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 李仕才 第16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东汉末年社会背景;官渡之战经过和意义;赤壁之战经过和意义;魏、蜀、吴三国的建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过曹操对两次战役一胜一负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是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了重要重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教学难点:‎ 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吗?(《滚长江东逝水》)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同学们想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时代,领略丰富多彩的史实。‎ 过渡:那么,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魏、蜀、吴)鼎立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三个政权像鼎的三足一样并立,互相对峙)‎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迅速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一、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还得从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说起。‎ ‎1.阅读思考: ‎ 5‎ ‎(课件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曹操诗句“白骨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 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最渴望什么?(结束战争,恢复平静的生活)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统一了北方呢?(曹操)‎ ‎2.问题探究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曹操是怎样壮大自己的势力的?‎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重视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3.学生活动 当时北方势力最大的是谁?(袁绍)为了争夺势力,曹操同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官渡之战”。‎ ‎4、教师点拨:‎ 对于战役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参照这些内容,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单讲述一下“官渡之战”?‎ 学生讲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北方势力最大的是袁绍,同时曹操实力发展迅速。双方都想消灭对方,称霸北方。公元200年,双方在官渡展开决战。袁绍兵多将广,但用人乏术,军心涣散,而曹操声东击西,偷袭袁军军粮所在地乌巢,消灭了袁军主力,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5.师生活动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后来,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部和其他军阀势力,最终统一了北方。就在北征乌桓回师途中,曹操激情满怀,写下了组诗《步出夏门行》,《龟虽 寿》是其中的一首:“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家一起读一下,从诗中我们能看出曹操有什么样的抱负?(统一天下的雄心)‎ 二、赤壁之战 ‎1.教师点拨:‎ 5‎ 当时南方有哪两股主要的势力?(刘备、孙权)面对强大的曹操,他们会怎样做?(合作)在走向联合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诸葛亮)‎ ‎2.学生活动:‎ 说到诸葛亮首先想到哪一个典故?(三顾茅庐)在三顾茅庐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在他的建议下,孙刘最终走向了联合,同曹操在赤壁展开大战。‎ ‎3.由学生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涉及许多相近的知识点,怎样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方法:表格法等)引导学生依次填写表格。‎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特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5.问题探究 分析: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而在赤壁之战中实力强大的曹操却遭到惨败,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小组1:讨论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小组2:讨论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 小组3:针对前两组的讨论结果,作出总结。‎ ‎(教师提示:赤壁之战从孙刘联合、曹军弱点、指挥者的态度、计策、地理因素、气候原因等方面思考。)‎ 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重视人才;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实力壮大;军事上:采取了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袁绍失败的原因:政治黑暗,用人乏术,军心涣散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将士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疾病流行;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组成联军,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利用气候、地理条件等。‎ 启示: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学习、做事要讲究方法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逐步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三、三国鼎立 ‎1.教师活动:‎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 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于是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赤壁之 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看书,完成表格:‎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蜀 吴 ‎2.学生活动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为了加强国力,三国都进行了治理与开发。请同学们看书,完成自学提纲。‎ 巩固练习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说的是(  A )‎ A诸葛亮B.刘备C曹丕D.孙权 ‎2、230年,派船队到达夷洲的是(  B)‎ A蜀国B.吴国C魏国D.西晋 ‎3、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C)‎ ‎①东汉结束②刘备称帝③赤壁之战④孙权割据江东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 ‎4、下列事件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作者有关的是(    B)‎ ‎①三顾茅庐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D )‎ ‎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②东汉政权瓦解③曹操统一北方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板书设计 5‎ ‎ ‎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