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 》导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 》导学案

‎10. 短文两篇 ‎ ‎【知识连接】 ‎ ‎1.文体常识 ‎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 2.文学常识 ‎ ‎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 ‎     (2)谢中书, 即谢征,字元度,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 ‎【预学】‎ 预习指导:(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背景及文体知识,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 (2)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利用工具书在生词上面注音。‎ ‎ (3)试着翻译课文,利用工具书查阅一些疑难词语的解释。‎ ‎(4)在阅读中要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寻找文章构思、语言或写作方面的巧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5)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一)目标导引:‎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 ‎(二)预学检测(请先预习课文再完成以下检测题)‎ ‎1. 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陶弘景   夕日欲颓   沉鳞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 ‎ 再读:自读3—5遍,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9‎ ‎3. 三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 ‎ <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 答谢中书书___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 ‎ 青林翠竹,四时_ __俱 备。  晓雾将歇_ _,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_,沉鳞 竞跃_ ___。 ‎ 实是欲界__ _之仙都_ __。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_ __其奇_ _者。‎ ‎ <2>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 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研学】‎ ‎(三)合作探究与展示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9‎ ‎3、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找出文章用得特别精妙的词语,加以品析。‎ ‎(四)自探质疑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隐含着什么感情?‎ 其他质疑:‎ ‎【评学】‎ ‎(五)达标检测 ‎1.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 ‎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 ‎ 。‎ 9‎ (3) 文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句子有: ‎ ‎ 。‎ ‎(4)背诵短文。‎ ‎(六)拓展延伸 试着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处你认为最美的景致。‎ ‎ ‎ ‎ ‎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 ‎【知识链接】 ‎ 作者简介 ‎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惊人的成就。散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诗: 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绘画:他擅长画竹,自成一体。  ‎ 背景介绍 ‎ ‎ 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写于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后所写的。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预学】‎ 预习指导:(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背景及文体知识,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 (2)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利用工具书在生词上面注音。‎ 9‎ ‎ (3)试着翻译课文,利用工具书查阅一些疑难词语的解释。‎ ‎(4)在阅读中要学会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寻找文章构思、语言或写作方面的巧妙之处,提高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5)预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标记下来,并形成问题以便课堂上呈现。‎ ‎(一)目标导引:‎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中的韵味。 ‎ ‎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 ‎(二)预学检测(请先预习课文再完成以下检测题)‎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情感。  ‎ ‎ 注音:柏( ) 藻荇( )‎ 2、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 ‎ ⑴月色入户: ‎ ‎ ⑵欣然起行 : ‎ ‎ ⑶念无与为乐者: ‎ ‎ 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 ⑸相与步于中庭 : ‎ ‎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 : ‎ ‎ ⑺水中藻、荇交横 : ‎ ‎ ⑻盖竹柏影也 : ‎ ‎ 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4、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9‎ ‎【研学】‎ ‎(三)合作探究与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译讲课文,讨论解疑。 ‎ ‎2、文本解读 ‎(1)找出写作者看到的夜下美景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写得好在哪里。(注意要读出韵味)‎ ‎(2)作者最后发出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自己是“闲人”,说说哪些文中地方看出作者的“闲”。‎ ‎(3)说说文中作者最后一句话含蓄表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   ‎ ‎(四)自探质疑 ‎【评学】‎ ‎(五)达标检测 9‎ ‎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苏轼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刻,面对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豁达的苏东坡,又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帮他说说看。‎ ‎(六)拓展延伸 ‎ 游白水[1]书付过 ‎ [宋] 苏轼 ‎ ‎ ‎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犹烧火,甚俛仰[10],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9‎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俛仰:指壮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食余甘煮菜 ②顾影颓然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为宫室、器皿……(《核舟记》)‎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的感情较复杂,请从不同角度写出两个要点。‎ 9‎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