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題1分,共20分.请将各题的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1分)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1分)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1分)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1分)近年来,黄帝陵祭祀活动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与黄帝一起被尊为“人文初祖”的人物是(  )‎ A.炎帝 B.禹 C.尧 D.舜 ‎5.(1分)《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 C.尧舜时期 D.西周建立初期 ‎6.(1分)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7.(1分)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8.(1分)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把春秋战国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因为当时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第16页(共16页)‎ ‎9.(1分)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与战国时期的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关(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白渠 ‎10.(1分)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图所示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  )‎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斧 ‎ C. 骨耜 D. 铁犁铧 ‎11.(1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2.(1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1分)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咸阳 B.临洮一辽东 ‎ C.陇西一辽东 D.临洮一函谷关 ‎14.(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A.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B.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 C.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15.(1分)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 ‎①沉重的赋税 第16页(共16页)‎ ‎②繁重的徭役、兵役 ‎③残酷的刑罚 ‎④秦二世的残暴昏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1分)秦朝时,蜀郡(现今四川地区一带)郡守产生的方式是(  )‎ A.世袭继承 B.皇帝任命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 ‎17.(1分)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18.(1分)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统治时期为(  )‎ A.汉武帝的大一统 B.光武中兴 ‎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19.(1分)汉武帝时期国家实现了大一统,请问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 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20.(1分)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 A.二人都是暴君 ‎ B.二人死后陪葬的物品都很多 ‎ C.二人都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 D.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二、非选择题:(21、22、23题分别为12分、12分、6分,共3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期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于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第16页(共16页)‎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写出其政治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2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1人物最终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哪一年?‎ ‎(2)图2空白处应该填什么?其分管什么?‎ ‎(3)据图3图4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分别是什么?‎ ‎(4)用一句话评价秦朝在历史上的地位。‎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 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 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地叫做“下马陵”。‎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如此尊崇的原因。‎ 第16页(共16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題1分,共20分.请将各题的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1分)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解答】A.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B.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C.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 D.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境内的原始居民的距今年代,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元谋人还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还可考查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等。‎ ‎2.(1分)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社会时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明。‎ ‎【解答】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居民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建造干栏式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也掌握了制陶技术,能够在陶器上刻画动物形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难度较小。‎ ‎3.(1分)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半坡和河姆渡在农作物的种植上的区别.‎ ‎【解答】‎ 第16页(共16页)‎ 可以按地理位置来作答,粟就是小米,属于北方的食物。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元谋人位于云南元谋县,北京人位于北京周口店,河姆渡原始居民位于长江流域。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4.(1分)近年来,黄帝陵祭祀活动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与黄帝一起被尊为“人文初祖”的人物是(  )‎ A.炎帝 B.禹 C.尧 D.舜 ‎【分析】本题以“人文初祖”为切入点,考查炎帝和黄帝的相关知识。‎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人文始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的起源。‎ ‎5.(1分)《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 C.尧舜时期 D.西周建立初期 ‎【分析】本题以《礼记》的记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应重点掌握禅让制存在的时间.‎ ‎【解答】“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禅让制。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都是。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通过推举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禅让制的史实.‎ ‎6.(1分)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分析】本题以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点。‎ 第16页(共16页)‎ ‎【解答】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青铜器的相关史实。‎ ‎7.(1分)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分析】本题以史书记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社会影响。‎ ‎【解答】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争霸的社会影响。‎ ‎8.(1分)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把春秋战国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因为当时出现(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郭沫若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指的就是百家争鸣这个学术繁荣局面。‎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9.(1分)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与战国时期的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关(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白渠 第16页(共16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10.(1分)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图所示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种工具(  )‎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斧 ‎ C. 骨耜 D. 铁犁铧 ‎【分析】本题以生产工具改进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应重点掌握铁制工具的使用.‎ ‎【解答】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磨制石斧是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骨耜是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铁工具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使用,因此铁犁铧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使用铁农具,铁农具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生产工具的改进.‎ ‎11.(1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 第16页(共16页)‎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分析】本题以习近平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为依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 ‎【解答】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即要求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体现的正是墨子的观点。‎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习近平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2.(1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 ‎【解答】商鞅变法体现了法家主张改革的思想,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度,发展封建经济而实行的改革,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商鞅变法在军事上的措施。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发展潮流,它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等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3.(1分)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咸阳 B.临洮一辽东 ‎ C.陇西一辽东 D.临洮一函谷关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长城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第16页(共16页)‎ 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 ‎14.(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A.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B.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 C.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5.(1分)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 ‎①沉重的赋税 ‎②繁重的徭役、兵役 ‎③残酷的刑罚 ‎④秦二世的残暴昏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关键是掌握秦朝暴政的表现。‎ ‎【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16.(1分)秦朝时,蜀郡(现今四川地区一带)郡守产生的方式是(  )‎ A.世袭继承 B.皇帝任命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 第16页(共16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郡县制的有关内容.‎ ‎17.(1分)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建立,知道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解答】依据所学,由于连年战争,西汉初年,经济衰落,人民流离失所,为此统治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发展生产。‎ 故选:C。‎ ‎【点评】本题以西汉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18.(1分)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统治时期为(  )‎ A.汉武帝的大一统 B.光武中兴 ‎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 ‎【解答】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历史上的盛世景象.‎ ‎19.(1分)汉武帝时期国家实现了大一统,请问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 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现汉武帝在经济上的大一统的措施。‎ ‎【解答】‎ 第16页(共16页)‎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汉武帝在经济上的大一统的措施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20.(1分)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 A.二人都是暴君 ‎ B.二人死后陪葬的物品都很多 ‎ C.二人都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 D.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分析】本题以“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考查学生对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一相关措施的掌握。‎ ‎【解答】据题干“人们把秦皇汉武并称”,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功绩。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影响深远的制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二人都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学生对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一相关措施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二、非选择题:(21、22、23题分别为12分、12分、6分,共3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期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于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写出其政治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分析】(1)本题以孔子和韩非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和韩非的知识。‎ ‎(2)本题以孔子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历史成就的知识。‎ 第16页(共16页)‎ ‎(3)本题以孔子和韩非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孔子和韩非政治主张的知识。‎ ‎【解答】(1)由材料“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期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于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可知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材料“他生活在战国末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可知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韩非。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著名代表人物。‎ ‎(2)材料一中“他”指的是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刑杀。‎ ‎(3)材料一中“他”指的是孔子。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刑杀。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韩非。韩非主张改革,提出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联系今天的现实可知:治理国家要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要依法治国等。‎ 故答案为:‎ ‎(1)孔子,韩非;儒家学派,法家学派。‎ ‎(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刑杀。‎ ‎(3)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刑杀。韩非主张改革,提出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联系现实可知,治理国家要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以孔子和韩非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孔子和韩非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第16页(共16页)‎ ‎(1)图1人物最终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哪一年?‎ ‎(2)图2空白处应该填什么?其分管什么?‎ ‎(3)据图3图4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分别是什么?‎ ‎(4)用一句话评价秦朝在历史上的地位。‎ ‎【分析】(1)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重要措施。知道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统一货币。‎ ‎(4)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在历史上的地位。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解答】(1)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混战局面。‎ ‎(2)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据材料一中图3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统一货币;据材料一中图4可知,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统一文字。秦始皇为了发展经济,统一了货币,将六国的钱币统一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4)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以后,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的主流。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饿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秦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秦还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的古代功臣。‎ 故答案为:‎ ‎(1)公元前221年。‎ ‎(2)丞相;行政。‎ ‎(3)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第16页(共16页)‎ ‎(4)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重要措施和秦的暴政,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 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 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地叫做“下马陵”。‎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如此尊崇的原因。‎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大一统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现的问题、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如此尊崇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表明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现的问题是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2)根据材料二“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是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3)根据材料三“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地叫做‘下马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如此尊崇的原因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第16页(共16页)‎ 故答案为:‎ ‎(1)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2)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现的问题、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如此尊崇的原因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20 18:38:30;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6页(共16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