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教案 岳麓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教案 岳麓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 教学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两大块: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和文化大革命。通过逐一进行讲解,让学生去掌握知识,理解教材。‎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八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面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学习,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建立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和困难。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事件和知识,并依据这些事件得出结论。因为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适当地选取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课围绕着一个事件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展开叙述。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生产力的变革,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有计划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了探索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 9‎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出现过“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3.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了解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化大革民”的发起和结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些左的错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 9‎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 “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教师展示:“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 ‎ ‎◆教师提问: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曾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的错误。你知道这些错误是怎样出现的吗?它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后果?‎ ‎◆教师讲授: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二、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 中共八大 课件展示中共八大会场图片。‎ 9‎ 教师提问: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 学生回答: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教师提问: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 学生回答: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学生回答: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师提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教师提问: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 学生回答: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明确: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1958年的总路线,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9‎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史料展示1:‎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学生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史料展示2:‎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人民公社的特点: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 所谓公,就是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和部分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 ‎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共产风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9‎ ‎(3)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教师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文化大革命 ‎1. 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炮打司令部---我的大字报 ‎2. 教师简要介绍: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基本情况。‎ 提出问题:在“文革”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分别是哪两个?‎ 提示: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师讲述:“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因此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引导学生思考:刘少奇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陷害折磨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9‎ 提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自身难保。于是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一片内乱景象。‎ 教师过渡: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革”中相互利用、配合,只为篡夺中央大权,然而他们都以失败告终。‎ 引导学生回答:“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提示:不要搞阶级斗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反对个人崇拜。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等。‎ 教师总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中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噩梦。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我们要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一)出示材料并讨论 材料一: 大跃进时代的口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天等于20年”‎ ‎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 ‎“超英起美平常事。” ‎ ‎“踏翻地球顶破天。” ‎ 材料二:‎ ‎ ‎ 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 9‎ 回答: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教师: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学生: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 学生:原因:对国情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建设经验,存在急于求成情绪,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危害: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师总结: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缩短基建战线,保证重点工程;在农村坚决纠正“共产”风;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等。这些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二)本课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两个板块:(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要讲述中共八大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二)文化大革命。阐述文化大革民的发起和结束。每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进行了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浓厚,课堂效率较高。‎ 9‎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在1958年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失误,通过调整,我国恢复了经济发展,然而接下来又爆发了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课内容大体上有两个部分的知识板块,每一部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践证明这种贴近学生的教材整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其中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的讲解很抽象(关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内容的介绍),学生不太理解,这就要求在上课时多运用例子、图片、视频来讲解这段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