相关知识,此题不难判断。‎ ‎2.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文中先说她的不起眼,被轻视,然而在后面的经历中:荒草丛中,她依然绽放,水泥、砖块重压之下,她坚强绽放,作者的感情自然随着由轻视到惊喜,再到欣赏、赞美。这样使作者感情变化自然,突出了木槿花所蕴含的精神——不屈、抗争、顽强、乐观等等。‎ ‎【解析】此题考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题干中已指出“先说……平庸的,后说……”,因此不难判断是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这样安排的妙处,按题干的要求,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回答。‎ ‎3.示例:不埋怨命运的不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拼搏;不管经历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灰心丧气,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乐观之心;面对孤独和寂寞时,有坚定的信念,努力为美好去打拼。‎ ‎【解析】此题为主观表达题。答案不统一,可以尝试联系文章的主旨作答。‎ ‎《一着惊海天》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桅杆(wéi ) 翘首(qiào) 殚精竭虑(dān )‎ B 镌刻(juān) 悄然(qiāo) 一丝不苟( gǒu )‎ C 紧绷(bēng) 咆哮(xiāo) 屏息敛声(bǐng) ‎ D 督战(dū) 颁发(bān) 眼花缭乱( liáo )‎ ‎2.按拼音将词语工整书写在田字格内:‎ hào hàn xián shú ‎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明确的一项是(2018山东济宁中考试题)( )‎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5. 请仿照划线句子再写两句(2018四川遂宁中考试题)(4分)‎ 遂宁,因为涪江而充满了灵动与诗意。这座东西融汇、南北兼蓄的城市,同时拥有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基因,经过历史积淀,最终孕育出涪江河畔这块诗意般的土壤。漫步涪江河畔抬头远望,你会领略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漫步涪江河畔________ ;漫步涪江河畔________。‎ 二、 阅读:‎ ‎(一)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 蒲海洋 ‎ 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 ②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 ③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 ④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难题。在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 ……‎ ‎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战位上,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 ‎1.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 ③④段似乎与本次着舰无关,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 ‎ ‎ ‎ ‎3.赏析下面的语句:‎ ‎ 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 ‎ ‎ ‎ ‎4.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 ‎ ‎5.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 ‎ ‎6.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二)国产航母将使用的国产重型燃气轮机首次曝光(2018湖南怀化中考试题)‎ ‎①燃气轮机是现代制造业的“动力之源”,其中的涡轮高温叶片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日前,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课题“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 ‎②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而涡轮高温叶片及其制造技术则是燃气轮机的核心,也是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 ‎③‎ 国外对此严格保密,客观上使我国的大飞机、地面燃机等重大工程均受制于人。2008年上海市科委设立重大研究专项课题,针对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F级256MW重型燃气轮机涡轮高温叶片开展技术研究和攻关,由上海大学为主承担。‎ ‎④涡轮叶片的制造原理,是将镍基金属溶液浇铸在模具,再进行冷却结晶,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涡轮叶片能否耐受高温、是否有足够的强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甚至方向都有关系。‎ ‎⑤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目前行业内最难的技术,是让整个叶片成为一个晶粒,即“单晶”技术。‎ ‎⑥此外,如果让晶粒有序地向一个方向排列,也能提高叶片强度,避免断裂,此类技术为“定向”技术。通过4年的努力,课题组在上述两种技术路径上均有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路线。‎ ‎⑦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方面突破国外封锁,对于国内发电厂来说也是重大利好消息。就比如重型燃机的一级涡轮,一共有96片高温合金叶片,如果采用国外厂商的产品,一片叶片的制造成本在40万元左右,市场售价达100万元;但如果采用国产叶片,制造成本仅为国外价格的1/4。‎ ‎⑧中国将会在2015年完成首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在5-6万吨)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动力航母预计将会在2020年下水。‎ ‎(选自《参考消息》略有改动)‎ ‎1.阅读选文,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一般来说,晶粒数量越少,其耐高温性越差。‎ B.涡轮叶片的制造过程类似于冬天水汽在玻璃窗上遇冷结晶形成“冰花”,其强度、耐高温性与结晶过程中的温度以及晶体形成的数量、方向有关系。‎ C.以上海大学为主承担的重大专项课题组在“单晶”技术和“定向”技术两个方面都有突破,有助于我国在燃气轮机关键部位方面突破国外封锁。‎ D.燃气轮机是大型客机、特种船舶(重型航母)和民用发电等领域的主要动力源之一。‎ ‎3.第⑦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4.第⑤段画线句子“一般来说,晶粒数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也越能胜任发电机燃气轮机等高功率设备用途”中的“一般来说”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 ‎ ‎【答案与解析】‎ 一.1.D ‎【解析】 此题考查字音的准确掌握。ABC中错误选项为:A 翘首(qiáo) B 悄然(qiǎo) C 咆哮( xiào ) ‎ ‎ 2.浩瀚 娴熟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能力。汉字书写要正确、规范,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D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首先要明确成语含义,其次还要明确词语的使用对象。D选项中“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很大,用在这里修饰“中国力量”显然不恰当。‎ ‎4.B ‎【解析】A表意不明,“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的“他”有歧义;C句式杂糅,“目的”和“为了”删掉一个;D缺宾语,在“沟通”后面加上“的共识”或“的协议”。‎ ‎5.示例:你会流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你会升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 ‎【解析】此题为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考查仿写,首先要明确语段的内容,关注前后语句内容及句式,提炼出仿写的句式;其次还要考虑仿写的内容要与前后文衔接一致。本题需要仿写的句式是化用古诗名句来抒写漫步涪江河畔时的所见所感。符合这一要求即可,答案不唯一。‎ 二.(一)1.自然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及作用的把握。这是一段环境描写,从内容上不难判断。其作用要可以参考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同时还是要结合具体文章来具体分析。‎ ‎2.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解析】此题考查对段落内容及作用的把握。首先明确段落内容,其次再考虑结构方面是否具有承接前文、引出后文某内容等。‎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歼-15舰载机”比作“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斗机着舰时的轻巧灵活。‎ ‎【解析】此题考查对精彩语句的赏析。此类题答题步骤为:先明确使用了何修辞手法;其次具体回答该修辞手法内容;最后答作用。‎ ‎4.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解析】此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把握。此句为侧面描写,侧面描写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服务的。回答时除考虑这一点外,还要抓住原文认真体会其效果。‎ ‎ 5.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解析】此题考查对精彩语句的赏析。首先明确使用了何修辞手法,要理解“刀尖上的舞蹈”含义。理解了本意就不难回答这个比喻的作用了。‎ ‎6.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解析】回答此题可以尝试用先删除再比较效果的方法。‎ ‎(二)1.从文中第②段话中,可以得出涡轮高温叶片及其制造技术是制约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的主要瓶颈。‎ ‎【解析】此题为内容筛选题。先将问题代入原文,前后检索,可以从原文中提取答案。‎ ‎2.A ‎ ‎【解析】从第⑤段话中可以得出晶粒数量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 ‎3.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把握。学生对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形式及特点要熟练掌握。会用标志性词语来判断。如用数字来说明的,考虑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比如”字样,要考虑举例子说明方法等。‎ ‎4.不可以,“一般来说”表明涡轮高温叶片的制造与晶粒数量有关系,晶粒数量越少,叶片的耐高温性越好是一种普遍现象,不排除其特殊性,删掉了就显得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无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解析】此题为说明文常考题型。答题步骤先表态:“不可以”,再分析比较加上这个限定词和删掉后有何不同,最后得出结论:删掉后过于绝对,原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ì)‎ C.绯红(fēi)     芋梗(gěng)     发髻(jì)     系住(jì)‎ D.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 ‎【答案】D ‎ ‎【解析】“畸”音:jī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啡谤 托辞 油光可鉴 精通时事 ‎ ‎ B.胶菜 掌故 好意难却 小而言之 ‎ ‎ C.宛如 裹脚 查无消息 几次三翻 ‎ ‎ D.诘问 驿站 如梗在喉 抑扬顿挫 ‎【答案】B ‎【解析】A.诽谤 C 杳无消息 D如鲠在喉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 B.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C.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 ‎ D.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答案】 C ‎【解析】A.比喻 B.反语 D.比喻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017山东潍坊中考试题 )‎ 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形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答案】C ‎【解析】A成分残缺;B结构混乱D搭配不当 ‎5.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017广州中考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 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走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答案】D ‎【解析】语句衔接题首先要明确该语段是记叙、议论或说明。本题显然是议论,因此首先找出观点句第句并放在第一位,第六句“表面上”和第五句“实际”是衔接在一起的,再结合其他语句的关联词等可推断先后顺序。因此选D项。‎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10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6、“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直”一词说明了什么? ‎ ‎ 这样:‎ ‎ 一直:‎ ‎【答案】“这样”指:“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 ‎ “一直”:突出时间之长,表明先生对“我”的帮助是诚恳而持久的。‎ ‎【解析】此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和对重要词语的理解。代词的指代内容要找到原文位置,前后检索,多数情况在这个代词的前面。重要词语的理解要结合具体语段的具体内容,同时联系前后文来体会。‎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答案】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图;了解裹脚。‎ ‎【解析】此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能够正确提取事件关键词即可。‎ ‎8、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 ?“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 ‎ ‎【答案】“很吃了一惊”是因为藤野先生竟然亲自给“我”这个中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我”的讲义中有那么多脱漏的地方和错误的文法,让先生费神.。‎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具体内容的理解。找到问题所在区间,找到关键词“原来”。这一句即答案所在位置,据此提炼整理答案即可。‎ ‎9、“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分析这段心理描写的内容和作用。‎ ‎【答案】这段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当时对藤野先生的帮助不是很理解的心,照应了上文”可惜我那时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解析】分析心理描写的内容要结合具体的情节,其作用主要从前后文照应上考虑。‎ ‎10、试通过选文中的具体事件概括藤野先生性格特征。‎ ‎【答案】添改讲义事件,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纠正解剖图,表现先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循循善诱的治学态度;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先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诚恳的态度;了解女人裹脚,表现了先生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概括出选文中的具体事件,再依据具体事件分析表现出的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1-14题。‎ 最后的铁匠(2019内蒙古包头中考试题)‎ ‎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 ‎③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荣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 ‎④一把镰刀面对广阔田野中各种各样的人,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里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 ‎⑤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有一回,吐迪的太爷掌锤时,给一个人打过一把歪把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太爷临终前,终于等来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挂在墙上的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悠远……‎ ‎⑥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吐迪家的每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儿,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被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的镰刀。‎ ‎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古老,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作者:刘亮程 有改动)‎ ‎11.结合全文说出第③段中加点词“微妙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答案】指打铁时诸如火候大小、锤打力度等经验性的东西。‎ ‎【解析】“有些很奥妙的东西”,显然是一些看不见、说不明的东西。结合全文传授打制农具的手艺,可见是那些经验性的东西。‎ ‎12.读了第⑤段,你从铁匠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答案】看到了铁匠那种诚信守约、对自己的活计精益求精的精神。 ‎ ‎【解析】依据本段第一句话,“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可见铁匠的诚信;对于产品,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总要敲打下去,可见其精益求精。‎ ‎13.请品析文中第⑥段画线语句的妙处。‎ ‎【答案】使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吐迪·艾则孜的神态(外貌),突出了他做活时的专注;把记痕比作月牙儿,记痕传递的是一种手艺和精神;作者巧妙地由实到虚,将眼前情景和铁艺传承历史联系起来,使主题得以升华,为我们带来美好体验和深刻感悟。‎ ‎【解析】赏析语段妙处,第一步判断修辞手法;其次具体指出修辞手法的内容;最后指出这种手法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14.联系题目谈一谈如何看待传统手工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案】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打铁这类手艺日渐衰微甚至消失,题目“最后的铁匠”意即如此。在一种技艺中,融入的是自己和几代人的生命,铸就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视、继承并发扬光大。‎ ‎【解析】主观表达题,要有明确的观点,能自圆其说即可。另外题目要求联系标题来谈,故应指出标题的内涵。‎ ‎《回忆我的母亲》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翘首(qiáo) 不辍(chuò) 勉强(qiáng) ‎ B. 悄然( qiǎo) 外甥(shēng) 祖籍(jì)‎ C.规律(lù) 溺死(nì) 咆哮( xiào ) ‎ D. 颁发(bān ) 劳碌(lù) 慰勉(wèi) ‎ ‎【答案】D ‎【解析】:A项中“强”应读“qiǎng”;B项中“籍”应读“jí”;C项中“律”应读“l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溺死 迁涉 托辞 瞩目 B.荣辱 私塾 碾转 聊叙 C.劳碌 衙门 逊色 通辑 D.慰勉 妯娌 竭力 发髻 ‎【答案】D ‎ ‎【解析】A项中“迁涉”应为“迁徙”;B项中“碾转”应为“辗转”;C项中“通辑”应为“通缉”‎ ‎3.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为幸福乡的农民建造并设计了新型阳光大棚。‎ ‎ 将“建造”和“设计”调换位置。‎ B. 学生每天花上大约两小时左右的时间玩手机会影响学习。‎ ‎ 删去“大约”或者“左右”。‎ C. 阅读小说时,我们要注意体会它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丰富细腻的情感。‎ 将“体会”改为“梳理”。‎ D. 梵·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一种鲜明的黄色,被视为他的“艺术签名”之一。‎ ‎ 在“被视为”前加“这种黄色”。‎ ‎【答案】C ‎【解析】C选项为并列短语与前面的修饰语搭配不当,“体会”与“情节”搭配不当,“梳理”与“情感”搭配不当,因此只改动修饰语句子仍然存在语病。可以将“跌宕起伏的情节”删掉。‎ ‎4.下面情境下,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 [情境]小明一家为爷爷庆祝七十大寿,儿孙团聚,多日不喝酒的爷爷来了兴致,想要畅饮一番。小明知道爷爷有高血压不能多喝酒,他想劝爷爷少喝一点酒,于是他说:‎ A.爷爷,您要是觉得酒好,就自己慢慢喝,喝不了的留着以后喝。‎ B.爷爷,您忘了自己患有高血压吗?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啊。‎ C.爷爷,您健康长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为了健康,还是少喝一点。‎ D.爷爷,嗜酒可不是好事情,作为长辈要给我们做一个好的示范。‎ ‎【答案】C ‎ ‎【解析】A.没有起到劝爷爷少喝酒的目的,表达不准确;BD没有注意说话对象,批评指责,语气生硬,对长辈不够尊重,故表达不得体。‎ ‎5. 仿照句子,写一句话(2018年湖北黄石中考试题)。‎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用一幅画卷来描绘它的火辣奔放。‎ ‎【解析】扣住“夏天是个好节”这个中心句,可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 ‎6.文学常识填空:‎ ‎ 回忆录是指追忆本人或他人_________或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作者把所回忆的一些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同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加以适当的______________。在写法上,回忆录最大的特点是 ‎___________。一般采用第______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语言表达上追求__________。 ‎ ‎【答案】过去的生活经历 抒情和评论 实事求是,不虚构 一 朴素自然 ‎【解析】初中阶段应该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本题考查对回忆录这一文体知识的把握,按照回忆录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二、阅读:‎ ‎(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片段回答问题 ‎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1)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2)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7.本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答案】议论兼抒情。‎ ‎【解析】这部分文字以议论为主,在议论的同时,也流露着对母亲崇高品质的赞美,对母亲的离世感到无比悲痛、怀念之情。‎ ‎8.简要概括“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 【答案】①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②母亲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③母亲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提炼。语段中有标志性语言:“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据此找到答案。 ‎ ‎ ‎ ‎9.最后一句加点字“这”指什么?‎ ‎【答案】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代词都是承前省略的,找到“这”,向前检索,即可找到答案。‎ ‎10.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加点词“创造了”和“创造着”重复吗?分别指出它们的含义。‎ ‎【答案】不重复。“创造了”是说过去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创造着”表明现在的历史仍由人民继续创造着。‎ ‎【解析】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一是要联系词语本义,再是要结合上下文理解。“了”“着”两个助词分别表示“过去的”和“正在进行的”。再联系原文可知其含义。‎ (2)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试对这个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这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把对母亲的爱升华到对人民的爱,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宽阔博大的胸襟。使文章的主旨与情感得到升华。‎ ‎【解析】赏析句子,一般有如下步骤:首先明确修辞手法;其次明确具体内容;再次从表达效果及文章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来分析。‎ ‎(二)老人与壶(山东聊城中考)‎ ‎(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摆放得螯整齐齐。店主是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2)在店门前,有老人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然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得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 ‎(3)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4)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举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6)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 “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 ‎(7)来人讪讪搭语:“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8)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9)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稚,紫黑中进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因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的美名,可见他的制金技艺在当时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10)“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11)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12)“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13)老人依旧摇头。‎ ‎(14)“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15)“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语,不再理会文物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16)文物贩子悻倖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17)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18)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19)自从文物贩子走后,这几天,老人心烦意乱,茶饭不香,夜里老是做着梦:总是梦见自己的茶壶仿佛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因此,老人很疲惫,神色恍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 ‎(20)老人听见有人叫喊,睁开了眼。‎ ‎(21)文物贩子认为老人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再问:“三十万,壶卖不卖?”‎ ‎(22)老人微微一怔,摆摆,没有理会文物贩子。‎ ‎(23)文物贩子再次悻悻离去。‎ ‎(24)文物贩子走后,老人的心情极度糟糕,无緣无故发着无名的火,显得坐卧不宁。夜间的噩梦频频发生,夜不能寐,搞得筋疲力竭。‎ ‎(25)大概过了一个月,文物贩子又来了。这次,文物贩子不是一人前来,而是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 ‎(26)“你老爸的茶壶,我出四十万,你们弟兄俩—人可以分得二十万,在城里买房交首付不用着急了。”文物贩子指着茶壶小声嘀咕着。‎ ‎(27)老人的儿子被文物贩子说得早已经心动。‎ ‎(28)老人看了俩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把壶抱进了怀里。‎ ‎(29)“爸,喝茶用什么壶不可以?”大儿子发了话。‎ ‎(30)“我们买房买车都需要钱。这茶壶卖了吧! ”小儿子直接挑明话题。‎ ‎(31)“这茶壶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敗在我的手里。这茶壶跟我几十年了,有了感情,自从你们到外面大城市里工作后,你妈走了,你们一年半载可曾回来几次?可曾陪我喝茶谈天?”老人气愤地嚷叫着。‎ ‎(32)老人发完话,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 ‎(33)就在这时,意外事情发生了:老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手里的壶脱掉,磁撞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34)老人望着茶壶,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35)文物贩子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却目瞪口呆……‎ ‎(36)之后,老人换了新砂壸喝茶,看着书,守着书店……‎ ‎11.概述故事情节。(4分)‎ ‎【答案】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屡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 ‎【解析】概括情节时一般使用“人物+事件”句式,语言应简短,但还要表达明确。本题在提炼情节时容易有遗漏,所以可以适当地参考一下分值。‎ ‎12.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答案】环境描写。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 ‎【解析】分析语段作用,首先考虑该段为什么描写,再明确所描写内容,最后分析在情节和结构上的作用。‎ ‎13.说说笫⑨段详细介绍壶的用意。(4分)‎ ‎【答案】既写出了壶的古朴典雅、有灵气,突出其贵重,又为下文文物贩子多次上门买壶做铺垫。‎ ‎【解析】文段中作者借文物贩子的眼对壶进行细致描写,可以看出这意在突出壶的贵重。文物贩子看到如此贵重的壶,自然想买到手,再联系下文文物贩子多次登门求购,可以看出有做铺垫的作用。‎ ‎1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9)段的画线句.(2分)‎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人矛盾痛苦的心理状态。‎ ‎【解析】本题明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故首先判断修辞方法,再写出具体表现出的内容。‎ ‎15. 老人为什么“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4分)‎ ‎【答案】壶碎后老人先是感到吃惊与心痛,但一想到从此摆脱困扰,内心释然,表情平静。‎ ‎【解析】要抓住老人两个神态描写:“一愣”“安详”,结合具体故事情节,这样贵重的文物打碎了,显然是吃惊、心疼,但壶没了,与之相关联的困扰也没了,所以会释然。‎ ‎16. 小说为什么以“老人与壶”为题? (4分)‎ ‎【答案】交代了主人公为老人,点明了线索是壶,故事围绕老人与壶展开。说明:本题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一般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线索、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等等作用,据此结合本文进行分析即可。‎ ‎17. 文中老人、文物贩子、两个儿子的表现反映了各自的人生追求,选取其一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示例:老人爱壸拒绝售壶,表现了老人对亲情的珍视与渴望,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传统的继承与坚守。文物贩子出于职业需要,想千方设百计买壶,表现出他的职业敏感与坚持。两个儿子劝父亲卖壶未果进而抢壶,表现了他们为了物质追求,漠视甚至不惜伤害亲情的 自私与麻木。‎ ‎【解析】此题为主观表达题,观点要正确,表达要言之成理。‎ ‎《列夫·托尔斯泰》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 1.下列每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胆怯(què) 不辍(chuò) 溺爱( nì) 为富不仁(rén)‎ B. 蒙昧(mèi) 黝黑( yǒu) 佃农(diàn) 正襟危坐(jīn )‎ C. 滞留(zhì ) 畸形(qí) 平庸(yōnɡ ) 杳无消息(yǎo )‎ D. 溺爱 (nì ) 粗糙(zào) 崎岖(qū ) 藏污纳垢(ɡòu)‎ ‎【答案】B ‎【解析】A.怯 qiè C.畸jī D.糙 cāo ‎ 2.下列每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脸颊 教诲 婉如 呓语 B. 平庸 疆绳 凄然 遁形 C. 滞留 落弟 抵赖 镌刻 D. 愚钝 诘责 篡改 凌空 ‎【答案】D ‎【解析】A.宛如 B.缰绳 C.落第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把刀经过多次打磨变得十分锋利,真是入木三分啊。‎ B. 这位老人小心谨慎了一生,如有风吹草动,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替别人替自己担忧。‎ C. 我们的语文老师讲起课来总是那么的抑扬顿挫。‎ D. 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答案】A ‎【解析】“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此句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018甘肃白银、武威中考)(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于,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答案】B ‎【解析】A项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去掉“使”;C搭配不当,“人数……是国家”,去掉“国家”;D多重否定造成语意错误,删掉“不可”。‎ ‎5.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2017毕节中考)(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答案】C ‎【解析】A拟人;B设问;D反复。‎ 二、 阅读:‎ ‎(一)《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日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俺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人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怍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人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2)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6.简要概括第段内容。‎ ‎ 【答案】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 【解析】本段开头就写客人被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所震慑,继而描写这种目光的威力。因此可归纳本段描写的对象。‎ ‎7.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妙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目光”比作“钢刀”,形象地写出托尔斯泰的目光具有很强的剖析能力。‎ ‎ (2)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托尔斯泰的目光比喻为星光,形象地写出了他笑意粲然的样子。‎ ‎【解析】赏析句子步骤:先判断修辞方法;再具体指出描写的内容;最后分析效果。‎ ‎8.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这一段是过渡段,通过对客人拜见托尔斯泰的情景的描写,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加深了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为下文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作铺垫。‎ ‎【解析】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本段衔接前文内容,又引起下文对眼睛的描写,为过渡段。‎ ‎9.如何理解“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 ‎【答案】这句夸张的话,含蓄隽永,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敏锐性和丰富性,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解析】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含义,更要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前文描述的是托尔斯泰眼睛内涵丰富,故应从这个角度分析这句话的深意。‎ ‎(二)阅读《母亲的刺绣时光》一文回答问题(天津2019中考试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案绣工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只记得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点缀着我们的枯燥的生活。‎ ‎③‎ 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工,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这是母亲的一个爱好,母亲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她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千变万化的刺绣表达出来,一针一线里,母亲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白天,看人,体味世事变迁;晚上,看书,浸润油墨书香。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在勤劳里沉淀成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的精神的相融,勤劳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这足以磨炼我的意志,即便是身处困境中,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红。‎ ‎10.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3分)‎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 ‎(1) ‎ ‎(2)‎ ‎(3)‎ ‎ 【答案】(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 (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解析】本题给出了人物年龄段,据此找到答案所在区间,概括该部分内容即可。‎ ‎11.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答案】“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解析】赏析人物动作描写,要抓住动词具体写出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人物何种性格特点,以及表达出作者或人物的情感几方面来思考。‎ ‎12.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共4分)‎ ‎【答案】“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解析】理解词语含义,既要考虑字面上的意义,也要考虑其引申义。本文可结合8、9段议论抒情句来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1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 D.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本文作何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答案】AC ‎【解析】A项:引用诗句只是补充说明女红是古代女子普遍掌握的一项技能,并没有突出母亲的技艺。C项:由后文可知,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是指精神上的影响,作者开始“拿起笔……”,而非拿起针。‎ ‎《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 1.下列每组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 炽热chì rè 咆哮páo xiào 镌刻 juān kè 如梦初醒 rú mènɡ chū xǐnɡ B. 翘首qiǎo shǒu 仲裁zhòng cá 酷似 kù sì 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 C. 颁发bān fā 桅杆wéi ɡān 劳碌láo lù 屏息敛声 pínɡ xī liǎn shēnɡ D. 要塞yào sài 娴熟 xián shú 不辍 bú zhuì 眼花缭乱 yǎn huā liáo luàn ‎【答案】A ‎【解析】B 翘首qiáo shǒu C屏息敛声 bǐnɡ xī liǎn shēnɡ D不辍bú chuò ‎ 2.下列每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是( )‎ A. 微妙 躁热 筋疲力尽 B. 沥青 吹嘘 和颜阅色 C. 骤雨 宣昂 藏污纳垢 D. 佃农 绯红 为富不仁 ‎【答案】D ‎【解析】A燥热 B和颜悦色 C轩昂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2019天津中考)( )‎ ‎①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高居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②这部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③影片体现的英雄情怀、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带给我们许多启示。④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答案】D ‎【解析】介词淹没主语,“由于”“使”删掉一个。‎ ‎4. 综合实践(2018湖南郴州中考):‎ 少年正是读书时,郴州市某校“亲近文学,走进经典”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茶。你所在的九(一)班为分享读书心得,准备组织开展“《三国演义》读书汇报会”‎ ‎(1)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写下了这样一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要求汇报形式灵活多样,聪慧的你参照“示例”设计了这样三种。(3分)‎ 示例:读三国,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持人在认真准备开场白,热心肠的你替他拟写了这样一段。(4分)‎ ‎【答案】(1) 品读百家经典,品悟百味人生。(2) 示例: ①演水浒,体验《水浒》中的英雄情结②讲西游,诉说《西游记》中的奇幻经历③ 阅红楼,吟诵《红楼梦》中的绚丽诗歌(3) 示例:璀璨的文学星河,孕育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空虚冰冷的心得到慰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味文学经典的清新与淡雅,一同亲近经典,赏析经典。现在我宣布,外国文学名著交流会,正式开始。‎ ‎【解析】(1)写宣传语要扣住主题,注意锤炼语言,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即可。(2)仿写要求话题上与例句保持一致,结构上与例句相同,语言通顺,表达明确即可。(3)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二、 阅读:‎ ‎(一)《美丽的颜色》节选  他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有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极少量的镭散布在矿石中,就是一些触目的现象的来源,很容易观察或测量。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分离开来。‎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5.赏析段中画线句子。‎ ‎【答案】动作描写,“搬运”“移注”“搅动”具体展现了居里夫人工作的劳累。‎ ‎【解析】这一句是动作描写,因此要抓住关键动词进行赏析,通过具体动作展现了人物的何种精神。‎ ‎6.第段中“反自然”的生活指什么?试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一下。‎ ‎【答案】一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二是指放射性元素对人身体有害,而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 ‎【解析】首先要理解“自然”的生活是怎样的,再结合全文居里夫人的工作状况:工作强度极大,时间上“工作日变成工作月……工作年”,可见其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等。‎ ‎7.读段居里夫人笔录,说说为什么“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 ‎【答案】正如居里夫人笔录中所说,这个时期是她和丈夫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他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正是因为他们热爱科学、痴迷科学,才使之产生了顽强忘我的动力,故在科研的道路一每前进一步都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快乐”。‎ ‎【解析】由全文可知,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与痴迷,因此无论有多困难都不会在意,而科研上每前进一步都会觉得快乐。结合人物的精神品质回答即可。‎ ‎(二)阅读《远行的童年记忆 》一文回答问题(河北省2019中考试题)‎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④‎ 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巾,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全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 ‎⑪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开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⑫当现代机城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8.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妇的人物形象。(3分)‎ ‎【答案】麦客夫妻勤劳朴实、踏实肯干、配合默契、任劳任怨、自食其力、努力奋斗 ‎【解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事迹,得出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答题思路:首先概括情节,勾画人物相关描写;其次,依据这些描写具体概括;最后组织答案。‎ ‎9.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答案】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句中将刺眼的阳光比喻成扎人的麦芒,又写田野里不见一丝风,写出了酷热难耐的夏季天气,更表现了麦客夫妻的割麦的艰苦,同时也表现了麦客们的吃苦耐劳以及勤劳朴实。‎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先要说明是这句话是否运用了修辞和表达方法,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的阐释,最后再写明表达效果。‎ ‎10.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女人”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表现了庄稼人最淳朴的感情,就是希望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获得粮食,养活一家老小;“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表现了女人对能种大片麦田的土地的赞扬。‎ ‎【解析】所谓“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11.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 (2分)‎ ‎【答案】(1)插叙,补充交代了麦客夫妻来自深山的情况,解释了他们外出当麦客的原因。‎ ‎  (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麦客夫妻对奶奶家土地丰收的夸赞,引出下文麦客夫妻继续割麦子的场景,推动了情节发展,呼应了开头。‎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答题时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有三:具体描写的内容、表达技巧,以及蕴含的情感主旨。结构上的作用要先看是开头段、中间段还是结尾段,本题考查中间段的作用,主要考虑承上启下、做铺垫、设置悬念以及呼应的作用。在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答案】选文通过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忆,赞扬了麦客们的勤劳朴实以及踏实肯干的美好品质。同时结尾又慨叹现代机械碾碎了麦客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之情。‎ ‎【解析】本文开头以对童年的回忆引入麦客这个行当,结尾又对现代机械文明对传统麦客职业的侵蚀发出慨叹,作者其实一方面是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另外一方面又是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一种惋惜。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要结合文中的议论抒怀语段提炼答案。‎ ‎《三峡》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 不见曦月( ) 沿溯阻绝( )‎ 素湍绿潭( ) 绝山献 多生怪柏( ) 高猿长啸( ) 属引凄异( )‎ 林寒涧肃( ) 飞漱其间( ) 朝发白帝( ) ‎ ‎【答案】 阙(quē ) 重(chóng) 曦(xī) 溯(sù )湍(tuān ) 柏( bǎi) 啸(xiào ) 属(zhǔ )涧(jiàn ) 漱(shù ) 发( fā ) ‎ ‎【解析】 注意通假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对现代少用的读音应加强记忆。‎ ‎2.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 C.空谷传响,哀转外绝。 ‎ ‎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B ‎【解析】阙:同“缺”,空隙,缺口。‎ ‎3.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 A.或王命急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 B.虽乘奔御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 C.良多趣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A古义:有时;今义:或者,或许 ‎ B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C 古义:甚,很;今义:好 ‎【解析】学习文言文,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语,对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有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确定在本文中的意义。‎ ‎4. 选出加点词语活用的一项(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绝山献 多生怪柏。‎ D.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E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F . 空谷传响,哀转外绝。‎ ‎【答案】B ‎【解析】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5. 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明月都看不见。)‎ D.空谷传响,哀转外绝。(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答案】C ‎ ‎【解析】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此句没有把这一词语译出来。正确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词语:‎ 自非: 襄陵: ‎ 回清: 属引:‎ ‎【答案】自非:如果不是;襄陵:指水漫上山陵。回清:回旋的清波;属引:连接不断。 ‎ ‎【解析】文言文翻译,常常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古今差别大的,要特殊记忆。‎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答案】A.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 B .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尽量一一对译,不能有遗漏。遵循翻译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疏通语句,语言要通顺。‎ ‎3.赏析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答案】这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季江水流动迅疾、一泻千里的特点,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情万丈。‎ ‎【解析】赏析句子先确定使用的修辞手法,再具体指出描写的内容,最后谈效果。‎ 4. 文章最后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答案】用当地流行的渔歌作结,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 ‎【解析】文章的引用,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此处写秋季悲凉,引用渔歌也更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二)(2018滨州中考)‎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答案】C ‎【解析】A项第一句“自”是“于”“在”的意思;第二句“自”是“如果”;B第一句“绝”是“极高的”,第二句“绝”是“尽”“穷尽”;D第一句“故”是“所以”,第二句“故”为“依旧”。‎ ‎2.将下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色如人负刀牵牛。‎ ‎【答案】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解析】联系前后文意思理解本句,一一对应,将单音节词语变双章节词语翻译即可。‎ ‎3.《三峡》一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3分)‎ ‎【答案】湍急迂回 深 侧面 ‎ ‎【解析】第一空意思对即可。‎ ‎4.《三峡》与本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由《三峡》一文可知,文中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川的赞叹,据此可归纳本题答案。‎ ‎《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晓雾将歇( ) 水中藻( )、荇( )交横( )‎ ‎【答案】颓tuí 与 yù 歇xiē 藻zǎo 荇xìng 横héng ‎【解析】 注意“与”字在此处的读音。‎ ‎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1)答谢中书书 :‎ ‎(2)五色交辉 :‎ ‎(3)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 :‎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庭下如积水空明:‎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1) 书:书信 ‎(2)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四季 ‎(4)歇:消散 ‎(5)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6)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盖:大概是 ‎(8)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解析】加点词语翻译要求精准。熟记并积累这些词语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 A.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 B.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 C.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A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 B古义:坠落;今义:萎靡 C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 D.古义:只是;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 ‎【解析】学习文言文,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语,对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有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确定在本文中的意义。‎ ‎4. 选出加点词语活用的两项(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五色交辉。‎ C.念无与为乐者。‎ D.夕日欲颓。‎ E . 庭下如积水空明。‎ F . 水中藻、荇交横。‎ ‎【答案】B D ‎【解析】B项“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D项“颓”,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5. 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____,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__________”之称。作品有《陶隐居集》。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______,北宋(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___”。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陶弘景 山中宰相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 东坡居士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解析】本题考查本课文学常识,积累文学常识知识有助于理解作品。‎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点词语:‎ ‎ 共谈: 沉鳞:‎ ‎【答案】共谈:共同赞叹。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解析】文言文翻译,常常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古今差别大的,要特殊记忆。‎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实是欲界之仙都。‎ ‎( )‎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答案】A.(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 B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尽量一一对译,不能有遗漏。遵循翻译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疏通语句,语言要通顺。‎ ‎3.赏析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1):‎ ‎(2):‎ ‎【答案】(1)从仰视、俯瞰两种角度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境界开阔、清新。‎ ‎(2)先写静景:青翠的竹林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丽辉煌的景象;后写动景,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游鱼竞跃,表现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灵魂感。‎ ‎【解析】先明确写作角度,再具体指出描写的内容,最后谈效果。‎ 4. 文章最后两句话有何作用?‎ ‎【答案】这两句话是作者对美好的景物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总结前文,再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突出山水之奇绝。这样首尾呼应,使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使主体部分更加突出鲜明。‎ ‎【解析】议论句是文章主旨所在。结合作者生平及文章具体内容来把握即可。‎ (二) 记承天寺夜游 ‎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 ‎ ‎ 欣然: 中庭:‎ ‎【答案】欣然:高兴的样子。 中庭:院子里。‎ ‎【解析】文言文翻译,常常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古今差别大的,要特殊记忆。‎ ‎2.将下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解析】联系前后文意思理解本句,一一对译,注意要依据现代汉语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答案】这句以新颖的比喻描写庭院的月景。“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 ‎【解析】先明确修辞方法,再具体分析内容用效果。‎ ‎4.体会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这句是作者的自宽自慰。虽遭贬谪却能欣赏到自然美景,这是那些追名逐利之人无法感受到的,透出一种旷达、乐观的情怀。意虽平淡,却含蓄深沉,回味无穷。‎ ‎【解析】本题应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情感。‎ ‎《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 1.给加点字注音:‎ 横柯( ) 桐庐 ( ) 缥碧( ) 轩邈( )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 )( ) ‎ ‎【答案】 横柯(kē) 桐庐 (tóng) 缥碧(piăo) 轩邈( miăo) ‎ 泠泠作响(líng) 嘤嘤成韵(yīng) 鸢飞戾天(yuān)(lì) ‎ ‎ 【解析】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记忆。‎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风烟俱净(  )    一百许(  )里 猛浪若奔(  )   蝉则千转(  )不穷 水皆缥碧(  )   横柯(  )上蔽 经纶(  )世务者 鸢飞戾(  )天者 ‎【答案】净:消散;许:表示约数;奔:飞奔的马;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缥碧:青白色;柯:树林的桂枝干;经纶:筹划、治理;戾:至、到达。‎ ‎【解析】加点词语的解释,需依据教材,准确记忆。‎ ‎3.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C ‎ ‎【解析】“反”同“返”,返回。‎ ‎4.《与朱元思书》的作者    ,是    (朝代)文学家。字    ,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 ‎ ‎【答案】吴均 南朝 叔庠 吴均体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有助学理解作品。‎ ‎5. 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时见日。‎ B.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C. 风烟俱净。‎ D.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E.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F.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G.望峰息心。‎ ‎【答案】C F ‎【解析】C项“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F项“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答案】D ‎ ‎【解析】骈句为四字或六字句,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所以D句不是。‎ 二、 阅读:‎ ‎(一)与朱元思书 ‎[ 南北朝 ]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词语:‎ 从: 交映:‎ ‎【答案】从:跟、随。 交映:互相掩映。‎ ‎【解析】本题考查加点词语的解释,此类题应依据教材,准确掌握。‎ ‎2.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案】(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2)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 ‎【解析】这两句翻译时注意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语序。‎ ‎3.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 ‎【答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解析】因为全文都是围绕着“奇”和“异”这两个字来实际收入的,因此,这两句统领全文。‎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 ‎ ‎【答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解析】此句由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侧面衬托富春江魅力,又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5.赏析画线句子的妙处。‎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答案】(1)这句话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以箭、马做比喻,夸张地写出了猛浪狂奔的气势,意在突出水“急”的动态美。‎ ‎(2)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原来静止的崇山峻岭写活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岭高耸入云,仿佛有了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写出了山势之“奇”。‎ ‎【解析】赏析句子,先明确修辞手法,再具体指出所描写的内容,最后谈效果或作用。‎ ‎6.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文中的景物描写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答案】示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人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透露出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解析】文中除这句外,还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鸢飞戾天,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等句,都在写景中流露出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选择其中之一回答均可。‎ ‎(二)柳陌(2018温州中考试题)‎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①,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②,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③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④耳。此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⑥,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豳圃: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 ②落英缤纷:语出《桃花源记》,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③桡:与下文的“棹”都指船桨。 ④彭泽家风:指像陶渊明归隐后那样的生活风貌。 ⑤主人:作者自称。 ⑥荇藻交横:____。‎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4分)‎ ‎(1)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 A.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2)拨棹临流()‎ A.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B.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答案】(1)A (2)B ‎【解析】(1)题中“若”为“如,比得上”的意思,而B句是“你”的意思,故先A;(2)题中“临”为“面对”的意思,而A句中“临”为“临近”之意,故选B。‎ 2. 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参照注释②,完成注释⑥。(3分)‎ ‎【答案】示例1;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借交错纵横的水草表现堤外湖水的清澈。‎ 示例2;语出《记承天寺夜游》,意在表现堤外水中水草纵横交错,柔美飘逸。‎ ‎【解析】此题首先要知道该句出自哪篇文章,因此对学过的课文要熟悉,再就是理解该句的意思,才能完成注释。‎ ‎3.结合语境,说文解字,赏析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4分)‎ ‎(1)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 A.“飔”为形声字,形旁为“风”,其意为“风”。此句生动写出了风吹雨打,花瓣纷纷飘落,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B.“飔”为形声字,音同“思”。“飔”读音轻柔,传达出柔和细腻之感。此句生动表现微风吹拂,红花如雨一般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2)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 A.“弄”有“演奏乐器”之义,写出了黄鹂鸣叫如乐音清脆,悦耳动听,惹人喜爱。‎ B.“弄”有“戏耍”之义,写出了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声音嘈杂,让人听了心生厌烦。‎ ‎【答案】(1)B (2)A ‎【解析】(1)题并非经过风吹雨打花瓣才飘落,故A项不准确;(2)联系上下文,并没有厌烦的情感,故B项不准确。‎ ‎4.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结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答案】在作家看来,桃花“缤纷”不及垂柳“绿影依依”,绿树绿荫还可以让渔夫停舟小憩,这种景象,颇有“彭泽家风”,让作者很是自得。如此意境,轻松舒畅。作者取名“柳陌”,正是想表现自己与陶渊明心灵相通,寄托他闲适恬谈的人生志趣。‎ ‎【解析】解答此题,读懂原文是关键。文章读懂了,答案自然就显现了。‎ ‎《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 ) 驱犊( ) 薄暮( ) 采薇( ) 萋萋( )‎ 塞上( ) 汉塞( ) 征蓬( ) 燕然( ) 荆门( )‎ 早莺( ) 沙堤( ) 徙倚( )( )‎ ‎【答案】 gāo dú bó wēi qī sài sài péng yān jīng ‎ Yīng dī xǐ yǐ ‎【解析】 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易错字的读音,如“塞”“堤”“燕”等。‎ ‎2. 文学常识填空:‎ ‎(1)诗歌从形式上可分为 (又称“古风”)、 (又称“格律诗”“近体诗”)。‎ 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 和 的通称。律诗每首八句,有 (五字)、 (七字)。分为:首联(一、二句)、 (三、四句)、 (五、六句)、尾联(七、八句), 、 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今体诗 、 、 、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 (2)王维字 ,盛唐 派的代表作家。信奉佛教,人称“ ”,与孟浩然合称“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 ;观摩诘之画, 。” ‎ ‎ (3)李白,字 ,号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答案】(1)古体诗 今体诗 律诗 绝句 五律 七律 颔联 颈联 颔联 颈联 二 四 六 八 ‎ (2)摩诘 山水田园 诗佛 王孟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 (3)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 诗仙 ‎【解析】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因此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知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3. 古诗默写填空:‎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 ‎ 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 ‎ ____________________,长歌怀采薇。‎ 《钱塘湖春行》中以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描写春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中七用典故为黄鹤楼添加神秘色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山山唯落晖。‎ 晴川历历汉阳树 孤山寺北贾亭西 相顾无相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解析】古诗默写填空书写要工整,错一字该题不得分,因此要格外注意同音字不要用错。理解性默写要对整首古诗内容有所了解,按题目的要求确定需要默写哪一句,之后正确书写。‎ ‎4.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答案】B ‎【解析】正确的节奏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 翻译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 A.征逢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B.水面初平云脚低。‎ C.长河落日圆。‎ D.仍怜故乡水。‎ ‎【答案】A.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 B.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 C.指黄河。‎ ‎ D.喜爱。‎ ‎【解析】注意积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蓬草”,这些都有助理理解诗意。‎ 二.古诗词鉴赏:‎ ‎(一)渡荆门送别(2018湖北鄂州中考)‎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2分)‎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3分)‎ ‎1.【答案】(2分)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因此既要忠于原诗句,又不能直译,要适当增加修饰语,调整语序。‎ ‎2.【答案】(3分)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因此要指出修辞手法,其次要指出诗句内容,最后谈表达的情感。‎ ‎(二)(2018湖北黄冈中考)‎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 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答案】1. C ‎【解析】“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诗句的理解1分,答到“心系祖国、立志杀敌、报效祖国”给1分,大意正确即可。共2分)‎ ‎【解析】理解思想情感,首先要理解诗意。理解诗意不能忽视给出的注释。由“白日”喻指君主,可知尾联表达了报效君王(国家)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4分)‎ ‎【答案】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解析】通过抓关键词语来赏析。甲诗“直”“圆”“大漠”“长河”“孤烟”“落日”,展现的是一幅壮美图画;乙诗“寒”“伤”“愁”等词语,突出了寒冷特点。‎ ‎ ‎ ‎《背影》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窒息(zhì ) 蹒跚(pán ) 触目伤怀( chù )‎ B.蒙昧 ( mèi) 簌簌( sù ) 和颜悦色 ( yuè )‎ C.马褂 (ɡuà ) 酒肆( sì ) 筋疲力尽(jīn )‎ D.琐屑 (xuè ) 胆怯 ( qiè ) 正襟危坐 ( jīn )‎ ‎【答案】D ‎【解析】屑( xiè)‎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溺爱 狼籍 铭记 如梦初醒 ‎ B. 燥热 呓语 娴熟 白手起家 ‎ C. 不辍 妄图 咆哮 深恶痛疾 ‎ D. 匿名 桅杆 镌刻 殚精竭虑 ‎【答案】A ‎【解析】狼藉 ‎3.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赞扬了师徒四人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 在“等”的后面加上“的故事”‎ ‎ B.电影《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的全球票房已经突破7亿美元左右 。‎ ‎ 删掉“左右”‎ ‎ C.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删掉“注意” ‎ ‎ D.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正在努力地提高教学方法。‎ 将“提高”改为“改进”‎ ‎【答案】C ‎【解析】将“分析”和“观察”调换位置 ‎4. 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 )(哈尔滨2019中考试题)‎ ‎ A.武松打虎——气概非凡 ‎ B.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 C.杨志卖刀——忍痛割爱 ‎ D.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 ‎【答案】B ‎【解析】刘备与孔明是《三国演义》中人物。‎ ‎5. 仿照下句,再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一组排比句。(2018海南中考)‎ 空气清新,散发着醉人的芬芳;阳光明媚,绽放着火一般的热情 ‎【答案】示例一:①沙滩松软,触摸着人们的肌肤。 示例二:②海浪翻滚,撩动着弄潮儿的心弦。 示例三:③椰树挺立,护卫着祖国的南疆。‎ ‎【解析】结构一致,话题统一,前后语意衔接恰当即可。‎ ‎6.古诗默写填空:‎ ‎(1) ,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月下飞天镜, 。‎ ‎(3)树树皆秋色, 。‎ ‎(4)晴川历历汉阳树, 。‎ ‎(5) ,长河落日圆。‎ ‎【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 (2)云生结海楼 (3) 山山唯落晖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大漠孤烟直 ‎【解析】古诗默写一般要求十分严格,错一字该句则不得分,因此要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同音字不要用错。‎ 二.阅读理解:‎ ‎(一)背影 作者: 朱自清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1)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③‎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2)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3)我的眼泪又来了。‎ ‎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4)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   1925年10月在北京。‎ ‎7、第②段内容似乎与“背影”无关,删掉可否?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这一段交代家中光景惨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示出父爱的深沉,因此,不可以删掉。‎ ‎【解析】对语段作用的分析,要明确该段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再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该段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8、 体会第⑤段加点词语“聪明过分”的含义及作用。 ‎ ‎【答案】“聪明过分”一词是反语,表现了“我”对父亲细心关照中所蕴含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追悔之情,这种自责的话语,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感人。‎ ‎【解析】联系全文内容及情感可知,此处的“聪明”并非褒奖,而是一种追悔与自责。‎ 9、 文中画线句子写了“我”四次落泪,试分析每一次落泪的原因。‎ (1) 第一次:‎ (2) 第二次:‎ (3) 第三次:‎ ‎(4)第四次:‎ ‎【答案】(1)为家庭的不幸而流泪,是悲哀的泪。‎ (2) 感动的泪。作者从父亲艰难的背影中感受到深沉的父爱,因感动而流泪。‎ (3) 惜别之泪。作者看着父亲背影的消失而落下泪来,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感激和依恋之情。‎ (4) 伤心之泪。这是为父亲身体不好而流泪,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具体情节的把握,回答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原文,结合前后文内容体会其不同的内涵。‎ ‎10、结合具体动词赏析第⑥段人物动作描写的妙处。‎ ‎【答案】“攀”是写手的动作,既写出月台的高、陡,又写出父亲爬月台时的吃力;“缩”是写脚的动作,写出父亲年老体衰、动作迟缓、努力攀爬的样子;“倾”是写身体的动作,写出父亲努力爬上月台的样子。这些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解析】先指出该动词表现的内容,再分析其效果及作用。‎ 11. 体会文章以“背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背影”既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又可以看作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这一视角新颖而独特,给人以想象空间,别开生面,含蓄隽永,引起人们感情的激荡,使人印象深刻。‎ ‎【解析】可结合标题的一般作用,再结合本文具体效果分析。‎ (二) 巴山夜雨(2019四川成都中考)‎ 钱歌川 ‎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千,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 ‎⑥然而好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妤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妤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 ‎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睛天,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 ‎⑨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 ‎⑩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⑩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 ‎⑪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 ‎12.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 【答案】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经验和心境。只有在欣赏文学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能是有诗意的,如初到四川,居住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它带来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如居住乡下,夜雨漏屋,饱受雨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 ‎ 【解析】由第⑩段议论句可知,雨有无诗意要看人的心境,再结合全文情节,两种环境下两种心境,总结答案即可。‎ ‎13.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 【答案】①从雨写到夜雨再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②从看雨听雨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 ‎【解析】先从内容上看,这头四段与后文的联系,再从效果上看,这样写的好处。‎ ‎14.第二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 ‎ 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答案】①用梭子在丝中穿过的情形,生动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②梭子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贴切地表达出雨中行走的惬意。③与前面“织女机”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 ‎【解析】此题不易回答完整,一般要从比喻的具体内容、效果、作用等方面思考方能回答完整。‎ ‎15.文章第⑪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5分)‎ ‎【答案】第一问:①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②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 ‎  第二问:①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烽烟”“河流”,从近到远,层次丰富,空间阔大;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构成一幅壮美图画。这是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 ‎【解析】由第一句“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 ‎,可见这只是单纯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没有受到外界干扰;后一句“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联系前文可知,没有同感的原因是自己曾经的经历。由此可知答案。‎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倔强( jué ) 婆娑(suō ) 百折不挠 ( náo)‎ B.开垦 ( kĕn ) 主宰(zhǎi ) 恹恹欲睡(yān )‎ C.倦怠 juàn dài 丫枝 (yá ) 旁逸斜出(yì)‎ D.秀颀xiù qí 鄙视 bǐ shì 潜滋暗长(qiăn )‎ ‎【答案】A ‎【解析】B宰zǎi C 丫 yā D潜qián ‎2.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虬枝 琐屑 坦荡如砥 ‎ B. 伟岸 愚腐 妙手偶得 ‎ C. 宛然 搀扶 触目伤怀 ‎ D. 傲然 擦拭 筋疲力尽 ‎【答案】B ‎【解析】迂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形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答案】C ‎【解析】A成分残缺;B结构混乱D搭配不当 ‎4. 古诗鉴赏(2018年湖北鄂州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2分)‎ ‎【答案】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解析】描述画面,可以添加适当词语,使语言更通畅,表达更完美。‎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3分)‎ ‎【答案】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先指明修辞方法,再具体指出内容,最后谈表达的情感。‎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018年江西中考试题)‎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①③⑤‎ ‎【答案】C ‎【解析】先判断该语段类型,这段文字发球议论语段;再找出观点句,第④句为观点句,此时排除AB,观察CD两个选项,③⑤句哪个作为最后一句,显然③更好,是对观点的总结提升。‎ 二.阅读理解:‎ ‎(一)白杨礼赞 作者: 茅盾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⑧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6、本文从哪几方面赞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答案】外形、色彩、风格 ‎【解析】由第⑤段的描写可知。‎ ‎7、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因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而且“坚强不屈与挺拨”。‎ ‎【解析】由第⑦段“是树中的伟丈夫”前面的语句中可知。‎ 8、 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 ‎【答案】不可以。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同时又用“单调”与第3段中白杨树“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两相对比又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此外,作者在此处用“单调”这个字眼,看似是贬低环境,实则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做准备,这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因此不能删掉。‎ ‎【解析】先作判断,再明确该段所写内容,最后从联系全文和主旨谈该段作用。‎ 9、 第⑦段连用四个反问句,分别说一说这四个反问句含义及作用。‎ (1) 第一个:‎ (2) 第二个:‎ (3) 第三个:‎ ‎(4)第四个:‎ ‎【答案】(1)由树及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 (2) 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显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关系。‎ (3) 进一步明确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4) 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体现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解析】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明确这一点,答案就自然明确了。‎ (二) 你妈喊你起床啦(2019上海中考)‎ ‎ 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刘标标!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 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 ‎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 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 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战斗愈加激烈。‎ ‎“妈,你去做饭,我现在穿衣服。”“不行,我看着你穿。”‎ ‎“穿完了, 你去做饭吧。”“不行,你还没洗脸刷牙。”‎ ‎“洗完了!你去做饭吧,我饿了。”“想不到吧!饭我早就做好了。别想再睡回笼觉,抓紧去上学。”‎ ‎“妈,今天星期六不用去上学。”‎ ‎“不会吧?”妈妈疑惑地查看日历,却看见刘标标疯了似的冲着床跑过去。‎ ‎“刘!标!标!'‎ 在尝试了“欺骗老妈教师节放假”“ 召唤奶奶前来助阵”等一系列战术之后,刘标标发现自已依旧每次都落败。‎ 刘标标决定第二天尝试新办法。‎ ‎“刘标标,起床啦!”‎ 刘标标果断睁开眼,皱眉道:“妈,我肚子....”然后抱着肚子开始表演。‎ ‎“哟? 跟谁学的这一招?”‎ 刘标标继续卖力表演。‎ 渐渐地,妈妈开始着急了。“真疼吗?”她摸摸刘标标的肚子。刘标标不说话,痛苦地点了点头。‎ ‎“那去医院吧。”妈妈叹口气,“早上的排骨面白做了,估计这个星期只能吃小米稀饭....”.‎ 刘标标忽然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妈”,刘标标活力四射道,“我没事了!”‎ 那天之后,妈妈发现了一个让刘标标早起的好计计策:____。‎ ‎“刘标标,今天早上是肉松三明治!”‎ ‎“今天早上是番茄酱配煎蛋,你不起来你爸全吃完了啊。”‎ ‎“肉饼有没有人想吃啊?‎ 刘标标每天早上闻着香味醒来,还没等人叫就乖乖坐在饭桌前。妈妈对自己的厨艺很是得意。‎ 然而好日子并不长久,妈妈发现儿子起得越来越早,甚至超过了自己起床的时间。“妈,给我钱,我想去外面吃。”‎ ‎“这星期都第几回了?”妈妈不满地说。“我在外面有事。”刘标标皱着眉头道。‎ ‎“你能有什么事?”妈妈心头涌上一股无名火。‎ ‎“你就别管了。”刘标标不耐烦道。‎ ‎“大早上你俩吵什么啊……”刘标标他爸揉着眼睛从卧室里走出来。‎ ‎“吃饭!”妈妈大吼,吓得刘标标他爸猛地立正。‎ ‎“这……这是怎么了,孩子都那么大了……”.刘标标他爸嘟囔道。‎ 妈妈正要反驳,突然意识到刘标标已到了青春期,不再是小孩了…… ‎ 刘标标四十岁那年,不用闹钟就能早起,还能做最喜欢吃的排骨面。他每天早晨叫女儿起床,“跟打仗似的”。‎ 刘标标坐在桌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 他突然哭了。‎ 这场战争妈妈终于赢了。他每天都会早起,而她却再也不会早起。‎ 从此,再也没有他和她的战争了。‎ ‎10.“表演” 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 ‎【答案】故意装出肚子疼的样子 ‎【解析】前文说”妈,我肚子疼……”,然后就装出肚子疼的样子,可见“表演”在此处的意思。‎ ‎1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内容。(3 分)‎ ‎【答案】美食诱感 ‎【解析】联系前后文,用美食吸引“我”起床。答案类似词语均可。 ‎ ‎12.对文中画直线部分对话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儿子胡搅蛮缠,母亲大声呵斥。 B.儿子不断催促,母亲语带调侃。‎ C.儿子一再拖延,母亲步步紧逼。 D.儿子针锋相对,母亲束手无策。‎ ‎【答案】C (4分) B (2分)‎ ‎【解析】儿子看似催促,实则拖延。因此,最准确的答案为C。B答案只能得一半分。‎ ‎13.从语言表现力角度,简析本文标题的妙处。(6 分)‎ ‎ (1) .‎ ‎(2) .‎ ‎【答案】要点:①运用第二人称,引起读者具;②语言俏皮,富有生活趣味;③运用日常口语(模仿流行语),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此标题最大特点是引用了流行语,另外使用了第二人称,围绕此方面回答即可。‎ ‎14.文末画曲线的句子“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 ,“那个姑娘” 指“妈妈”‎ ‎,请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6 分)‎ ‎【答案】示例1“姑娘”一词是刘标标小时妈妈美好形象的追忆,表达了他对妈妈的怀念之情,对儿时不理解母爱的悔恨,以及在人生角色转换中对爱的传递和延续的领悟。‎ ‎【解析】评分说明:“姑娘”形象的解读;句子的内涵分析。答题要点:①'姑娘”一词表现了妈妈的美好形象②对妈妈的思念 ③对当年不理解母爱的悔恨 ④对爱的传递和延续的领悟 ‎《散文二篇》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遏制( è ) 秀颀( qí ) 骤雨 (zhòu )‎ B洗涤( dí ) 濒临(pīn ) 平庸 (pínɡ )‎ C卑微 (bì ) 深渊 ( yuān) 愚钝( dùn)‎ D虬枝( qióng ) 沥青(lì ) 酒肆( sì)‎ ‎【答案】A ‎【解析】B濒临(bīn ) C卑微 (bēi ) D虬枝( qiú ) ‎ ‎2. 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兴味 茸毛 蒙昧 初衷 B消逝 星辰 粗造 篡改 C繁殖 倦怠 崎岖 章显 D牛犊 凋谢 脸侠 妄图 ‎【答案】A ‎【解析】B粗糙 C彰显 D脸颊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18湖南娄底)‎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 ‎【答案】D ‎【解析】A.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把“能否”去掉;B.缺主语,可去掉“从”或“使”;C.句式杂糅,可改为“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或“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D.没有语病。故选:D ‎4.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原创)( )‎ ‎[情境]公交行业一般有明文规定:不到站台不允许停车上下客。最近哈尔滨由于多处修路造成道路拥堵,在堵车严重路段总会有乘客要求司机开门下车。为了方便广大乘客,当公交车停止不前时司机偶尔也会给大家开门。今天早上,4路车在到达终点前的路段又遇堵车,司机应乘客要求打开车门,让部分着急的乘客先下了车。之后走走停停行驶了一段路后,又有乘客要求开门下车。这位女司机又答应了,同时对其余乘客说:“有着急的乘客可以现在下车,到终点前不能再开车门了。”没想到,当车开动后不久,竟然又有一位男乘客要求司机打开车门下车。这时,如果你是这位女司机,你会怎么说呢?‎ A. 刚才我说话你没听清楚吗?不能再开车门了,罚钱你替我掏啊?‎ B. 还有两个红灯咱们就能过去了,现在你下车肯定没有我开车快,安心再等一下好吗?‎ C. 对不起,我刚才说过不能再开车门了,等到终点再下吧。‎ D. 这条路天天堵车你又不是不知道,刚才开门时不下,现在不能下了。‎ ‎【答案】B ‎ ‎【解析】AD语气太生硬;C虽然使用了礼貌用语,但态度还是很强硬;只有B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让人愿意接受。故选择B。‎ 5. 古诗默写填空:‎ ‎(1)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 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使至塞上》中,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鹤楼》中表现缠绵乡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骥伏枥 (2) 松柏有本性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古诗文默写要求书写规范,注意不要写错字、别字。‎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①‎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我们都非常可怜!‎ ‎②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④我的小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⑤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6.解释加点词语:‎ ‎ 卑微: ‎ 蔓延:‎ ‎【答案】卑微:地位低下。‎ ‎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解析】可以联系前后文,帮助理解词语的含义。‎ ‎7.第2段作者用“地面上的小草”象征什么?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象征生命自身的伟大;象征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解析】前文说“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接着写地面上的小草,可见其象征意义。‎ ‎8.本文以睿智的语言,讲述人生哲理,意蕴深刻,文采斐然,化抽象为形象,给人以深刻印象。请结合第4段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生命自身”是神奇和不朽的,它能给世界以色彩和芬芳。作者将生命具体化,用浅显的语言诠释了生命的伟大,乐观、豁达的观点给人以无限启迪。‎ ‎【解析】要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从化抽象为形象、意蕴深刻这个角度来赏析。‎ ‎9.第3段“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案】“分开来”指生命的个体。“合起来”指整个人类的生命长河。从“个体”和“整个”两方面阐述对生命“永久”的理解,使论述全面,有说服力。‎ ‎【解析】此题要联系全文内容进行理解。开头说生命易逝,后文又说生命的永久,显然分别是指“个体”和“整体”。‎ (二) 我为什么而活着 ‎ 罗素 ‎①对爱情的(1) (盼望、希望、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大,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2) (强烈、激烈、热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它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③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④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⑤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次。 ‎ ‎10.给文中(1)(2)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 ‎ ‎ ‎【答案】(1)渴望(2)强烈 ‎【解析】按原文填空即可。‎ ‎1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大,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 ‎(2)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 ‎【答案】(1)比喻(2)比喻 ‎【解析】(1)句是明喻,好判断。(2)句中“仙境”比喻能够带来狂喜、带来欢愉,有甜美的爱情的爱的世界,因此也是比喻。‎ ‎12.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具有演讲辞的一般特点,开篇点题,提出全文的中心,统报全文,这种方法,使中心显得十分突出。‎ B.中间三段条分缕析,在每一方面的开头处,往往先说明要点,段尾再加以重申,使各段的意思集中而不偏离中心,最后一段,收束全篇。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方式,思路清晰,从而使中心更加突出。‎ C.文章主体部分是具体分述理由,三个方面笔墨均匀,作者在每一部分借助“首先”“其次”“最后”表明次序,简洁流畅,又条理分明。‎ D.本文感情充沛,不可遏制,这与作者善于选用感情色彩较强的词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也有很大的关系。如“不可遏制的同情”“单纯而强烈”“深沉痛苦”“狂喜”等。‎ ‎【答案】C ‎ ‎【解析】文章只有第2自然段使用了“首先”“其次”“最后”,因此该选项错误。‎ ‎13.试比较下面两种不同版本的译文,说说它们在句式特点和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译文?为什么?‎ ‎ (1)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2)三种单纯然而及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答案】示例:句式上:(1)为单句,(2)为复句;语序上:(1)将三种激情放在首位,强调的是哪三种激情支配了“我”‎ 的一生,(2)语序相反,强调的是感情强烈的程度。因此我更喜欢(1)句。(1)句为单句,显得简洁,音调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1)句将三种激情放在首位,起强调作用,感情更强烈,中心更突出。‎ ‎【解析】比较两种表达在句式上、语序上的不同,再分析效果的不同。围绕这几个角度谈出理由即可。‎ ‎14.本文写了追求知识的哪三个方面?请用原文概括。‎ ‎【答案】(1)了解人的心灵;(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 ‎【解析】文章第3段可提炼答案。‎ ‎15.第4段提到活得这么苦,但文章最后却说是“值得”的,这是为什么?体现了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作者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所以虽然活得很苦,但活得“值得”。这体现了作者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大思想家。 ‎ ‎【解析】联系全文作者的人生目标,可见作者胸襟的博大,“值得”二字,体现了作者崇高的境界。‎ ‎《昆明的雨》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加点字注音,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 (yú)。‎ ‎(2)密 (zāzā)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3)苗族女孩子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 喝一声。‎ ‎(4)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 年投莲花池而死。‎ ‎【答案】(1)腴 (2)匝匝 (3)yāo (4)mù ‎【解析】答好字音字形题,注意积累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格调 频临 筋疲力尽 潜滋暗长 ‎ B. 情味 篱笆 初来乍到 坦荡如砥 ‎ C. 格调 搀扶 触目伤怀 厌厌欲睡 ‎ D. 傲然 苔痕 张目结舌 连棉不断 ‎【答案】B ‎【解析】A濒临 C恹恹欲睡 D连绵不断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18山东济宁中考)‎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答案】B ‎【解析】A“他”指代不明 C“目的是”和“为了”重复 D结构混乱 ‎4. 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句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018湖南永州中考)‎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④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①②④ D.⑤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①清明节为4月;②九月九日重阳节;③正月初一春节;④五月初五端午节;⑤正月十五元宵节。‎ ‎5. (2019黑龙江中考模拟)下列情境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 【情境】早自习时,同学们都在认真看书,只有小明忙着抄作业,作为小组长的你正在收作业,你走到他身边,对他说:‎ A.你别急,慢慢抄,抄完交给我。‎ B.小心点,别让老师看见。‎ C.工整点抄,否则就得重抄。‎ D.别抄了,你自己写吧。‎ ‎【答案】D ‎【解析】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要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等。面对同学抄作业的行为,要尊重同学的自尊心,不要采取当众指责同学的抄袭行为;更不能纵容同学的抄袭;应以温和与宽容的态度云对待;让同学自己独立完成作业,鼓励他今后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有信心。因此D项表达最得体。‎ 二.阅读理解:‎ ‎(一)昆明的雨 作者: 汪曾祺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 ‎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 ‎③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 ‎④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 ‎⑤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 ‎⑥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 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 ‎⑦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 ‎⑧雨季的果子,是杨梅。(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 ‎⑨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 ‎⑩‎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 ‎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⑾我想念昆明的雨。 ‎ ‎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 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鲜腴: 。‎ 连绵不断: 。‎ ‎【答案】鲜腴:新鲜肥美。‎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解析】理解词语可以由词语中已知词含义帮助理解记忆,还应联系前后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7、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 ‎ 。‎ (2) ‎ 。‎ ‎【答案】(1)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 (2)“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解析】品析鉴赏题先判断该语段是何种描写,之后具体分析该描写的内容和作用。‎ 8、 文中4、5段写出了昆明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 ‎【答案】雨季长,但并不使人厌烦,也不使人气闷;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雨季是浓绿的。‎ ‎【解析】由原文提炼相关语句即可。‎ 9、 本文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答案】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的感情载体越小,越显得感情深厚。文中选取仙人掌,牛肝菌、青头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植物,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作者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 ,共同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好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撷来入文,遂成美文。‎ ‎【解析】围绕以上答题要点回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二) 雪夜的老人(2019重庆中考试题B卷)‎ 叶骑 ‎①雪花平平仄仄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⑾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⑿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⒀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⒁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⒂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⒃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 ‎⒄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⒅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⒆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⒇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21)风雪愈紧了。‎ ‎(22)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0.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 情节内容 情感变化 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 ‎①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惑 起身离开,老人检走拉罐 ‎③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释然 ‎【答案】①失意②对面长椅,老人一直坐着③顿悟④拨通母亲的电话 ‎【解析】内容提炼题,首先要找准答题区间,之后精准概括,能用原文词语的,要用原文词语。‎ ‎1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含义(6分)‎ ‎⑴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 【答案】句意一语双关,既写了天气的冷,更暗示了自己创业失败的绝望和无助。‎ ‎【解析】联系上下文,既要理解语句表面的含义,也要理解深层含义。‎ ‎⑵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答案】这句看似普通直白的话里却透露出一个不普通的道理:一个人,只要你在努力,再大的困难都不会把你淹没,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 ‎【解析】联系上下文,既要理解语句表面的含义,也要理解深层含义。‎ ‎12.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中,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4分)‎ 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 ‎【答案】打给爹妈怕让爹妈担心自己,打给朋友,恐怕危难之中也难有真正的朋友,也不过被敷衍而已;还是自己来承受这挫折和打击,不打扰,不指望别的任何人。‎ ‎【解析】分析人物心理,要结合具体故事情节。“我”创业失败,极度消极,此时不能打给父母,显然是怕他们担心,朋友了解决不了问题。因而只能自己承受。‎ ‎13.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小说的误会,就是对老人一直坐在对面的各种推测和狂想。这样的误会能推动情节发展,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阅读享受。‎ ‎【解析】由结局可知,老人只是捡拾那几个空拉罐,而前文的各种显然都是错误的,这就造成了误会。这样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出人意料,吸引读者阅读。‎ ‎14.研读第(22)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4分)‎ ‎【答案】人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生经历磨难和挫折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和斗志;人生只有在不断的战胜困难中成长,在经历失败中成功。‎ ‎【解析】将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提炼出一般人生道理即可。‎ ‎《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脸颊( xiá ) 畸形(jī) 振聋发聩(kuì)‎ B.推崇(chónɡ) 佃农(diàn) 惟妙惟肖 ( xiāo)‎ C.记载(zài ) 溺爱( nì ) 杳无消息(yǎo)‎ D.残损(sǔn ) 蹒跚(pán ) 惨绝人寰( huán)‎ ‎【答案】D ‎【解析】A脸颊( jiá ) B惟妙惟肖 ( xiào) C记载(zǎi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序幕 繁值 倦怠 张目结舌 ‎ B. 桥敦 篱笆 秀颀 百折不挠 ‎ C. 吆喝 耸毛 鄙视 初来乍到 ‎ D. 消逝 傲然 主宰 连绵不断 ‎【答案】D ‎【解析】A繁殖 B桥墩 C茸毛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018内蒙古包头中考)‎ A.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B.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C.里海萎缩很大程度上是附近发展农业和工业,使得流入里海的河流进行了改道或者水量减少。‎ D.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答案】D ‎【解析】A 两面与一面不对应。把“使用得当与否”改为“使用不得当”。B 句式杂糅。去掉“为目的”。C 成分赘余。去掉“进行了”。‎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2019武汉中考)‎ ‎ A.“知人论世”实际是一种方法论。起初,它只是一种读书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后来,又成为一种著述方法、一种研究人物的方法。‎ ‎ B.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那是一个发现美、理解美、享受美的过程;然而,如果没有对美的渴幕,最初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 C.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 D.这里给人“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答案】C ‎【解析】因为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一个句号应该改为分号。故答案为C。‎ ‎5. 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2019宁波中考)‎ ‎(1)【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①作:________;②善:________;③过:________‎ ‎(2)【任务二】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 ‎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答案】(1)兴起;好;错误,过失(2)C;B;A ‎【解析】由A“是谓大同”可知这句话可以做分论点三的论据;由“事父母、宜兄弟”可知这句话可以做分论点二的论据;由“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可知这句话可以做分论点一的论据。‎ 二.阅读理解:‎ ‎(一)中国石拱桥 作者: 茅以升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型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 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巧妙绝伦: 。‎ 独一无二: 。‎ ‎【答案】巧妙绝伦:形容技艺极共精巧,没有能是上的。‎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解析】理解词语可以由词语中已知词含义帮助理解记忆,还应联系前后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7、 第段中,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作者是从 说的。 张嘉贞是从 说的。‎ 张鷟是从 说的。‎ ‎【答案】总体 桥的构造奇特 桥的形式优美 ‎【解析】本段开头先总说,之后依次从设计制造、形式优美进行说明,引用的语句分别对应这两个角度。‎ 8、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 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 D)‎ ②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D)‎ ‎③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未出过事。( > D)‎ ‎④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D)‎ ‎⑤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 D)‎ ‎【答案】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摹状貌 引用 ‎【解析】注意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说明文中是“打比方”。‎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 (2)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答案】(1)不可以。“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更增强了准确性。 去掉后就太绝对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不可以。“约”表示约数,并非正好8米;“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去掉这两个修饰语,意思就改变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不能删去。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此类题先给出肯写或否定判断。之后加以分析。‎ 9、 文章写完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后完全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拱桥的建设呢?‎ ‎【答案】首先,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而不是《中国古代石拱桥》,这就允许写现代石拱桥的情况。其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拱桥的成就是辉煌的,有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远远超过了37.4米的赵州桥大拱,这的确是中国人发的骄傲。再次,我国桥梁事业在原有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双曲拱桥”就是代表。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展示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辉煌成就,令读者精神振奋。如果去掉最后一段,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对中国石拱桥的介绍也就不完整了。 ‎ ‎【解析】从文章表达主旨的需要来解答,意思对即可。‎ ‎(二)5G会改变什么(2019山东临沂中考试题)‎ ‎①你或许已经对手机网络的周期性升级司空见惯。2G网络诞生于1991年,随后在2001年被3G网络取代,2009年,4G网络又把3G抛在了身后。现在,我们又听到了5G网络的脚步声。‎ ‎②但是相比以前的更新换代,5G网络是一次更大的飞跃。事实上,高通在其网站上宣称其“革命意义可比汽车和电力”。‎ ‎③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 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20倍。而5G网络下的延迟(在开始高速数据传输前的迟滞时间)也只有4G的1/10。 5G的到来也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到时候,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这将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高通5G市场主管谢里夫·汉纳说道。‎ ‎④举例来说,即使没有WiFi 无线网络,手机应用也不再需要降低视频或图片的分辩率。事实上,你很可能会更倾向于利用手机网络来下载,因为5G的速度将会比WiFi更快。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手机也会比以往更加强大。今天的手机处理器会受到散热和电池容量的限制。但是想象一下,如汉纳所说,如果你的手机通过5G网络与更强大的计算机相连接,“处理都会在远程完成,但是由于网络速度足够快,就好像是为你手中的手机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处理器一样。” ‎ ‎⑤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在于: 5G不仅仅是为手机设计的。它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举例来说,5G 协议允许一些数据插队,在其他数据之前进行传输。也就是说,在2023年,当两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通信以避免碰撞时,它们的数据可获得比你正在线观看的《星球大战25》更高的优先级。‎ ‎⑥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一方面需要更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频段,另一方面也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 非常复杂,非常棘手。”汉纳说。‎ ‎⑦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 无线网络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术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也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它们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 ‎⑧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例如纽约、旧金山和北京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一旦到了荒郊野外,5G就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⑨需要安装更多基站,也就意味着我们会在灯柱上看到更多的方盒子,在电线杆上看到更多的线缆,在其他各种地方看到更多不那么赏心悦目的工业形象。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法律诉讼、罚款以及无线通信服务商和居民之间的纠纷。‎ ‎⑩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到今年底,美国的主要网络服务商就将在一些城市部署5G网络,而第一台5G手机将会在2019年初上市。“我想大多数人并不知道5G原本是为2020年准备的,而我们现在谈的是今年年底。”汉纳说,“我们正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坦白说,这真的非常辛苦。”‎ ‎ (选自《环球科学》2018年11月号总第155期 有删改 ‎11.5G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改变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 【答案】①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_②_手机会比以往更加强大。③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 ‎【解析】此题为内容提炼题,要纵观全文,找准答题区间,进而概括答案。由3-5段可提炼答案。‎ ‎12.根据⑥⑦两个自然段,理解“毫米波”这个概念的含义。(3分)‎ ‎【答案】毫米波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且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具有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的特点。‎ ‎【解析】明确语段中心,据此压缩语段,去掉多余的叙述部分,提炼主要内容。‎ ‎1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5G 网络的传输速度可达4G手机的9-20倍,延迟也只有4G手机的1/10。‎ B.文章中提到的5G指5G网络和5G手机,到2019年初我们就可以用上5G了。‎ C.一旦到了荒郊野外,即使安装再多的毫米波基站,由于人口稀少,5G也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D.即使在无线WiFi网络环境下,人们也可能更喜欢使用5G网络来下载,这是因为5G网络的传输速度比无线WiFi网络传输速度更快。‎ ‎ 【答案】D ‎【解析】A太绝对,原文是在一定环境下才达到的这个效果 B文章中的5G指网络 C由段可知并非“由于人口稀少”“5G就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竹竿(gǎn ) 嶙峋( xún) 雕镂(lòu)‎ B.映衬( chèn ) 依傍 (pánɡ ) 斟酌(zhēn ) ‎ C.丘壑( hè ) 蔓延(yàn ) 明艳(yàn)‎ D.雷同 (léi) 芭蕉(jiāo ) 叠嶂(zhànɡ)‎ ‎【答案】D ‎【解析】A竹竿(gān) B 依傍( bànɡ ) C 蔓延( yán )‎ ‎2. 找出下列语句中的两处错别字:‎ ‎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治宜,自出心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答案】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轩榭 ‎【解析】注意区分形似字和同音字。‎ ‎3.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冰上运动,使多多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脚滑行、手运球、脑思考,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他自己也很喜欢冰球这项运动,并希望今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冰球运动员。‎ 去掉“通过”或者“使”。‎ B.《查里九世》改编自雷欧幻像原创少年冒险系列小说,该小说累计销量达7000多万册,小说中主人公个性鲜明。‎ 去掉“累计”。‎ C.今年央视春晚将借助激光矩阵、粒子跟踪系统、无人机、全息影像等前沿科技,营造唯美震撼、神奇梦幻的表演和舞台空间。‎ ‎“表演”后加“意境”。‎ D.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早纠正并发现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援助、成长陪伴和危机干预服务。‎ ‎“纠正”和“发现”调换位置。。‎ ‎【答案】B ‎ ‎【解析】“多”删掉,语义矛盾。‎ 4. 在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并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王兵同学在竞选班长时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活动的主持人想要终止他的发言。‎ A. 喂!你的发言已经超时了。‎ B. 对不起,你快点停下来,发言超时了。‎ C. 你的发言耽误了太多宝贵的时间,对不起。‎ D. 不好意思,打断你一下,你的发言已经超时了。‎ ‎【答案】D ‎【解析】首先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其次要达到终止他发言的目的。D最准确。‎ 5. 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总想过上抛却烦恼,心怀宁静的诗意生活!一间小屋,三两好友;一壶清茶,满园清香。可是即使没有这些约定俗成的意境,有些人还是照样过上了诗意的生活。苏东坡“ ”的旷达闲雅,李白“ ”的飘逸洒脱,陶渊明“ ”的悠然自得。虽然他们都是历史匆匆过客,但他们生命一直在发光,因为他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情愫。他们把自己变成诗,诗化人生。‎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仰天长笑出门云,我辈岂是蓬蒿人 B. 仰天长笑出门云,我辈岂是蓬蒿人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C.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仰天长笑出门云,我辈岂是蓬蒿人 ‎ D.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仰天长笑出门云,我辈岂是蓬蒿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答案】D ‎【解析】按诗句对应每位诗人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苏州园林 作者: 叶圣陶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②”,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①,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6、 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文中是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 ‎【答案】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人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还有细微处的角落的修饰、门窗的图案、色调的处理几方面进行说明的。‎ ‎【解析】本文总分结构,总特点在第二部分总说段中,之后每一段为每一方面特征,提炼各段说明中心即可。‎ 7、 试分析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内容上,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结构上,总领全文。‎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8、 第4段中画线句中“艺术”与“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案】不能。作者意在强调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是一种创造美的劳动,而不是机械的堆叠。一旦调换,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筑艺术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解析】先作出明确判断,之后再分析原因。‎ 9、 分析下列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答案】(1)打比方 作比较 (2)举例子 摹状貌 (3)作比较 ‎【解析】按照说明方法的概念分析判断即可。‎ 10、 第4段加点词语“往往”可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不能。去掉“往往”后,表达不够连贯、严谨。原句的意思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先作出明确判断,之后分析原因。‎ ‎11、第5段中提到了“中国画的审美观点”,你认为是怎样的观点?试结合文章的介绍加以概括。‎ ‎【答案】只求对称、整齐,而缺乏变化的画面是不美丽的。‎ ‎【解析】依据前面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是中国画不足取的,可知中国画不讲求对称和整齐。‎ (二) 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重庆中考B卷)‎ 王思磊 ‎ ①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②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 ‎③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这一超临界翼型(1)。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④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⑤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 ‎⑥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⑦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 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 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⑧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着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有删改。)‎ ‎【注】(1)是一种高性能的跨音速翼型。‎ ‎12.阅读全文,说说C919国产大型客机具有哪些性能。(4分)‎ ‎【答案】经济性、安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解析】第2段开头一句可知。‎ ‎13.C919国产大型客机的研发是怎样体现“內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这一思想的?‎ ‎【答案】“外练筋骨皮”:C919在机体主结构上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锂合金材料,可以实现结构臧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2分)•。“内练——身气”:C919航电系统的核心——IMA采用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2分)‎ ‎【解析】先找准答题区间:5-7段,之后再提炼要点。‎ ‎14.第③段画线处除用了列数据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4分)‎ ‎【答案】作比较。将超临界翼型与古典翼型进行比较,突出了超监介翼型具有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的优点,进而说明了C919的经济性能。(说明方法1分,分析3分)‎ ‎【解析】先明确说明方法,再给合前后文内容,分析其作用。其作用就是为了说明该部分所说明的特点:经济性。‎ ‎1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4分 ‎(1)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 ‎(2)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答案】(1)把“航屯系统”比作“大脑: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航电系统”的重要功能和作用(2 分)。‎ ‎(2)“目前”限制时间,准确说明了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只是达到了现在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2分)。‎ ‎【解析】(1)题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品析其作用;(2)题从语言准确的角度品析。‎ ‎16.第⑤⑥⑦段先介绍飞机机体结构,再介绍飞机的航电系统。具体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4分)‎ ‎【答案】这里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順序介绍C919,这样安排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解析】说明文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因此,所选用的说明顺序都是以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为标准。这样的说明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明确。‎ ‎《蝉》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鳍 (qí) 暴晒(shài) 折皱 (zhòu ) ‎ B.恶劣(liè) 喧嚣 (xiāo) 寻觅( nì)‎ C.隧道(shuì) 车辙 (zhé) 防御 ( yù)‎ D.顾忌 (jì ) 黏土(nián) 纤维(qiān)‎ ‎【答案】A ‎【解析】B寻觅( mì) C隧道(suì) D纤维(xiān) ‎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赖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B.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中,让自己牺牲。‎ C.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遛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D.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答案】D ‎【解析】A懒洋洋 B无动于衷 C溜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看到有人不慎落水,他毫无顾忌地脱下外衣跳入水中,营救落水者。‎ ‎ B. 小明原本基础就不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态度成绩怎能提高?‎ ‎ C.我对这件事一无所知,所以没有发言权。‎ ‎ D. 他俩在一起交头接耳小声嘀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什么。‎ ‎【答案】 C ‎【解析】A “毫无顾忌”指做事没有什么顾虑,多含贬义,此处感情色彩及语意都不恰当。B“无动于衷”指应该关心的事漠不关心,读书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能说“无动于衷”。D.“交头接耳”与后文“小声嘀咕”语意重复,因此不恰当。‎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019湖北鄂州中考)( )‎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 B.为了杜绝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 C.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 D.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 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 D ‎【解析】A“强烈”与“证明”搭配不当;B滥用否定词,去掉“不”;C成分残缺,在“成为”前加上“它们”。‎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019湖北鄂州中考)( )‎ ‎ 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 C.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 D.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答案】A ‎【解析】B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C牛魔王变作了猪八戒的样子;D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习俗。‎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蝉的卵 法布尔 ‎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④‎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⑤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⑥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⑦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⑧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⑨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⑩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⑾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⑿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⒀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⒁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⒂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 ‎6.这部分以“蝉的卵”为标题,仅仅是为了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吗?:‎ ‎【答案】不是。虽然标题为“蝉的卵”,但本部分并不是仅仅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卵到幼虫的发育过程的介绍需要从产卵开始说起。。‎ ‎【解析】联系该部分内容提炼即可。‎ ‎7.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从修辞角度赏析)‎ ‎(2)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从说明方法角度赏析)‎ ‎【答案】(1)这句用了拟 人的手法,写出了蝉面对蚋侵害蝉卵时无所作为的本能,表达了作者惋惜的情感。(2)这句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与“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蝉喧嚣歌声的理解及对蝉生命的赞颂。‎ ‎【解析】先据题目要求确定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再具体分析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 ‎8.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 ‎(2)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 ‎【答案】(1)列数字;(2)作比较;‎ ‎【解析】依据各说明方法概念判断即可。。‎ ‎9.本文是科学小品文,语言生动活泼,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例如“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这里用“锄头”比喻幼虫前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幼虫为了躲避危险和寒冷,需要尽快寻求隐蔽的地方的活动,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文学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小生命的同情。‎ ‎【解析】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语句的,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赏析时抓住语言生动这一特点,这样就不会答非所问了。。‎ (二)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2019山东枣庄中考试题)‎ ‎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一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10.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3分)‎ ‎【答案】(1)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答“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也可);(2)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3)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解析】由4-6段各段说明中心即可提炼答案。‎ ‎ 11.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准确、鲜明地说明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就是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因此,明确该段的说明中心,其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 12.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2分)‎ ‎【答案】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代词的指代内容,大多会在该代词的前面一句话,因此,找到该代词,向前检索即可找到答案。‎ ‎13.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答案】D ‎【解析】本文为逻辑顺序。‎ ‎《梦回繁华》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冗长(yǒnɡ) 摄取( shè) 摩肩接踵 (zhǒnɡ)‎ B簇拥 (chù ) 踏青(tà ) 络绎不绝( luò )‎ C岔道 (chà ) 行旅 ( lǚ ) 长途跋涉(bá )‎ D擅长(shàn ) 遒劲( jìn) 初来乍到 ( zhà)‎ ‎【答案】C ‎【解析】A冗长(rǒnɡ) B簇拥 (cù ) D遒劲( jìng) ‎ ‎2. 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宏敞 考定 秀颀 B 翰林 遂道 虬枝 C城郭 雷同 狼藉 D 题跋 序幕 躁热 ‎【答案】C ‎ ‎【解析】A考订 B隧道 D燥热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山东潍坊)‎ A.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形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答案】C ‎【解析】A成分残缺;B结构混乱D搭配不当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9哈尔滨中考)‎ ‎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 ________________,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 A.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 B.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 ‎ C.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 D.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答案】C ‎ ‎【解析】依据上下文内容,“砖石”,只能与“垫起高度”搭配, 同理可推断后面的句子。‎ 5. 文学常识填空:‎ ‎(1)《蝉》的作者是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他被世人称为“ ”。他自幼爱好自然,用了三十年时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成了《 》十卷。‎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______(朝代)京城汴梁_______时节的繁荣景象。作者是 。‎ ‎(3)《苏州园林》作者是_ _,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有“ ”之称。‎ ‎【答案】(1)法 法布尔 昆虫界的何马 昆虫记 ‎ (2) 北宋 清明 张择端 (3) 叶圣陶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解析】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样重要,一些地方已经作为中考的内容。平时应注意积累。‎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一)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6.给词注音:‎ ‎ 舳舻( )( ) 桅杆( )( )‎ ‎【答案】舳舻zhú lú 桅杆wéi gān ‎【解析】除课后读读写写,注意积累课下注释词语。‎ ‎7.选文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案】介绍《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内容。是按照“开卷”-“中段”-“后段”这个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的把握。‎ ‎8.画面中“树木新发的芽”对表现画面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能调节画面的色彩和疏密,透露出北国早春的气息,增强了画面的繁华感。‎ ‎【解析】将问题代入原文,找到答题敬意,前后检索,即可找到答案。‎ ‎9.赏析画线句:‎ ‎(1)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从语言特点角度赏析)‎ ‎(2)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从说明方法及作用角度赏析)‎ ‎ 【答案】(1)在介绍画面近郊风光时,大量使用了四字词语,仅十几字,却概括出非常丰富的内容,体现出本文语言概括力强,同时具有典雅而富有韵味的特点。(2)本句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写活了画面细节,化静为动,使得画面描写生动至极。‎ ‎【解析】意思对即可。‎ ‎(二)古琴音韵(2019哈尔滨中考)‎ 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在所有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古琴之外的其他弹拨乐器一般都是点状出音,即每弹一次出一音,因而音与音之间会有明显的间隙,不连贯。这使它们在表现音乐的强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表现深邃、悠远的意境方面,有着明显的欠缺。然而古琴却没有这样的缺憾。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古琴在演奏中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走手音”‎ 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这可以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③“走手音”的另外一个特点也能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这个特点就是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它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强度逐渐减弱而产生的,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渐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出人们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钟子期就是先被俞伯牙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所吸引感染,后来才与俞伯牙成为知音的。‎ ‎④古琴之所以能营造出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⑤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萦绕心底,经久不散。‎ ‎ (选文和改动)‎ ‎10.(3分)古琴在演奏中为什么会出现独有的“走手音”?‎ ‎【答案】因为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以在演奏中会出现古琴所独有的“走手音”。‎ ‎【解析】将问题代入原文,找到答题敬意,前后检索即可找到答案。本题在第2段后部。‎ ‎11. (2分)“走手音”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它所造就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解析】注意关键词语“特点之一”“另一个特点”,要关注全篇,以免遗漏。‎ ‎12.(2分)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昊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 ‎(2)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 ‎【答案】(1)列数字(2)作比较 ‎【解析】(1)句用数字说明,帮为列数字;(2)句用“多数乐器”与“古琴”对比,故为作比较。‎ ‎13. (3分)有人听了古琴演奏,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请在文中找到最能合理贴切地解释这种感受的语句并抄写下来。‎ ‎【答案】(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琴音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萦绕心底,经久不散。‎ ‎【解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显然突出了古琴声音绵长特点。故而选择最后一句话。‎ ‎《孟子三章》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C.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答案】D ‎【解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往之女家。‎ ‎ B.曾益其所不能。‎ ‎ C.行拂乱其所为。‎ ‎ D.衡于虑。‎ ‎【答案】C ‎【解析】A“女”为通假字;B“曾”为通假字;D“衡”为通假字。‎ ‎3.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 ‎ A.丈夫之冠也。往之女家。‎ ‎ B.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C.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 D.居天下之广居。三里之城。‎ ‎【答案】D项两句均为助词“的”。‎ ‎【解析】A项1句“之”为助词;2句“到”的意思;B项1句“于”是“从”的意思,2句“于”为“在”的意思;C项“拂”在1句中“违背”的意思,2句中同“弼”,“辅佐”之意。D ‎4.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 今义: 。‎ ‎(2)丈夫之冠也。古义: 今义: 。‎ ‎【答案】(1)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2)古:男子;今:已婚女子的配偶。‎ ‎【解析】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5. 翻译下列句子:‎ ‎(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1)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 ‎(3)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4)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解析】尽量一一对译,适当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调整。‎ 二.阅读:‎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新序(2018南充中考试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豉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苦其心志 苦: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_‎ ‎(3)至于鄙 鄙:_______ (4)卒得反国 卒:_______‎ ‎【答案】(1)使……痛苦(1分) (2)通“横”,梗塞、不顺(1分)‎ ‎(3)边境 (边远的地方)(1分) (4)最终(终于,最后)(1分)‎ ‎【解析】注意词类活用及通假情况,正确掌握这些文言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文章。‎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喟然叹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被服以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 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 所恶有甚于死者 ‎【答案】C (2分)‎ ‎【解析】A项1句为“……的样子”;2句“这”的意思;B项1句表承接,2句“因为”之意;D项1句“从”的意思,2句“比”之意。C项两句中加点字都表承接关系。‎ ‎3.请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答案】(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征”,表现,显露,0.5分;“喻”,了解,明白,0.5分;句意1分)(2分)‎ ‎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闻”.使……听到,0.5分;“是以”,因此,0.5分;句意1分)(2分)‎ ‎【解析】(1) “征”,表现,显露,0.5分;“喻”,了解,明白,0.5分;句意1分;‎ ‎ (2) “闻”.使……听到,0.5分;“是以”,因此,0.5分;句意1分。‎ ‎ 4.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2分)‎ ‎【答案】“谄谀者众”;(1分)无“法家拂士”(1分) ‎ ‎【解析】 将问题代入原文,联系前后文即可找到答案。‎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2018岳阳中考试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王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1)七里之郭 ( ) (2)委而去之( )‎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4)天下顺之( )‎ ‎(5)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6)使者未说( )‎ ‎【答案】(1)外城;(2)离开;(3)限制;(4)归顺,顺从;(5) 派,派遣;(6)说,通“悦”,偷快 ‎【解析】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通假字,掌握这些有助于准确翻译。‎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天 时 不 如 地 利。 (2)岁 亦 无 恙 耶?‎ ‎【答案】(1)天时/不如地利 (2)岁/亦无恙耶?‎ ‎【解析】文言文停顿一般在主谓之间,能够明确句子结构即可准确划分节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得道考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无民,何有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 ‎(2)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 ‎【解析】尽可能一一对译,注意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4分)‎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 _____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甲】文大量使用_____ 、 _______句,语言气势磅礴;【乙】文则大量运用______ 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答案】以民为本 排比 对偶 问(答“反问”亦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本主旨及写作特色的把握,抓住表达观点的句子,写法上从语言、句式、修辞方法等方面解答即可。‎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冀州( ) 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 ) 荷担者(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 亡以应( )‎ 一厝朔东( ) 雍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年且九十 ( )‎ ‎(2)惩山北之塞 ( )‎ ‎(3)聚室而谋 ( )‎ ‎(4)毕力平险 ( )‎ ‎(5)指通豫南 ( )‎ ‎(6)杂然相许 ( )‎ ‎(7)如太行、王屋何 ( )‎ ‎(8)且焉置土石 ( )‎ ‎(9)荷担者三夫 ( )‎ ‎(10)始龀 ( )‎ ‎(11)寒暑易节 ( )‎ ‎(12)虽我之死 (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推动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与普及,我们今晚还将特别举行“网易科学之夜“。(将“举行”改为“举办”)‎ B.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在“后池村”后面加上“居民”)‎ C.在持续的高温笼罩中,使空调用电需求持续增大,北京、天津、山东等多地电网负荷刷新了历史记录。(删去“多地”)‎ D.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在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删去“分布”)‎ ‎4.仿写画线句子。‎ 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使奋斗者获得成功。成功就像彼岸,唯有搏击风浪才能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列子,本名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课内精读 ‎1.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助之”、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4.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依据。‎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一)‎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①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②生信,信生夸父。‎ ‎(摘自《山海经》)‎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③。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④,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摘自《列子》)‎ 注释:①珥:戴着玉质耳饰。②后土:共工氏(炎帝后裔)之子。③隅谷:虞渊,太阳落下去的地方。④尸膏肉所浸:被他尸体膏肉浸润。‎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有山名曰/有仙则名 B.将走北饮大泽/双兔傍地走 C.邓林弥广数千里焉/且焉置土石 D.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期日中 ‎2.翻译句子。‎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夸父“弃其杖”“生邓林”的结局?‎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夸父逐日”这一壮举的?‎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①,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 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摘自《列子》)‎ 注释:①鹿裘带索:形容衣服粗陋,多指隐士之服。‎ ‎1.解释下列的加点词。‎ ‎(1)鼓琴而歌 ( )‎ ‎(2)行年九十 ( )‎ ‎(3)能自宽者也 ( )‎ ‎2.翻译句子。‎ 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列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断开,断三处。‎ 贫 者 士 之 常 也 死 者 人 之 终 也 处 常 得 终 当 何 忧 哉 ?‎ ‎4.用自己的话说说荣启期的三乐是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答案 基础锤炼 ‎1.jì sè yū hè shuānɡ chèn kuì wú cuò yōnɡ ‎2.(1)将近(2)苦于(3)谋划、商量(4)尽、全(5)直(6)纷纷地(7)把……怎么样(8)哪里(9)肩负、扛(10)才、刚(11)更替(12)即使 ‎3.C(删去“使”)‎ ‎4.示例:成功就像绝顶 唯有攀山越岭才能登临 成功就像甜果 唯有经历风雨才能成熟。‎ ‎5.列御寇 道家 课内精读 ‎1.(1)你也太不聪明了。(2)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3)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4)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 ‎2.相同点:“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小”上提出了相同的质疑(疑问)。不同点:“妻”的疑虑中有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中只有嘲笑(讥讽)和轻视(鄙视)。‎ ‎3.D(结尾反映了当时人们有“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也反映了作者对作品中所阐述的哲理思想的坚信,以神话的形式给予了肯定)‎ ‎4.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5.示例: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6.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拓展阅读 ‎(一)1.B(A.名叫/出名;B.跑;C.语气助词/哪里;D.太阳/一天)‎ ‎2.夸父不估量自己的力量追逐太阳,连追太阳到隅谷。‎ ‎3.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勇敢追求,为人类造福、死而后已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死后,他的手杖,还 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他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参考译文】‎ 茫茫荒野之中,有一座山名叫成都载天。有个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里拿着两条黄蛇,名字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 夸父不估量自己的力量追逐太阳,连追太阳到隅谷。夸父口渴想喝水,就赶向黄河、渭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喝,将到北边的大湖中饮水。还没有到达,半道就渴死了,他遗弃了他的手杖。手杖被他的尸体骨肉所浸润,化为桃林,桃林弥漫几千里远。‎ ‎(二)1.(1)弹奏(2)经历的年岁(3)宽解,宽慰 ‎2.有的人出生没有见到日月,无法幸免(死在)襁褓中。‎ ‎3.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4.一乐是幸生为人,二乐是幸生为男人,三乐是活到九十了。‎ ‎【参考译文】‎ 孔子游泰山,遇到荣启期行走在郕的郊野,衣衫粗陋,鼓琴而歌,孔子问道:“先生为何如此快乐?”老头回答说:“我快乐的原因很多啊!天生万物,以人最为尊贵,我有幸生为人,是第一快乐之事。人又分为男女,男尊女卑,以男人为贵,而我有幸生为男人,是第二乐事。有的人出生没有见到日月,无法幸免(死在)襁褓中,而我都九十了,这是第三件快乐之事啊。至于说贫穷,这是人生常态,死亡也不过是每个人都要去的终点。我贫穷是处于人之常态,老之将死也不过是寿终正寝,有什么可以忧愁的呀?”孔子说:“好啊!你真是一个能自我宽解的智者啊!”‎ 周亚夫军细柳 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彀( ) 先驱( ) 诏( )‎ 驱驰( ) 按辔( ) 揖( )‎ 介胄( ) 餐者( ) 嗟( )‎ ‎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l)上自劳军 ‎(2)彀弓弩 ‎ ‎(3)天子先驱至 ‎(4)天子且至 ‎(5)军中闻将军令 ‎(6)不闻天子之诏 ‎ ‎(7)居无何 ‎(8)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9)将军约 ‎ ‎(l0)介胄之士 ‎ ‎(11)天子为动 ‎ ‎(12)改容式车 ‎(l3)使人称谢 ‎(l4)曩者: ‎ ‎4. 翻译下列句子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嗟乎,此真将军矣!‎ ‎(4)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5. 填空 ‎ (1)课文《细柳营》,节选自《 》。‎ ‎ (2)《史记》原名《 》或《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 。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共 篇,五十二万多字。‎ ‎ (3)《史记》作者 ,字 ,西汉夏阳人,伟大的 和 。‎ ‎ 6. 写出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三国人物 ‎ (1)望梅止渴( )‎ ‎ (2)鞠躬尽瘁( )‎ ‎ (3)白帝托孤( )‎ ‎ (4)单刀赴会( )‎ ‎ 7. 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 (1) ‎ ‎ (2) ‎ 二. 阅读理解 ‎(-)‎ ‎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本文选自《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 (1)上自劳军 (2)天子先驱至 ‎ (3)天子且至 (4)持兵揖 ‎ (5)使人称谢 ‎ ‎ 3. 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 课文标题是“ 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选文第1段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 6. 第2段是全文的中心段,表现出了主人公亚夫的什么性格特征?采用了什么手法?‎ ‎23 周亚夫军细柳 同步练习 一. 1、2略 ‎3. (1)慰问,犒劳(2)拉弓(3)先行的卫队(4)将要(5)听从(6)皇帝发布的命令(7)过了不久(8)使者,使臣(9)约定(10)头盔(11)感动(l2)车前的横木(13)告知(14)刚才 ‎4. 略 ‎5. (1)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太史公书 太史公记 纪传体通史 十表 八书 七十列传 一百三十 ‎(3)司马迁 子长 历史学家 文学家 ‎ ‎6. (1)曹操(2)诸葛亮(3)刘备(4)关羽 ‎7.略 二. (-)‎ ‎1.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2. (1)慰问,犒劳(2)先行的卫队(3)将要(4)双手抱举行礼(5)告知 ‎3. 略 ‎4. 目的是对比,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5. 点明文章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 ‎6. 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借助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簪( ) 燕脂( )‎ 提携( ) 折戟( )‎ 殷勤( ) 长嗟(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烽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胜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殷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经25年审核,2年等待,首个世界上获批的供食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终于被端上餐桌。(将“首个”移至“获批”前)‎ B.在西班牙东南部省阿尔梅利亚的海滩上有一只搁浅的小海豚被人们发现,然而却因为游客好奇争相和它合影,导致了它的死亡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C.广州白云机场“海天走廊”16日正式启用,成为不少国内外感知广州的“第一站”。(在“国内外”后面加上“旅客”)‎ D.《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不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而且数量在增加,展现着大国的经济实力。(将“展现”改为“显示”)‎ ‎5.文学常识填空。‎ ‎(1)《饮酒(其五)》写于作者____________之后,作者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朝代)诗人。‎ ‎(2)《春望》为杜甫在____________时期于长安所作。‎ ‎(3)《雁门太守行》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 ‎(4)《赤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 ‎(5)《渔家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一)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此中有真意”,诗人为何又“欲辨已忘言”呢?‎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出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二)阅读《春望》,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首联即扣住“望”字,所望之景“国破”和“城春”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C.诗歌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 D.尾联写诗人“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这种愁情皆因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诗人忧愤难解。‎ ‎(三)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词。‎ ‎(1)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卷红旗临易水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全诗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衬托了悲壮的英雄气概。‎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前句从听觉的角度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半句从视觉上表现边塞风光的秀美。‎ D.尾联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宛然在目,表现了主将不惜为国捐躯的志气。‎ ‎(四)阅读《赤壁》,回答问题。‎ ‎1.说说以下加点词在诗中的深刻含义。‎ ‎(1)东风不与周郎便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雀春深锁二乔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一首咏史诗。‎ B.“折戟沉沙铁未销”,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 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C.“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人磨洗干净,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前朝的遗物进一步引发诗人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做铺垫。‎ D.本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要效仿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五)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1,品析下列诗句。‎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迈,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B.“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茫茫无际的境界。‎ C.“星河欲转千帆舞”,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奠定了基调。‎ D.“殷勤问我归何处”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意的天帝,暗含了词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殷切赞美。‎ 拓展阅读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答案 基础锤炼 ‎1.zān yān xié jǐ yīn jiē ‎2.(1)喧嚣扰攘的尘世。(2)闲适淡泊的样子。(3)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4)能够承受、禁得起。(5)形容战场血迹。(6)情意恳切。‎ ‎3.(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3)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5)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4.D(将“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和“数量在增加”对调)‎ ‎5.(1)辞官归隐 陶渊明 东晋(2)安史之乱(3)唐 李贺(4)杜牧(5)宋 李清照 课内精读 ‎(一)1.“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而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暗含了诗人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悠然”的情趣。‎ ‎2.诗人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语言不足以表现这种生命的微妙。‎ ‎3.A(指诗人心中远离闹市。)‎ ‎(二)1.(1)“烽火连三月”,战火已经持续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诗人流落被俘,被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无奈之情。(2)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曲。“感时”“恨别”凝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此联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D(这种愁情不仅因为与亲人书信中断,也因为战祸连连。)‎ ‎(三)1.(1)“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2)“半卷”是进军的特征。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刻画了战争的紧张。‎ ‎2.C(“燕脂凝夜紫”形容战场上的血迹,从视觉上表现了战争的惨烈,而不是边塞风光的秀美。)‎ ‎(四)1.(1)东风,这里指周瑜侥幸借东风火烧曹营。暗指有利的客观条件。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2)二乔,指东吴贵族美女,诗人以小见大,通过二乔的命运反映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2.D(诗人想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慨叹。)‎ ‎(五)1.这句诗的意思是: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李清照仿效苏轼《水调歌头》“乘风归去”的豪兴,要离开黑暗的现实,驾着梦幻的小舟,乘风直飞帝所。“蓬舟吹取三山去”,以《庄子》中的鲲鹏形象和《史记·封禅书》中的三山传说,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奋发精神和远大理想。‎ ‎2.D(“现实美好生活”说法不妥。)‎ 拓展阅读 ‎1.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