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课件: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复习课件1_人教版(2016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复习课件1_人教版(2016部编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 考点1张謇兴办实业(识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张謇兴办实业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状元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张謇兴办实业的过程,是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考点速查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特点原因“萌芽”(洋务运动到清末: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实业救国”浪潮,初步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黄金时代”(一战期间:1914~1918年)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1)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2)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特点原因“萎缩”(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1918~1949年)民族工业凋谢、萎缩,发展受挫(1)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总体特征(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2)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3)从地区分布来看,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总之,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考点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识记)轮船、火车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不仅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电报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加快了信息的传达,方便了人们的联系照相、电影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的《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的《歌女红牡丹》) 考点3社会习俗的变化(识记)主要变化习俗男子:蓄辫→剪辫,女子:缠足→停止缠足服饰长袍大褂→穿新式礼服(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旗袍)礼节行跪拜礼→行鞠躬、握手礼称呼“老爷”“大人”称谓→政府中供职人员称呼职务,民间称呼“先生”“君”影响改变了不良习俗,人们的生活开始逐步走向现代化,解放人的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 考点4科举制的废除(识记)(1)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2)1903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归纳总结】中国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家孔子兴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观点。(2)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3)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4)1905年废除科举制。(5)新中国成立后,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6)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考点5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识记)新闻(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2)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出版(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2)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考点6鲁迅、郭沫若、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识记)人物主要代表作及地位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文学巨匠徐悲鸿《愚公移山》等;美术大师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人民音乐家 【归纳总结】近代文艺作品反映的主题。(1)批判封建愚昧的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2)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郭沫若的《屈原》等。(3)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1.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了()D综合训练 2.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B.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D.用电报和亲友联系B 3.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中国近代化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人们初看它,感到很新奇,“人物动作,惟妙惟肖,属目者皆以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这里的“它”指的是()A.电报B.电话C.电影D.照相C 4.报刊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下列报刊出现最早的是()A.《新青年》B.《万国公报》C.《申报》D.《每周评论》C 5.“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同志’等”。这场“革命”()A.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D 6.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施行。《国歌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等。《国歌法》所保护的对象是()A.《英雄交响曲》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游击队之歌》B 7.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A.对侵略者的厌恶B.中西交融的情形C.全盘西化的态度D.天朝上国的心理B 8.欣赏中国近代两幅火花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1石龙火柴社图2石龙火柴社火花之一(1913年)火花之二(1913年)注:图1两边文字为“口吞宇宙 足踏环球”,中间图案为公鸡口衔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帜;图2上端文字为“振兴国货挽回利权”,中间文字为“光亚”。 (1)透过两幅火花图片,可以了解到哪些历史信息?(回答出两条即可)(2)两幅火花图案表现了当时近代中国的什么民族精神?答: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答:爱国、自强、抵御外侮的精神。 (3)欣赏两幅火花图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不可能实现救国梦想的。在国家最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子孙是会团结起来实现救国、强国梦想的。 谢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