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_鲁教版

生 于 忧 患 死 于 安 乐 有关孟子和《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 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 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 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 并尊其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 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 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 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 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 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 学》、《中庸》、《论语》合为 “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 读书。 给下列红字注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quǎn)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yu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gé) 行拂乱其所为(f ú) 法家拂士 (bì) 曾益其所不能 (z ēn g) 课文朗诵并翻译课文 第一自然段问题设计: 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 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 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他们出身卑微, 他们历经了苦难的磨练, 他们都被提拔任用,做 出了一番成就。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第二自然段归纳出了第一段的结 论: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 成就大事,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 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 并指明了磨练的益处:一、是培 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 够发展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 的能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 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创造;(别人 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 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 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 国外如果没有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来自外 国的祸患,便常常会被消灭。 本段论述了人处于困境才能够奋发, 国无忧虑则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祸害足以 使人生存,而安逸图享乐足 以使人 灭亡的道理了。 文章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共四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举例论证) 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 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第二部分 第3段: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 (正面)和(反面) 第三部分 第4段: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 总结: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 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 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经历,却 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上进心。 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 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 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文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 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仲尼厄而作《春秋》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 出狱后,发奋著书完成史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