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期中试卷 语 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期中试卷 语 文

北京九中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期中试卷 语 文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姓名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 一、基础·运用(共 17 分) 阅读下面关于书法知识的语段,回答 1——6 题。(共 12 分)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较之楷书更为多姿,又弥补..了草书不易识 别的缺陷,写起来十分方便,在现代非常流行。 王羲之自幼跟随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又游历名山名碑,广采众长,将各种书体 róng(融 溶)合提 炼,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一群友人到兰亭踏青游玩,面对美好的春色,他 们即兴..赋诗,结成集子。王羲之为这本诗集写了一篇序 这就是流传千年 被称作 天下第一行书的 《兰 亭序》 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兰亭序》是王羲之平生最得意的作品。其文通篇气息淡和空 灵,潇洒自然,无雕琢之痕迹,自然天成。最为后人称道的是通篇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 “以”、“为”等,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变幻出二十几种不同的笔法,确实堪称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 界。这些文字①“______”,尽显魏晋士人洒脱的神韵。其文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相传为王羲之当时醉酒后 的作品,醒来后王又写多幅,却均无第一幅的神韵。 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行书也遒劲有力,开创了新的风格,具体可见他的《祭侄文稿》。安史 之乱爆发时,颜真卿正在安禄山管辖的平原郡做太守,他挺身而出,举兵讨伐,取得了重大胜利。他的兄 长颜杲卿也是抗击安禄山叛乱的重要人物,然而在一场战役中弹尽粮 jué(绝 决),与儿子颜季明一起被 害。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开始四处寻找兄长和侄儿的尸首,并做了一篇悲痛的《祭侄文稿》,流传千 古,紧随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他用笔之际情感如潮涌,满篇狼藉,笔墨时而凝重, 几处写到枯笔,可见他挥毫时不能自 yǐ( 以 已)的悲情。 这第三行书的美誉则给了苏轼的《寒食帖》。此贴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在寒食节所作。此时他因言获 罪,受了沉重打击。所以在运笔之间,淋漓尽 zhì(志 致)的展现了自己苦闷、惆怅、孤独的心境。通篇 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1.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对“之”笔顺说法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弥补(mí) 即兴..(jì xìng) “长”字共四画,第一画是撇“丿” B.弥补(mǐ) 即兴..(jí xīng) “长”字共四画,第一画是撇“一” C.弥补(mí) 即兴..(jì xīng) “长”字共四画,第一画是横“一” D.弥补(mǐ) 即兴..(jí xìng) “长”字共四画,第一画是横“丿” 2.根据拼音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的字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融 绝 以 志 B.溶 决 已 致 C.融 绝 已 致 D.溶 决 以 志 3.在文中划线句子空白处填写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王羲之为这本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流传千年、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B.王羲之为这本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流传千年,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C.王羲之为这本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流传千年,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D.王羲之为这本诗集写了一篇序,这就是流传千年、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4.请根据介绍判断下面三组名帖拓片中,图片与作品名称对应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 b. c. A.a.《祭侄文稿》 b.《寒食帖》 c.《兰亭序》 B.a.《兰亭序》 b.《寒食帖》 c.《祭侄文稿》 C.a.《寒食帖》 b.《祭侄文稿》 c.《兰亭序》 D.a.《寒食帖》 b.《兰亭序》 c.《祭侄文稿》 5.结合书法拓片,下列对三大行书欣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王羲之的《兰亭序》字体非常完美,布置也非常合适。文笔洒脱,毫不拘束,写法多样,结构生动, 章法疏密有致。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B.三大行书各具千秋,《兰亭序》显示雅士超人的风俗,《祭侄文稿》表现至哲贤达的悲情,《寒食 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C.有人说《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诗人于笔墨之间挥洒出一篇凄凉的文字,迅疾而稳健,痛快 淋漓,一气呵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 变化万千。 D.《祭侄文稿》尽显书法家的感情,横画短则粗,长则细;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锋棱明 显,结构瘦长,不愧有楷书“柳骨”之说。 6.填入文中①“______”处合适的一项是( )(2 分) A.蚕头燕尾,尽情舒展 B.形体方正,横平竖直 C.连带省略,书写潦草 D.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7.默写(共 5 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面对人生的坎坷与不幸,我们应该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就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写到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万物复苏,你与同学一起外出郊游,在小溪边,你看到小鸟在岸边休息,鱼儿在水中自由自 在地游动,这样的景色,会让你联想到哪句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 石,髡②然如浮屠氏③。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 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④,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 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 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 榻对卧,子约沾醉,比⑤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 ①妍燠,暖和。②髡(kūn),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③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④空嵌, 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⑤比,等到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4 分) (1)水尤.清冽:尤______ (2)往来翕忽..:翕忽______ (3)从.两家僮:从______ (4)寺僧具.煮茶醅酒:具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着霜正红,绝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 分) 答: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 6 分) 11.“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共同道德规范。2012 年,全国妇联 等单位提出了“新孝道行动标准”。请你从下列“新孝道行动标准”和《论语》选文中各选一条,说说二者之间 有什么相通之处。(2 分) 新孝道行动标准(部分) ①带着妻小常回家 ②共与父母度节假 ③父母生日共同办 ④亲给父母做做饭 ⑤沟通父母解心结 ⑥关爱父母说出口 ⑦督促父母做体检 ⑧聆听父母聊往事 ⑨能和父母共锻炼 ⑩常为父母拍张照 《论语》选文 第一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第二则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第三则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行动标准”选择第______条 《论语》选择第______则 相通之处:______ 12.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第(1)—(2)题。(3 分) 1.蜀国南面,有一个部落, 首领名叫孟获,经常侵略边 境,掳掠人畜,反抗蜀汉。 蜀汉建兴三年,孟获率领三 洞元帅,大起十万兵丁,攻 陷了建宁、牂牁、越嶲三郡。 2.孔明调动五十万大军,用 赵云、魏延为大将,蒋琬为 参军,一齐向南进发,他知 道对南军要以收心为主。 3.孟获与蜀军交战,被张嶷 与关索两路蜀军围困,他弃 马奔逃,被魏延活捉,押进 帐中。孔明道:“你常侵略边 境,如今被我捉了,服也不 服?”孟获大声道:“我只是 中了埋伏,又不曾好好打仗, 怎么肯服!”孔明释放了他。 4.孟获回到部落。南部酋长 知道后暗与董荼那商量说: “索性把孟获绑了,献给孔 明,免得再动刀兵,伤害百 姓了。” 5.他们便缚了孟获,送给孔 明,押进帐中,孔明笑问道: “你上次说,再被我捉住,就 心服了,今天怎么样?”孟获 道:“这不是你的本领,乃是 我手下之人自相残害,如何 肯服!” 6.孔明给他松了绑,又摆酒 相待,笑问:“我再放你回去 怎么样?”孟获说:“我深通 兵法,丞相倘敢放我,一定 要与你大战一场,如果阵上 遭擒,方才心服。” 7.孟获想好破蜀计策,在船 上却被假扮成南军的蜀军抓 获,孔明大笑道:“你已三次 被擒,这回你心服了吗”?孟 获说:“虽然被擒,还是不服, 如果阵上交锋,力尽被擒, 才能使我心服。”孔明略略沉 思,又把他放走。 8.孟获发现孔明退军,想要 抓住机会,便下令追赶,掉 入陷坑被魏延抓获,孟获毫 不惧怕,回头道:“你敢再放 我回去,才算有胆量!”孔明 大笑,吩咐把他放走。 9.孟获用诡计却被孔明识 破,又被抓获。孔明道:“你 六次就擒服也不服?”孟获 连连摇头道:“你可以杀我, 但是我心里不服。” 10.孔明叹道:“我要与你们 永结和好,教你们种稻植棉, 让百姓各安生计。你竟这样 执迷不悟屡次造反!”孟获红 着脸说:“我要再战一次。” 孔明长叹一声又放了他。 11.在山凹里蜀军将孟获围 住,这时,拥出一辆小车, 车上端坐孔明。孟获大惊, 急忙回马,旁边闪出马岱, 拦住去路。孟获措手不及, 被马岱擒了。 12.看着眼前下跪的孟获, 孔明问道:“我已差人放你, 为什么不去?”孟获垂泪道: “______”孔明连忙下座,把 他们一一扶起。 (1)上面的连环画,讲述的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故事叫______。(1 分) (2)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特点是______,(1 分)请再举出一个有关诸葛亮用兵的经典故事: ______。(1 分) 13.下列情节中,出自《海底两万里》的有(1 分)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遭冰山封路,陷缺氧危机 D.遇风暴触礁,等荒岛求生 四、现代文阅读(共 17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14—16 题。(共 8 分) 【材料一】 暗送秋波,虽是文学上对眼神的描绘,在生理学上也可以找到根据。眼睛,实际上是脑的一部分,有 十多条血管相同、百万根神经枝相连,并与丰富、复杂的颜面表情相映生辉。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感受器, 眼睛有 120 万根神经纤维,比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神经纤微的总和还要多,80%的外界信息都是通过它 输入人体的。 照镜子仔细观察,我们首先能看到黑白眼球。在黑眼球的表面上是一层透明的薄膜,这是人体相机的 镜头——角膜。透过角膜你还能看到一个棕黑色的环形薄膜——虹膜。虹膜环的正中央是一个黑幽幽的圆 形小孔,这就是人体相机的光圈——瞳孔。瞳孔是外界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的唯一通道。眼球的其他部分被 不透光的含色素细胞的脉络膜笼罩,形成相机的暗箱。虹膜环中有平滑肌呈放射状排列,在神经支配下 [甲] (舒缩 收缩),以调节瞳孔的大小。在虹膜和瞳孔后面,还有从外面看不到的、扁平的、富有弹性的双 凸镜——玻璃体,它是相机内主要的折光调节装臵。通过改变对光线的折射程度,最后使物像 [乙] (聚 集 聚焦)于底片——眼球后壁的视网膜上。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大脑就产生了视觉。 物像只有落到视网膜上,人才能够清晰的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晶状体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 节功能。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 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 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取材《人体学习百科》) 【材料二】 14.从材料一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甲]处应填______,[乙]处应填______。(2 分) 15.选出不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信息的一项(2 分) A.近视眼形成的原理 B.近视眼矫正的途径 C.眼睛与大脑有百万根神经枝相连 D.眼球的基本构造 16.这学期,小林的视力越来越差,看黑板上的字模糊不清。周日,小林去医院检查,医生给他配上了合 适度数的近视镜。现在,他能够清晰地看到黑板上的字了。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相 关信息,解释这一现象。(4 分) 答:______ (二)阅读《往事依依》,完成 17—20 题。(共 9 分) 往事依依 于漪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 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 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 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 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 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 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 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 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③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 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④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 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 往下念产,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隆,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 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 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 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⑤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 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 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 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 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 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 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 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次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 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 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⑥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文坛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 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⑦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17.依依往事中融入了作者缕缕情思,请阅读文章,完成表格。(4 分) 往事 “我”的感受 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1) (2) 沉浸在诗的意境和美的享受中 忆两位国文老师 (3) (4) 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18.于漪老师记叙的几件往事,看似平淡,读来却耐人寻味,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文章内容 作简要赏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了于漪老师读书学习的往事,请谈一谈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得到了哪些的启发。(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 分)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为配合“书香校园 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校刊将开设名著交流和推介专栏。请你结合自己阅 读《论语》《三国演义》《海底两万里》名著的经验。介绍阅读书籍的方法。供同学们交流。 题目二:“城市共享”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近来,有一种“共享自行车”悄然出现在北京街头。这些“共 享自行车”因为借还方便,价格公道,有益环保,受到市民的欢迎。但有些人却把“共享自行车”停进自家小 区,破坏车锁,甚至拆卸零件。请你写一封倡议书,倡导广大市民文明使用“共享自行车”。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 150-200 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 分) 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以“触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不久的未来,学生的校服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越来越智能化:身份识别、智能考勤、自动定位、 自动温度调节、运动状态自动跟踪与分析……假如有一天你穿上了这样的智能校服,将会有什么奇妙的事 情发生呢?请你发挥想象,以“智能校服”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题目书写在答题纸上。 (2)字数在 600-800 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