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第1次单元测试试题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姓名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 一、积累运用(3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着落(zháo) 宽敞(chǎng) 狭窄(zhǎi) 抖擞(sǒu) B 澄清(chéng) 酝酿(yùn) 卖弄(nòng) 贮蓄(chǔ) C 粗犷(guǎng) 黄晕(yùn) 烘托(hōng) 干涩(sè) D 吝啬(lìn) 莅临(lì) 静谧(mì) 沐浴(mò) 2、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使人们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他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外出打工的父母,盼着他们快些回来。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有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得到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得到的东西, 就应该理智地放下这种想法,得不偿失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很多人只要看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眼睛就无法从上面移开, 看不到自己将因此付出的惨重代价。任何时候,都要在所得和所失之间权衡利弊,再作决定。 A、因为 所以 但是 就 B、如果 那么 但是 所以 C、如果 那么 因为 所以 D、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5、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3分) ( ) A、《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抓住了春景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激励人们抓紧时间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B、“温情”是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先用对比手法总写,然后从不同角度先后描写了济南的水和山,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史铁生,现代作家,生于北京,《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她强忍着病痛以及儿子瘫痪带给她的折磨和打击,逼迫自己笑对苦难,用语言和行动鼓励儿子“好好儿活”。 D、“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句子对称而优美,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浓厚亲情为主线,展现了一家四口三代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山坡上fù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山林间云雾缭绕,烟波浩渺,qī冷的绵绵秋雨正悄悄的jué别热烈的夏,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终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隐士”,日日夜夜向上苍dǎo告,为人类祈福。 7、默写(每空l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共8分) (1)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若出其中;日月之行, 。(曹操《观沧海》) (6) ,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8、综合实践活动(11分)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无数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4分) (2)下面是扬州某县“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活动中,有关“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请概括出表格所反映的情况。(不超过20个字)(3分)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 比例 凭感觉交网友 19% 看重才华 17% 看重外貌 19% 看重人品 45% (3)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一次辩论赛。如果你是反方,请你列举中学生在网上随便交朋友的不妥之处(答3点即可得满分)。(4分)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9-10题。(5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 (2)俄而雪骤 ( ) (3)元方入门不顾 ( )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各组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14、(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4分) 儿子手上的蝉蜕 时间已到深秋,河边暗褐色的树干上,一只蝉——哦,不,确切地说是一只蝉蜕,它再也不能移动。它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是在倾听已经逝去的夏天里灌满它身体的风和蝉声。属于它的季节才刚刚过去,它是否已经觉得遥远?它是否感到生命力的虚浮与渺茫?也许它回忆起了在泥土中拱动的艰难时刻?在我们看来,一只弱小的蝉儿,成长的道路并不漫长,仅仅只是从树根到树梢,但糨却走了整整一生。一条路,一个季节,以全部的生命力抵达一个危险的高度,是否值得?但蝉联儿似乎是乐观的,它边走边唱。蝉蜕,是蝉儿的胎衣,也是它生命力中透明的甲胄;是它全力演奏的乐器,也是它倾心歌唱的喉咙;到了最后,又做了它回归源头的水晶棺椁。这其中有着怎样的一种痛苦而又奇妙的生命力蛟变,我们的想象无法抵达,而我们的吃惊与感叹,它更无法听到。一只透明的蝉蜕,经过痛苦(幸福)的蜕变,现在终于安静。也许,只有经过了悲喜交集的蜕变的命运,才会有这样的大安静。它静静地立在那里,来年夏天,下一代将在高高的枝头再次歌唱,它虽已列法听到,但它以身体说出:不朽的并不是高度,而是生命力的蜕变与繁衍。 树干上那只透明的蝉蜕,生命已经逝去,它还能站立多久?秋天渐渐地深了,正午的阳光使它透明的身体愈加透明,早晨的露珠和傍晚的风声,在它的身体里轻轻地回旋。生命力浓缩着时间,身体反照着天空,它再也不会移动半步,它已经坐化为一尊雕像。它仿佛在说“一切的顶峰/沉静/一切的树尖/全不见/一丝风影/小鸟们在林间无声/等着吧 俄顷/你也要安静”。无法安静的是小小少年,是我的儿子,在第一阵强劲的西北风之前,他抢先一步,将树上的蝉蜕握于手中,透过这一只蝉蜕仰视着阳光。他问我:“它为什么是空的像梦一样?”我知道他还太小,不会懂得生命的大安静,我只好说:“但它像梦一样美啊。” 15、第一段里哪个句子最能概括蝉儿的“整整一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16、第二段将蝉蜕比喻为胎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依照蝉儿从生到死的顺序,表现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的过程。(4分) 17、文章加点的词语“边走边唱”“全力演奏”“倾心歌唱”表现了蝉儿的什么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18、下面是对本文主题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生命力的意义并不决定于造物主对生命时空的安排。 B、生命的意义存在于一种痛苦而又奇妙的生命力蜕变。 C、生命力的不朽并不是高度,而在于它的蜕变和繁衍。 D、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存在于它曾经经历过的磨炼。 19、文章结尾处父子的对话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6分) 失 踪 邵火焰 星期五晚上,儿子没有回家。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说,把几个好点的学生留下双休日补习一下。随即,班主任在电话里数落起儿子来了:“你家小宝成绩很好,但近段时间经常迟到,找他谈话他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你要配合我们好好管教管教他。” 星期一我去了学校。班主任的话却令我脑袋一嗡:“小宝星期六没参加补习,他请假说病了,要回家休息两天。现在还没到校呢。” 我迅速赶回家中告诉了妻子,并和妻子分头寻找,把平时儿子爱去的几个同学家和他爱玩的几个地方找遍了也没见儿子的身影。妻子嘤嘤地一路哭到家中。我吼道:“哭什么哭,去,把电话本拿来,问问几个亲戚家,看儿子去了没有。” 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没见小宝来家。” 妻子号啕大哭:“儿子肯定是失踪了,赶快报警啊……” 我拨通了110。 一上午过去了,没有儿子的任何消息。中午警察打来电话说,在城南的护城河边发现了一具少年的尸体,让我们赶快过去看看。妻子一听当场晕倒,是我又掐人中又喂开水才弄醒的。我和妻子跌跌撞撞,一路哭着赶了过去。经过仔细辨认,不是我儿子,悬着心才稍稍放下了一些。晚上警察来家让我提供所有的亲戚朋友的地址和联系电话。我说:“亲戚朋友家我都打电话问了一遍,没有结果。” 警察问:“你再仔细想想有没有遗漏的。” 妻子想了半天说:“只有乡下的老家没问。” 老家离此地100多公里,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坚决不愿离开故土来城里和我们居住,她独自一人生活在乡下。我和妻子平时忙于各自的工作,除了春节带小宝回去看看外,很少回家。我想,儿子才13岁,他是不可能一个人奔波100多公里回老家的。 警察问:“你母亲那里安了电话吗?”我摇摇头。 警察说:“报上你老家的详细地址,我们马上联系当地派出所,看孩子回去了没有。” 半个多小时后警察的手机响了,警察兴奋地说:“找到了,找到了,你儿子就在他奶奶家。” 我和妻子连夜租车赶往乡下的老家。 夜深人静。敲门。开门的竟是儿子,儿子把食指竖在嘴边,小声说:“轻点,奶奶刚睡着。”妻子拍着胸脯小声说,“谢天谢地……谢天谢地……”但马上一把搂过儿子,声音不由自主地大了起来,“吓死妈妈了……吓死妈妈了……” 这时母亲醒了,看到了我们连忙要坐起来,我按住了母亲。母亲肩膀抖动,啜泣起来。我握着母亲的手,母亲才止住了声音光抹泪。 “只怪我啊,连累了你们。”母亲喘息了一会儿,“前天,小宝给我送来了一台电扇,我要他第二天就回去,可是早上起来我摔倒了。这孩子说不走了,要照顾我……” 我拉过儿子:“小宝,你哪来的钱给奶奶买电扇啊?” 儿子说:“我在街上捡饮料瓶卖来的钱,再加上我从伙食费中节省一点,买了这台电扇……爸爸,对不起,为了多捡几个瓶子,我总是迟到了。你打我吧……” “爸爸怎么会打你呢?”我抚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子,你怎么想到给奶奶送电扇呀?” 儿子说:“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我就想到了奶奶,去年回来时听奶奶说电扇坏了。天这么热,我家和我们教室都安了空调,可奶奶……” 妻子说:“小宝啊,你走之前怎么不跟我们说一声呢,我们全家一起来看奶奶啊。” 儿子说:“对不起,爸妈,我看到你们太忙了。” 儿子的话让我脸上发烧,我默默无语,我突然觉得失踪的不是儿子,失踪的是我啊…… 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母亲,我在抹头上的汗水。 这时母亲拧开了电扇开关,叫着我的小名说:“焰儿,来,扇扇,别热着,我不怪你们,你们在城里过日子也不容易啊……”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就那样坐在母亲身边,任由那台电扇吹出的凉爽的风抚摸着我。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3年第1期) 20、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1、本文以“失踪”为题蕴含深义,请简要分析其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2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5分) 妻子一听当场晕倒,是我又掐人中又喂开水才弄醒的。我和妻子跌跌撞撞,一路哭着赶了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23、读了本文后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 三、作文(60+3分) 母爱是伟大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人歌颂过母爱。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回想你曾感受到的父母之爱或其他长辈的关爱、教导,并用笔把它们写出来。 要求: 1、 内容具体 2、 真情实感 3、 不少于600字 [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xx&k.Com] 七年级语文第1次单元测试答案[来源:Zxxk.Com] 姓名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8分) 1、C 2、A 3、B 4、D 5、 B 6、覆 凄 诀 祷 7、默写 略 8、综合实践活动(11分) (1)、无数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马致远《琵琶行 / 琵琶引》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2)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中学生交网友的“准绳”很多,注重人品和才华的比例在下降。 (3)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因不熟悉会受到欺骗或伤害,现代孤独症,容易接收有害信息等 二、阅读理解(49分) 9、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比 、相比 ) (2)俄而雪骤 ( 急 ) (3)元方入门不顾 ( 回头看 )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丢下、舍弃 ) 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不如(把它)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2)虽然(我)现在很开心,但是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呢? 13、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14、(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3分) 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4分) 15、在我们看来,一只弱小的蝉儿,成长的道路并不漫长,仅仅只是从树根到树梢,但它却走了整整一生。 16、甲胄、乐器、喉咙和水晶棺椁,表现了它亮丽、顽强、痛苦而又奇妙的生命成长和蛟变的过程。 17、表现了蝉儿乐观豁达、热爱生命的精神。 18、C 19、生命不朽的并不在高度,而是生命的蜕变与繁衍。蝉蜕像梦一样是美的,生命的过程经历了蜕变归于安静后,更加美丽。无论这种蜕变是痛苦还是幸福,都是生命的美丽过程。这是深刻的生命感悟。(结合课文略)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6分) 20、儿子小宝用攒的钱买了一台电扇给奶奶送去,引起了一场虚惊,唤醒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2分) 21、一语双关。儿子没跟我和妻子打招呼擅自去了奶奶家,让我们以为儿子失踪了。(1分)我平时对母亲关心少,母亲好像失去了儿子。(1分)表现了我对母亲关心不够的愧疚、自责之情。(1分)(共3分) 22、这两个词是描写我和妻子赶去认人的动作,(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担心,想知道尸体是否是儿子的急切心情和走路不稳的情形,(1分)表现了我和妻子对儿子深深地担心和爱。(1分)(共3分) 23、现在的人把主要的精心放在下一代身上,却忽略了老一辈的感受,我们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老人,他们更需要关心。(意对即可,3分) 【解析】 三、作文(60+3分) 母爱是伟大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人歌颂过母爱。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回想你曾感受到的父母之爱或其他长辈的关爱、教导,并用笔把它们写出来。 要求: 1、 内容具体 2、 真情实感 3、 不少于600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