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广东省廉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两则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广东省廉江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两则课件

20虽有嘉肴《礼记·学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导入新课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作者简介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作品简介 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学习目标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ɡ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朗读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美味的菜味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困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解释词语疏通文意即使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自我反思自我勉励教和学互相推动、相互促进的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表示推测,大概、恐怕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⑶说明了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⑵教和学的关系。1.找出本文的观点,并说说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道理?问题探究教学相长。⑴观点: 2.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问题探究类比论证,引出学(实践)的重要性。道理论证,阐述教与学的关系。引用论证,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3.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1.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1)“嘉肴”类比“至道”;(2)引用《兑命》的话: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强调教与学的重要性,增强文章说服力。问题探究2.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虽有嘉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实践出真知,教学能相长归纳总结 本文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同时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主旨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拓展延伸 根据提示背诵课文虽有,弗,不知其;虽有,弗,不知。是故学,教。知不足,;知困,。故曰:也。《兑命》曰:“。”其? 《礼记·学记》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释】①第2节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课外积累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说命》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大道之行也《礼记》 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新课导入 康有为的《大同书》,力主“以新知益旧学”的他,用一个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大同梦”。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新课导入康有为的大同梦 民族、民生、民权——孙中山新课导入 1.掌握相关文言词句,翻译并背诵课文。2.了解“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学习目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zhǎnɡ,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朗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施行与(jǔ),同“举”,推举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解释词语疏通文意所以以……为亲以……为子同“鳏”,老而无妻父母子女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这是指作乱害人的事兴起男子要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女子出嫁职分,职守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⑴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⑵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问题探究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基本特征有哪些?请用原文回答。(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问题探究(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废疾者皆有所养。(2)男有分,女有归。(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世外桃源应该是根据“大同”社会体制构想出来的。问题探究 “大同”是儒家的理想社会。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孔子:大同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道之行也总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满足生存需要满足发展需要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总结全文,折射现实归纳总结 本文通过对“大同”社会根本特征、基本特征的阐述,展示出一个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本文主旨 再次朗读课文,试着抓住重点词句背诵。大道之行也,,选与,讲修。故人,。使,,,矜、、、、、废疾者皆有所养,男,。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是故,,故,是谓大同。背诵指导检测巩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