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 教学案(第1课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南亚 教学案(第1课时)

‎ ‎ 七年级地理下册地理教学案 ‎《南亚》教学案(第1课时)‎ ‎ ‎ 5‎ ‎ ‎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㈢教育目标:了解本区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 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 “同学们可能都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西游记》中的 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呢?为什么要到那里去?” (上课开始, 便提出饶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同学们回答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然后指出,唐僧是到印度去取经,印度在南亚,由此引入南亚教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南亚次大陆 ‎1、自主学习:‎ ‎ 自主阅读学习课本P41并读图2-9,思考以下问题:‎ ‎(1)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大体位于___________山和____洋之间。西临______海、东临_______湾,南被_______包围。‎ ‎(2)南亚大部分位于_________纬度之间,________正好穿过印度半岛的中部,属于_____带。‎ ‎(3) 南亚包括两个内陆山国 ______和_____, 两个岛国____和_____,三个海陆兼备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在图上分别找出这些国家。 ‎ 个性化修改 目标修订:‎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南亚的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界线,用蓝笔描出印度半岛的海岸线,再用红笔描出北回归线。‎ 思考:‎ 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学法指导】‎ 5‎ ‎ ‎ 在记忆本区国家时可采用顺口溜记忆法,南亚七国家,海上斯与马。内陆尼与不,临海孟印巴。相临有四国,尼不与印巴。‎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区别与联系: ‎ ‎【教师精讲点拨】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直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于南亚的北部,使南亚与亚洲腹地相隔离,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所以又把南亚大陆总称为“南亚次大陆”。‎ ‎【探究结论】南亚的范围大于南亚次大陆的范围,南亚次大陆包括5个国家;而南亚包括7个国家,外加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学习任务(二)三大地形区 ‎1、自主学习:‎ 读图2-10、2-11,结合2-9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2-10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 ‎(2)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观察地图说说其特征,并完成P42活动2的填图活动。‎ ‎(3)在地图上找到恒河与印度河,并完成P42活动4。‎ ‎【学法指导】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法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或几种事物的对比,找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以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南亚地形与河流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关系?‎ ‎【教师精讲点拨】北部是高峻的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海拔较低的平原区,南部是德干高原,两侧沿海分别是西高止山和东高止山,西高东低。这使得北部河流和靠近南部高原的河流集中流出示南亚轮廓图,向两个方向:东端和西端海拔低的平原,形成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南部由于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流,注入孟加拉湾。‎ ‎【探究结论】“水往低处流”,可见地形对河流有重要影响,这也提供给我们一个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的思维方法。‎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 由大到小排列组合印度、德干高原、南亚、印度半岛、南亚次大陆 个性化修改 出示南亚轮廓图,让学生填图(主要国家、濒临海、海湾)‎ 读图说出恒河、印度河的发源地,流经国家和注入的海洋。‎ 观察,做填图练习。‎ 南亚的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势的制约,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区。南亚的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5‎ ‎ ‎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5‎ ‎ ‎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南亚的位置范围,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重视地图的应用,同时做到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以图记文,以文忆图。‎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 1、读“南亚政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 ‎ ‎ (1)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 ‎ A______B______C_______.D_______‎ ‎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 海洋:E_______,F_______。半岛:G_______ 。 岛屿:H_______。‎ ‎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 (1)南亚地形:A_______山脉,B_______平原,C_______高原,D_______平原。‎ ‎ (2)南亚地形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北部以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南部以_______ (地形类型)为主;中部以_______ (地形类型)为主。‎ ‎ (3)图中B平原上流经的河流是_______ ,该河入_______ 。‎ ‎ (4)流经D平原的河流是_______,该河注入_______。 ‎ ‎ (5)喜马拉雅山以南到印度洋的南亚大陆部分称“_______ ”。‎ 六、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南亚 一、位置与范围 ‎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国 家 二、三大地形区 ‎ 北部山地 ‎ 中部平原 ‎ 南部高原 三、两大河流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 5‎ ‎ ‎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 ‎【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西游记》为线索,配以较丰富形象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要揭开《西游记》中的奥秘,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整体的认识南亚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分区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注意了引导学生通过看地图、分析地图,让学生多思考、讨论、展示讲解练习等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 教师教学中,运用丰富详实的材料,切入教学要点,结合相关图像、图片、动画、录象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采取个人、小组、全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了新课改教学中所要求的过程与方法的使用和引导。‎ 教学中教师运用了教学体验法,引导学生在综合认识南亚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解决教学中相关的问题,并运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师点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做好铺垫。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克服的也较好。如对南亚的地形剖 5‎ ‎ ‎ 面图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之一,教师配以逼真的课件展播,运用不多的语言,很好的攻克这一难点。在讲解南亚的气候时,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方式讲解,并与东南亚的气候做适当的对比,认识南亚的气候。但在此处,由于没配合板书,所以说明的不是很到位,应注意补标。‎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