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实践活动《虚词学习与交流》练习题2
虚词 练习题 一、课内双基 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的”“地”“得”是结构助词,但用法不同,“的”一般放在________之间,作________的标志;“地”用在________、________之后,表示前面是________;“得”用在________、________后面,表示后面是________。 2.汉语的虚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类。虚词虽然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有重要的________。 3.“着,了,过”是表示________的助词,“着”表示________态,“了”表示________态,“过”表示________态。 4.“很,非常,略微”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不,没有”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刚,刚才”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也,又”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 5.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词性来,如“他犯了一个错误”中的“错误”是名词,“他错误地认为”中的“错误”是形容词。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在家。( ) (2)他在读书。( ) (3)他在家读书。( ) (4)校长在和小李谈话。( ) (5)小张和小李是同学。( )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远征去年六月走的,________到今年五月才来信,真叫人着急。 ②从春种到秋收,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们________在咱们村里帮助咱们科学种田。 ③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杨红珍________去文化市场逛逛,买点花草书刊什么的。 ④秀英希望大家以后能够________到群众中间走走看看,以便了解基层的有关情况。 A.一直 始终 往往 常常 B.始终 一直 常常 往往 C.一直 始终 常常 往往 D.始终 一直 往往 常常 7.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应当承认,好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那么,________说什么求甚解________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________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是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好读书,这________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越读越有兴趣,________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A.无论 或 因为 才 渐渐 B. 即使 和 因此 就 渐渐 C.无论 或 因为 才 自然 D.即使 和 因此 就 自然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听到英雄只身斗歹徒的事迹,大家竟然哭了起来。 B.他不跟我说一下,径直把书借去了。 C.古今固然不能混同,但古人生活中许多相对的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 D.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二、课外延伸 9.下列各句的括号中,必须加“了”的一组是( ) ①有时为( )训练他的耐力,父亲在前面骑自行车,让儿子在后面跟着跑。 ②一学期过去了,在语文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大家养成( )每天读报的好习惯。 ③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十字路口如果红灯亮( ),车子就不能通过。 ④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 )一下,深表赞许。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如果”可以与“只要”互换的一组是( ) ①如果地球的质量和月球相当,那么,地球上的空气早就会散逸掉了。 ②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就能给你做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 ③如果说,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的话,那么,在革命队伍中的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群众。 ④如果我们能够在加强文艺修养的基础上再重视语言表达的技巧,那么我们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 A.这件事他明知错了,但是仍不肯改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只是) B.让我们在北京和上海一起为母亲的生日祝福吧。(一齐) C.这等古文基础,读《水浒传》姑且不能,更何况读《史记》了。(尚且) D.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了歧视似的。(由于) 12.下列加点的虚词,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 B.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C.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和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D.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13.下列句子中画线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追忆往事的功用往常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C.他必然会像初冬在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漫无目的地乱舞。 D.战国时代的动乱使孟子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 1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就产生、流传的。 B.唐代文人自感文章枯索,转向民间学习,甚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C.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上。 D.对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荃》里说得很好。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生物都要新陈代谢,细菌又________不是如此? ②要完成这个课题的实验研究,________需要三年的时间。 ③翻开手稿一看,________所有的地方都用红笔改过,只有几处没有改动。 A.何尝 大体 似乎 B.未尝 大致 几乎 C.何尝 大致 几乎 D.未尝 大体 似乎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________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②对某个说法进行概括,是表达对文章理解情况的重要形式,________只是考查学生辨析能力的重要角度。 ③当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后,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主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________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 A.由于 因此 但是 B.由 因此 而 C.由 从而 但是 D.由于 从而 而 17.选出下列各句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 ①你事前一定要深入地作调查,________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②你事前不作调查研究,________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③你事前一定要作详细的调查,________得出正确的结论。 ④你必须向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________小孩儿作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A.①以免 ②以至 ③以便 ④以致 B.①以便 ②以致 ③以免 ④以至 C.①以免 ②以便 ③以至 ④以致 D.①以免 ②以致 ③以便 ④以至 三、中考热点 18.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 ①语文渐变成应试的工具而不是心灵的归宿 ②但是似乎在学习中我们忽视了什么 ③或者沉浸于字词段的解释,忘了汉语本身之美 ④语文课从小伴随我们成长 ⑤是不是这些也造成了我们同母语的疏离 ⑥或者强调把握作文的种种技巧,忽视了对语言本身的体察和感悟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是“青年创新大赛”一个获奖项目。请根据本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项目名称。(不超过10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形象,如何找到适合的发型已经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都说不同脸型的人适合不同的发型,但李阳、李洁琼发现,人们其实很难分辨清自己的脸型。于是他们从网上、图书等资料中收集了100张中国人的典型头像,并将头像分为头部和脸部两部分,然后将人脸按照网络状划分,确定坐标点,根据函数分别建立模型进行运算。这样,由分析样本统计出的形状模型,就可以代表一种脸型。最后,依据传统审美观念和理发师的建议针对不同脸型进行发型设计。为此,他们还走访了30家专业理发店,完成了对100位发型师的问卷调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下面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写创新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精神生活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散文。她说,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安放自己。 你追求怎样的精神生活?又将怎样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请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虚词 练习题 一、课内双基 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的”“地”“得”是结构助词,但用法不同,“的”一般放在________之间,作________的标志;“地”用在________、________之后,表示前面是________;“得”用在________、________后面,表示后面是________。 【答案】 修饰语和中心词,定语;形容词,副词,状语;动词、形容词,补语 2.汉语的虚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类。虚词虽然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但有重要的________。 【答案】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语法意义 3.“着,了,过”是表示________的助词,“着”表示________态,“了”表示________态,“过”表示________态。 【答案】 时态,进行,完成,过去 4.“很,非常,略微”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不,没有”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刚,刚才”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也,又”是表示________的副词。 【答案】 程度,否定,时间,频率 5.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词性来,如“他犯了一个错误”中的“错误”是名词,“他错误地认为”中的“错误”是形容词。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在家。( ) (2)他在读书。( ) (3)他在家读书。( ) (4)校长在和小李谈话。( ) (5)小张和小李是同学。( ) 【答案】 (1)动词 (2)副词 (3)介词 (4)介词 (5)连词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远征去年六月走的,________到今年五月才来信,真叫人着急。 ②从春种到秋收,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们________在咱们村里帮助咱们科学种田。 ③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杨红珍________去文化市场逛逛,买点花草书刊什么的。 ④秀英希望大家以后能够________到群众中间走走看看,以便了解基层的有关情况。 A.一直 始终 往往 常常 B.始终 一直 常常 往往 C.一直 始终 常常 往往 D.始终 一直 往往 常常 【答案】 A(“一直”比“始终”程度更强。“常常”既可用于过去,也可用于将来;“往往”则只能用于过去。) 7.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应当承认,好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那么,________说什么求甚解________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________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是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好读书,这________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越读越有兴趣,________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A.无论 或 因为 才 渐渐 B. 即使 和 因此 就 渐渐 C.无论 或 因为 才 自然 D.即使 和 因此 就 自然 【答案】 C(抓住“说什么……都毫无意义”可排除B、D两项;抓住句末“慢慢”一词可排除A、B两项。)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听到英雄只身斗歹徒的事迹,大家竟然哭了起来。 B.他不跟我说一下,径直把书借去了。 C.古今固然不能混同,但古人生活中许多相对的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 D.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答案】 C(A改为“不禁”;B改为“径自”;D改为“由”。) 二、课外延伸 9.下列各句的括号中,必须加“了”的一组是( ) ①有时为( )训练他的耐力,父亲在前面骑自行车,让儿子在后面跟着跑。 ②一学期过去了,在语文老师的悉心点拨下,大家养成( )每天读报的好习惯。 ③驾驶员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十字路口如果红灯亮( ),车子就不能通过。 ④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 )一下,深表赞许。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了”作为时态助词,用于实际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时,不可省略;用于预期的或假设的动作或变化的完成时,可以省略。)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如果”可以与“只要”互换的一组是( ) ①如果地球的质量和月球相当,那么,地球上的空气早就会散逸掉了。 ②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就能给你做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 ③如果说,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的话,那么,在革命队伍中的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群众。 ④如果我们能够在加强文艺修养的基础上再重视语言表达的技巧,那么我们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①前一分句的内容同客观事实相反,不能换为“只要”;③前一分句将已然事实当作假设提出来,意在说明后一个分句的肯定,不能换为“只要”。)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 A.这件事他明知错了,但是仍不肯改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只是) B.让我们在北京和上海一起为母亲的生日祝福吧。(一齐) C.这等古文基础,读《水浒传》姑且不能,更何况读《史记》了。(尚且) D.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了歧视似的。(由于) 【答案】 C(A句间是重转关系,不能用表示轻转的“只是”来替换;B中“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只能是“一起”,不能用“一齐”来替换;C中“姑且”是暂且的意思。这里应为“尚且”;D中“由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原因,“自从”所表示的是与动作有关的时间,表示时间的起点。) 12.下列加点的虚词,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 B.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C.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和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D.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答案】 C(“和”改为“或”。) 13.下列句子中画线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就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追忆往事的功用往常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C.他必然会像初冬在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漫无目的地乱舞。 D.战国时代的动乱使孟子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 【答案】 D(A项中“就是”应为“而是”,B项“往常”应删去,C项“在”应为“从”。) 1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虚词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就产生、流传的。 B.唐代文人自感文章枯索,转向民间学习,甚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C.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上。 D.对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荃》里说得很好。 【答案】 D(A“就”应为“而”;B“甚而”应为“从而”,暗含因果关系;C“其中”应删去。)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生物都要新陈代谢,细菌又________不是如此? ②要完成这个课题的实验研究,________需要三年的时间。 ③翻开手稿一看,________所有的地方都用红笔改过,只有几处没有改动。 A.何尝 大体 似乎 B.未尝 大致 几乎 C.何尝 大致 几乎 D.未尝 大体 似乎 【答案】 C(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未尝,加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由句意可知“何尝”用在①中更恰当。“大体”指就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说;“大致”指大概,大约。此处应用“大致”。几乎:将近,接近;似乎:副词,仿佛,好像。③句应用“几乎”。)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________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②对某个说法进行概括,是表达对文章理解情况的重要形式,________只是考查学生辨析能力的重要角度。 ③当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后,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主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________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 A.由于 因此 但是 B.由 因此 而 C.由 从而 但是 D.由于 从而 而 【答案】 B(由于:介词,表原因或理由。由:介词,表起点、处所。“因此”与“从而”均为连词,在此处用法相同。但是:连词,只表转折。而:连词,在此表并列) 17.选出下列各句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 ①你事前一定要深入地作调查,________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②你事前不作调查研究,________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③你事前一定要作详细的调查,________得出正确的结论。 ④你必须向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________小孩儿作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A.①以免 ②以至 ③以便 ④以致 B.①以便 ②以致 ③以免 ④以至 C.①以免 ②以便 ③以至 ④以致 D.①以免 ②以致 ③以便 ④以至 【答案】 D(“以免”有“用以避免”之义,故①句中可用“以免”,不能用“以便”,“以便”表目的。“以致”有“导致”之义,多指不好的结果,故④中不可用,而句②中用“以致”就很恰当。) 三、高考热点 18.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 ①语文渐变成应试的工具而不是心灵的归宿 ②但是似乎在学习中我们忽视了什么 ③或者沉浸于字词段的解释,忘了汉语本身之美 ④语文课从小伴随我们成长 ⑤是不是这些也造成了我们同母语的疏离 ⑥或者强调把握作文的种种技巧,忽视了对语言本身的体察和感悟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④②③⑥⑤① 19.下面是“青年创新大赛”一个获奖项目。请根据本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项目名称。(不超过10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形象,如何找到适合的发型已经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都说不同脸型的人适合不同的发型,但李阳、李洁琼发现,人们其实很难分辨清自己的脸型。于是他们从网上、图书等资料中收集了100张中国人的典型头像,并将头像分为头部和脸部两部分,然后将人脸按照网络状划分,确定坐标点,根据函数分别建立模型进行运算。这样,由分析样本统计出的形状模型,就可以代表一种脸型。最后,依据传统审美观念和理发师的建议针对不同脸型进行发型设计。为此,他们还走访了30家专业理发店,完成了对100位发型师的问卷调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函数模型设计发型 20.仿照下面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枯萎的落花,即使是一瓣,也会怀念春风的和善,牢记细雨的叮嘱,承载花根的希望。 四、读写创新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精神生活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散文。她说,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安放自己。 你追求怎样的精神生活?又将怎样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请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佳作赏读】 坦然才是真 杨晶 哲人说,人的一生就是在寻找一个使自身惬意的位置! 坦然地面对这个纷杂的世界,你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可能永远是春光明媚,难免会碰到挫折和困难,重要的是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没有谁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生活只存在于理想世界中。现实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与位置!只要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就会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够圆满度过自己的一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任何一种生活都是伟大神圣的,我们都应该去珍视、善待。我们活着的每一次遭遇都应该好好接受,好好品尝,好好珍惜,那样,我们将会永不言悔。 快乐生活来自于本身。乐观的人会以苦为乐,悲观的人只会记起它的苦。其实生命就是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今天的我总是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接受生活的挑战。凡事只要尽力而为即可,即使结局令人失望,但我也会坦然面对。因为快乐不仅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或许过程的快乐比结果的快乐更强烈,更持久。 有人说坦然是需要资本的。真的需要吗?没有蓝天的深邃,但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但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如果你很丑,但你拥有如水一样的温柔,你就可以坦然了;即使你没有如水一样的温柔,却有着如火一样的直爽,而且拥有永远令人羡慕的才学与高尚品质,你更可以坦然;即使这些东西你一样也没有,你同样可以骄傲,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你,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她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让人感动,也令人深思。 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在达官显贵面前是地位低下的,可她并不自卑,而且还幽默地把自己的工作和总统的工作相提并论,足见其心胸的豁达与坦荡。一国之君也好,一介草民也罢,他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所以,她每天都在认真地收拾红墙内的灰尘和垃圾,同时也把散落在心头的苦闷和迷惘一并清扫掉。 这个世界美丽纷扰,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力去做 ,只为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而不必总是计较成败得失。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这有限的一生,从容面对生活,面对挫折和失败,微笑着面对人生。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精当、语言精警、饱含哲理的美文。文章的标题直接表明作者所要追求的精神空间,十分醒目。论述时层层深入,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等方法揭示出生活中的哲理:不必计较挫折与得失,以微笑面对人生。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议论时注意了辩证分析,没有片面下结论,这样的论述使人信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