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课件-第1章-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二)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2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 1. 已知点O在△ABC内,OA=OB=OC,则点O为( ) A. 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两条高线的交点 C. 两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两条边的中线的交点 课前预习 C 2. 在联欢会上,有A,B,C三名选手站在一个三角形的 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抢凳子游戏,要求在他们中 间放一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 则凳子应放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ABC的( ) A. 三边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三边上高的交点 C 课堂讲练 新知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的性质 典型例题 【例1】如图1-3-16,在△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 分线交于点P,问:点P是否也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 解:∵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交 于点P, ∴PA=PB,PB=PC. ∴PA=PB=PC. ∴点P必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 模拟演练 1. 如图1-3-17,在△ABC中,已知点D是BC的中点,且 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求证:点D也在AC的垂直平 分线上. 证明:∵点D在AB的垂直平分 线上, ∴AD=BD. ∵点D是BC的中点, ∴BD=CD. ∴AD=CD. ∴点D也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例2】如图1-3-18,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 交BC于点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点E,l1与l2相 交于点O. 已知∠ACB=45°,DE=3,BD=CE+1. (1)求边BC的长; (2)分别连接OA,OB,OC, 若△OBC的周长为28 cm, 求OA的长. 典型例题 解:(1)∵l1与l2分别是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 线, ∴AD=BD,AE=CE,∠CAE=∠ACB=45°. ∴∠AEC=90°.∵BD=CE+1,∴AD=CE+1. ∵AE2+DE2=AD2,即AE2+9=(AE+1)2, ∴AE=4,AD=5. ∴BD=5,CE=4. ∴BC=BD+DE+EC=12. (2)∵AB边的垂直平分线l1与AC边的垂直平分线 l2交于点O, ∴OA=OC=OB. ∵△OBC的周长为28 cm,即OC+OB+BC=28(cm), ∴OC+OB=28-12=16(cm). ∴OA=OC=OB=8 cm. 2. 如图1-3-19,在△ABC中,OE,OF分别是AB,AC的 垂直平分线,∠ABO=20°,∠ABC=45°,求∠BAC和 ∠ACB的度数. 模拟演练 解:如答图1-3-6,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点D. ∵OE,OF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 ∴OB=OA,OC=OA. ∴OC=OB,∠ABO=∠BAO=20°, ∠CBO=∠BCO,∠CAO=∠ACO. ∵∠ABC=45°, ∴∠CBO=∠BCO=25°. ∴∠BOC=180°-∠CBO-∠BCO=130°. ∵∠BOD=∠ABO+∠BAO, ∴∠BOD=40°,∠COD=90°. ∵∠COD=∠CAO+∠ACO,∴∠CAO=45°. ∴∠BAC=∠BAO+∠CAO=65°, ∠ACB=∠BCO+∠ACO=70°. 【例3】如图1-3-20,经过已知直线AB外一点C作这条直 线的垂线(写出已知、求作、作法,并画图). 典型例题 新知2:与线段垂直平分线有关的尺规作图 解:已知 直线AB和AB外一点C. 求作 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 作法 (1)任意取一点K,使K和C在AB的两旁; (2)以C为圆心,CK的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 和E; (3)分别以D和E为圆心,大于 DE的长为半径作 弧,两弧交于点F; (4)作直线CF,如答图1-3-3,直线CF就是所求的 垂线. 3. 已知:线段a,h如图1-3-21. 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AB=a,AB边上的高 CD=h. 模拟演练 解:如答图1-3-7,△ABC即为所求. 作法:先画一线段AB=a,再作AB的线段垂直平分线, 与AB交于点D,然后从线段垂直平分线上截取CD=h, 连接BC,AC即可. 【例4】如图1-3-22,在△ABC中,AB=4 cm,AC=6 cm. (1)求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D,E; (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连接BD,求△ABD的周长. 典型例题 解:(1)如答图1-3-4,DE即为所求. (2)如答图1-3-5,连接BD. ∵DE是BC边的垂直平分线,∴BD=DC. ∵AB=4 cm,AC=6 cm, ∴△ABD的周长=AB+BD+AD=AB+AC=4+6=10(cm). 4. 如图1-3-23,在Rt△ABC中,∠C=90°,∠A=28°. (1)作A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 点E;(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 图痕迹) (2)连接CE,求∠BCE的度数. 模拟演练 解:(1)如答图1-3-8,DE为所求. (2)如答图1-3-8,连接CE. ∵DE垂直平分AC,∴EA=EC. ∴∠ECA=∠A=28°. ∴∠BCE=90°-∠ECA= 90°-28°=62°. 分层训练 A组 1. 如图1-3-24,A,B,C表示 三个居民小区,为丰富居民们 的文化生活,现准备建一个文 化广场,使它到三个小区的距 离相等,则文化广场应建在 ( )C A. 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 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 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 ∠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2. 如果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3. 到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A,B,C的距离相等的点 ( ) A. 只有一个 B. 有两个 C. 有三个或三个以上 D. 有一个或没有 C A 4. 如图1-3-25,在△ABC中,点O在边AB上,且点O为 △ABC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求∠ACB的度数. 解:∵点O为△ABC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OA=OB=OC. ∴∠OAC=∠OCA, ∠OCB=∠OBC. ∵∠OAC+∠OCA+∠OCB+∠OBC=180°, ∴∠OCA+∠OCB=90°,即∠ACB=90°. B组 5. 如图1-3-26,点D为线段AB与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 交点,连接AC,BD,DC. 若∠A=35°,∠ABD=44°,则 ∠DCA的度数为( ) A. 10° B. 18° C. 15° D. 9° D 6. 如图1-3-27,△ABC中,点D在BC边上,且BD=AD=AC. (1)请用尺规作图法,作出线段DC的垂直平分线AE, 交DC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2)若∠CAE=16°,求∠B的度数. 解:(1)如答图1-3-9,AE即为所求. (2)∵AE⊥CD, ∴∠C=90°-∠CAE=90°-16°=74°. ∵AD=AC,∴∠ADC=∠C=74°. ∵BD=AD,∴∠B=∠DAB. ∵∠ADC=∠B+∠DAB, ∴∠B= ∠ADC= ×74°=37°. C组 7. 如图1-3-28,已知锐角三角形ABC中,AB,AC边的中 垂线交于点O,∠A=α(0°<α<90°). (1)求∠BOC的度数; (2)试判断∠ABO+∠ACB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 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1)如答图1-3-10,连接AO. ∵AB,AC边的中垂线交于点O, ∴AO=BO=CO. ∴∠OAB=∠OBA,∠OCA=∠OAC. ∴∠AOB+∠AOC=(180°-∠OAB- ∠OBA)+(180°-∠OAC-∠OCA). ∴∠AOB+∠AOC=(180°-2∠OAB)+(180°-2∠OAC) =360°-2(∠OAB+∠OAC)=360°-2∠A=360°-2α. ∴∠BOC=360°-(∠AOB+∠AOC)=2α. (2)∠ABO+∠ACB为定值. ∵BO=CO,∴∠OBC=∠OCB. ∵∠OAB=∠OBA,∠OCA=∠OAC, ∴∠OBC= (180°-2∠A)=90°-α. ∵∠ABO+∠ACB+∠OBC+∠A=180°, ∴∠ABO+∠ACB=180°-(90°-α)-α=90°. 8. 如图1-3-29,在△ABC中,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 BC,交AB于M,N两点,DM与EN相交于点F. (1)若△CMN的周长为15 cm,求AB的长; (2)若∠MFN=70°,求∠MCN的度数. 解:(1)∵DM,EN分别垂直平分AC和BC, ∴AM=CM,BN=CN. ∴△CMN的周长=CM+MN+CN=AM+MN+BN=AB. ∵△CMN的周长为15 cm, ∴AB=15(cm). (2)∵∠MFN=70°, ∴∠MNF+∠NMF=180°-70°=110°. ∵∠AMD=∠NMF,∠BNE=∠MNF, ∴∠AMD+∠BNE=∠NMF+∠MNF=110°. ∴∠A+∠B=90°-∠AMD+90°-∠BNE=180°- 110°=70°. ∵AM=CM,BN=CN, ∴∠A=∠ACM,∠B=∠BCN. ∴∠MCN=180°-2(∠A+∠B)=180°-2×70°=4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