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历史七上江南地区的开发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冀教历史七上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虽然头绪较多,但是着重要学生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要集中精力讲好“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两个问题。对于“淝水之战”应着重认识前秦失败的原因和对当时局势的影响。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认识清楚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通过对淝水之战胜负双方情况的分析,掌握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问题,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分析具体知识点。‎ ‎2.东晋南朝时期,政权更迭比较频繁,各朝疆土范围也多有变化,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中的相关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南迁的劳动人民与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进一步增加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江南地区的开发,除了劳动力增加这一原因外,主要是因为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由此进一步认识生产力决定作用在社会进步进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教学难点 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 教学方法 讲解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 ‎●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课件。‎ ‎(二)素材准备 图片、文本等资料。‎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现实生活导入法: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的: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取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水平?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习完本课之后,你就会知道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20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人口南迁 ‎1.西晋的统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西晋的统一是分三步完成的。哪位同学说一说是哪三步呢?‎ 一是魏灭蜀,二是废魏帝建西晋(265年),三是西晋灭吴(280年)。所以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西晋,而不是曹魏。‎ 西晋的统一是符合人民意愿的,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但是西晋也像秦一样,很快灭亡,你有兴趣去探究原因吗?‎ 西晋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藩王在各地掌有实权。晋武帝本人崇尚奢侈享乐,上行下效,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统治阶级上层的奢侈腐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导致了阶级矛盾。晋武帝之后的晋惠帝天生弱智,皇帝的无能让手有重兵和野心的藩王有机可乘,纷纷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继起兵攻杀混战,时间长达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混战的主战场又恰好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西晋的统治基础严重削弱了。‎ 西晋的大地主非常奢侈腐化。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彩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与其对抗。晋惠帝不了解民间疾苦,有一年闹饥荒,有人报告饿死了许多人,他竟然反问:百姓“何不食肉粥”?‎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一次战役里,有三十多万人参战,死伤十万人左右。洛阳周围13岁以上的男子,都被迫当兵或服徭役。‎ 西晋统治集团的昏庸残暴还表现在不能正确稳妥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上。‎ ‎2.人口南迁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成为这段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 想一想,大批的少数民族内迁同汉人杂居一起,会有什么后果呢?‎ ‎(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内迁的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杂居,他们带来的生产经验为祖国北方的生产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他们互相影响,给汉族输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民族融合。内迁的少数民族也就成了西晋统治者的剥削压迫对象,广大少数民族人民所受的灾难甚至比汉族人民更深更苦。在这种情况下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攻入长安,西晋灭亡。‎ 想一想: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只有很短的时间?‎ ‎(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内乱的社会情况,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以西晋灭亡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彼此征战,屠杀人民,破坏生产。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又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 西晋末年以来,南迁人口近100万,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达到了岭南一带。‎ ‎(板书)二、淝水之战 ‎1.东晋的建立 ‎ ‎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子弟都作了高官,当时流传到“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 ‎ ‎2.前秦统一北方 ‎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王猛被史学家称作“第一流的将相”。他抑制豪强,休息民力,使秦国强盛起来。前秦的版图东到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大漠。一时国泰民安,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 ‎ ‎3.淝水之战 ‎ 苻坚见北方统一,国力日强,于383年发兵百万,举国攻晋。东晋宰相谢安坚决主张抵抗,派弟弟谢石、侄儿谢玄带兵迎战。晋秦双方在江淮之间展开了一场决生死、定存亡的鏖战——淝水之战。‎ 淝水战前,苻坚骄傲轻敌。他吹嘘前秦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他设想此战必灭东晋无疑,于是为降服的东晋皇帝和宰相等提前封了官,还在长安为他们修了住宅。其实,前秦统治存在隐患,被征服的鲜卑、羌等民族一直地伺机反抗。东晋虽偏处江南,但境内较为安定。‎ 战争开始不久,秦晋两军隔淝水对峙。苻坚望见东岸晋军布阵严整,又把远处八公山上 摇动的草木,误认作晋兵,不同得心虚胆怯。谢玄为了速战速决,以隔水作战不便为由,请秦军稍退,待晋军渡江再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突袭,下令秦军后撤。不料,秦军刚刚移动,就有人高呼“秦军败了”!那些不愿卖命脉的秦兵,乘机逃跑。晋军渡过淝水,勇猛追击,大获全胜。溃退的秦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昼夜不敢停步。苻坚也受了伤,率残部十万多人逃回北方,不久为部将杀死。‎ 从兵力来看,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强:前秦兵力87万人,东晋兵力8万人。约为十与一之比。但前秦失败了。‎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总结)A.从前秦方面看: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B.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告示人们,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迅速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乘势收复了黄河以南的许多失地。‎ 淝水之战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北方混战,南方则相对稳定,经济因而有所发展。‎ ‎(板书)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提出问题)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经济发展的条件如社会条安定、劳动力、劳动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①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在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④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2.表现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农业: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推广普及,南方稻米产量超过北方,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广泛使用,围湖造田;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到。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 ‎3.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简要总结)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城市繁荣等。‎ ‎(课堂总结)‎ 三国以前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许多地方非常落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经济中心的逐渐转移奠定基础。‎ ‎● 课堂板书 第20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人口南迁 ‎1.西晋的统治 ‎2.人口南迁 二、淝水之战 ‎1.东晋的建立 ‎2.前秦统一北方 ‎ ‎3.淝水之战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