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戊戌变法》 (2)_人教版(2016部编版)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 资产阶级 一、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二、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自主学习 1、公车上书的原因、内容、影响。 2、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又有哪些宣传活动? 3、百日维新的背景、时间、内容。 4、百日维新的内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5、维新变法运动的性质。 6、戊戌变法的结局怎样? 7、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有哪些? 8、戊戌变法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帝国 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 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材料二 1863—1894年这30年,中国民办企业数共计119 家,投资额680万元,而1895—1898年这甲午中日战 争后的三年里,企业数就达74家,投资额更是达到了 1432万元。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产生。而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 族资本主义则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三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 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窃认为今之为治, 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 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公车上书》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历史 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帝国主义 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 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材料二: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而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则获得 了进一步的发展。 材料三: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 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一、公车上书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的危机。 (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二、公车上书 (1)什么是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解释: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 ▪ 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典出:《史记▪ 滑稽列传》载:汉武帝时,齐地人东方朔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 他广泛地阅读了诸子百家的书,因此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他到长安后,到 公车府那里给皇帝上书,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 奏章,才勉强抬得起来。武帝花了两个月才读完东方朔的奏章,读完后龙心 大悦,下令任命东方朔为郎官。 (2)基本情况 公车上书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 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 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 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 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 奏。 康有为梁启超 公 车 上 书 (3)影响 “公车上书”虽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将它印发全国,引发了各阶 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 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并由此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 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 么样的精神? 公车上书知识小结 公 车 上 书 直接原因 时 间 主要内容 结 果 重要影响 梁 启 超 康 有 为 谭 嗣 同 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 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 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 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 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 “戊戌六君子”之一。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 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 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 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 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 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 《新学伪经考》等。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 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 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公车上书失败后…… (1)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 (2)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3)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定期集会演讲。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 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 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 (一)“百日维新”的背景: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 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 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 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shi), 人无固志,奸宄(gui 坏人)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 官差,蹙(cu)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危机加深。 2、康有为上书,其言辞恳切,令光绪帝动容,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二)“百日维新”前的论战: 教材事例: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翁同龢、军机大臣荣禄等问话康有为。 荣 禄:“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 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的法里并没有, 是最近这些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 非变不可!” 论战主题: 论战双方: 荣 禄等。代表顽固派 康有为等。代表维新派 要不要变法 结论(作用):通过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为戊戌变法的进 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但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 迫,内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虽有反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力量 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论战性质: 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三)洋务派和维新派异同点比较: 洋 务 派 和 维 新 派 相同点 不 同 点 阶级 属性 洋务派: 维新派: 根本 目的 洋务派: 维新派: 政治 主张 洋务派: 维新派: 依靠 对象 洋务派: 维新派: 方式 和 道路 洋务派: 维新派: 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都 主张创办新式学校,培养人才;都以失败告终。 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维护清朝统治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反对任何政治改革 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掌握实权的慈溪太后 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运用政府职能,来 开展洋务运动 发动带有一定群众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良运动和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三)“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百 日 维 新 的 内 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 方面 军事方面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 想的人参与政治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 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训练新式军队。 “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 一系列的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因1898年为戊戌年, 所以也称“戊戌变法”。 (四)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意义: 1、性质: 2、实质: 3、意义: ②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③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 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①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 的传播。 “百日维新”知识小结 百 日 维 新 时 间 性 质 内 容 意 义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军事上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 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1、戊戌政变 2、失败原因 ①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 派的破坏。 ②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③ 袁世凯告密,出卖维新派。 3、“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赴难图 课 时 总 结 第七课 戊戌变法 一、原因 二、序幕——公车上书 三、主要代表人物 四、发展 五、高潮——“百日维新” 六、失败——“戊戌政变”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 富强的道路,《马关条约》的 签订,使中国陷入了更为严重 的民族危机。 为摆脱民族危机,康有为、 梁启超等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 运动,继续探索救国道路。 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在当 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 法的失败也证明了: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 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课 时 检 测 1、为走救国之路, 再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 慷慨就义。 2、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菜市横刀血溅笑......(引自丁芒《气 节颂》)与诗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创办《万国公报》 D、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 4、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内容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训练新式军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