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道之行也教案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4 大道之行也教案一

第 1页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商人途经武阳, 不小心把他的一件很心爱的衣服弄丢了,走了几十里路后才发觉,心里十分着急和沮丧。他 把这件事和一个当地的人说了,那个当地人告诉他说:“哎,老兄,你不要着急和沮丧,你 在我们武阳境内丢的东西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位商人对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于是抱着试试 看的态度沿着原路返回武阳,果真在路上找到了他丢失的衣服,而且没有被动过的痕迹。后 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为我们归纳了一个成语,大家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请同学回答,得 出“路不拾遗”)那“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形容社会怎么样?社会风气怎么样?(好)另外, 还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成语意思接近(说晚上不用关大门也不用担心小偷会偷你家的东西)是 什么?(学生回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 假如那天真正到来的话,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啦。但是,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也 对我们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就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 不闭户。那么大同社会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 《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同学们打开课本 177 页(板书课题) 二、《礼记》简介 这篇文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大家看注释①,把它画一下。 三、译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看课文,老师先给同学们朗读一遍,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一下字音 和停顿,用笔在文中勾画一下。(教师范读) 师:好。我们注意一下,同学们看小黑板,我们一起来说啊。第一个字读什么?什么意思呢? 看注释。 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 讲信修睦(mù ;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 “抚养”) 幼有所长(zhǎng;成长) 矜、寡、孤、独(guā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 zēng 恨) 师:好。字音我们过了啊。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然后呢,同桌前后桌监督一下,看有没有同 学读错。“大道之行也……”预备起。 生:朗读课文。 师:嗯,同学们读得还是比较流畅的。不过还有问题,最后一个字“恶”读什么?我们再来 看一遍,是wù,还有同学读成è,记住了啊。同学们看课文,有个别同学停顿有问题。看第 二行,“故”它是表示提顿的,这里面有个小停顿,“人”呢,是施动者,也有个小停顿, 应该这样读。“废疾者”也是表提顿的,所以有一个小停顿。下面的“男”“女”“货” “力”是引领后面四个小句的,所以也要有一个小停顿。下面“是故”表示承上总结的, 所以有一个小停顿,下一行的“故”也一样。 师:好。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强调的停顿和刚才我们注意的字音把全文再读一遍。这回同学 们还是互相监督一下,看有没有同学读错的。 师:嗯,非常生疏的一篇文言文,我们刚拿在手才读了两遍,就读得这样流畅已经很不容易 了。这说明我们的同学很聪明。那么按照我们学文言文的经验,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了啊? 翻译,是不是?好,大家就翻译。同学们呢就结合书下的注释,把全文从头到尾翻译一遍, 同桌可以讨论一下。开始,等下请同学起来翻译。 师:看哪个同学翻译得又快又准啊。……有的同学翻译好了啊。(给三分钟,教师巡看) 师:好,我们就到这啊。下面请同学起来翻译一下。Xxx,你来翻译一下,你翻译到“……女 第 2页 有归”就行了。其它同学认真听啊。(教师点评、指正,后再请一个同学翻译) 师:哎,通过翻译我们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呢,有两句话 xxx 翻译得不够准确“大 道之行也”应该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公”应该是“天下是人们共有的”对不对? 第二行“故人不独亲其亲”怎么说呢?“所以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直译呢?“不单 单以自己的父母为亲”是吧?其实意思是不单单把自己的父母看成父母,可能还把别人的父 母也当作自己的父母。是不是这个意思啊?其它的我们翻译都很准确的啊。好,同学们再把 全文朗读一遍,加深对它的理解。“大道……” 生:朗读课文。 师:很好。孔子啊,为我们构想和描摹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会蓝图。他在这篇课文里用了 两个名词,同学们找一找,一个是“大道”,另外一个是什么?是不是“大同”啊?哎,两 个名词,一个大道,一个大同。那好,同学们考虑和看一看,“大道”是什么,“大同”是 什么。另外在文章中是不是有两句话分别概括了这两个词,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没有? 师:“大道”指什么?哪个同学找到啦?你来说一下。 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师:不错,同学们把它读一遍。那“大同”指什么,你来说一下。(学生回答指人们理想的 社会)对,那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把它概括了一下呢? 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师:好,是不是这句啊?大家把它读一遍。可以说呢,大道是一种社会理想,大同是一种 理想社会。那么大道和大同呢,作者在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分别对它进行了概括,可以 说开始的大道是总领全文,最后的大同是总结全文。是不是就剩中间部分了,中间部分可 以说应该是对这种大同社会概括性的介绍,或者说对这种社会形态的描摹,是吧。好,那我 们看中间部分,看看中间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待会我们试着把这种风貌描摹一下。 师:好,同学们先把这三句话读一下。(生读)好,你来说一下,从第一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得出“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板书)那对第二句你想到什么呢?(生回答)得 出“人人安居乐业”(板书)从第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呢?得出“物尽其用,人尽其能”(板 书)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了解,我们对大同社会的这种构想可以说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请同学 们带着一种自信、向往的感情把课文再读一遍。(生读) 师: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大同社会在当时是否真的存在呢? 生:存在或不存在。 师:为什么呢?大家看课前的提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并给它定名为“大同”。所以呢,这只是一种构想。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构想这样一个 社会呢?大家知道,我们的孔圣人,他生活在战乱不断的战国时期,因此想建立一个理想的 社会,在那里没有战争,没有贫穷,只有和平与富足。表达了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把 它做为一种理想和奋斗的目标。 师:好,我们说,“大同社会”是构想出来的,那我们之前学过那篇课文也是描摹一个理想 社会的啊? 生:《桃花源记》。 师:不错,《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构想出来的,那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它们是不 是都是一种美好理想和作者构想出来的理想社会呢? 生:是。 师:那里面有没有一些句子互相对应的呢?大家看《桃花源记》中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意思是说“老人和小孩都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它和课文中哪一句 话对应呢? 第 3页 生: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 师:回答得很好。那同学们课后再找一下其他相对应的句子。 结语:那么,同学们觉得这种大同社会我们能否实现呢?(生回答能或不能)也许现在还不 能实现,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奋斗的目标。如近代民主革 命家,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就把“天下为公”作为他终身的目标,梁启超也为我们概括了一 个重要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有我们的共产主义。虽然现在还不能实现,但是有 很多已经变成了现实。同学们,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你们是未来社会真正的主人,我 们只要好好学习,拼搏奋斗,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像孔老夫子提出的这种“大同”社 会终有一天是会实现的。 作业: 1、背诵课文。 2、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写一篇 200-300 字的小短文。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礼记》 总领→“大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总体特征) 人人都会得到社会关爱 大道之行也 一般特征 人人都安居乐业 →向往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大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