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备课资料(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备课资料(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 ‎ 要点一:降水的变化(重点)‎ ‎1.降水 ‎(1)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 测定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是毫米。‎ ‎(3)降水的等级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量等级表 ‎2.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1)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 ‎(2)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5‎ ‎3.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量柱状图是用柱状或条状图形表示某地在一定的时间里(通常是一年)的降水量变化状况。我们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 ‎(1)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阅读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重点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较集中等信息。‎ ‎(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 ‎①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②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以某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③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例题1】下图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最大的是(    )‎ 点拨: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可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图中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属全年多雨型;B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季节差异大,属夏季多雨型;C地降水均匀,雨量适中,属常年湿润型;D地各月降水都很少,属全年少雨型。‎ 答案:B 要点二:降水的分布(难点)‎ ‎1.等降水量线 5‎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降水量分布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降水量线。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两条相邻的等降水量线之间的降水量之差是相等的。‎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 ‎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200毫米以下。)‎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大,因而降水量要多于内陆地区。)‎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一侧,因暖湿气流抬升,气温降低,易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 ‎3.降水的“雨极”和“干极”‎ ‎(1)世界的“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降水量平均达到11 000多毫米,1861年最多达到20 ‎447毫米,被称为世界的“雨极”。因为印度洋是世界最潮湿的地区,是湿空气的“仓库”。当著名的西南季风从孟加拉湾吹向青藏高原时,巍巍的喜马拉雅山阻碍它越过,湿润空气被迫发生上升运动,凝结成大量雨滴,瓢泼般地降落在乞拉朋齐,使它成为世界“雨极”。‎ ‎(2)世界的“干极”:分布于南美洲西岸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1845~1936年间滴雨未下,被称为世界的“干极”。该地区气候极其干燥,经常连续多年不降雨,是世界上最为干燥少雨的地方。‎ ‎【例题2】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赤道向两极总体上减少 B.沿海地区降水一定比内陆地区多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 D.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点拨: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大,降水多,内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小,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A 5‎ ‎ ‎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分析 ‎(1)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对降水分布有着决定性意义。‎ ‎①热带是一个多雨带,因为这里气温高、对流旺盛,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也多,上升的气流在空中成云致雨,降落到地面。降水量以赤道地区为最多,年降水量一般在2 ‎000毫米以上,由此向北、向南逐渐减少。范围大约在南、北纬10°左右。‎ ‎②副热带的气流以下沉为主,降水很少,大约在南、北纬30°附近。‎ ‎③温带是一个降水较多的地带,由于温带大陆西岸盛行西风,潮湿的空气随西风流向大陆,给大陆带来较多的降水。温带大陆东岸季风气候明显,降水也很多。‎ ‎④极地地带降水少,这是由于这里全年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中所含水汽少,该地带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2)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影响水汽的输送。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出现了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 ‎(3)地形因素 ‎①山地的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山地的迎风  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这是由于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导致云中的水滴在升  高的过程中凝结致雨,到了山地的背风坡,由于云中的水汽减少,加之气温升高,  所以不易降水。‎ ‎②地形的排列也可以影响降水量的多少。走向与海岸线垂直的山脉,有利于  海洋气流深入大陆内部,使内陆区域也能得到较多的降水;走向与海岸线平行的  山脉,阻挡了海洋气流深入内陆,大量雨、雪降落在沿海地区的迎风坡,背风坡和大陆内部降水较少。‎ ‎(4)洋流 洋流对降水有很大影响,凡是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  降水量都比较多。凡是寒流经过的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降水量比较少。‎ 巴山为何多夜雨 我国早有“巴山夜雨”的民谚,其意为巴山多夜雨。‎ 5‎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寄托了他对亲人的思念:‎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为何多夜雨呢?‎ 原来,巴山位于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内的空气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住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的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到了夜间,云层能够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再以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传递给地面,对地面有保暖作用,使夜间气温不致过低,但由于云层上层辐射散热,夜间温度迅速降低,形成云层上冷下暖的显著温差。下层暖湿空气逐渐上升,把水蒸气带到上层,冷却凝结,云层加厚。这时,云中对流扰动增强,云中水滴增大,当水滴增大到上升气流顶托不住时,就形成了降水,“巴山夜雨”就是这样形成的。巴山多夜雨,不影响农民白天在田野工作,这对农业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 ‎ ‎ ‎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