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18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18张PPT)

饮酒陶渊明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解题:《饮酒》共20首,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课文选的是第五首,是历来传送的名篇。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按节奏诵读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翻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扰。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只要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问: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精神超凡脱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 不能,“见”字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字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翻译:在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中望见郁郁葱葱的庐山,有悠然自得的兴趣。问:“见”字能否改成“望”字?为什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闲自得)与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南山美景)翻译: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鸟儿结伴而归。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诗人从中体会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勾起了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悠然自得)的心境。(或者“恬静闲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翻译:这里面蕴藏着隐逸生活的真正意趣,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问:“真意”是指什么? 2、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由山中之景领会到人生真谛,但诗人并未明辨。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总结全篇、点名主旨) 三、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第一层,表达了作者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感悟到的人生真谛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人物小结3、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一、背诵默写: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二、选择题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