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第15课诫子书》 一、默写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B. 非学/无以广才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D. 非淡泊/无以明志 三、其他 3. 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______ 淫慢______ 遂成枯落______。 4.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______ (2)俭以养德______ (3)非学无以广才______ (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5)年与时驰______ (6)意与日去______。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6. 《诫子书》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等。该文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7.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第7页,共8页 )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写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______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小孩儿的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70字左右) 四、文言文阅读 1.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 ③年与时驰______ ④遂成枯落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欧阳修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④仕,每⑤慷慨⑥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⑦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 ①孤:幼年丧父。②昏怠:昏沉困倦。③沃:浇,引申为 “洗”。④既:副词,不久,后来。⑤每:常常。⑥慷慨:形容慷慨激昂。⑦谪:贬谪,贬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啖粥而读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______ ③食不 第7页,共8页 给______ ④乃至被谗受贬______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翻译是______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选文的层次已经用“∥”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4)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______,______;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的作用。 第7页,共8页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 A 3. fú;yín;suì 4.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使…广博,增长;使…广博,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岁月 5. (1)句中重点词有:修身:提高自己的修养;以:来.句意: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句中重点词有:淫慢:放纵懈怠;治性:修养性情.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答案: (1)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6. 诸葛亮集;诸葛亮;孔明;政治家;军事家;孔明借东风、空城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 好家教人人夸 8. 达到;修养;随同;于是;D 9. 吃;往往,总是;供应;说别人的坏话;B;二岁而孤;家贫无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升华主旨 【解析】 1. 答案: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字:致) (2)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重点字:志)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重点字:淫)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平时的积累很重要. 2. A.有误,正确的划分为夫/君子之行(夫:句首发语词);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第7页,共8页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做本题时注意结合句意划分停顿. 3. 夫君子之行(fú) 淫慢(yín) 遂成枯落(suì) 考查课内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注音,难度不大. 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积累. 4. (1)句意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句意为: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句意为: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广:使…广博,增长. (4)句意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淫:放纵. (5)句意为:年华随着时间流失;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6)句意为: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日:岁月. 答案: (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使…广博,增长; (4)放纵; (5)疾行,指迅速逝去; (6)岁月.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日”的解释: ①主人日再食(每天) ②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③意与日去(岁月) 5.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第7页,共8页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6.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答案: 诸葛亮集 诸葛亮 孔明 政治家 军事家 孔明借东风、空城计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7.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的能力.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 (2)此题考查学生对某种现象发表看法.要注意先表明观点,然后阐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此题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回答,答题格式为:先提出观点,再说明理由. (3)本题考查观察和体悟生活的能力.作答时,从生活中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则父母教育自己的故事,然后用合理通顺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即可.不设统一答案. 答案: (1)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 (2)示例一: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养成,文明礼仪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在试卷上签上他的名字.父亲发现 后,打了我一顿,并严厉地告诫我“做人要诚实”.我深受教育,之后再也没做过不诚 实的事. 第一小题考查写宣传语的能力.第二小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小题考查观察体悟生活的能力.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8.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②句意为: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性,修养. 第7页,共8页 ③句意为:年华随时光而飞驰.与,随同. ④句意为:最终枯败零落.遂:于是.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成:达成,成就;句意为: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②中重点词语有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句意为: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意思是“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表达了作者希望儿子不虚度年华,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故选D.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论点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答案: (1)①达到 ②修养 ③随同 ④于是 (2)①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D (4)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词义积累: 诚: 1、帝感其诚(诚心) 2、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3、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4、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9.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为:就吃粥坚持读书.啖:吃; ②句意为: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辄:往往,总是; ③句意为:经常连饭也吃不上.给:供应; ④句意为: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谗:说别人的坏话. 第7页,共8页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每:常常;以…为:把…作为;任:责任.句子翻译为: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每个层次的中心句即可.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②“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③“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题目的要求,然后到文中筛选即可.表明其身世、家境的句子有“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表现其发奋苦读的句子是“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该句写范仲淹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表现了范仲淹崇高的理想和品质,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 (1)①吃②往往,总是③供应④说别人的坏话 (2)B (3)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降职;③刻苦自励且心忧天下. (4)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5)升华主旨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顾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 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第7页,共8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