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撺掇(cuàn) 凫水(fú)   家眷(juàn)  皎洁(jiǎo)B.嘱咐(zhǔ)糜子(méi)脑畔(pàn)屹立(qì)C.羁绊(jī)冗杂(rǒng)亢奋(kàng)晦暗(huì)D.斡旋(ɡuǎn)褪色(tuì)争讼(sònɡ)怅惘(wǎnɡ)【点拨】A项“撺”应读cuān;B项“屹”应读yì;D项“斡”应读wò。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D)(3分)A.欺侮照例油馍登时茂腾腾B.怠慢领域瞳仁静穆闹嚷嚷C.震撼恬静思慕宽慰马前卒D.辐射缭原踊跃偏僻羊羔羔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3分)A.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B.国庆节期间,广场上张灯结彩,好不热闹。C.正当我听得陶醉的时候,那美妙的音乐戛然而止。D.他很年轻又没经验,不懂人情世故。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A.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市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录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发扬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C.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5.(日照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绿茶茶艺表演的第九道程序是“春波展旗枪”。______________,似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十分生动有趣。①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②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没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开来③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④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⑤直直的茶芽称之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之为“眉”,蜷曲的茶芽称之为“螺”A.①②④③⑤B.①④③⑤②C.③②①⑤④D.③②④①⑤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3分)A.小说《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7.(原创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9分)本报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赵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1)请写出上面新闻的主要内容。(3分)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2)右面是共和国勋章图案。“共和国勋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如意、兰花等元素,整体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珐琅等工艺制作。请说说其寓意。(3分)示例:共和国勋章象征勋章获得者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礼赞国家最高荣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假如你遇见了他,你打算怎样祝贺他?请把你的祝贺语写在下面。(3分)示例:袁爷爷,祝贺您荣获共和国勋章,您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您获得共和国勋章,当之无愧!二、阅读理解(43分)(一)(原创题)(12分)忙年于宝月忙年,是过了小年后乡下人日夜筹划的事儿。过年了,改善生活是头等大事。猪是自家养的,那可是足足养了一年的大肥猪,绝对绿色饲养,肉质上等。你看,街坊四邻杀猪宰羊无不忙得不亦乐乎。杀猪是乡下人齐心帮忙的事,只要一声招呼,热心的街坊们纷纷来家里帮忙。到了分肉的时候,东家三斤西家五斤,不大一会儿就被大家一一买走。最后,猪头、内脏、排骨、猪蹄是留给自家享用的。当然,上好的里脊肉也得多留些,除夕夜包饺子少不了。猪头、猪蹄是得年前炖好的。农家的大铁锅一次炖个猪头没有问题。男人们早早就准备了柴火,生起灶火。铁锅里的热气伴着馋人的香气,很快就从屋里弥漫到了街上。路过的人们一闻到这香气,就知道这家人在忙活啥了。养了一年的大公鸡,这时也到了宰杀的时候。公鸡是过年的贡品。从大年三十开始,家家户户都得在厅堂条桌上摆上贡品,祭奠列祖列宗。其中,就有那只昂头挺立的大公鸡。除了公鸡之外,还有其他的鱼肉鲜果以及花馍。 说到花馍,胶东乡下女人做的大花馍,绝对称得上是珍品。普普通通的白面,愣是做出了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如盘龙、猪头、面鱼、燕子等,再配上红黑的豆粒做成眼睛,点上五颜六色的颜色,摆在桌上,插在树枝上,活灵活现,琳琅满目,给节日格外地增添了喜气。你看,腊月里家家户户房顶上的烟道,一天到晚不停地冒着热气腾腾的烟雾,那都是家庭巧妇正在蒸煮各种主食的信号。忙年肯定少不了赶大集。乡下的集市,在腊月里最为丰富,各种物品摆满了宽敞的街道和长长的河滩。老家的年集,是逢五和十的日子。天还没亮,四乡八村的人们就已经蜂拥而来,忙活年货的采购。这时候,无论家里条件如何,赶年集是家家都不会忘记的事儿。有钱的,会在年集上大包小包地采购,车拉人扛,一路满载而归。日子拮据些的,也总是量力而行,异常慷慨,以期过年时家里的伙食得到改善。人山人海的集市上,大人和孩子不停地走走瞧瞧、讨价还价,清脆的鞭炮声、爽朗的叫喊声此起彼伏。从小年开始,街头巷口就陆续见到放鞭炮的孩子们。按照乡下习俗,小年、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五、十五,家家户户都是要放鞭炮的。只不过,小年是中午放,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五、十五是晚上放,这是正式的放炮时辰。可孩子们见到了鞭炮,却不管哪些时间该放或不该放,只要开心,玩乐的劲头可以从清早一直延续到深夜。鞭炮是乡下孩子过年的宠物。鞭炮在空中爆响的一声声轰鸣,把冬季里原本寂静的乡村一下子变得热火了起来。(《人民日报》2017年1月21日12版)8.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9.文章写“忙年”,写了哪些“忙”?(3分)杀年猪、杀鸡、做大花馍、蒸煮主食、赶大集购年货、孩子们放鞭炮等。10.赏析下面句子。(3分)普普通通的白面,愣是做出了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如盘龙、猪头、面鱼、燕子等,再配上红黑的豆粒做成眼睛,点上五颜六色的颜色,摆在桌上,插在树枝上,活灵活现,琳琅满目,给节日格外地增添了喜气。这个句子从形状、颜色、情态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胶东乡下女人做的花馍好看、漂亮,表现了乡下女人们的心灵手巧、聪明能干,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赞赏之情。1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祥和、富足、热闹生活的欣赏、骄傲、赞美之情,对乡村生活及乡亲们的怀念之情。(二)(河北中考)(15分)远行的童年记忆①又是麦浪翻滚时,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妻,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④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 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巾,但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⑥“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⑧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挣个生计。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⑪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⑫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12.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3分)麦客夫妻善良厚道、勤劳肯干、技术过硬、生活简朴。1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渲染了天气的炎热,衬托了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14.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3分)表达了“女人”对我们这片土地的称赞与羡慕之情。15.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这是插叙,补充交代了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16.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选文通过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忆,赞扬了麦客的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美好品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三)(云南中考)(16分)茶是家乡醇段伟①清明至谷雨,是家乡茶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雨茶”,一天一个味。 ②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③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翠竹满崖,树木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筐摘茶的乐趣时,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阳光透过晨雾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她立住休息一会,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篾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掉。④“肥壮嫩绿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真正无公害,只是人手不够,兄弟回来得真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⑤“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经过祖辈汗水浸泡,酝酿出赏心悦目的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焕发活力,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圆润饱满的茶芽里。此时,山上一派繁忙,茶园里到处晃动着采茶人的身影。⑥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学杂费、家庭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节,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温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歌声如溪水般清澈透亮,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荡人心魄。⑦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嫂便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叶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传来茶叶噼啪爆响的声音,待到叶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将茶叶起锅,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叶成条后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⑧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庭院,将做好的成茶置于簸箕里摊凉,再次拣去杂物、茶梗。然后挑选条索均匀的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样子,三嫂说:“兄弟,你来一杯啊!”⑨我抓起一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润清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茶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一点也不比名茶差。”三嫂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有机会,你也帮着宣传宣传。”⑩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惫。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分了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叶大部分卖给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了。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么话?得攒点小钱找机会生大钱。”⑪吃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嫂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说:“这是给你的!”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⑫“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11日,原文有删改)17.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1)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翻涌”多指云、水等上下滚动翻腾。此处化静为动,赋予静态的茶山以动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茶山的连绵壮观。(2)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翻飞”指忽上忽下地来回飞。生动传神地写出采茶人动作轻快、娴熟。 18.第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此段为插叙,补充交代茶叶对家乡人的重要性,突出了人们的勤劳,使文章内容更丰富。19.三嫂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示例:①吃苦耐劳,勤快能干。起早贪黑忙着采茶制茶。②自力更生,努力致富。不愿光靠扶持,希望凭双手改变现状。③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积极追求幸福生活。20.中国名茶有很多,如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云南的普洱茶等,作者为什么认为“茶是家乡醇”?(3分)家乡的茶是乡情、亲情的记忆和寄托,只有家乡茶的味道最真实、最美好、最厚重。21.请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示例:“我”对哥嫂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我”感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对家乡、亲人的那份恩情;“我”对家乡发展、亲人致富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三、作文(50分)2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目一: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让我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让我懂得了光阴的可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学会了奉献;跌倒了再爬起来,让我变得更加坚强……作为中学生的你,现已走过十几个春秋,你一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请以《经历,让我收获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二:幸福,人人希望获得,它需要你通过不懈的努力去追求、去赢得。努力,恰如助推器,助力你抵达幸福的彼岸。而在努力的过程中,你会深刻地感受到,不断地努力,可以让幸福感持续叠加。请以《越努力,越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如选题目一,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