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石潭记》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小石潭记》 人教版(2016部编版) (9)

小石潭记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代表作有:《黔之驴》《永州八记》《捕蛇者说》 关于“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选自《永州八记》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被贬至永州为司马。任期十年中,他专心著述,写下了大量内容广泛、思想深刻的诗文。同时,他又以山水为寄托,遍游任所附近奇山异水,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集为《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失意孤独的写照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向西以……为乐它,代水声取得开出向下往下特别 如鸣佩环:在对水声的描写中,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跃然纸上。比喻 从小山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人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把……当作“而”成为 蒙络摇缀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四个字,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露出水面,成为石礁、岛屿、石嵁、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着,摇动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一、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1、小石潭的方位;2、发现它的缘由;3、小石潭全貌;4、潭周围的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于)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大约全、都向下铺、映离开逗乐 鱼树溪水周围环境 石潭里的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逗乐。 二、描写潭水和游鱼。1、正面侧面描写结合2、动静结合3、衬托的手法 既写鱼,又写水;明写鱼,暗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以鱼在水中的情景侧面衬托水的清洌;近景描写鱼和水,动静结合;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那能它的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象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水)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三、写潭水的来源,突出溪水的曲折、幽远。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于)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寂静因为那凄清停留于是就代景物离开 坐在石潭上边,四周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气彻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不能长久停留,于是就记下那里的景致离开了。 四、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小石潭周围的环境,突出“凄清、悄怆”之感。 (一)疑难词:以:1、全石以为底:介词,把。以为:把……当作2、卷石底以出:表承接,相当于“而”,不译。3、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其:1、其岸势犬牙差互:指示代词,那;2、以其境过清:指示代词,那;3、不可知其源:它的,代溪水 西: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下:下见小潭:日光下彻:名词作状语,向下; (二)疑难句1、斗折蛇行“斗”和“蛇”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译作:(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水)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是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译作: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 特殊用法:1、凄神寒骨“凄”“寒”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使……寒”。译作:使人心神感到凄凉,使骨节感到寒冷。 2、悄怆幽邃悄:寂静;(悄然无声)怆:悲伤;幽:幽深;(幽静、幽深)邃:深。(深邃)译作: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极了,幽深极了。 根据文章内容,画出小石潭的空间方位示意图,理清文章的顺序。西西南 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者同一对象观察的角度、距离也不断变化。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气氛闻水声潭水游鱼不可知其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为什么以“石”给小潭命名? 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样子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水石树鱼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屿,嵁,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竹树环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的特征:潭水清澈:全石为底:竹树环合: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青树翠蔓竹树环合 小石潭水的特点:清洌小石潭底的特点:全石(照应题目)小石潭周围景色:竹树环合 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忧”?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乐景写哀 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从全文来看,作者的情感由起初的“乐”,到其后的“凄”“怆”,你认为造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小石潭潺潺的水声、清洌的潭水、轻快敏捷的游鱼让作者心生快乐;(心乐之、相乐)2、寂寥凄清的环境让作者想到了自己被贬他乡,寂寞的处境,不觉又心生凄凉与哀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情融于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抑郁、愤懑的情感。(本文主旨所在) 赏析:1、第二段写潭中游鱼生动传神,很是精彩,请你说说这段描写好在哪里?“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鱼呆呆不动,是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写鱼游来游去,欢快活跃,是动态;“似与游者相乐”则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鱼儿的快乐带给人的乐趣。 赏析:2、作者在写鱼时从静、动两个角度进行了描绘,请你分别找出描绘其静、动的语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描绘了鱼的静景,“俶而远逝,往来翕忽”写了鱼的动景,两句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把水中鱼儿写得调皮可爱,让人喜爱。 赏析:3、第二段重点描绘了潭中游鱼,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写鱼:1、从“潭中鱼可百许头”,写出了鱼的数量;2、“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了鱼的游动的姿态;3、“影布石上”写出了鱼的影子清晰可见;4、“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写出了鱼动作的轻快敏捷。 这样写一方面把鱼描写的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另一方面水中之鱼如此清晰可见,以鱼的形态衬托水的清澈。 赏析4、文章第二段用了衬托的手法,仔细阅读,作者写了哪些事物?要用这些事物来衬托什么?本段写了游鱼、鱼影、日光、底石等事物,这些事物都是潭水中的,作者是要用这些水中清晰可见的景物,衬托水的清澈 总结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水、石、树、鱼等美景,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翻译 从小山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人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露出水面,成为石礁、岛屿、石嵁、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着,摇动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石潭里的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逗乐。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象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水)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在石潭上边,四周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气彻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不能长久停留,于是就记下那里的景致离开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