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词曲五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1)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词曲五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1)_鲁教版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积劳病卒。所作散曲多写辞官后的田园生活,有些流露出对当政者的不满和对穷苦百姓的同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这首小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并说他“到官四月,忧劳以死”。就他的作品和有关史料看,他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深感不满,对人民的疾苦相当关心。他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山坡羊》,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朝累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华山天险 峰峦如聚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精彩展示: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波涛如怒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作者从东方走来,纵目四望,看到了潼关的形胜。“峰峦如聚”第一句写山,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那许多峰峦,仿佛为了同一目的,从不同的方向奔来,拱卫潼关。 “波涛如怒”第二句写河,一个“怒”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它为什么发“怒”呢?这就给读者打开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山河表里潼关路”总括山、河,归到“潼关”。一“路”字,表明诗人此时正行进在“潼关路”上,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的景象,都是他亲眼看见的,因而都涂上了他的感情色彩。他在“潼关路”上行进,其目的地,就是用潼关作东方屏障的“西都”。因此,在看清了眼前的潼关形胜之后,自然要遥望“西都”了,“潼关路”三字,既收束上文,又为向“望西都”过渡架好了桥梁。 1、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2、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了,本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3、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聚”“怒”两字透露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铺垫下文。字词赏析 15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精彩展示: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3.“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写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望西都”潼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关系着在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历代的兴亡了。关中,曾经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0个王朝在那里建都,历时达千年之久。那些都城,可以统称“西都”。当他“望西都”之时,由于想到了那许多王朝的兴亡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心情很沉重……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意踌蹰”踌蹰,本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在前面加一“意”字,形象地表现了心潮起伏,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意踌蹰”一顿,下面所写,就是“意踌蹰”的原因和内容。“伤心秦汉经行处”上承“望西都”,下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所谓“处”,指的正是“西都”。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展开讨论。一代王朝兴起,必大兴土木,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 “亡,百姓苦”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人从“望西都”所激起的情感波涛中理出了这样的思路,并循着这样的思路,倾吐出惊心动魄的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 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请展开讨论。精彩展示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苦;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写法),写了一朝兴起,老百姓受苦,一朝衰亡,老百姓仍受苦(翻译),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批判(感情)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精彩展示: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28理解曲的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用短短一首小令,不足50字的篇幅,写出了跨越千年的历史,气势磅礴的景象,真挚激越的感情。“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壮观。后几句作者触景生情,过去雄伟的秦宫汉殿,如今都成了一片废墟;朝代不断更替,而唯一不变的是百姓的生活。他们自古至今从未得过过安乐的日子。面对这种情势,作者踌躇思考,对人民的苦难表现了深刻的同情,但他不可能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连,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内 容 评 析 轻松演练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1)这首散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抒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曲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2、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望西都,意踌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休息一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