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英德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英德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通过和制定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漫画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艺术呈现。如图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的直接意义(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完成土地改革 3.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4.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召开 C.“一五”计划完成 D.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5.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6.《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7.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出现在(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 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9.“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 A.广东省 B.江苏省 C.浙江省 D.安徽省 10.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国有企业改革 11.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2.读题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 日本(11.8%) 中国内地(19.3%) 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重返联合国 1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4.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对其阐述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科技强军 15.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这体现了我国(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少数民族享受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16.如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1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8.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大的区别是( ) A.实施群体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受权利不同 19.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它是由哪一军种更名而来( ) A.海军 B.空军 C.陆军 D.第二炮兵部队 20.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如图)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海舰队 B.战略导弹部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21.周恩来说:“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里的“原则”指的应该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九二共识”的立场 22.“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提到的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 A.打破了美苏等大国核垄断 B.是对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献礼 C.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新成就 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3.如图是1949年﹣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防御阶段②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③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B.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25.2018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4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神舟五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1号 D.神舟六号 26.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科学家,也是首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是( ) A.莫言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钱学森 27.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业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杨振宁 28.2010年,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袁隆平等被评为20世纪感动中国“双百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优秀品质是( ) A.热爱祖国,敬业奉献 B.清廉执政,一心为民 C.献身科学,淡泊名利 D.油田会战,艰苦创业 29.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30.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我们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B.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二、综合探究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中学将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如图图片入选: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幅写出图片代表的历史事件及入选理由。 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1)材料一中体现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请从材料中概括出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外交路线的胜利,这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即将派出自己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共同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71年10月29日) (2)材料二中的“胜利”指哪一历史事件?请再举出两例同一时期的中国的外交成就。 材料三: (3)材料三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33.(16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13日 傅作义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结束 3月5日 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集中讨论摧毁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完成在新形势下工作重心的转移 4月23日 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 10月1日 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1)根据材料一的大事记,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自北师大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变革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3)请你准确的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名称,请将字母所对应的地名填写出来。A: B: C: 。你知道当时的“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主要不同是指什么吗? 材料四: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1983年邓小平的一次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体现了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什么重大国策?请举出这个重大国策成功实践的两个例子。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英德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通过和制定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54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解答】据所学知,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2.(2分)漫画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艺术呈现。如图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的直接意义(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完成土地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运动的影响。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解答】图《家乡喜讯》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3.(2分)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关键是对毛泽东这句话的解读。 【解答】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制造。”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中国工业发展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4.(2分)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召开 C.“一五”计划完成 D.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关键信息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解答】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5.(2分)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分析】本题以“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共八大的内容意义。 【解答】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故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 6.(2分)《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1966年﹣﹣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解答】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可知反映的内乱是指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是我国的一场内乱,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危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理解文化大革命中口号反映的本质。 7.(2分)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出现在(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解答】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史实。 8.(2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企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解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9.(2分)“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 A.广东省 B.江苏省 C.浙江省 D.安徽省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外开放首先设立的是4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占了3个,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广东省,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10.(2分)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国有企业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了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关键信息是“1984年”“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解答】题干材料中直接有1984年和“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据此可知这个“最大胆行动”指的是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时间1984年和“开放整个海岸”两个关键信息。 11.(2分)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中国使用了近40年的票证从1993年起将被取消,说明中国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故这里的“新时代”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 12.(2分)读题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1年(比率) 1981年(比率) 1991年(比率) 日本(11.8%) 中国内地(19.3%) 中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尼(9.1%) 印尼(10.2%) 德国(6%)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重返联合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的重要影响。 【解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1年为19.3%.1991年转口贸易比重为28.7%,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香港的发展依靠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13.(2分)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分析】本题考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会议。识记中共十二大的内容。 【解答】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14.(2分)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对其阐述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科技强军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解答】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包括科技强军。“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5.(2分)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这体现了我国(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少数民族享受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解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16.(2分)如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识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 【解答】通过题干给出的这两幅图片可知它们反映的是香港、澳门回归,这两个事件洗刷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灵活运用港澳回归及意义。 17.(2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析】该题考查台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故选:B。 【点评】识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 18.(2分)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大的区别是( ) A.实施群体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受权利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 【解答】左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右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宣传画,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区是我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享有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是社会制度不同。 故选:B。 【点评】知道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理解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19.(2分)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它是由哪一军种更名而来( ) A.海军 B.空军 C.陆军 D.第二炮兵部队 【分析】本题考查战略导弹部队的成立。 【解答】20世纪60年代,我国成立战略导弹部队,被命名为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将第二炮兵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故选:D。 【点评】掌握战略导弹部队的成立。 20.(2分)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如图)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海舰队 B.战略导弹部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分析】本题以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出席在青岛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为依托,考查军队建设。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之后,相继建立了多支海军舰队,并自行研制了多种舰艇和导弹驱逐舰等。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船舶,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多兵种组合,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多次完成科学实验、外访任务及外出维和,维护了世界和平。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军队建设的相关史实。 21.(2分)周恩来说:“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里的“原则”指的应该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九二共识”的立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解答】据题干“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里的“原则”指的应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影响。 22.(2分)“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无独有偶,这一天,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材料中提到的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 A.打破了美苏等大国核垄断 B.是对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献礼 C.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新成就 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分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额科技成就。需要掌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 【解答】依据题干“在一道炫目的光芒闪过之后,随着一声巨响,新疆罗布泊升起了中国自己的蘑菇云”、“不相信中国人的赫鲁晓夫被苏共中央宣布下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表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核垄断,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分)如图是1949年﹣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防御阶段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③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解答】在题干给出的1949年﹣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中建交最高峰出现在1972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④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无关,据此可排除BCD三个选项。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在改革开放后。 故选:A。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4.(2分)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我国领导人参与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B.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制度演进中国作用 D.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分析】本题以四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 【解答】四幅图片反映的是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和习近平的外交活动,这些都反映了世界舞台中国角色。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新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 25.(2分)2018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4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神舟五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1号 D.神舟六号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1号。 【解答】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故选:C。 【点评】重点识记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成功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26.(2分)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科学家,也是首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是( ) A.莫言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钱学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屠呦呦的相关史实。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 【解答】 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科学家、也是首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是屠呦呦。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屠呦呦的相关史实。 27.(2分)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业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杨振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的贡献。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解答】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极大地提高粮食产量,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袁隆平的贡献。 28.(2分)2010年,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袁隆平等被评为20世纪感动中国“双百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优秀品质是( ) A.热爱祖国,敬业奉献 B.清廉执政,一心为民 C.献身科学,淡泊名利 D.油田会战,艰苦创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优秀人物的品质。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袁隆平等被评为20世纪感动中国“双百人物”。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都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模范人物,他们都为了国家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体现了热爱祖国,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不能全面概括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 故选:A。 【点评】掌握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模范人物,注意总结优秀人物的品质。 29.(2分)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改革开放。重点掌握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解答】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可知,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题干中的流行语言。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 30.(2分)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对我们学习历史十分重要。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B.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D.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时期。注意准确识记相关历史时期的时间。 【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等。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以后,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故B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 二、综合探究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中学将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如图图片入选: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幅写出图片代表的历史事件及入选理由。 【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意义、三大改造以及意义、经济特区的设置以及意义、澳门回归以及意义、中共十九大召开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事件是开国大典;入选理由是: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图二事件是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入选理由是: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图三事件是设立经济特区;入选理由是: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或对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图四事件是澳门回归;入选理由是: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图五事件是中共十九大召开;入选理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故答案为: 图一事件:开国大典;理由: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图二事件: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理由: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图三事件:设立经济特区;理由: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或对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图四事件:澳门回归;理由: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图五:事件:中共十九大召开;理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意义、三大改造以及意义、经济特区的设置以及意义、澳门回归以及意义、中共十九大召开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 3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1)材料一中体现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请从材料中概括出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材料二: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外交路线的胜利,这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即将派出自己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共同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71年10月29日) (2)材料二中的“胜利”指哪一历史事件?请再举出两例同一时期的中国的外交成就。 材料三: (3)材料三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其意义。 (2)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解答】(1)根据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体现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分析,该政策实施的意义是:保障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加强与各国友好合作,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2)根据材料“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外交路线的胜利,这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的国家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即将派出自己的代表参加联合国的工作”,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胜利”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根据所学可知,同一时期的中国的外交成就有: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3)根据材料三幅图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外交。 故答案为: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意义:保障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加强与各国友好合作,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2)胜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举例: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3)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形成全方位外交。 【点评】本题以新中国外交为切入口,主要考查学生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等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3.(16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月13日 傅作义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结束 3月5日 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集中讨论摧毁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完成在新形势下工作重心的转移 4月23日 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 10月1日 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1)根据材料一的大事记,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自北师大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场变革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3)请你准确的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经济特区的名称,请将字母所对应的地名填写出来。A: 厦门 B: 深圳 C: 海南岛 。你知道当时的“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主要不同是指什么吗? 材料四: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1983年邓小平的一次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体现了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什么重大国策?请举出这个重大国策成功实践的两个例子。 【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表格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特区的建立、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可知,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有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 (2)由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这场变革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所有权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观察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了海南岛经济特区。根据地理位置可以判断A厦门;B深圳;C海南岛。“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主要不同是指经济政策不同。 (4)由材料四“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根据这一构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故答案为: (1)解放战争基本胜利,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政协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任写一个)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A厦门;B深圳;C海南岛;特指经济政策不同。 (4)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有利因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特区的建立、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