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1929年12月2日下午,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暗,寒风呼啸,洞里冷气逼人,但人们依旧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这里的“猿人”指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2分)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2分)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光武帝 ‎4.(2分)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5.(2分)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6.(2分)他在位时,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这里的“他”是(  )‎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周厉王 ‎7.(2分)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鬼斧神工,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材料反映了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工艺高超 C.用途广泛 D.数量巨大 ‎8.(2分)2019年是我国农历己亥年(猪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猪”字?(  )‎ 第18页(共18页)‎ A. B. C. D.‎ ‎9.(2分)“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 B.都江堰的修建 ‎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0.(2分)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说明孔子(  )‎ A.提倡节俭 ‎ B.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 C.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D.不喜欢吃小鱼和小鸟 ‎11.(2分)按照西周时的礼仪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效仿。这一现象反应出的实质问题是(  )‎ A.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B.用鼎成为时尚潮流 ‎ C.郑庄公成为天下共主 D.青铜制作水平高超 ‎12.(2分)战国时期以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面闻名,下列战役最能反映战国时期这一特点的战役是(  )‎ ‎①牧野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2分)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A.山西省 B.陕西省 C.四川省 D.湖北省 ‎14.(2分)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第18页(共18页)‎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5.(2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16.(2分)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兴趣盎然,一起讨论起班级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并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分)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18.(2分)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是(  )‎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 B.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 ‎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19.(2分)“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上述内容阐述了秦统一的(  )‎ A.原因 B.过程 C.特点 D.意义 ‎20.(2分)“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共60分.)‎ 第18页(共18页)‎ ‎21.(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1)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人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材料二: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首屈一指的利国利民的伟大政治家。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的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3)春秋战国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谁?请列举两条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 ‎(4)综合以上内容,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2.(20分)地方行政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什么人?分封的标准是什么?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两个义务。‎ 材料二: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王子今《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 ‎(2)材料二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的实行有何历史影响?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第18页(共18页)‎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地方行政制度设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3.(20分)秦朝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从材料看,秦“初并天下”是在哪一年?秦最先攻灭和最后攻灭的分别是哪个诸侯国?‎ 材料二:如下图 ‎ ‎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实行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第18页(共18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1929年12月2日下午,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暗,寒风呼啸,洞里冷气逼人,但人们依旧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这里的“猿人”指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分析】本题以北京人遗址的发掘为依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 ‎【解答】1929年冬天,我国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当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消息公布后,震惊了全国和全世界。这种原始人类大约生活在几十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有猿类特点,被称为北京人。‎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遗址的发掘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2分)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会挖掘水井,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河姆渡遗址。‎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2分)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光武帝 ‎【分析】本题以人文初祖为依托,考查的是黄帝和炎帝的知识。‎ 第18页(共18页)‎ ‎【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选项A符合题意;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选项B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鼎盛,选项C不符合题意;光武帝是东汉的建立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人文初祖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黄帝和炎帝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4.(2分)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分析】本题以《史记•夏本纪》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大禹治水的知识。‎ ‎【解答】相传远古时期,洪水肆虐,禹带领人们治理洪水,历时十三年,终于消除了水患。大禹治水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史记•夏本纪》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大禹治水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5.(2分)中国历史上“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识记相关知识。‎ ‎【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并传位于自己的后代,这样“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家天下”时代开始于夏朝。‎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的掌握。识记掌握相关知识。‎ ‎6.(2分)他在位时,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这里的“他”是(  )‎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周厉王 ‎【分析】本题以他在位时,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灭亡。‎ 第18页(共18页)‎ ‎【解答】依据所学,周幽王在位时,统治残暴,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被国王赶跑。可知,题干中的“他”指的是周幽王。‎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西周灭亡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2分)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鬼斧神工,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材料反映了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工艺高超 C.用途广泛 D.数量巨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青铜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据“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鬼斧神工,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青铜器工艺高超。‎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8.(2分)2019年是我国农历己亥年(猪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猪”字?(  )‎ A. B. C. D.‎ ‎【分析】本题以猪年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甲骨文。‎ ‎【解答】甲骨文使用象形等多种造字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约有40%都是象形字。认真识别甲骨文字体,可知A项是“猪”字,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羊”字,C项是“狗”字,D项是“牛”字,故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18页(共18页)‎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 ‎9.(2分)“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 B.都江堰的修建 ‎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掌握铁犁牛耕的出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其经济上的社会大变革是指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铁犁牛耕的出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分)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说明孔子(  )‎ A.提倡节俭 ‎ B.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 C.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D.不喜欢吃小鱼和小鸟 ‎【分析】本题以“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说明孔子”为切入点,考查了孔子的相关思想,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说明孔子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注重环境保护。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考查了孔子的相关思想,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第18页(共18页)‎ ‎11.(2分)按照西周时的礼仪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效仿。这一现象反应出的实质问题是(  )‎ A.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B.用鼎成为时尚潮流 ‎ C.郑庄公成为天下共主 D.青铜制作水平高超 ‎【分析】本题以按照西周时的礼仪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效仿为切入点,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据材料“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效仿。”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的相关史实。‎ ‎12.(2分)战国时期以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面闻名,下列战役最能反映战国时期这一特点的战役是(  )‎ ‎①牧野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以反映战国时期以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面闻名特点的战役为切入点,考查战国七雄。‎ ‎【解答】①牧野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是周武王灭商的一场战役。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都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2分)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A.山西省 B.陕西省 C.四川省 D.湖北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第18页(共18页)‎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修建,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四川的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14.(2分)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解答】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 故选:D。‎ ‎【点评】知道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15.(2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分析】本题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题干中的“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注意准确识记墨子的思想主张。‎ ‎16.(2分)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兴趣盎然,一起讨论起班级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并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第18页(共18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②数学马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这是兵家的思想主张,不是道家;③历史王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主张,不是墨家。①④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百家争鸣各派别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17.(2分)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御史大夫。‎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8.(2分)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是(  )‎ 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 B.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 ‎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分析】本题考查秦长城,知道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解答】为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征调大批人力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秦长城的起止点,属于基础知识,学生可与明长城比较熟练掌握。‎ ‎19.(2分)“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上述内容阐述了秦统一的(  )‎ 第18页(共18页)‎ A.原因 B.过程 C.特点 D.意义 ‎【分析】本题以“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的统一的影响。‎ ‎【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上述内容阐述了秦统一的意义。‎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秦朝的统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2分)“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分析】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秦朝灭亡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共60分.)‎ ‎21.(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 ‎(1)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人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材料二: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首屈一指的利国利民的伟大政治家。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的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第18页(共18页)‎ ‎(3)春秋战国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谁?请列举两条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 ‎(4)综合以上内容,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分析】本题以“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为切入点,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孔子的教育贡献、商鞅变法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他”是商鞅。“他的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之间的联系是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春秋战国时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4)综合以上内容,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获得的启示是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等 故答案为:‎ ‎(1)农作物:粟;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2)人物:商鞅;联系: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人物:孔子;教育贡献:①创办私学;②主张“有教无类”;③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④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⑤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任答2条即可)‎ ‎(4)启示: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等。(任答1条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以)‎ ‎【点评】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孔子的教育贡献、商鞅变法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20分)地方行政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第18页(共18页)‎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什么人?分封的标准是什么?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两个义务。‎ 材料二: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王子今《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 ‎(2)材料二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的实行有何历史影响?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地方行政制度设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分封制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期,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先代贵族、亲戚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有权管理封地内的居民,有权将自己的封地以及居民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定期进行朝贡述职,还必须随时准备率领自己的武士和军队,接受周天子的调遣,保卫周王。‎ ‎(2)据“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可知,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朝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据材料三“分封制与县郡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18页(共18页)‎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的诸侯是世袭的,而郡县制下的郡县长官是由中央任免的。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是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也符合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趋势。‎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了。一般来说回答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可以从中央政府的管理角度,也可以从地方的灵活性的角度入手,还可以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如正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对地方管理是维护统一的需要;中央强化对地方管理的同时须适当放权增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故答案为:‎ ‎(1)人员:宗亲(同姓子弟)和功臣;标准: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义务:①向周王进献贡物;②服从周王调兵。‎ ‎(2)影响: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或: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措施: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不同:诸侯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是由中央任免的;原因: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也符合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趋势(或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原则: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以及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3.(20分)秦朝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从材料看,秦“初并天下”是在哪一年?秦最先攻灭和最后攻灭的分别是哪个诸侯国?‎ 材料二:如下图 第18页(共18页)‎ ‎ ‎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实行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材料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以“秦朝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秦的统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史实,陈胜吴广起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有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具有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材料看,秦始皇“初并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秦最先攻灭和最后攻灭的分别是韩和齐。‎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实行的措施是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统一文字,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述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答案为:‎ ‎(1)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具有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时间:公元前221年;诸侯国:韩、齐。‎ 第18页(共18页)‎ ‎(2)措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做法: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或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文字为小篆)。‎ ‎(3)事件: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点评】考查了秦的统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陈胜吴广起义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39:30;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8页(共18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