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题 ‎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我国明朝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 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明朝时期古典小说文学成就和思想艺术特色。‎ 难点 明朝文化成就反映的时代特色。‎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 复习 新课导入 课 程 讲 授 一)科技名著 学生看书时,老师_空白表。‎ ‎(朝代)(著作)(作者)(评价)‎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个同学填表。‎ 4‎ 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作出猜测,老师提醒学生注意: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②竹筒是空心的。‎ 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 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甘为人先的精神。)‎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的图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让学生发言)‎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所以长城被称为建筑上的奇迹。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2.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 4‎ 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三)小说和戏剧 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戏曲等力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人称“明代三大奇书”)。‎ ‎(1)《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流行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2)《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同时成书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和歌颂了北宋晚期宋江领导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 ‎(3)《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成功的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清时期,古典小说为什么会共同出现反抗封建统治的 时代特点呢?‎ 教师归纳: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而商品经济交换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平等、公平、等价买卖,这种经济思想慢慢转变成为一种大众共识,转变成为一种社会意识,这进一步激 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4)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少剧作家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最负盛名的是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4‎ 小结 请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谈谈在本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或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作业布置 见课本(动脑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