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上第25课《治水必躬亲》练习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25课《治水必躬亲》练习题

‎《治水必躬亲》练习题及答案 一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 )‎ ‎(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 ) (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 )‎ ‎(4)布袍缓带(缓带: )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如是: )‎ ‎3.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4分)‎ ‎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 )  以情动人( )‎ ‎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 )  错落有致( )‎ ‎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鞠躬尽瘁( )‎ ‎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举世闻名( )‎ ‎4.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3分)‎ ‎《治水必躬亲》选自《      》,作者    ,    代江苏金匮人。文章论述了        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     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      ,而且要     。‎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3分)‎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7.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 ‎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泥:拘泥(2)潴:水停聚的地方(3)穷:追究到底(4)缓带:宽束衣带(5)如是:像这样 2.(1)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3)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的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3、①‎ 真实情况;情感②事理;情趣③亲自;身体④成功;全 4.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5.履园丛话;钱泳;清;治水必躬亲;海瑞;躬亲;清廉 6.C 7.①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情况,不辞劳苦、事必躬亲。②廉洁奉公、造福百姓。(意近即可)‎ 二 ‎1、为什么说治水必躬亲?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水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关于文章结构:‎ 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文章开头一句,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可固执一端;接着用“盖”‎ 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一端的原因,并用两个“非┅┅不┅┅”双重否定句式,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提出论点。 ‎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落石出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 参考答案:‎ ‎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 4.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5.海瑞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等。课文中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6.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7.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8.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 ‎9.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三 ‎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是______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_____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   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 ‎  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  参考答案:1.海瑞 明朝 吴晗《海瑞罢官》2.(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2)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4.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5.C ‎ 四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雨雪三日( )(2)雨雪三日而不霁( )   (3)晏子入见,立有间( )(4)逸而知人之劳( )   (5)公披狐白之裘( )(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   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 )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   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 D.相机启发,并以仁君来期勉君王。   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参考答案:‎ ‎1.(1)下 (2)放晴 (3)一会儿(4)安闲 (5)兽皮大衣 (6)给予 ‎ ‎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 4.D  5.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有些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